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红楼之旁支崛起 >第二十一回 空手套黑狼
    “一百一十万两?!”

    “五十万两?!”

    “比盐引还有多?!”

    “小子,你是计数出错了罢?”

    “小子,你怕不是失心疯罢?”

    “绝无可能,小子切勿胡言妄语!”

    厅上顿时如同闹市般嗡嗡乱响。

    此世之人当然没有可能。

    贾瑞笑了笑,待声音小了些,继续说道:“每年盈润按五十万两银子计,分成一百个份子,每个份子要价五千两,众位世伯如有意向,可以多买几个份子,同富贵!”

    “可笑无知!”有人开口就嘲讽。

    “难不成是失心疯了?!”有人接道。

    “有谁会如此做买卖?!”有人附和说笑。

    “宁府买三个份子!”贾珍说道。

    “荣府也买三个份子!”贾政说道。

    “我买一个份子!”贾赦说道。

    “王家买两个份子!”王子腾说道。

    “史家买两个份子!”史鼐说道。

    “我买一个份子!”裘柳说道。

    众人听得有些疑怔,左顾右盼地用眼神交流起来。

    再瞧见贾赦、贾政、王子腾等人端杯吃茶,一副老神自在得模样,倒有些拿不定主意。

    有人问道:

    “世侄!果真有五十万两盈润,为何你贾家不独做此份经营?”

    贾瑞笑了笑,先上前捧茶奉茶,待众人先吃了一回茶,再说道:“柳世伯,这个疑惑请听小子细细解答!我等公府侯门的身份,都是赖以先辈在沙场上死命博取出来的!至今续得祖上荫福而富贵荣华,后辈小子得以有书可读,有饭可食,有衣可穿,有屋可居,有马可骑。我宁荣二祖戎马半生,能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得以存活,上有太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用,下靠的就是在座世伯们的长辈袍泽。如果没有诸公先辈和宁荣二祖在战场上生死相依、同难同荣、相护相帮,就不会有今日之贾家。祖辈们的生死尚可交付,钱财身外之物,我等小辈有何不可用来同相富贵?!”

    贾瑞笑视一圈,躬身拱手接道:

    “顾良坡之战,是平原侯率部拼死迎战“伪胶东王”的中军,我宁荣二祖借敌军混乱,从右翼冲垮敌人军阵,宁祖再直入中军,枪挑“伪王”,才能拿下此战!”

    “亳县之战,是定城侯抄得小道进得城里埋伏接应,让“伪天锦王”背腹受敌,荣祖才能击溃五万军马!”

    “平地山之战,是景田侯带领乡民烧毁敌军粮草,瓦解敌军士气,助我宁祖一举攻下敌军大营!”

    “昌州城之战,是襄阳侯带着义勇壮士从城内杀敌支援我荣祖,才能轻易攻破此城!”

    “大宁城之战,如不是川宁侯忍辱负重冒死诈降......”

    “白峰亭之战,我宁祖带的左翼兵马,遭遇后金虏的正面大军,宁祖冲锋在前,与敌虏死战不退,拼死打残敌军,才有白峰亭大捷。宁祖死伤不明,纵有家仆从死人堆里翻得宁祖,然而当时之际,如果不是齐国公与缮国公及时率部赶来,寻得我宁祖医治,怕是后事难料啊!”

    “延长府之战.....”

    “绥化之战.....”

    “平安城之战.....”

    “洞庭湖之战,大祖父追随太上皇讨伐“反王陈有亮”,护驾之时不慎失足落入水中,如不是庆国公舍命相救...”

    “诸等战事,如不是众位世伯先辈相助于贾家先辈,我等后人何至能享受此等荫福!”

    “当年祖辈可以同生共死,今日我等后人也可共相富贵!”贾瑞掷地有声地说道。

    厅上一时有些寂静,贾瑞不等众人消化,接着说道:

    “小侄先把生意经显露出来,让众世伯看仔细了!这个石炭是怎样经营的罢!”

    贾瑞说完,便出门外去喊了几声。

    众人便见贾瑁提着两个大水桶,贾琼提着两个煤炉子,贾菅拿着两个大铁锅,贾璘抱着一筐圆状煤球,李章提着一箩筐工具进来,在堂内空位摆放。

    贾瑞笑道:“请世伯细听细看!”

    贾瑞走到煤筐前,俯身拿起一个蜂窝煤说道:“小侄把煤炭做成这种圆饼形状,多孔分布其中,故称之为蜂窝煤。”

    贾瑞指着放在方凳上的两个铁桶般的高约两尺(约0.7米)、内冒着火苗的圆柱形物说道:“这个形小点的称为民用一兴煤炉,那边个称为商用三兴煤炉。民用一兴煤炉内烧一柱蜂窝煤,商用三兴煤炉内烧三柱蜂窝煤。”

    众人都在使劲睁眼瞧着。有人不语,有人看戏,有人好奇,有人思量。

    “做成这个也只是有点新异罢了!”众人看后说道。

    这是对实用新型发明力量有所怀疑啊。

    贾瑞笑了笑,示意让贾琼、贾瑁上锅加水,现场烧起水来。

    贾瑞上前拍着贾菅后背说道:“菅哥儿,你来向公侯贵人细细说下!”

    贾菅先是向满屋的朱紫行了礼,说道:

    “要烧滚百斤水,冬日烧(小石)木柴十一斤,烧煤炭则需六斤;夏日需烧木柴十斤,煤炭五斤。而用煤炉蜂窝煤烧滚百斤水,可以节省不少,两个蜂窝煤便已有余。”

    众人闻之有些惊异,有的上前拿起蜂窝煤细细看真了些。

    贾菅继续说道:“荣府后厨有一灶,一日有六个时辰需持续不停地烧滚水,需烧煤炭一百五十斤。现都中冬日煤炭百斤价一钱四分,则一百五十斤煤炭价二钱一分。如果用上商用三兴煤炉子,一日用三十六个蜂窝煤便已足够,一个蜂窝煤价五文钱,则三十六个蜂窝煤价一百八十文钱,比直接烧煤炭便宜了七十二文钱。一日省了七十二文钱,一年按三百五十天计,则一年省两万五千二百文钱!现都中一两现银可兑得一千二百文钱,如此算来一年一口灶原是烧煤炭,换成煤炉和蜂窝煤,可以省下二十一两银子!如果荣府后厨十余口大灶都换成煤炉烧蜂窝煤,那么一年最少可以省得二百一十多两银子!如换用烧木柴来计,则可以省得更多矣!”

    “嘶...”“呃...”“哈...”“唷...”“当真?”“嗯...”“果然?”

    众人听得一脸懵、迷糊、惊叹。

    “世侄!这小子说的计数太快,是否计数出错了罢?真能省二十两!”有人问道。

    “吴世伯,计数无误,但请放心!”贾瑞笑道,让贾菅继续说下去。

    “煤炉加蜂窝煤比时下最便宜的煤炭都能省些用度,用久了更有其便利之处,故愿意用者应有不少!我们的主要客人是皇城衙门、勋贵官宦、豪门富户、酒楼客栈、商行食铺,这些富足之处才需经常性地烧滚水(泡茶、洗漱等)、做饭(一日三餐)、取暖(暖阁、熏笼等),可向他们主推商用三兴煤炉和蜂窝煤!余下小门小户的向他们主推民用一兴煤炉和蜂窝煤。其余黎民百姓暂不用考虑。为方便推广,可先从众府上先行使用,再逐渐往外推广!”

    “为简便计,按十口人丁用一个民用一兴煤炉,一日生活所需,最多需用六个蜂窝煤,便已足够。算得都中的一百三十五万人丁一日要用八十万个蜂窝煤,一个蜂窝煤价五文,则一日可卖得四百多万文钱,折合银子三千三百两,一年三百五十日计,一年售卖可得一百一十万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