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全球救火系统 >第七十二章:红颜风波浪接浪
    偷袭事件第二天,麻烦出现。

    原因是张田林的夜袭大获成功,带回来一个女俘虏以及‘一干人等’(廖诚也包含在‘一干人等’之列)。

    而麻烦则出在这位女俘虏的容貌上面。

    此女长得十分标致,白皙的皮肤,黑色劲装下凹凸有致的身材,再加上一头乌黑靓丽的秀发,惊为天人的五官搭配……

    很多基层将领抱着怀疑的态度前去收押俘虏的帷帐外偷瞧。

    他们这么做是有一定合理性的,毕竟战场上的女兵本就少之又少,能经历过战事摧残、不刮花脸、不晒成‘非洲鸡’的那就更不可能了。

    直到亲眼所见,大家才一致认同‘世事无绝对’的观点。

    而接下来,麻烦进一步扩大。俨然引发了破坏团结的后续事件。

    就好比一个寺庙,最怕出现粥少僧多的局面一样。

    没粥的时候大家一起挨饿,自然能客客气气的说出‘有了粥之后,我会分你一些’这样虚伪的话。而等到‘粥’真的来了,且不够分,那就别管虚无缥缈的文明面纱了,大家直接用丛林法则说事。

    结合眼下的情况,就变成了这样——到张田林面前阐述自己没结婚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官阶一个比一个高,到最后连防线左翼的御守所千总都来了。

    到了这个时候,身为战线主将的张田林是最难办的。向徐晃打小报告吧,肯定会遭人白眼,甚至还会令自己和其他将领产生间隙;不打小报告吧,劈头盖脸骂过去也不是不行,不过事后得防止自己人在背后捅刀子;再说把那女的杀了吧,又觉得人家能长这么漂亮,无缘无故香消玉损,实在可惜。

    要不然怎么说‘太美也是一种错’呢?历史上的杨贵妃就是铁证,她不过就是心血管不好,需要吃几颗荔枝补补身体,就被人数落了上千年。

    跟烽火戏诸侯的褒姒,以及那位恬不知耻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老太后比起来。吃颗荔枝还能叫事?

    历史有时候比任何一本都显得更加荒诞不经,因为有历代文人墨客打着‘史学家’的旗号,对真实的历史进行主观性的篡改。

    哪怕是信息流通发达的现今,也常有人说明朝皇帝不如清朝皇帝。说这话的人大抵是以为世人眼瞎,不知道‘康乾盛世’,巍巍大清还在向沙王陛下割地;而明朝的皇帝中即便有懒的、贪玩的、刚愎自用的、爱做木匠的,却唯独不见‘割地、赔款’的。

    可能是因为睁眼说瞎话不用钱,所以‘史学家们’大多都很慷慨,可以把‘安史之乱’的屎盆子往一个吃荔枝的女人身上扣。

    照这个说法,*****犯’是不存在的,要怪也只能怪受害人太美,受害之后不拉出去枪毙已经是很给面子了。不服?你去问杨贵妃服不服。

    张田林比不得史学家,充其量不过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老百姓,小民思想浸透全身,以至于无法做出‘杀女换太平’这档子事。

    可能这就是庸人自扰吧。

    当天夜里,他打发走最后一个光棍,召集家臣,决议两件大事:第一,目前敌方先锋营的长官在自己手里,如何是好;第二,那个女俘虏又该如何处置。

    该如何处置一个女人……在这兵荒马乱中应该算不得是事情,而且不应该被提出来,但是大家似乎对这件事情的兴致更高。最近每天死很多人,外界民不聊生,谁都无力改变大局,还是娱乐自己比较好。

    第一个严肃的问题大家讨论了大概有二十分钟,讨论的结果是,明天起让廖诚变成人肉喊话机,押赴最前线,对敌方将士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而第二个问题大家足足讨论了两个时辰,并且一向团结或者说表面上一向团结的两位家臣,差点当着张田林的面就打起来,情况很是激烈。

    倒不是说两人的意见产生了分歧,恰恰相反,全是意见太过统一惹出来的祸——两人同时提议,由自己去开导那位女俘虏,早点嫁了,不要以单身的状态去祸害其他军官。

    争论间,大有‘放过其他人,有事冲我来’的豪迈气概。

    张田林死活没想到,平日里不沾半点‘男同胞爱好’的徐通,居然不是GAY!?

    最后,在这萧瑟的季节里,在这混乱的时代里,在这苦难的军营里,在这‘我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悲壮氛围中,张田林决定,“我还是先派人把她送到二小姐那关押,等战事过了,你们俩再公平竞争。要是这事继续闹下去,我估计以都司的脾性,会杀之而后快。”

    想到郭嘉,徐通和钱达勇都情不自禁地打了一个寒颤,异口同声的回应道:

    “一切全听家主安排。”

    “一切全听田林兄的。”

    女人的风波就这样暂时压下了,不过也仅仅是暂时而已。要是张田林知道这位女俘虏的名字,估计也会对军官们的种种反常,表示理解。

    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其实这话只对了一半。张田林有时候回忆黄英的脸,总觉得很模糊,但要是问他对方美不美,他会毫不犹豫的回答‘美’。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单单是眼睛看到的,很大一部分还是出自‘想象’。

    爱情可以让人的大脑产生各种各样的化学成分,来实现一种特别的满足感。热恋时,即便脸上长了一颗瘆人的媒婆痣,进入另一半的眼睛,就会像经历过滤镜处理一样,被自动忽略。

    所以,分手时才有那么多人说‘你变了’,该种悲剧多是‘脑补工作’停滞所导致。毕竟,人又不是水,温度改变一些就能跟着变。

    此刻的张田林完全处在热恋期,这才觉得,那女俘虏顶多只是漂亮而已。

    翌日清晨,哭喊了一天的廖诚被士兵们提走,伤口在进行过简单的包扎之后,还没来得及表示感谢,便又被押到防马栅后,进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喊话。

    台词是张田林为他准备的,具体内容用脚趾头想都能猜到,全是些热爱和平的话。

    事实上,廖诚也是有些骨气的,大概是觉得被人这么利用太丢脸,一开始时表现得非常不配合。

    几鞭子下去才悟到‘皮肉硬不过刑具’的道理,只能乖乖就范。

    出了这么大的事,吕布自然也得知了消息。他的第一反应是,怒气冲冲地拍着桌子,嚷嚷要叫人去把那个脓包廖诚给一箭射死,以解他心头之恨。

    好在祭酒们着眼大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才打消了他的冲动念头,开始安排另一种应对之策。

    自古以来,有个非常精辟的词叫‘玩火自焚’,其大义和‘溺亡者善于泳’类似,但又有所不同。

    前者是主动的,NO作NO袋;后者是被动的,谁游泳还是奔着作王八饲料去的?

    所以说‘玩火自焚’更能体现有些人骨头过轻的特质。

    廖诚就是这么一位人物,从做海盗头子开始算起,到后来被收编,本就没玩过什么计谋,偏偏就是不服气,非得亲自带队去放火。

    面对这样的人,吕布气得肺都差点炸了,可又不能发作。

    战场是个很奇怪的地方,有些人明明做的不对,却不能苛责,不仅不能苛责,甚至还得表扬。原因是大家都在为你玩命,在没有军令状的情况下出点错就杀头,消息传出去鬼才愿意继续在你账下真心实意的干事。

    正因如此,三国演义里头诸葛亮斩马谡是必须挥泪的;又如汉武帝,面对那个多年后投降匈奴、一生只醉心于如何打败仗的李广利,生气到极点也无非是私底下写封信骂上一骂,而且内容相当简单,就一句话,‘如果你有胆撤军回来,老子剁了你’。

    再比如明初时的李景隆,朱棣能成为日后的永乐帝,作为敌对势力的他,起码能占到一半的功劳。因为这位仁兄也是打败仗的小能手,但即便是这么一位专搞‘乌龙’的将军,仍然杀不得,哪怕到最后建文帝失踪了他还好好的活着。

    万事万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有名将,自然也就有‘浆糊’(一塌糊涂的将军)。

    这就苦了那些统帅跟皇帝,不得不一边被气得脸部抽搐甚至扭曲,一边还得绞尽脑汁去表扬‘浆糊’们那些微不足道的优点。

    眼下的吕布就这么干了,他亲自赶到前锋大营,站在帅台上痛心疾首的表示:廖诚虽然不应该自作主张,在未经通报的情况下,只身前往敌军大营搞破坏活动、弃将领本职工作于不顾,但……但至少是勇敢的嘛,是吧?下不为例,谁下次还想展现自己的勇气,烦请提前知会一声,老子大可以直接把他单独扔敌营里去练胆。

    越说到后来,吕布就越无法自控。幸亏几位祭酒及时上台把他请了下去,这才令脏话连篇的演讲圆满结束。

    接下来就只剩一个问题,廖诚该怎么处置,他现在活得好不好不知道,但至少还活着。每天站在对面充当和平主义使者也不是办法。

    长此以往,丢脸事小,动摇军心事大。

    解决办法倒有两个:一是设计让张田林杀了廖诚,听起来很高明,就是前提设的比较高——张田林得是个傻子才行。

    至于第二个方法嘛,就是一鼓作气攻下敌方阵地,把人给抢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