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三国之落地一把98K >163 规划豫州
    黄琬将陈国改为陈郡的事情跟宋潭一说,宋潭点头答应了,不过宋潭请求想把城父也划到陈郡中去,黄琬点头答应。

    宋潭要来了城父,众人都能接受,一无所有的黄琬得到了城父与汝阴的钱粮与百姓和士兵,而宋潭得到了陈郡的大片土地,黄邵转身便扶摇而上城了一州別驾,三大皆喜。

    话说,众人重新分配完土地,宋潭先想陶烈请教道:“主公,陈郡之地百姓大多逃难去了相邻的沛国谯城,谯城历来都是豫州的治所所在,那里的百姓有彭城与沛国的支持,如今富足无比,百姓富足又安定如何让他们返回故里呢?”

    没错,宋潭说的是实话,当初汝南百姓逃难也多逃去沛国,如今沛国改成了沛郡,沛郡在薛综的治理下百姓富足安定,所以,如今沛国之地有百姓近百万之众,如何让他们回来是个大问题。

    宋潭说完,陶烈想了想说道:“既然他们愿意在谯城之地,就让他们呆在谯城吧,我有一个适合你的方法,其实人越少,反而会越富裕。”

    “主公此话怎讲?”

    “城父有人四十余万,陈郡人少,何不在陈郡走大型郡有农场之路?”

    “何为农场?”

    “农场就是方圆百里之地皆归国有,到时候国家负责投资统一建造东西,然后再招百姓前来收割,到时候再把这些东西卖出去,到时候陈郡将会变的最为富有。”

    陶烈已经仔细想过了,陈郡之地位置极佳,陈郡之地皆平原,平原之地种植庄家最为合适,而且,陈郡周围沛郡、梁国、陈留与颍川和汝南都是陶烈所属之地,这就可以让陈郡将士兵精简掉。

    而且,陈郡境内有汤渠北达汴京,南达汝阴,又有涡水北与汤渠在境内相交,然后又至谯城,这样交通又好,又有水源又是平原,如果宋潭在两条水旁大面积的种植棉花等奇缺物资,到时候棉花成熟,再加工成棉被和棉衣,沿着两条水就能销售到最有钱的洛阳与北方之地。

    陶烈讲完,宋潭恍然大悟,若此说,他定能让百姓不出十年便富若彭城!

    宋潭请教完后,他仔细一想,又不禁摇头道:“主公,这种植大农村固然是好事,但是这本钱也尤为重,如今棉种价格奇高,而且只有陶家镇有的卖,他们农学院培育出来的棉种种出来的棉花大又白,制成棉衣暖和无比,就是一下子开一郡之地的农场,恐怕我没本钱。”

    宋潭说完,陶烈想了想也是,种地也是需要下本钱的,特别是陶烈提倡科学种地,想要把棉花种好,你得先建基础设施,得先打井,然后确保在干旱的时候能抽水浇灌。

    光有井也不行,也必须修建水渠,这样淹了的时候能及时把水排出去,不光如此,因为汤水与涡水年久失修,一但大洪水到来,水决堤,一下全淹了可就完蛋了,所以还得修建两水的水道,这可就是超级大工程了。

    而要把这些工程完成,那就得需要钱,大量的钱,很显然如今城父和陈郡的国库根本承担不起。

    “本钱你不必着急,我准备在彭城成立彭城农业银行,到时候你可以到银行进行贷款。”

    如今陶烈的资产已经滚到何种程度他自己都无法估算了,别的不说,自从董卓挟持献帝走后,他就拒绝再向朝廷纳税,而且陶烈垄断了大汉的制盐业,如今各大州,各大郡都有盐官镇,何为盐官镇?

    盐官镇就是陶烈专门设立的一个卖盐的机构,这个机构占据着一个镇大小,有自己的包围人马,有自己的运送专用水道,每年光盐陶烈就不知道挣多少千两银子。

    而且,如今他掌管的华佗医学院也壮大起来,华佗医学院聚拢了一大批的人才,他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让彭城的医术达到了大汉顶端。

    所以,随着科研的发达,大乔又按照陶烈的设计,在每个郡都设置一所华佗医学院附属医院,这样以来,每年光医院就能为陶烈带来近百万两银子,更何况华佗医院已经开到了洛阳、汴京、长安、兖州、冀州和荆州、益州之地,开在这里的华佗医院只接受那些特殊病的治疗,治疗费昂贵无比,所以挣钱甚多。

    不仅仅医院,陶烈在彭城所属的陶家镇集团更是挣钱大头,陶家镇负责销售棉、辣椒等的种子,彭城、泗水镇都大面积的种植棉花和辣椒,他们进行深加工,做出来的棉被与辣椒酱通过泗水镇远销北方各郡。

    这些都是暴利行业,更何况陶烈还有客栈、酒店等各个挣钱的东西,若论富有,陶烈说他是第一富豪也不为过。

    见陶烈肯投资自己的农场,宋潭很是开心,不过陶烈望着宋潭道:“我让彭城农业银行投资你的郡,你只管种棉花和土豆等东西,到时候我会让彭城商会进驻到陈国,我以高价收购你农场种出来的东西,再转运去他处,就省了你卖不出去的问题了。”

    “如此我代表陈国百姓多谢主公!”

    宋潭谢完,那边黄琬望着陶烈又道:“广陵王说说我汝南之地将来如何能让百姓致富?”黄琬说完,陶烈想了想,这汝南也多时大平原,而且他的地理位置很特殊,此地离袁术近,又离荆州近,要知道如今战乱不断,百姓多饿死,他们需要粮食啊!

    “汝南地广人稀,若能在此处种植小麦,小麦丰收后,留下够吃的小麦,再将小麦销往扬州、荆州和彭城以及陈郡等地,这将是最挣钱的办法。”

    战乱之时,粮草最贵,所以陶烈鼓励他种小麦,黄琬点头答应,于是陶烈也答应将投资他小麦良种,还有各种基础建设他也都进行投资。

    刺史府中,陶烈跟几人讲了许久后,第二日几人便开始前去彭城联络种子去了,要知道土豆和棉花的种植开春就要开始了,这可耽误不得。

    时间一点点的散去,寒冷的冬日刚过完,黄琬在陶烈的建议下开始四处招揽百姓,然后分与他们土地,让他们种植,同时,黄琬又移颖阴的百姓十几万充实到汝南各地,沛国百姓听闻黄琬又来担任豫州刺史,他们念乡,所以也回来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