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明末之我是郑克臧 >第12章 康熙的策略
    郑家军有各类枪支上万支,有专门的火枪队,人数有五千人,其余的零散分布在各个兵种里。

    郑克臧一口气买下一万支燧发枪,将火绳枪全部更换。

    一支燧发枪在商城的价格为7000元,折合本时空购买力为10两银子。根据枪支材料、做工程度来估计,这价格应该是仅算材料成本,没有将人工成本、生产商要赚的利润、运输费等加上,要不然单价肯定在30两以上。

    一万支燧发枪花费了10万两银子。

    除此之外,郑克臧在某些兵种当中配备震天雷。

    他根据现代军队管理、训练方法,再结合历史上各时期火器的战法、战术,根据自身特点,编写出步军训练大纲,大纲包括了军纪、训练方法、火力配置、战术战法等等。

    郑克臧打算先由自己担任做教官,亲自对中级以上的军官进行培训。

    ——————

    紫禁城,养心殿。

    “臣姚启圣(施琅)参见皇上!”

    养心殿中,除了康熙外,有索额图、纳兰明珠、姚启圣、施琅四人。

    姚启圣57岁,施琅60岁,两人头发胡子皆白了一半。

    康熙说道:“朕召你们两个进京目的,想必你们很清楚。郑克臧忽然得玉帝相助,对我大清有极大的威胁,朕希望尽早平定台湾,想听听你们两个的意见。”

    姚启圣说道:“皇上,内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对小小台湾本有绝对优势,夺取台湾本是早晚之事,可郑克臧竟得玉帝相助,对外贸易赚取源源不断的财富,发展潜力难以估量。臣认为,眼下当以攻台作为第一要务,集全国之力拿下台湾。”

    康熙说道:“朕召你入京,是想听听对付郑克臧的方略。”

    姚启圣说道:“臣以为,要政略和军略同时并举。在政略方面,应该加大收买郑家部属的力度,或使其作为内应,或使其逃离台湾;另外,尽可能向跟台湾贸易的各国施压,要求其跟郑家断绝来往。

    在军略方面,应当正面进攻和内部作战并举。”

    他的话引起了康熙的兴趣,康熙问道:“姚启圣,你倒是对台湾很熟悉,正面进攻当然是水师攻台,那内部作战又是什么?”

    姚启圣说道:“内部作战,就是派人在台湾刺杀郑克臧,如若没机会,可刺杀郑家重要部属,郑家人才匮乏,杀一个少一个。臣就任福建总督近四年来,已向台湾派遣了不少细作,既可刺探情报,亦可进行刺杀。”

    康熙点点头,说道:“姚爱卿这点做得不错。郑家水师极其强大,实力在我大清水师之上,正面攻台,你认为把握有多大?”

    姚启圣说道:“皇上,臣认为,得玉帝相助的郑克臧,威胁远大于漠西蒙古噶尔丹,应当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以最快的速度将我大清水师打造出来,再由施琅将军率军攻台。”

    康熙说道:“只要能铲除心腹之患郑克臧,即使花再大的代价都值得。施琅,你认为要如何打造水师?如何才能成功夺取台湾?”

    施琅说道:“皇上,臣想先让你看一样东西,此物现就在外面。”

    康熙说道:“那搬进来让朕看看。”

    四名太监将一个木盒抬进养心殿,打开一看,是一个战船模型。

    康熙仔细打量着,在场几人也围过来观看,这战船制作精良,两侧各有20个炮孔。

    施琅说道:“皇上,这是荷兰人建造的战船模型,郑家最大的战船,跟这模型一样。皇上你看,这战船两侧各有双层炮台,每层炮台有10门大炮,长度近两百尺。这种战船,是当今最大战船,远胜大清水师。”

    康熙手捧着模型,说道:“施琅,你可让朕开了眼睛,向荷兰人买下这种战船,需多少银两?”

    施琅说道:“一艘最少得19万两。”

    “要19万两?”康熙吃了一惊。

    施琅说道:“像此种战船,郑家最少有20艘,其它各类战船最少有两百艘,如若咱大清的水师能追赶上郑家水师,臣有其七成把握攻取台湾。”

    康熙问道:“施琅,若朕全力支持,大清水师在实力上,多久才能赶上郑家水师?”

    施琅说道:“在兵员操练方面,一年时间可以训练合格,难度在于战船,为了赶时间,应该以对外购买和自主建造并行。”

    康熙说道:“好,明日举行朝会,朕再跟众大臣具体商议。”

    翌日,文武百官聚集在乾清宫,包括了在京亲王,六部尚书、侍郎,内阁学士等等。

    康熙说道:“大清当前的国策已定下,先集举国之力攻取台湾,灭掉郑家,再对付漠西蒙古。伊桑阿,目前我大清府库状况如何?可拿出多少银两用于平定台湾?”

    户部满族尚书伊桑阿说道:“皇上,目前大清一年府库收入为三千六百万两,去年盈余只有两百万两。具体收支情况,梁大人比奴才更清楚。”

    户部汉族尚书梁清标说道:“皇上,在三千六百万收入中,约两千万两需留在地方府衙,在户部所得的一千六百万两中,再减去其它开支,正常情况下,每年最多只能挤六百万两。目前府库存银为四百万两。”

    在清朝的六部官员中,属于复职制度,即有一汉人必有一满人,尚书、侍郎皆如此。在职权中,由满人掌印(最终决定权),汉人负责具体办事。

    康熙说道:“六百万两?大战船只能买三十艘。梁清标,你有何办法再挤出钱来。”

    梁清标说道:“皇上,有三种办法:开源、节流、调整地方和中央赋税分成。

    开源就是提高税率,或增加税种;目前田赋为十税一(10%),若增加至七税一(14.2%),府库便能多出一千五百万两收入。

    节流自然是节省开支,目前大清各项开始未存在浪费,皆是必要开支,节流空间不大。

    目前赋税中,留在地方府衙比例为五成五,中央所得为四成五。若将中央所得调整至五成五,每年又能挤出三百多万两。”

    康熙已亲政十二年,已有一定的从政经验,锻炼出精明的头脑,在提拔上来的臣子当中,多数能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