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带着系统回北宋 >第245章 算了,进京开车去
    合并一章

    ~

    雪停了,还没有融化,天气开始回升但仍旧处于冬季的尾巴。

    所谓瑞雪兆丰年,看得见的来年丰收,使得原本就繁华无双的汴京城到处活跃起来,太学中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学子们也开始出游雪景,或沉于青楼瓦舍中和诗歌美酒相伴。

    在大宋,一些接地气的道士喜欢用阴阳五行解释说:寒冬会减缓整个人的循环,让脑力和思维处于“半冬眠”状态,于是就相对不活跃。

    这实际上有一定道理,每年冬季文人学子们的辞赋文章总是出的比较少,往往是临近春季反弹性的爆发一大堆。汴京现在就是这样情况。

    “听说了吗,池州战役大捷了,很少见,没有足够数量的大军支援,我朝居然有打得赢的战?”

    “听是听说了,然而不了解也不想知道,又不是什么光耀千古的民族崛起之战,凭啥要去关注?”

    “就是,东南问题自来是他们几系相公分赃的事谈不拢,日积月累下来的矛盾,最终导致相互把狗脑子打出来。不论兴亡,总之是百姓苦。”

    “是的,就是百姓苦。他们吃相太难看,总结下来就是几千个不高兴和没头脑,集中在遍地是钱的池州撕逼火拼。弄的那个赵诚是民族英雄似的。”

    “妈的傻子,你们也叫百姓,是百姓你能在太学读书?是百姓你能知道东南问题根由在几系官僚分赃不均?装个逼而已,你开口闭口说‘百姓兴亡’这么大的命题。”

    “卧槽福建帮这些龟儿子逆天了,敢如此说咱们,打他们个狮子滚绣球!”

    “先把这些江西乡巴佬拖走打死!敢说老子们莆田帮是龟儿,你不知道蔡相公就是莆田系啊!”

    “去你大爷的,说的老子们江西没出过宰相似的,王安石你以为是假的,老蔡都是王相公提拔上去的!”

    池州大捷、即将开春的现在,汴京纨绔学子们的“宅世界大战”终于开始,发生了无数斗殴事件,经常在青楼中相互打的一地鸡毛。

    这属于吃饱撑了没事做的典范,但也不能怪他们,纨绔云集的京城、尤其基本全是年轻人的太学就这德行。

    一定程度折射出了远在池州的“小规模”战役没人关心过程,都没有直接压力。在大家概念中,这样的过度宣传是装逼,朝廷打赢一伙土匪那是天经地义的事。

    除了张叔夜,没人知道灵芝山决战的内幕,因为蔡攸写进京的文书刻意淡化了这事,略过了民兵参战等等细节。

    蔡攸的动作有很强的政治意义。张纪?倒是没有,但问题在于张纪?的私信不代表池州官府,只代表她自己,是她写给父亲的家书。

    就像当年救刀疤强时,老张也只能做出妥协,而打不过官僚体制,现在同样,张叔夜知道蔡攸在这问题上的动作,一定隐藏着非常惊人的真相。他小小蔡害怕摊上麻烦,于是干脆把所有的事都略过不提。

    东南问题需要解决,下一步的部署就需要老蔡的政治授权,对此张叔夜忍了,决定不过分渲染池州事件,容许他们没心没肺的把池州事件当做一个差人抓贼的小问题。

    但是后来,看到这些纨绔子弟越来越不像话,闹的一地鸡毛,简直是些没心没肺的人。

    “都什么时候了他们还只会添乱,这难道就是我国朝下一代中流砥柱,分明是些逗逼。抓起来,但凡这个节骨眼上没心没肺的都抓起来!”

    险些被气死的张叔夜在中堂拍着桌子咆哮。

    “额这……”

    虽然默认上基本是老张主持右司(右相)日常工作,但他毕竟不是真正的宰相,于是右司秘书丞尴尬的提醒,“相公,刑律的事不归咱们右司管,开封府也不归咱们指导……”

    张叔夜呵斥:“哪有那么多弯弯绕绕,我朝读书人的事不叫刑律事件,却是德行问题,全部捉了再说,不服气让他们的爹来朝廷告我。”

    于是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请学子喝茶运动。

    政治就这点事,有时候契机适合了,不是宰相说话照样有人听,否则当时的赵挺之怎能坐在相位上,却被“停职”的老蔡京遥控着搞乱治下。

    基本上当时无为军进池州掀开战争开始,就等于两人系赤膊下场了。

    现在池州依靠赵诚打赢了,不但财政问题有望很快缓解导致户部主政张叔夜天然有功外,政治层面上也等于老张部署正确,有了政治业绩,而老蔡若不想真的掀开内战动摇国本,就需要避嫌一些时候。

    也就是说,朝廷始终需要一人轮值主政,那么张叔夜很快就会正式加中书侍郎衔,以副相姿态主持大宋日常工作。

    不论打仗还是政治,或许日常的小事务,趋势一但形成后,一般短时期就不会随便更改。

    张叔夜现在发话后,汴京四分之一纨绔子弟都被请喝茶,这些家伙的爸爸爷爷们纷纷进京公关走动,务求不让纨绔子弟们留下不良简历,上演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奇景。

    只看这些就知道,池州战役大捷后张叔夜政治声望暴涨,而老蔡的去留问题虽然暂时没说法,但现在基本已经不去中堂当值,以天冷身体不好为由闭门闲居,看似不问事务,实际都知道,关于东南地区那盘根错节的裙带和门生问题,老蔡现在有太多要权衡,太多取舍要做。顾不上其他了……

    池州的天气也转暖了。

    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的赵诚还居住在县衙宿舍中,不怎么想动,大部分时间就坐在院子的躺椅上,身上盖着虎皮,晒太阳发呆。

    陈美娘以及妖女谭晓兰在身边悉心的照顾,不停的念叨“相公险些就残废了”之类絮絮叨叨的话。不好的在于她们两个随时在身边转悠,导致张纪?很诡异的基本不来见面。

    听说,她正忙于帮学子们突击备考。

    剩下就是,经常听身边的人说灵芝山决战细节。很遗憾,赵诚在决战之前就冷扑街了,后面的事都不知道。

    基本上算是做到了全歼,灵芝山寨那纵深并不大的战场里,直接被歼灭的叛军达到三千五之数,甚至没用半个时辰。听毕世静说当时他都已经胆寒,叛军兵败如山倒死了几百人后,大部分在暴风雪中跪地投降放下兵器。

    但白沉香是总指挥,毕世静不是。她以复仇心切的姿态,果断执行了赵诚在昏迷前“不接受投降”的指导。听说自那之后不是战斗,而是处决。

    赵诚尽了最大努力打赢了灵芝山,但代价是出阵队伍总体战损高达七成。这是连续昏迷多日后,最近刚醒来才知道的结果:比赵诚之前的预估还要严重些。

    “朱主簿……哎,英雄啊,往日看不出来,他竟是带着几个儿子侄子参与了灵芝山之战,战后大清理这么多日,到昨日才把他们的尸体给找了出来,都在战场上为国捐躯了。”

    听县衙几个公务员路过时低声这么讨论着,赵诚神色变得极其古怪。

    出阵是不可能出阵的。

    朱家子弟这辈子都不可能为国出阵,事实上只要他们不做内奸拖官军后腿,那赵诚就能把池州战役赢的更漂亮,不需要那么大伤亡!

    只是没证据而已,但从一开始,赵诚就知道朱孝在这场战争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池州、乃至东南的利益很大。简单点说,不是子弟,不是二代三代四代的人,不可能有资格来玩这场财富盛宴游戏。于是东南所有的问题都是吏治问题,是手套。

    池州战役,是手套和手套间的战争。

    朱孝不但是子弟还是官。

    从赵诚任职县尉、大量恶补刑案资料以来完全知道,这池州五分之一的强取豪夺、恶性勒索甚至是杀人案件,都和朱家子弟有关。只是说办不下去而已。

    坦白说老裴都办不了,仅仅只能让他们稍微收敛些,从此也就能知道,不打仗就再也没人能处理他们的人。判多少就被他们捞多少出来,实在捞不出来的,就是牢房出现漏洞被他们跑了,加入王秀队伍继续“曲线捞钱”。

    当然赵诚知道,这年景劫法场的事件有是有,但还比较少。不过这情况持续下去,官府的吏治和公信力持续降低后,将来真能过度到《水浒》中描写的那种一言不合就劫法场的局面。

    不过客观的说,劫法场只是在北方多一些,南方真不多。说白了宋江晁盖石秀那些个狠人爱劫持法场,只因他们不是子弟而已,于是只有用狠劲弥补家世之不足,子弟们一般不玩这套。

    这些更多的也不能想了,做事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在大宋,动官基本就算是最大的政治风险。

    所以实事求是的说,现在赵诚能听到朱孝和其子弟在灵芝山“为国捐躯”已经很不容易,这代表蔡攸也被逼到不得已下,用他蔡家的根基在赌了。

    别人或许没看懂,但赵诚看懂了。蔡攸总归没担当,动朱孝的时候采取了阴谋而不是阳谋。这意味着蔡攸率先让东南其他子弟们站在了安全线上。那么赵诚打赢了灵芝山,但张叔夜绝对打不赢东南的反腐反黑战役。

    大头百姓或许会相信朱孝真的出阵灵芝山了,但其他权贵这辈子都不可能信,或多或少都会有下意识知道是遭了蔡攸毒手。所以蔡攸也没办法,“安排他为国捐躯”,表示给朱家落下个好名声,代表给他们留一条后路维稳,而他们也需要心照不宣不追着这件事。

    蔡攸这行为已经等于把他爹老子蔡京绑上战车,强行逼蔡京从政治上特1赦这群子弟,顶住东南反腐不深入。

    否则蔡京若扛不住,张叔夜的督察组要来打蔡攸的脸,不放过他们、那他们肯定也不放过蔡攸捅黑刀的行为。

    赵诚没有苦笑,却知道从蔡攸的安排看,东南战争结束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能拿掉一只手套让他们感觉到手有点冷,局部有寒意很可以了。真的不能指望一次就把他们的底裤给拿下来。

    想着这些赵诚懒洋洋的,很累,一句话不想说,还是晒着太阳发呆。

    少顷脚步声传来,看谭晓兰和陈美娘面色大变入内避嫌,就知道是蔡攸来了。

    然而赵诚也懒得起身。

    蔡攸走到正面,有些尴尬的先主动说句“免礼”。赵诚又说“谢大人”。

    老蔡这才捻着胡须道,“你是不是听到‘朱孝和其子弟为国捐躯’所以不满意,闹情绪了?”

    “没有。”赵诚微微摇头。

    蔡攸指着他的鼻子,“睁着眼瞎说,你分明就是有情绪。”又叹息道,“但你得理解,本州真的尽力了。”

    “我懂。”赵诚微微点头。

    不是忽悠,是真的懂,尼玛就算有朱孝叛国的证据,真的大面积深入审查,又把剩下一大批给腰斩了又能怎么样?这除了会把蔡攸玩死,让赵诚失去一个政治靠山外,其实不影响朱勔朱冲王黼他们继续富贵。

    说的跟真的似的,同胞叛国,家里其余人继续入阁做长老的事其他朝代能出现,如此人性化的大宋出现又有什么好稀奇的。

    以史为鉴,所以赵诚清楚,哪怕蔡攸真的以大阳谋,强行以叛国罪干掉朱家这一系,除了竖立强敌撕破脸外,并不会影响到朱勔的前程,也不会影响到朱勔的新盟友王黼将来入阁。

    要阻止这些过程赵诚任重道远,首先需要把官做的更好,官位比他们高,势力比他们大,心比他们黑,手比他们狠。否则就洗洗睡。

    “就这样吧。”

    蔡攸拍拍他的肩膀,“你安心休养,战就打到这程度了,不会有新的授权、不会再有人委任你进睦州拉仇恨。我这脑壳真的不够铁,能把你之前的幺蛾子压下去,说服他们特事特办、以特殊理由直接招你进太学念书,已是尽了最大努力。现在起池州的任何事务也不用你管了,你现在是‘养病’状态。因为若你一出来,那些池州怕你了的土豪帮派们就一定闹事。总之你就要停职,开春后和蔡文姬一起返京,帮我调教一下蔡文姬,顺便专心念书。以后的事我会再安排。”

    “太学之后,能回来这边主政吗?”赵诚懒洋洋的问。

    蔡攸惊呼,“还想回来!妈的你不真的把蔡文姬和本州一起断送了你就不甘心是吧?”

    “我说说而已。”赵诚摊手。

    “我还不知道你啊,你不是说说,你一说,就说明你有这心思,并且是复仇心切的那种猴急。”

    蔡攸大感头疼的样子,“基本上这边你就别想了,进太学读一年,不指望你能学成什么,主要是镀个金,保留个你往后随时可参加殿试的资格,等你有把握的时候再考。在汴京待一年后,滚去莆田老家知县,历练三年再说……”

    正喝茶的赵诚一口水喷了出来:“卧槽我需要养病好吧,那边如此多的庸医让我如何养病……哎吆我去!”

    说不完被后脑勺一掌。

    蔡攸也不知道这小子说的什么鬼话,离开之前指着他的鼻子,“你是心病,用你那些小白文的术语叫念头不通达,你还真以为本州不学无术落伍了啊?”

    走都要走了,老蔡却又折返了回来呵呵笑道,“养病也简单,我给你弄个特批的条子,你进京后,去太医院疗养一个月。”

    左右看看无人,蔡攸又嘿嘿低笑,“有水疗的,水疗院可有意思了,额对了,记得别让蔡文姬知道我让你去水疗院。”

    “……”

    赵诚也神色古怪了起来,只能眼睁睁看着这奸贼进院子来、三两句话就定鼎了东南半壁江山的事实。

    嗯,也好,打仗是没得打了,暂时也打不动了。不良前科那么多,恐怕除了张叔夜,其他人再也不放让赵诚掌兵了。所以么,去水疗开几趟车,应该也有些搞头的,照样是“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