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华娱科幻之王 >第五百一十一章 一个长镜头,一部电影
    “我现在可是有《矩阵3》还没拍完,此外还有《星际穿越》,这部电影已经开始筹备了,现在讨论这个是不是有点早了?”

    陈景行略微有些纳闷。

    《星际穿越》也有国影的投资,跟《地心》和《火星》差不多,都是请了航天部门的专家做顾问,剧本也早就报给主管部门了。

    对于所有的献礼影片主管部门都是要先审查剧本的。

    当然,好处也是能够获得官方媒体资源的报道和宣传,在定档上也会被酌情考虑予以优待。

    所以各大制片厂也都希望把自家的项目塞到献礼影片序列中去。

    梦工厂在其中是比较占便宜的。

    像是《星际穿越》、《流浪地球》这种虽然不是紧扣主题,也不是现实题材,但也都被列为了献礼影片。

    主要是梦工厂之前出品了不少主旋律电影,这也给梦工厂挣到了特殊待遇。

    其次是如今科幻题材已经成为了华国电影产业的一张名片,而且还有此前《地心》与《火星》的铺垫,《星际》和《流浪》都算是主旋律太空电影,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了科幻题材、太空题材的代表,被纳入进了献礼片。

    江若平摆了摆手:“不是说让你现在就把剧本拿出来,然后立马拍摄……”

    原来未来几年因为献礼片的缘故,档期比较紧张,尤其是热门档期,主管部门和国影要统筹安排好献礼电影的上映。

    毕竟献礼片可不是热闹热闹这么简单,票房也得有啊。

    宣传和文化部门的意思是要制作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献礼片,如果到时候票房不行,这献礼的效果也就差了。

    而为了协调档期,江若平必须要对这几年的献礼片,尤其是重量级的献礼片统筹安排好上映日期,尽量让每一部都能取得好的票房成绩。

    那么他就必须要掌握梦工厂的献礼片情况。

    第一波献礼片就不说了,梦工厂已经或正准备制作,第二波的朝战献礼片目前还没有什么动静。

    江若平想了解一下陈景行的想法,想要拍什么样的电影,大概故事是什么,拍摄成本和体量大概在什么级别,这样才好心中有数。

    而且梦工厂在主旋律电影方面一直是很擅长的,出品或参与出品的军事行动三部曲也几乎是国内此类题材的标杆。

    “说实话,我这里有个项目,是罗董的想法,主题是朝战最后一次战役,金城战役,这场战役的胜利意义是相当大的,但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掌舵人……”

    江若平口中的罗董就是国影的董事长罗长清。

    献礼片任务有超过一半都是压在国影头上的,力求对朝战有全景式的,多层次地展现朝战。

    除了几个计划中的项目外,金城战役作为收官之战,也是重要的历史节点事件,但这个项目还没找到合适的导演和编剧,让国影一直比较苦恼。

    倒不是说国内目前没有现成的大导,而是之前有几个项目的剧本让国影高层感觉有些不够好,说白了就是国影的两个大领导有些挑剔。

    所谓由奢入俭难,这几年国产电影现在从军事到科幻,从喜剧悬疑到现实主义题材,甚至连动画题材都诞生了不少精品。

    江若平等人自然就觉得现有的这些项目目前完成的剧本还是不够好。

    自然也第一时间想到了梦工厂,想到了陈景行。

    金城战役这个任务交给陈景行的话就绝对能让他和董事长罗长清放心了。

    陈景行听完后倒是没有什么意外,不过还是委婉的拒绝了国影交代下的命题作文。

    前世位面的《金刚川》讲的就是金城战役前夕的金刚桥保卫战,

    应该也是国影交代下的命题作文。

    哔嘀阁

    这部电影选取的角度应该说还不错,而且还想到通过三位导演从三个视角来分别讲述我军不畏牺牲,修桥渡江的故事。

    但拍的确实有些拉胯,这跟时间太紧,制作周期太局促也有很大关系。

    说实话如果让陈景行来选的话,他很有可能也会选这个电影拍摄的角度,而不是去宏大的展现辉煌胜利的金城战役。

    战争片其实并不好拍。

    尤其是在今天这个反宏大叙事、刻画小人物或个体英雄泛滥的时代。

    与其说是好来坞的影响不如说是商业市场的导向就是如此。

    人类就是喜欢英雄的,好来坞有漫画英雄,华国也有自己的英雄,孙悟空、哪吒这都算是英雄。

    对于一部商业电影来说,必须要尽量落到具体的个人身上,才好作画。

    《矩阵》、《地心》、《火星》乃至陈景行未来会拍摄的《星际穿越》,都是如此,电影是围绕着个体英雄的打造来叙事的,或者说一个小团队英雄的打造。

    《红海》、《狼牙2》也都有个人英雄主义的部分。

    宏大的战役只是听起来,想象起来心潮澎湃罢了,但呈现在电影中就会缺少让观众代入的锚点,不适合想拿票房的商业大片。

    就算陈景行改编的《地球往事》电影剧本需要将视角从男主身上拔高,也是借鉴的前世诺兰的《敦刻尔克》,用三条时间线进行三线叙事,从而让影像化的故事显得更加惊心动魄。

    平铺直叙的宏大战役视角叙事在商业电影中是缺陷。

    而陈景行则想要制作出不一样的东西,对于朝战献礼片,他这个名副其实的国内第一商业导演不可能推脱出去。

    他也一直在脑海中构思着该选择哪个故事,用什么方法来拍,只不过还没到剧本创作的环节。

    既然国影现在来催了,他也就和盘托出了。

    “不一样?”

    提到这个江若平可就不困了,这就是他今天来请陈景行的原因所在啊。

    陈景行最出名的不就是他的脑洞吗?被誉为最有想象力的导演。

    “不过……别跟我说是科幻?”

    江若平对此还是有些慎重,陈景行的科幻电影虽然一向好看,但朝战献礼片搞科幻元素还是不太行的。

    不,是根本不行。

    在朝战上是绝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的。

    陈景行又没疯:“当然不是,我是想给观众更新奇的观影体验,我想用一个长镜头拍摄一部朝战电影。”

    “一个……长镜头……拍摄一部电影?”

    江若平不是电影门外汉,甚至是一直从事影视方面的工作的,但陈景行的这番话还是让他有些难以理解。

    长镜头他知道,作为电影拍摄手法的一个类型,一直以来都是具有某种炫技意味的。

    但一个长镜头拍摄一部电影是什么意思?

    陈景行笑了笑:“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一个长镜头,一部电影。”

    就军事动作片而言,《红海》与《狼牙2》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准了。

    虽然此世位面与前世有一些不同,但朝战的着名战役也就那么些,金刚川(金城)战役、长津湖战役这些肯定是会拍的。

    或许演员不同,导演稍有不同,但制作水准肯定是顶级的,那么呈现出的效果也未必会有太大的区别。

    在前世位面,《长津湖》虽然说不上很好,但也绝对不烂,甚至在全世界的战争电影中也是水准之上的影片。

    主要让人诟病的其实就是没把我军的灵魂拍出来。

    陷入了帮派式兄弟义气的窠臼中。

    陈景行前世在看《八佰》和《长津湖》的时候,是真没感觉出这俩支军队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这当然就无法解释为什么kmt的部队到了我军就能摇身一变就能跟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的军队抗衡了。

    但这其实就是文艺界普遍的水平,更别说你请得还是港台导演来执导。

    《能文能武李延年》这种作品才是特例。

    不过如果纯从商业电影的角度来看《长津湖》是做到了还算优秀的水准。

    不过就算这类战争大片制作水平再高,在几年内连续上映多部也肯定会产生审美疲劳。

    说实话,作为梦工厂的掌舵人,还顶着科幻大师的头衔,陈景行的“偶像包袱”还是很重的。

    陈景行有这几年制作重工业电影的经验,再加上梦工厂本身建立的工业水准和编剧团队,出一部“行活”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他倒不怕自己拍的献礼片票房不如人意,梦工厂又不缺这一两部献礼片的票房。

    但泯然众人矣的结局,uu看书 www.uukanshu.com 他还是无法接受的。

    这也会让很多对他有期待的影迷和观众失望。

    虽然陈景行没有执导过战争电影,《湄公河》、《红海》和《狼牙2》都是郭凡、吴景拍摄的,但如果他要拍跟朝战有关的军事动作电影,影迷、观众,乃至媒体都肯定是有期待的。

    而且是有别于其他导演的期待。

    但朝战献礼片又不是适合开脑洞的题材,这会消解其本身的严肃性。

    因此陈景行想出了一个特别的角度,肯定是有新意的,而且能让观众有新奇的视听体验。

    他想到了前世位面的一部很特别的战争电影――《1917》。

    讲述一战的电影太多了,但《1917》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是一场让观众和业内都为之惊叹的技术冒险。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以两个传令兵的视角,带领观众横穿1917年西线战场,

    但拍摄手法空前绝后。

    全片采用“跟随式长镜头”,拼接成了2个小时的一镜到底。

    镜头代替了观众的眼睛和身体,邀请每一位观者参与到这场穿越火线。

    主角不仅是电影中的两个传令兵,每位观众都是这个小队的第三个队员。

    整部电影就是一个“伪一镜到底”的长镜头。

    这让《1917》给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视听体验――参与感。

    观众不仅直面战场,甚至是主动参与其中,就像打开了一款第一人称游戏,亲自上阵,完成一个危险任务。

    陈景行则想要用这样别开生面的电影拍摄方式,与展现形式来制作一部朝战的献礼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