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大明宫匠 >第十二章 悯苍生披衣觉露滋01
    1

    徐妙锦在白衣庵后面小院的住处诵读佛经。自从搬至这个城北的尼庵中来,远离尘嚣与权力场,她的胸中愈发清净。恬静无为,这正是她想过的日子。若有一个自己的寺院当然就更好了,她可以利用它弘扬佛法,劝人为善。蒯祥会帮她实现这一愿望,她相信。

    秋红走进屋:“姑姑,蒯祥来了。”

    真是想到谁谁来,妙锦放下经卷,心有灵犀一点通啊。

    “他说他领下了去临清验收贡砖的差事,临走前特地先来看看姑姑。”秋红道。

    “请他进来吧。”

    秋红引领蒯祥进屋。

    “姑姑好悠闲,”蒯祥一进门便说。“躲进尼庵,一心诵经,世外神仙啊!”

    “悠闲不悠闲在于能不能放得下红尘中的诱惑,”妙锦道。“慧能大师说的好: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姑姑这里一尘不染,这尘世间却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蒯祥话里有话。

    秋红给蒯祥倒茶,然后退下。

    妙锦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道:“你急匆匆地赶来这里,一定不会是出差之前来与我道个别这么简单,对吧?”

    “对,蒯祥有事要向姑姑报告。”

    “讲来听听。”

    “昨日三保大人来天寿山皇陵视察,他说了个情况,我觉得很值得重视。”

    “什么情况?”

    “最近宫中的内官与汉王府的人、赵王府的人,来往十分密切。而且这帮赵王府的人全都是武将。”

    “都有谁呢?”她想知道他了解到的情况是否与自己所掌握的消息一致。

    “赵王的旧部兴州后屯卫军指挥使高以正、通州右卫镇抚陈凯、羽林军前卫指挥使彭旭。”

    “你说的这几个人皆身居要津,拱卫京畿,甚至是护卫皇宫的。你再说说,宫中与他们来往的内官,又是谁呢?”

    “黄俨,杨庆,此外还有钦天监官王射成。另有一人尤其危险。”

    “谁?”

    “杨庆的养子小德子。”

    “小德子?”

    “小德子的对食金凤可是被圣上亲手活剐了的呀!”

    “这事妙锦听说了,可怜的孩子!”

    “姑姑不觉得内官与这些武将私下来往,很不正常么?”

    “你说的对,不正常,太不正常了。不过,事情总算是对上了。”

    “对上了?姑姑啥意思?”

    “我去年就听说,宫中的这几个人与汉王的属下勾勾搭搭,没想到如今竟发展到这步田地,赵王也深涉其中。”

    “所以蒯祥才赶紧跑到这里,知会姑姑一声。姑姑不是嘱咐过,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么。”

    “谢谢你的用心。”

    “这是蒯祥应该做的。可是,姑姑打算如何处置呢?听之任之吗?”

    “当然不能听之任之!”妙锦想了想。“既然如此,我索性亲自到这两个藩王的地盘上转一圈,看看他们究竟在做些什么,眼见为实嘛。”

    “亲自去,太危险了吧?会不会打草惊蛇呢?”蒯祥担心。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还是小心为上。”

    “没关系,妙锦微服前往。对了,你不是要去临清吗?临清正好位于乐安与彰德之间。不如我们一起走,左右是顺道。”

    “对,这样好一些。一旦路上遇上坏人,蒯祥也可以护着点儿姑姑。”他亮出一个内家拳空明掌的架势,干净,利索。

    妙锦笑了:“你这三脚猫的功夫还护着我?我有秋红呢,她的拳脚和独门飞刀,不输任何锦衣卫。”

    蒯祥摸了下后脑勺:“对对对,论打架蒯祥确实弱了点儿,只有挨闷棍的份儿。”

    “还好,这回不是去打架。不光一路上不能打架,还要尽量低调,切莫让人认出来。”

    “那咱们走哪条路呢?”他问。

    “先奔彰德吧,然后去临清,你验收贡砖的时候,我再去乐安看看。”

    “就依姑姑。”

    “你把小芹姑娘也带上吧。”妙锦提议。

    “合适吗?这回可不是去游山玩水啊。帮手不缺,我已经带上田铎了。”

    “你就带上她吧。一则这一年多来你们两个牛郎织女,聚少离多,不如趁此机会一起到外边散散心;二则呢,我也需要多一个信得过的女孩子跟在身边。”

    “既然姑姑如此说,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蒯祥乐得顺水推舟。

    屋外的小院里,满头是汗的田铎坐在葡萄架下,与秋红聊着天。

    秋红关切地说: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小田师傅,渴了吧,秋红给你倒杯茶吧。”

    田铎大大咧咧:“跑了一路,渴是真渴了。不过茶忒烫,不解渴。你最好是给俺?瓢凉水。”

    “凉水?我们这里从来不喝生水。这样吧,你渴得紧,秋红给你盛点儿酸梅汤吧。酸梅汤最解渴。”

    “酸梅汤好!还是秋红姑娘心疼俺!”

    秋红端来一钵酸梅汤。“酸梅汤来了,小田师傅尝尝,自家熬的。”

    田铎一饮而尽,把空钵往茶几上一撴。“再来一钵!”

    秋红又给他盛了一钵。

    田铎慢慢喝着。“你家这酸梅汤味道真好,与俺喝过的酸梅汤味道完全不一样,凉凉的,酸甜之中透着清香。咋做的?”

    “我这是宫廷配方,乌梅、乌枣、山楂、甘草、豆蔻浸泡一宿,小火慢熬一个时辰,加入冰糖、桂花和蜂蜜,熬好后放凉,再用深井中的水拔着,就是这个味了。”秋红耐心地解释。

    “太讲究了!俺说怎么这么凉呢,井拔凉啊!给你个面儿,俺再来一钵!”

    “得,把罐子给您端来得了,让您喝个够!”她端来盛酸梅汤的罐子。

    田铎大喜,敞开肚皮喝酸梅汤。

    秋红道:“小田师傅别弄一水饱啊,要不要垫吧点儿东西?”

    “有啥好吃的?”田铎两眼放光。

    “我给你拿几样点心吧。”

    “行啊,跑了大半日,是有些饥了。”

    秋红端来一盘点心,有桃酥、月饼和豆沙包。

    田铎边吃边喝。“好吃,你家郡主这日子过得真精致!”

    “这才哪儿到哪儿啊,”秋红道。“在宫里的时候,御膳房的东西比这不知强出多少呢。”

    “那你家郡主为何放着好日子不过,跑到尼姑庵里来念经遭罪呢?”

    “这你就不懂了吧,我家主人早已勘破红尘,一向以天下苍生为念。她虽说生在王侯之家,又是在皇帝身边长大的,却从来不看重身外之物。”

    “还有这样的人,倒真是奇了。”田铎毕竟来自小地方,眼皮子浅。

    “你哪里懂,跟你说也是对牛弹琴。”

    正说着,徐妙锦送蒯祥从屋里走出。

    田铎赶紧站起身。

    蒯祥:“嘿好,撮上啦?见缝插针啊你!”

    “闲着也是闲着。”田铎给自己找台阶。

    “你倒真不把自个儿当外人儿。我们走!”

    “去哪儿?”

    “信仁堂。”

    田铎抹抹嘴,随蒯祥向外走去。

    他边走边朝秋红回头:“秋红姑娘,谢谢你的招待,回头俺给你带昌平的核桃、大枣!”

    “傻小子!”秋红笑。

    蒯祥和田铎骑马一路向南,半个时辰后来到信仁堂门口。

    “你进去把小芹姑娘叫出来,”蒯祥吩咐田铎。“师父就不进去了。”

    “喏!”

    俄顷,蔡小芹跟随田铎走出信仁堂。

    “二师兄,你终于露面了?”小芹笑脸相迎。“走,进屋去吧。”

    “不了,外边说话方便。”

    “哦。”

    “我来呢,是想告诉你,想请你一起出趟远门。”

    “去哪儿?”小芹喜形于色。

    “河南,还有山东,妙锦姑姑和秋红也一起去。”

    “这回是什么事?不会是去玩吧?”

    “你是去玩。我们是去办事。”

    “办什么事?”

    “关系到社稷安危的大事。”

    “二师兄别吓唬芹儿。”

    “逗你玩呢,其实没那么邪乎。具体情况,到时候妙锦姑姑自会向你解释。你就当是一次秋游好了。”

    “好吧。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后天。这回出门的时间可能会长一些,这里的事你自己安排妥当。对了,师叔师婶不会反对吧?”

    “妙锦姑姑牵头,叔叔和婶娘肯定就都不会说什么了。药铺里的事,我让许先生暂时管起来。”

    “那你也要跟家里打好招呼,别跟上回似的,留封信就脚底板抹油了,急死谁。”

    “放心吧。这回光明正大,绝不撒汤漏水。”

    “那好,后天辰时广宁门外集合。路引你不必操心,你的马匹妙锦姑姑也会给你备下。她说了,为了路上行走方便,这回你还得女扮男装。不过不用你自己准备,你的衣服她都会替你备下,你带上些换洗的内衣就可以了。”

    “姑姑想的太周到了。婶娘那里,芹儿这就去知会。”

    “那我们就不多待了,二师兄还要去趟工部。我们后天一早见。”

    “后天见!”小芹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

    清晨,蒯祥、徐妙锦、蔡小芹、田铎、秋红五人在广宁门外的路边集合。

    蒯祥商人打扮;田铎扮作蒯祥的仆人;徐妙锦身穿男装,儒生模样;秋红也是男装,扮作她的书童;蔡小芹这回是一身书生装束,少年英俊。

    妙锦嘱咐大家:“我们这次出门是搞暗访,你们都记好了自己的身份,别露馅,也别弄混了。”

    蒯祥道:“蒯祥记住了,姑姑是秀才,叫徐妙;蒯祥这回仍然是朋羊,生意人;田铎是朋羊的仆从。”

    秋红道:“秋红叫秋儿,是徐秀才的书童。”

    “芹儿是二师兄的表弟,也是个读书人。”小芹晃动了一下头上的方巾,朝众人一揖,用京剧道白的腔调唱念:“小生有礼了。”

    蒯祥:“来劲了不是?”

    “你就说像不像庠生吧。”小芹调皮地问。

    “不像。”田铎摇摇头。

    “为何不像。”她有些失望。

    “太俊了。”田铎道。

    “你看看这几个哪一个不俊?”蒯祥道。“就你憨。”

    “要不怎么俺只能当跟班的呢。”田铎自嘲。

    秋红嗤嗤地笑。

    妙锦发话:“好了,出发吧!”

    大家各自上马。

    小芹高喊:“秋高气爽,好痛快呀!”纵马向前跑去。

    “这丫头又疯上了。”蒯祥望着她的背影。

    “多好的性格,自然天成!”妙锦一夹马肚,也向前跑去。

    蒯祥赶紧跟上。

    ※

    朱恒和陈定坐在北京城的汉王宅邸里饮茶。在京城上上下下活动了一通的朱恒要回乐安了,临走前他有重要事情托付陈定。

    朱恒道:“经过这两年的运作,两位藩王都动起来了。他们皇族内讧的日子不远了!”

    陈定道:“等了这么久,憋屈死我了。不光皇族,那些走狗也饶不得!譬如那个出卖老爷他们给朱棣通风报信的张信,他如今可神气呢,被封为  隆平侯,朱棣对他格外宠信,称他‘恩张’。还有那个抄咱家的张辅,当上了高高在上的英国公。那回少爷随朱高煦去拜会他,老仆便气不打一处来,这些人的手上可都沾着张家人的血呢!”

    “这个我岂能不知?可饭要一口口地吃,仇也要一个个地报,”朱恒开导他道。“抓住主要的,先搞乱他皇族,其他人自然有机会慢慢收拾。”

    “好吧,老仆等着他们遭报应的那一天!”

    “光等是不行的,馅饼不会从天上掉下,我们要力促。就拿这回的行动来说,就有许多具体的事情需要我们落实。”

    “都有什么事,说来听听。若是用得着,老仆愿赴汤蹈火。”陈定请缨。

    “上回孟贤跟王斌说,他尽管身为赵王护卫指挥使,却没有调兵的权力。调兵需要虎符。”

    “有办法搞到吗?”

    “虎符只捏在赵王一个人手里。”

    “可不可以向赵王要?毕竟他是受益者。”

    “不是跟您说过嘛,此事不能让赵王知晓。”

    “这就难了。”

    “恒儿想起了一个古代故事。”

    “什么故事?”

    “窃符救赵。”

    “信陵君。可谁是如姬呢?”

    “燕燕。”朱恒道。

    “赵王的宠姬?”

    “对,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埋下的棋子该启动了。”陈定会意地点着头。

    “陈叔,这回还要麻烦您再跑趟彰德。”

    “老仆愿做侯嬴,但凭少爷差遣。”

    朱恒掏出一封信,递给陈定。“到了彰德,您去找孟贤,把这封信交给他。”

    “好。”

    朱恒又从柜子里取出一大一小两个盒子,大的是木盒,小的是铜盒,以及另外一封信。他将东西交给陈定,道:“然后呢,让孟贤安排您去见燕燕,把这两个盒子和这封信亲手交到燕燕手中,并向她转达汉王的意思。”

    “如何转达?”

    朱恒俯身到他耳边,悄声嘀咕了几句。

    陈定点头:“老仆记下了。”

    朱恒递给他一块铜腰牌。“带上这枚腰牌。孟贤认牌不认人。”

    陈定将腰牌揣入怀中。

    朱恒最后嘱咐:“恒儿马上要回乐安去了。陈叔办完了彰德的事,无论结果如何,都到乐安给恒儿个信吧。”

    “放心吧,少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