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大明宫匠 >第三十二集 谋身后病帝费心机08
    8

    石亨与太常寺官员演练完祭天地礼仪后回到家,便开始在花厅中踱来踱去。一个突发的念头搅得他心乱如麻。

    石彪走进花厅。“叔父,看您心神不定的,莫非有什么事情?”

    石亨停止了踱步。“皇帝让我替他主持祭天地大礼。”

    “好事啊!祭天地如此重大典仪,皇帝不选别人,专选叔父,这说明皇帝对叔父无比恩宠啊!”

    石亨道:“正因为典仪重大,皇帝不亲自主持,方显蹊跷。你不问问为什么吗?”

    “为什么?”

    石亨压低声音:“皇帝不行了!”

    石彪大吃一惊:“叔父,这话可不敢乱说啊!”

    “这话岂是乱说,叔父刚刚从天地坛斋宫回来,亲眼所见。皇上病入膏肓,撑不了多久了!”

    “怎么会?皇上正春秋鼎盛。”

    石亨道:“求子心切呗,尽胡乱吃些术士的丹药,不被掏空了才怪!”

    “这么说,天下要易主了?”

    “没错!这事对朝廷来说,是一次危机;可对咱们来说,抓住了,利用好它,就是个机会!”

    “机会?什么机会?”

    “扶立新君的机会呀!若是真能办成,这得多大的功劳啊!”

    “叔父打算扶立谁为新君呢?”石彪问。

    “太上皇!”石亨道。

    石彪大惊:“太上皇?”

    “是的,太上皇。他被囚南宫,一旦咱们帮他复了位,他定会极为感激。咱们不飞黄腾达都难!”

    “话虽如此,可难度实在太大了!”

    “这当然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单凭咱们自己的力量是办不成的。”

    “那怎么办?”

    “你去把曹吉祥和张軏请来,我要同他们商量。”

    “为何找他俩?”

    “你傻呀?曹公公是司设监太监,可以随意出入宫闱,他还是京营的监军。张将军呢,总领京营,握有实在的兵权。我们的大事离不开他们两个。再说了,此二人与你叔父一向走得很近。”

    石亨执掌的团营虽为大明朝的主力,却是野战部队,驻扎在京畿,无兵符调动不得;军改后剩下的京营才是京城的卫戍。

    “明白了,侄儿这就去叫。”石彪道。

    “不是叫,是请!”

    “对,请,侄儿这就去请!”

    曹吉祥和张軏很快就来到了石府。石亨将二人请入密室,把去斋宫觐见皇帝的经过说了一遍,道:“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皇上眼瞅着不行了。咱们必须得为自个儿谋条后路。”

    张軏问:“张軏不太明白,这个后路怎么谋呢?”

    六十四岁的张軏是河间王张玉之子,已故太师英国公张辅的三弟,他主管着京营。

    石亨道:“我是这么想的,上位病体沉疴,如有不测,又无太子,我们不若趁机请太上皇复位,我等可邀功赏!”

    皇帝不豫的事情曹吉祥早有耳闻,他立刻领悟出其中的奥妙。“武清侯说的对,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当下京城暗流涌动,不少人在动储位的心思。据说,东阁大学士王文正与宦官张永密谋,迎立襄王朱瞻墡的世子、十八岁的朱祁镛为皇储。倘若这个建议被今上接受,王文将是定鼎之臣,立有首功。这个功劳咱们万不可让王文抢了去啊!”

    原本是王振干儿子的曹吉祥侥幸逃过了景泰朝对王振余党的清算,正愁没机会重新出人头地呢,这不,机会说来就来了!他当然积极踊跃。

    石亨道:“还有不少大臣在商议复立沂王。即便是重新恢复沂王的太子身份,谋议是文臣之事,论功行赏也落不到咱们几个头上。”

    “明白了,”张軏道。“武清侯的意思是咱们把宝押在太上皇身上,拥立太上皇复位。事成,咱们便都是大功臣了,定会飞黄腾达!”

    曹吉祥道:“英雄所见略同!太上皇有一帮正统朝的旧臣拥护,拥立他复位,乃顺应人心之举,阻力很小,极易成功!”

    “好,既然大家看法一致,那就这么定了,孤注一掷吧!”石亨决定。“咱们三个分分工,分头行动。”

    “但凭太师吩咐。”曹吉祥道。

    “曹公公你进宫去见孙太后,密告她复辟一事,借机取得她的支持。”

    曹吉祥道:“孙太后是太上皇的母亲,这些年受尽了今上母子的压制,无论是出于情感还是出于自身利益,她都应该支持自己的儿子复出。此事就交给咱家办好了。孙太后这个人绵里藏针,别看她不动声色,她心里其实是很有数的。”

    石亨道:“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么大的事必须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我与张将军再去联络一些文臣,有影响力的那种,为此次行动正名。否则光咱们几个舞刀弄枪的,会让人觉得是政/变夺权。”他粗中有细。

    “你们想好联络谁了吗?”曹吉祥问。

    石亨道:“我想起一个,吏部右侍郎李贤。他曾在土木堡追随太上皇,侥幸逃生回来。他非常敬重太上皇。据我所知,此人极有城府,办事十分牢靠。”

    张軏道:“我推荐太常寺卿许彬。他曾经到宣府迎接过太上皇,并为太上皇起草了《罪己诏》和《土木之役阵亡将士祭文》。他不仅对太上皇忠心耿耿,在大臣中也有一定的威望。”

    “行,这两位都靠谱,”曹吉祥认可。“那咱们就分头行动吧!”

    ※

    石亨和张軏先去拜访吏部右侍郎李贤,把来意说了一遍。

    石亨道:“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今上病体沉珂,又无子嗣,是时候考虑继位者了。我们属意太上皇。”

    李贤沉吟一番后道:“若果真如太师所言,今上病体沉疴,那么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太上皇自然是最合适的皇帝人选,他毕竟是前朝之君。今上没有子嗣,推太上皇复出,名正言顺。”

    石亨道:“那咱们就合力拥立太上皇复位吧!”

    李贤暗自思忖,这是要搞政/变呀!倘若皇帝真的天寿不永,太上皇复位本是水到渠成之事,何必要刻意拥立呢?这种不合程序的事还是不参与的为好!

    “太上皇复位,李贤一百个赞成,可是眼下皇帝尚在,李贤以为还是不宜操之过急。”他委婉推辞。

    “李大人既然有所顾虑,我们就不勉强了,”石亨明白,这不是可以强迫的事。“不过,今日之事,万万不可向外人说起。”他那如剑的目光中充满了威胁。

    “武清侯,张将军,你们两个说什么了?李贤怎么一点儿都不记得了呢?”

    石亨和张軏脸上的紧张表情顿时释去。

    “哈哈哈哈!”石亨大笑。“李大人果然老奸巨猾!”他放心了。

    石亨和张軏又来到太常寺卿许彬家,说明来意。

    石亨道:“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皇帝病体沉珂,看来撑不了多久了。”

    许彬道:“我说呢,怪不得方才张公公通知我,皇上明日不亲临祭祀现场了,找人代为主持,原来找的竟是石太师啊!”

    石亨道:“我们几个已经商量好,趁此机会,拥立太上皇复出!”

    许彬以手加额:“这可是彪炳青史的功业啊!”

    “这么说许大人也愿意参与啰?”

    “求之不得!”许彬道。“只可惜老夫已经六十五岁,不中用了。老夫手无缚鸡之力,参与这种行动,怕是只会拖累大家。”

    石亨和张軏满脸失望,文人怎么一个个都胆小如鼠呢?

    “不过,有个人若肯加入,大事必成。”许彬又道。

    “大人说的是谁?”石亨问。

    “徐有贞。此人足智多谋,且意志极为坚定。”

    “何以见得?”

    许彬道:“徐有贞通天文,晓地理,广知天下事。他力排众议治水之事你们都是知道的,就不用老夫说了。老夫给你们讲件别的事,你们就知道此人的抱负了。”

    “大人请讲。”

    “有一次他与文友马士权喝酒,醉后问:‘你认为何等样人可做宰辅?’马士权推称不知。徐有贞说:‘左边堆积数十万两黄金,右边杀人流血,还能目不转睛,这样的人才是真宰相!’”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这等人世上有吗?”石亨怀疑。

    “有。”许彬道。

    “谁?”

    “徐有贞!”

    “他真这么神?”石亨问。

    “只多不少,此人深不可测。他自觉怀才不遇,总想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世上还有什么事能比眼下的这件事更大呢?”

    石亨道:“说的好!谢谢许大人,我俩这就去找他!”

    “赶紧去请他加盟吧,”许彬道。“至于引导朝廷舆论,老夫自会尽力配合!”

    石亨和张軏来到徐有贞家,开门见山相邀。

    石亨道:“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今上病体沉珂,看来将不久于人世。我们决定迎太上皇复位,请徐大人参加,共谋大计!”

    徐有贞拍案而起:“有贞等这一天等了很久了,今日终于等来!不过,如此大事,是要顺从天意的,容有贞去观观天象。”

    石亨道:“徐大人请便。”

    “二位随有贞一起去吧。”

    “好啊!”

    三人相随出屋,登梯爬上徐家屋顶。

    徐有贞仰望星空。

    石亨问:“看出什么了吗?”

    徐有贞道:“紫微有变!”

    “什么意思?”石亨忐忑地问。

    徐有贞手指星空:“二位请看,那颗便是帝星。帝星已见移位,我等要干此事,须尽快动手,机不可失!”

    石亨若有所悟道:“果然说到一处去了!”

    “太师什么意思?”徐有贞问。

    石亨道:“我府上有个盲人卦师,叫仝寅,二位大概都听说过吧?”

    张軏道:“仝寅,天下闻名的卦师,听说他正统十四年曾算出皇帝被执瓦剌一年,归来后还要遭到幽禁。”

    “没错,”石亨道。“他当时就是这么说的,全都应验了。可他占的那道卦,后半部分我却没敢跟任何人讲起。”

    “还有后半部分?是什么?”张軏问。

    石亨道:“他说:至岁丁丑,月寅,日午,合于壬,帝其复辟乎?”

    “他的意思是,要等到丁丑年寅月午日,或许才有可能恢复帝位吧?”徐有贞一听就明白。

    石亨:“就是这意思!”

    徐有贞掐指一算:“今年正是丁丑年,本月便是寅月,至于午日嘛,那就是十七日了。”

    “巧了!正好是圣上定下的临朝之日!”石亨道。

    徐有贞道:“姑且相信他的话。不过,有贞更信天象,天象已经说明了成败。此时动手,正当其时!”

    “那我们就这么干了?”石亨问。

    徐有贞道:“当务之急是与南宫的太上皇取得联系。太上皇若是不肯出这个头,咱们就是瞎忙乎了。”

    “这件事曹吉祥能办,”石亨道。“让他去南宫,联络太上皇。”

    “那就赶紧的!”徐有贞道。

    石亨道:“明日石亨要去南郊天地坛代皇帝行祭祀天地大典,回来后诸位再到我家聚齐,做进一步商量。”

    “好,一言为定!”徐有贞摩拳擦掌。

    ※

    曹吉祥来仁寿宫觐见孙太后。

    孙太后诧异:“曹公公,你今晚怎地得闲来哀家这冷冷清清的仁寿宫了?”

    她非常明白,曹吉祥是只嗅觉灵敏的狐狸,闻不到腥味是不会出动的。

    曹吉祥道:“奴婢有要事奏禀太后娘娘。”

    “有什么话,你就说吧。”

    “语以泄败,事以密成。”曹吉祥瞄了一眼孙太后身边的两名宫女。

    “你们先下去吧。”心领神会的孙太后吩咐。

    两名宫女躬身退下。

    “可以说了吧?”

    曹吉祥道:“今上的身子不行了,武清侯亲眼所见,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这个本宫知道。你是想说储位的事情吧?”孙太后不想兜圈子。

    曹吉祥压低声音:“奴婢与武清侯、张軏将军商量,打算迎太上皇复出!”

    孙太后吃了一惊:“迎上皇复出?就凭你们几个?”

    曹吉祥道:“太上皇深得人心,朝中盼望他重新出来君临天下者不在少数。武清侯与张将军正在联络更多的大臣支持。况且,我们三个掌握着京城的兵马,只要打开南宫大门,迎出太上皇,登上奉天殿,振臂一呼,一定会天下响应,万民拥戴!”

    孙太后沉思良久,权衡一番后道:“上皇被他们欺负得不成样子,人神共愤。是时候出手反击了。本宫支持你们!不过,你们的行动一定要缜密计划,万万不可有丝毫疏漏。成败在此一举,不会有第二次机会!”

    曹吉祥道:“有太后娘娘支持,我们就踏实多了。奴婢谨记太后娘娘的嘱咐,这就去知会武清侯他们,做出详细计划,然后奏报娘娘。”

    “你还要去趟南宫,与上皇通个气。”孙太后提醒。

    “奴婢正要去呢。”

    孙太后道:“抓紧吧。王文和皇帝身边的几个太监揣摩上意,在运作迎立襄王之子为储。那个叫张永的太监还来仁寿宫探过本宫的口风。所以你们务必要快,抢在他们前面!见了上皇,制定出实施方案后,你再来此报个信。本宫让兄长继宗一起参与你们的行动!”

    曹吉祥信心倍增:“有国舅爷支持,必胜无疑!谢太后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