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大明宫匠 >第二十七章 立新君重整金瓯10
    10

    也先的偷袭得手了。

    十月初五,山东都指挥同知韩青率领所部在紫荆关升儿湾仓促迎战来袭的瓦剌军,城内留给右副都御史孙祥坚守。

    瓦剌军来势凶猛,明军寡不敌众,渐渐不支。

    韩青挥舞着帅旗,高呼:“弟兄们!报国就在此刻!只要我们还剩一人,就绝不放瓦剌铁骑踏入关内一步!”

    将士们齐声高呼:“追随韩将军!与瓦剌血战到底!”

    韩青连杀数敌,引得瓦剌武士纷纷来战。一支流矢飞来,射中他肩膀,他仗剑屹立不动。

    明军越杀越少,瓦剌武士把韩青包围在了中间。

    也先分开部众,策马上前。“韩将军,我也先敬佩你是条汉子!投降吧!愿意留下,给你官做。不愿留,我也不阻拦,任你去哪里。”

    “呸!”韩青怒斥。“我韩青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今日战败,岂可独存?”言罢,引剑自刎。

    也先肃然起敬:“明军将士若都像韩青一样,我们便休想打败他们了。厚葬吧!”

    孛罗道:“大哥,孙祥还在据关坚守。”

    也先道:“我攻击正面,你带人包抄后路。前后夹击,务必拿下紫荆关!”

    “得令!”

    ※

    于谦站在兵部衙署的地图前,与众将商议军务。

    “报—!”一名探子快步走进衙署,向于谦稽首。“紫荆关告急!也先急攻紫荆关!都指挥同知韩青战死!右副都御史孙祥仍在拼死坚守!”

    大家的脸色全都沉了下来。不出于谦所料,居庸关果然是佯动,真正的攻击目标在这里。

    于谦:“孙镗听令!”

    右都督孙镗出列。“孙镗在!”

    “你率领一万京营军,驰援紫荆关!”

    “得令!”

    ※

    紫荆关终于被瓦剌军攻破,守城明军在城中与番兵展开激烈的巷战。

    尽管明军士兵步步为营,英勇抵抗,但终难挽颓势。

    右副都御史孙祥虽为文官,却一样披挂上阵,血战至死。

    紫荆关陷落了,但是紫荆关明军将士却用自己的鲜血为北jing城赢得了四天时间,四天宝贵的备战时间。

    瓦剌将领们擦拭着刀上的血迹,聚集在也先周围。

    “苦战四日,终于拿下了紫荆关!”也先沾沾自喜。

    孛罗道:“大哥,前方再无障碍了!”

    也先大笑。“收复大都,将明朝朝廷赶到南方去!复兴大元的梦想就要在我也先这里实现了!”

    瓦剌武士们一起敲击着兵器,纷纷高呼:“收复大都!”“复兴大元!”

    也先:“众儿郎听令!”

    瓦剌武士们停止了喧哗。

    “经易州、良乡、卢沟桥,疾驰大都!”也先下令。

    ※

    孙镗率领着京营军一路赶往紫荆关。

    “全速前进!”孙镗高呼。

    部队疾驰。

    一名传令兵高举令牌,飞马奔向孙镗。

    “孙将军!紫荆关陷落,于大人命你率部速返京城,驻扎城外,随时待命!”

    孙镗接过令牌,对自己的部队高喊:“全军听令,停止前进!”

    部队停了下来。

    孙镗下令:“折返北jing城!”

    ※

    于谦在兵部衙署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紫荆关已于十月初九丢失,”于谦宣布。“也先正率大军一路向京师杀来,很快就会杀到城下!据报,这回他又从草原调来了增援部队,来犯之敌不下五万!”

    气氛顿时变得异常沉重。

    石亨出列。“末将与也先交过手,瓦剌军凶悍,挟胜而来,战斗力会大大强于我军。末将以为,当下最好的对策就是坚壁清野,固守城池,等待敌军师老兵疲。”

    石亨曾因阳和口之败而一度降官募兵,立功赎罪。时值用人之际,于谦怜他是员勇将,向景泰帝保荐,将他直升为右都督,执掌五军营。而那个与他一起在阳和口逃得性命的大同镇守太监郭敬,已因长期通敌而凌迟处死。

    闻听石亨这个刚刚与瓦剌交过手的将领的一番话,大家先是谁都不发一声,然后叽叽喳喳议论起来。

    于谦瞪了石亨一眼,道:“也先率大军前来,气焰嚣张。我们躲在城内,只会长他气势,任他抢掠周边百姓。我大明开国至今已八十余载,昔日高皇帝出身布衣,尚可纵横天下,横扫暴元。如今我军民同仇敌忾,岂惧他也先?这里绝非土木堡,敌人打到了北jing城下,我们是在保家卫国,抗击入侵!生死抉择之际,不可守,必须攻!”

    一番话掷地有声,在场众将全都振作起来。

    于谦:“本部堂下令!交战日大军全部开出九门,列阵迎敌!”

    顿时鸦雀无声。

    于谦:“朱骥听令!”

    朱骥:“朱骥在!”

    于谦:“届时锦衣卫巡查城内,凡查到有盔甲军士不出城作战者,格杀勿论!”

    “得令!”

    众将皆惊。

    于谦宣布:“我们在京的旧有部队与新到的部队都已打破了原有建制,分成了十个团营,每个团营都有了各自的将领。本部堂命令,一个团营守一个城门。各团营主将听令!”

    众将肃然。

    于谦:“都督陶瑾守安定门!”

    陶瑾:“得令!”

    于谦:“广宁伯刘安守东直门!”

    刘安:“得令!”

    大同总兵刘安被召回京师后,因私自出城跪拜太上皇,而一度入狱论死,如今兵临城下,方被于谦保释出来,重新启用,再给一次机会。

    于谦:“武进伯朱瑛守朝阳门!”

    朱瑛:“得令!”

    朱瑛是阳和口战死的原大同总兵官朱冕之子,刚刚袭了父亲的爵位,正满腔仇恨,要与瓦剌决一死战,替父报仇。

    于谦:“都督佥事刘聚守西直门!”

    刘聚:“得令!”

    于谦:“镇远侯顾兴祖守阜成门!”

    顾兴祖:“得令!”

    于谦:“都指挥使李端守正阳门!”

    李瑞:“得令!”

    于谦:“都督刘得新守崇文门!”

    刘得新:“得令!”

    于谦:“都指挥使汤芦守宣武门!”

    汤芦:“得令!”

    于谦:“本部堂与右都督石亨率副总兵范广、武兴,在德胜门迎战也先!兵部事务暂由侍郎吴宁代理!”

    石亨、范广、武兴、吴宁齐声:“得令!”

    “从即刻起,各城门全部关闭。九门为京师门户,如有丢失者,立斩!”

    石亨道:“于大人,末将有话说。”

    “讲!”

    “我们二十二万大军,与瓦剌的五万人相比,诚然在数量上压倒对方,可分散到各个城门,就未必占有优势了。瓦剌人皆为骑兵,机动性强,若是集中到一个点上,我军的压力还是会非常大的!”

    一日遭蛇咬,十年怕井绳。石亨新败过也先一次,心有余悸,不免少了几分锐气,多了一分谨慎。

    于谦道:“这个本部堂已经考虑到了。孙镗将军的一万人马驻扎在城外,可随时驰援受到集中攻击的城门。”

    蒯祥高声:“还有我们民军呢!我们做些什么?”

    “你的民军做预备队,守候在德胜门,听本帅号令!”

    “得令!”

    “开战日诸将率军出城后,立即关闭城门。有敢擅自放人入城者,杀无赦!”于谦郑重宣布军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