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大明宫匠 >第二十五章 恃圣宠权宦手遮天02
    2

    王振来仁寿宫觐见孙太后。

    “听说头些日子太皇太后责罚了你?”孙太后关切地问。“打得疼不疼?”

    “不碍事的,奴婢皮糙肉厚,抗打,”王振回答。“逢魔遇佛皆为度化,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你倒是想得开,”孙太后笑道。“委屈你了。本宫找你来是想与你商量件事。”

    “太后娘娘请讲。”

    “皇帝求本宫,把陈符与侯泰打发到南京去守孝陵。本宫想听听你的看法。”

    “这俩是谁的人,太后娘娘不会不知道吧?奴婢说句不知天高地厚的话,留他们在宫中,只会助长景阳宫的势力。”

    景阳宫是太妃吴莹与郕王朱祁钰母子的住处。

    “话虽如此,陈符毕竟伺候过先帝那么多年。侯泰还好说,可就这么赶陈符走,未免太绝情了吧?”孙太后还是难下决心。

    “何氏之事,除了奴婢外,只有陈公公一个知道啊!”王振的提醒暗含着威胁。

    孙太后大惊失色。

    “万一他口贱,哪天说了出来……”王振直视着孙太后的眼睛。

    “让他走!让他走!”孙太后连声道。“可是,以什么名义呢?”

    “东厂已经查出,陈符的侄子侵占百姓田地。”

    “有这等事?”孙太后不太相信。“陈符从来不贪啊。”

    “贪不贪不是他自己说了算,”王振道。“娘娘只管下懿旨好了,余下的事,就交给奴婢办吧。”

    ※

    张太皇太后和小皇帝朱祁镇在慈庆宫召见杨溥、蒯祥、阮安。

    太皇太后面容憔悴。她对杨溥道:“杨大人,大臣们建议不迁都南京的上疏,哀家与皇帝商量过了。大家说的有道理,大明朝的都城,就继续留在北jing吧。南京仍然作为陪都。”

    杨溥喜上眉梢:“太皇太后英明,皇上英明。内阁这就为圣上起草诏书,宣布这一不再迁都的重大决定。”

    张太皇太后道:“都城既然不再南迁了,这紫禁城总得有个像样的朝会场所啊。永乐十九年三大殿被焚,至今已有二十一年,哀家与皇帝合计了一下,觉着目下到了该把它们恢复起来的时候了。对不对,皇帝?”

    朱祁镇道:“对,朕要重修三大殿。”

    杨溥奏道:“太皇太后与皇帝说的对,都城既决,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便应该是重修三大殿。”

    张太皇太后道:“我们祖孙俩今日把蒯祥和阮安也叫了来,就是要商议这件事情。你们也都看出来了,哀家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重修三大殿,也许就是哀家去见仁宗皇帝前做出的最后一项重大决定。”

    杨溥忙说:“太皇太后圣躬硬朗,后面的日子尚有千秋万岁。您就等着看三大殿重新屹立在紫禁城里吧!”

    “你不必拿吉利话糊弄哀家,”张太皇太后道,说着,咳嗽了起来。“哀家身体如何,自己清楚。好了,我们言归正传,重修三大殿不宜过分铺张。蒯祥是修建过北jing皇宫的巧

    (本章未完,请翻页)

    鲁班,这些年带出来一班香山能工巧匠;阮安修建过北jing城墙,你俩都是三朝皇帝所信任的建筑师,经验丰富。今日哀家和皇帝就把重修三大殿的差事交给你们两个了,你们可办得好?”

    阮安奏答:“保证办好!”

    蒯祥奏道:“阮公公说的对,二圣尽可放心,臣等不敢懈怠须臾!”

    “嗯,很好。你们两个相互配合,不会有什么难处吧?”张太皇太后心细如发。

    “阮安有机会与巧鲁班合作,幸甚!”阮安奏答。

    蒯祥奏道:“重修三大殿,有阮公公这样严谨的行家做督董,臣的心里踏实了。”

    张太皇太后道:“好!杨爱卿!”

    杨溥:“老臣在!”

    “杨荣抱病,杨士奇回乡省墓,现如今三杨里唯有你硕果仅存。重修三大殿的事情你就多费些心吧,支持支持蒯祥与阮公公。”

    “老臣遵旨!”

    蒯祥与阮安出了慈庆宫后,便把陆祥、周文铭、田铎等人叫到工部营缮司,共同研讨三大殿重修事宜。

    蒯祥坐在主持位置上,不由想起自己的师叔蔡信,这个主持位子本来应该是由师叔坐的,只可惜师叔上了年纪,修完景陵后便告老还乡。位子还是那个位子,却已物是人非了。

    蒯祥先征求阮安的意见:“阮公公,三大殿重修,督董有何高见?”

    阮安道:“此次三大殿重修,咱家也听出来了,太皇太后的意思是宜简不宜奢。咱家以为,这回的工程主要在于恢复,原有的基础和石材部分,能不动则不动,这样既可省钱,又可节省时间。”

    蒯祥道:“督董的这个想法好,与我想到一处去了。您当年与我师叔蔡大人一起修北jing城墙与九门时,便以精打细算著称,使用官府积存的旧材料,施工队伍主要来自进京操训的一万名班军,多快好省,受到了太宗皇帝的赞许。”

    阮安笑道:“这你也知道?”

    “当然知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嘛。”

    阮安哈哈大笑。

    蒯祥道:“可惜岁月不饶人,我师叔已经告老还乡。这回重修三大殿,幸亏还有您阮公公把关。我们就按照您说的原则办吧,重在内在质量,不追求表面奢华。”

    阮安道:“蒯大人言过了。咱家提出的不是什么原则,只是个大致的建议。至于图纸和具体施工方面,还得多多仰仗蒯大人。你毕竟是巧鲁班,早前修三大殿,你也曾领驭过施工嘛!”

    懂行的人相互合作就是好,两人一拍即合。

    “好吧,图纸之事蒯某就当仁不让了,”蒯祥道。“那我可就派活了啊:周所正组织人手,田所丞准备材料。图纸参考原来的,待我修改出来,请阮督董过目,呈给太皇太后和皇上御准后,马上开工。”

    陆祥道:“诶,廷瑞兄,你还没说陆祥做些什么呢,怎么把我给漏掉了呢?”

    “蒯祥岂会漏掉陆大人?”蒯祥道。“五府六部衙署尚未完工,蒯祥接下了重修三大殿的重任,别人干五府六部衙署这样重要的工程我还真不放心。我们不如齐头并进,锦祥兄继续完成衙署工程,这也算是帮了三大殿工程的大忙了。锦祥兄责任重大,拜托了!”

    “好吧,”陆祥道。“我听你安排。”

    蒯祥道:“若没其他事,我们就散了吧?大家立刻动起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会议结束,大家走出营缮司,各忙各的。

    阮安朝皇宫的方向走去。

    田铎快步追上他。“督董大人!”

    阮安停下脚步。“怎么,有事吗,田所丞?”

    田铎道:“俺还真有件事想问问督董大人。”

    “田所丞请讲。”

    “听说侯公公去了南京,这是为什么呀?”

    “你打听这个做甚?”阮安问。

    “俺家内人与侯公公同乡。他去了南京,竟连个招呼都没打。俺家内人十分诧异,怎么好不泱泱的,皇帝就让侯公公走了呢?”

    阮安道:“此事一言难尽,不光是他,连陈符都去了南京守孝陵。”

    “陈公公到南京去守孝陵?这分明是贬谪嘛。他们两个莫不是得罪下了什么人?”

    阮安道:“得罪下了人,这是肯定的。不过宫里的事情太过复杂,田所丞就别多问了。”

    田铎若有所悟:“莫非是,王……”

    阮安微微地点了下头。

    蒯祥在远处高喊:“田铎!你磨蹭什么呢?快走啊!”

    “来了!师父!”

    田铎对阮安道:“俺明白了。阮督董,咱们回头再聊!”言罢,朝蒯祥跑去。

    ※

    十二岁的郕王朱祁钰在景阳宫中读书。

    太妃吴莹坐在他身边。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朱祁钰停止了诵读,放下书卷。

    吴莹问:“为何不读了,钰儿?”

    “这些天怎么看不见陈大大了?”他问。

    “陈大大被太后派去南京守孝陵了。”吴莹面有悲戚。

    “太后为何要打发陈大大去守孝陵?”

    吴莹叹了口气。“这个娘就不清楚了。不过,有一件事陈大大肯定惹得太后不高兴了。”

    “哪件事?”

    “他与我们母子走得太近了。”

    “孩儿觉得,太后娘娘不是个心胸狭窄的人啊。”朱祁钰道。

    “可她毕竟是皇帝的母后,哪边亲哪边疏,她当然拎得清。”

    朱祁钰不解:“皇祖母为何对此不管不问?内廷外朝都是她在做主啊,她老人家不点头,谁能把陈大大撵走?”

    “没错,”吴莹道。“宫里宫外都是太皇太后做主。可是最近她老人家一病不起,顾不上这些事了。”

    “钰儿想陈大大!娘,您跟皇祖母说说,让陈大大回来吧!”在朱祁钰的孩提生活中,时时嘘寒问暖的陈符曾经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可亲角色。

    吴莹道:“娘哪里有这么大的面子?你我母子寄人篱下,得看人家的脸色行事。能自保就已经不错了,顾不上别人。”

    朱祁钰默然无语。

    “儿啊,你快些长大吧,”吴莹语重心长。“等你有朝一日建了藩,咱们就搬出皇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过咱自己的日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