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 >第二百三十章 三管齐下,城关拉锯
    窦平以为自己看花了,难以置信的揉了揉眼睛。



    地面确实在动。



    一阵尘土窜起,一人突然越出土坑,径直杀向城门,而后更多的人凭空从土里窜出,数息之间便汇聚成数十人。



    “快快关上城门!快!”窦平连声下令。



    然而因为黑甲兵死死卡住,不等袁军将人挪走,外面的兵士已经杀入。



    他们身披凌驾,一手持刀,一手持盾,面对袁军长枪临立的城门,顶着盾便冲杀进来,他们便是高顺麾下的陷阵营。



    在等待白波军进攻函谷关的这段时间里,高顺并没有闲着,而是亲自借着夜色侦查雒阳城的岗哨和轮班,最终发现了在最偏僻的西南角,津阳门的防护最为松懈。



    机缘巧合之下,高顺又擒住了一支巡视的袁军,便用自己人替换,混入城中,虽然只有五十人,但在拂晓警惕性最差的时候,夺取防备最松懈的津阳门,机会还是很大的。



    而另一批接应者,则趁夜色潜伏于城门外,津阳门虽然偏僻,但城外依然有一片大空地,毫无掩体,最终,高顺只能决定将人藏在土下,幸好仅有连接城门的官道土质比较夯实,其它地方都容易松动,而且只需躲一晚上,也不需要做得天衣无缝。



    陷阵营里应外合,打开了城门,并开始向内冲锋,同时,徐晃的骑兵也开始冲过永桥,杀向津阳门。



    很快,宣阳门的守军收到警示,袁军上城的上城,支援的支援,大批赶往津阳门。



    三门几乎都在卯时遭到了攻打,消息很快传至袁术处,在骠骑将军府上,除了守城的,其余人都在,议论之声不绝于耳。



    阎象和杨弘分坐袁术两侧,听了雒阳如今的守城情况后,两人面色都十分凝重。



    情况很不好,渤海王军的攻击极为勐烈,而且津阳门已经在争夺城门了,听说死的人都快将城门堵住了。



    “主簿?长史?”袁术呼唤着,“我该如何是好?”



    杨弘拱手,头抵到了手,回道:“袁公,刘擎军攻势迅勐,城头厮杀犹为惨烈,袁公宜早做准备!”



    “什么准备?”袁术懵了,难道自己还没有准备吗?



    “自然是撤回南阳的准备,袁公,司隶势不在我,袁公当早做决断!”杨弘轻声道,生怕触怒了袁术。



    “将士仍在奋战,我等焉能想着撤离!”袁术怒斥道。



    杨弘果断的闭上嘴。



    袁术摇摇头,又看向阎象。



    “阎主簿,你可有话说?”



    阎象也拱手而答,“回袁公,雒阳城高,险固有加,且我军大部已撤回城中,攻城之战,攻方伤亡,定数倍于我,只要城头在手,便能极大消耗敌军生力,时日一久,敌军便会愈战愈衰,当务之急,乃是要先解决津阳门之危,城门若失,恐城南不保!”



    “阎主簿所言极是,梁将军,你速率本部兵马,驰援津阳门!”袁术下令。



    “喏!”



    甲胃戴身的梁纲上前,领命而去。



    阎象见袁术面色有所缓和,打算再劝劝,就某些观点而言,他和杨弘的看法是一致的。



    袁军节节败退,这是事实,关键是,刘擎军进兵河南,从无取巧侥幸之战,就如当初孙坚破雒阳一样,可谓势不可挡。



    如今势已明朗,阎象也觉得雒阳不能久守,保存实力,撤回南阳,才是当务之急。



    “袁公,下官还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主簿尽管明言!”



    “刘擎围城三面,网开一面,主公可知为何?”



    “自然是怕我军做困兽之斗,与之杀个鱼死网破,小小计俩,焉能瞒我!”



    袁术目光自得,显然一双睿智的眼睛已然看穿了一切。



    “此其一也,刘擎固然知道避免困兽之斗,但归根究底,还是在于其目的,主公该知,袁绍才是刘擎死敌,而非主公,刘擎攻雒阳,乃是因雒阳为汉室皇宫宗庙所在。”



    袁术露出一个困惑的表情,道:“难道我攻陷雒阳,驱离天子,还算不上有仇?”



    “至少皇宫安好,百官安在,宗庙香火不熄,社稷未废,依在下愚见,刘擎留下西面不攻,正是为了让袁公主动撤离雒阳。”阎象道。



    袁术看了眼阎象,转而低下头,目光再度落在了那方玉玺之上,难道到了这一步,还要他主动离开吗?



    袁术心中满是不甘,一个怨念在灵魂呐喊:绝不!



    “荀正,乐就!”袁术唤道。



    两位将军上前。



    “你二人各自领兵,分别支援北城和东城!”袁术下令。



    二将双双领命,再度离去,袁术也是以实际行动回答了阎象,他绝不主动撤离雒阳。



    城北,大夏门城头,黄巾力士正与袁军杀得难解难分,虽然黄巾力士战力极强,以一当十,不在话下,然而眼前的问题是,袁军人数实在太多了。



    杀了十个,再来十个。



    黄巾力士顶着一身重甲废力攀城,上来厮杀没多久,便会力竭需要休息,而袁军倒下,便有新的兵士补充上来,长长的城头,宛如杀不到尽头的漫漫长路,而黄巾力士一旦力竭倒下,下场也是极惨,袁军会上前掀起头胃,直接抹脖子。



    张宁看着城头,战线虽在徐徐推进,却是极慢,而且四架梯子,黄巾力士上城的速度,明显太慢。



    转眼又看一眼城下,攻城槌依旧敲打着城门,时不时传来一声沉闷的回响。



    雒阳城的门,比函谷关的门,更难进。



    赵云面色也有些凝重,初看黄巾力士攻城,顶着拒木石块箭失便冲上去,杀得袁军节节败退,确实厉害,然而进展到一定程度,难度便越来越大了。



    “张将军,袁军人数大大占优,若长此以往,黄巾力士终将难以存进,最后恐怕会被反推回来。”赵云道。



    张宁黛眉微蹙,显然也看出了这一点。



    “城门未必能撑到那个时候。”她澹澹道,只要城头争取足够时间,让城门破开,这样,赵云骑兵便可长驱直入。



    “不如我们派出一队人,从最右侧的梯子快速登城,与黄巾力士协作,以减轻力士压力,如何?”赵云提议道。



    通过观察,赵云看出黄巾力士的长处是力大,防御高,而缺点是行动迟缓,攻击频率慢,成群结队的袁军则更加限制了黄巾力士的发挥,若派出枪兵上城,将纠缠黄巾的袁军尽数击杀,让黄巾力士能大开大合的进行攻击,如此便能大大提升杀伤能力。



    张宁也觉得城头需要支援,他看了眼赵云麾下一身银甲的精锐骑兵,再看一眼自己麾下的寻常白波军,于是冲赵云点了点头。



    赵云回头一看,目光落在近处一名络腮胡的中年汉子身上。



    “王朝,你们队上!”赵云直接唤出他的名字。



    队率王朝当即下马,大手一挥,其后一队人纷纷应从,跟着王朝跑到了阵前。



    “最右梯子上城,援护力士!”赵云下令道。



    王朝率五十名队员,当即快步奔向城头。



    张宁见状,不由得惊叹,精锐就是精锐,没有马,竟也能跑出这般速度,她麾下的白波军肯定是做不到的。



    王朝带队,一队人两人并肩,如一条银龙窜出,直奔最右边的铁梯。



    城头上方的厮杀从未中断,袁胤身为指挥,立于高处,声嘶力竭的喊着袁军冲锋!压上!杀敌!



    守城战不似野战,几乎只有一个前进方向,绝无后退的可能,心中明白没有退路的袁军也展现出不俗的战力,黄巾力士被他们一个个搬倒。



    “他们没多少人了!继续上!”袁胤大喝。



    袁军受到鼓舞,更为振奋,提剑便斩向身形比他们高大不少的黄巾力士。



    就在此时,数道银枪突然从黄巾力士身后刺出,几名袁军无处躲闪,被戳个正着,王朝亲手戳死一名袁军,一击即收,抬头看了身旁黄巾力士一眼,点头致意。



    “间错开来,随力士行进,勿要让袁军靠近!”王朝下令。



    于是每两名黄巾力士中间,便穿插着数名银甲骑兵,不对,现在应该叫枪兵,一丈多宽的城头,顿时列出一套套组合。



    袁军自然不许,攻势不停,然而每当他们进入某一领域,便有不止一道攻击突然袭来,速度奇快,几乎肉眼难见。



    赵云军的刺杀术,是骑术之外训练最多的项目,求的就是一个稳准狠,在颠簸的马上,都能枪出要害,如今脚踏平地,出枪对他们来说,已是肌肉记忆。



    十数名袁军以身试险暴毙之后,袁军也开始忌惮起来,原本昂扬的战意顿时被友军的鲜血浇凉了。



    他们意识到,眼前这些银甲枪兵,比这些黄巾力士更难缠!



    黄巾力士得以喘息,顿了顿,再度拎起手中斩刀,高高举起,向前跨出一大步,朝着密集的袁军一刀斩去。



    前排袁军目露惊惧,面对袭来的斩刀,只能持剑硬挡,因为后面的袁军抵住了他们,压根没有退路。



    一刀斩落,血溅丈外,五名袁军应声倒地,他们的兵器也被打飞得见不着影。



    “铿!”



    又一名力士挥砍出一刀,又有数名袁军应声倒地。



    前排袁军虽面面惊惧,却也明白再不反抗,也是十死无生的结局,还不如趁着黄巾力士的攻击间隙,发起反击。



    袁军默契的发起反击,然而并没什么卵用,银甲枪兵,很快用他们奇快的出枪告诉袁军,什么叫白给。



    袁军冲杀的速度,根本比不上枪兵的出枪速度。



    黄巾力士一击过后,稍作喘息,马上又开始下一次攻击,斩刀此起彼落,渤海王军步步推进。



    袁胤见状,心急如焚,这种配合,光靠人数堆上去,也未必能成。



    “轰!”



    城下一种重响,宛如大门不堪重负发出的呐喊,城上城下的压力,都在步步紧逼,而袁胤,只能咬牙坚持。



    只要从兄袁术不说放弃,他便没有放弃的理由。



    “杀!挡住他们!”



    袁胤再喊,声音却不似方才雄浑了。



    他没有底气了。



    ……



    东阳门。



    喊杀声震天,城头厮杀成一团。



    东路军的攻城,没有技巧,只有无畏。



    选拔出的先登营,在张辽张郃两军弓弩齐发的掩护下,快速攀爬,仅两刻钟后,便有人杀上城头,而且张辽为此战准备了足够多的梯子,护城河上几乎铺成了平地,城墙上也排满了爬梯。



    先登营貌似攀登,夺得城头之后,不管是张郃的大戟士,还是张辽的骑兵,都便成了先登营,十分密集的朝着雒阳冲去,甚至,张辽都没有准备攻城槌,而是打算彻底夺取城头,再夺取城门。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www.yeguoyuedu.com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东阳门位于正中,登城口就在此地,正因为张辽知道这一点,所以他才采用如此大规模的冲刺。



    先登站上城头之后,与袁军展开争夺,如此后军上城,便容易许多,而袁军补充兵力,也只是靠道左右的登城楼梯,虽然楼梯跑的速度很快,但只有两个。



    而张辽准备的爬梯,不下二十。



    袁军还有一个缺陷,他们支援的袁军,都会堵在楼梯口,而攻城一方的爬梯,遍布整道城墙,可以说他们跃下城头,便是战场。



    张郃看着密密麻麻攀爬的将士,有些叹为观止,他曾不止一回想象,攻打雒阳会是何等困难,何等惨烈。



    然而眼前的景象,让他觉得只有热血澎湃,张郃跃跃欲试,很想亲自杀上城头。



    张辽遥望城头,当前战况完全符合他的预期,城头厮杀虽然惨烈,前面那些爬上去的兵士,几乎只有一个结局,他们或能杀一人,杀三人,甚至杀十人,然而他们没有退路,即便立下十人斩之功,也难抵身死一途。



    然战争,哪有不惨烈、不死人的,正是这种前赴后继,一往无前,才能赢得一次次的胜利。



    张辽估算,依照如此进展,无需等到午时,己方兵士便可彻底占领城头,将袁军反推下城,再夺取城门控制权,打开城门。



    然后就是骑兵入城,直捣黄龙,生擒袁术。



    如果他还在的话。



    ……



    (PS:求推荐票,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