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流民战记 >第17章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一)
    从扶桑国过来的海盗都可以叫做倭寇,但不是每个倭寇都能叫做浪人。首先浪人之前必须是武士,他们不事生产只习练杀人技。然后没有了主公的武士才能自称为浪人。大多数倭寇并非武士或浪人。

    冲着陶马林当头劈下的这个倭寇就是武士出身的浪人,也是这股倭寇的头目,他身先士卒率先出手,对付虎背熊腰又手持三股猎叉,明显最具威胁的穆马林。

    不同于后世五花八门的剑道,什么这样流那样流的,大风车、霞斩等花哨得很。数百年前的武士就是只练几招,反复练天天练。据说最好的武士拔刀就要练数年,真正的高手拔刀挥刀入鞘全部在瞬间完成,也就是后世的居合术。

    扶桑武士的刀法归根结底就四招:

    第一招,左右斩头,即经典的45度斜劈。右斩头,双手握刀,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右脚跨前一步,双手举刀过头,从右上至左下成45度斜劈,即将触及颈部时可选择转动手腕将角度稍作改平,就只斩掉脑袋。否则将直劈到左胸甚至斜劈成两半,让敌方的头、颈部、左胸和左手落地。

    与右斩头相反,左手在握在刀柄上部,右手在下,左脚跨前,从左上至右下成45度猛力斜劈。

    练此刀的时候,不要正面对敌,劈刀的时候一是要用上蹬腿拧腰之力,二在下劈的时候,右斩头时左手为杠杆支点,右手在挥刀斩劈的时候同时下压刀柄前部,左斩头时反之。武士刀利用杆杠原理的这个诀窍,这可是扶桑刀法名家的不传之密。

    第二招,横竖一文字斩。这个简单,就是当头直劈和拦腰横劈。

    第三招,破腹。这是扶桑武士腰间插刀时的拔刀后立即出刀动作,拔出后刀锋向上顺势反撩敌人腹部。

    第四招,突刺。双手握持,左脚在前,即左手在前握住刀柄,右手在后,反之右脚在前,就右手在前握住刀柄。突刺在空间狭小的地方有用武之地,但不能达到左右斩头那种一刀毙命的效果,所以需要连刺并且防范对手临死一搏。

    比招数之多,扶桑刀法与宋朝乃至大文朝习练传武兵器的根本不能比。传武刀法少的要凑够七七四十九招,再少都得是六六三十六招,多的肯定是九九八十一招了,再取些花里胡哨的招数名字-犀牛望月、力劈华山、横刀断流。

    可与倭寇面对面厮杀时,两三招就被劈成两段了。

    可是这股倭寇中武力值最高的倭寇头目,前扶桑武士现在的浪人,很显然选错了对手。

    他高高跃起不是单纯为了好看,陶马林身材也很高,他要招呼陶马林的脑袋,非得跃起不可。可是他人矮腿短还是罗圈腿,声势很大,原地跳起来也不过四五尺样子。

    倭寇头目这一招是竖一文字斩,也就是当头直劈。可这一招要双手握刀下劈,虽然伴随着怒喝算得上先声夺人,可惜正面空门大开,遇上长兵器,那肚子被捅破刀还没劈下来呢。

    陶马林没有练过传武兵器,他的搏杀技巧全部来自于与猛兽生死相搏。老虎豹子能背后偷袭锁喉那肯定首选偷袭,如果正面扑杀,那一定是高高跃起扑过来。

    提前有了准备的陶马林不但没有闪避躲让,反而大踏步向前,手中的三股猎叉在半空中闪电般扎进这名倭寇头目的腹部,将他高高的挑在半空中。说实话,陶马林并不认为这个前扶桑武士动作比他对付过的豹子更快。

    然后陶马林再一发力,将猎叉往头后面一扬,将这名倭寇远远扔飞出去。为了对付野猪云豹等猛兽,李家村这把三股猎叉又长又笨重,常人挥舞起来都难,只有陶马林使着顺手。

    其余倭寇也纷纷从灌木丛中冲了出来。

    林岱的提前示警,让倭寇使用和弓重箭躲在林子边射杀陶严他们的偷袭机会失去了。而感觉异常敏锐的陶严和陶马林及时发现了倭寇的存在,又让他们失去了伏击的机会,现在只能真刀真枪的硬拼了。

    陶严面前是一个身高不到一米三的倭寇,他并不畏惧高出一大截的陶严,双手握着倭刀突然挥刀从斜45度角劈向陶严。

    陶严毫不惊慌,手上的动作也不慢,用手中柴刀挡住了倭刀的去路。可是只听见“嗤”的一声,手上的柴刀居然被这个矮挫子倭寇一刀斩断!

    这一下陶严真的是大惊失色。听人说卫所官兵的腰刀常常被倭寇手中的倭刀砍断,陶严想着多半是大文朝负责监造军械兵器的官吏中饱私囊后,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结果。可这用于劈柴开路的柴刀应该比大文官兵的腰刀厚实不少吧,居然也被一刀砍断。

    陶严的拳脚功夫是很好,可以说他还不知道,自己用徒手杀人技的时候是非常非常非常之好。甚至可以这样说,让陶严徒手杀人,比让他比武打倒对方要更快更轻松。至于原因,后面自然便知。可是徒手格斗厉害,并不等于陶严赤手空拳就能跟手持倭刀的倭寇相抗。哪怕这个倭寇身高只有一米三!

    这个身披皮甲的倭寇算不上真正的武士,只是所谓的足轻出身,也就是杂兵或步兵。但这个久历战阵的倭寇刀法凌厉,出手又快又狠,没有一个花招,就是斜劈横劈突刺轮番来。

    陶严完全是靠着动作快,左闪右避且不断后退才堪堪保住性命。

    即便如此,陶严险之又险的闪避倭寇的倭刀时,身上胳膊上也被划了两条长口子。虽然性命无碍,但看上去血肉模糊的甚是吓人,只是这会陶严肾上腺素起了作用,他并没感觉到有多疼痛。

    而陶马林已经对上第二个倭寇却丝毫不落下风。这既有他多年打猎时与猛兽搏斗的经验,这经验可是无数次生死之间得出来的,面对猛兽的獠牙利爪并不比倭刀轻松。不过陶马林异乎寻常的神力在这时候并没有起特别大的作用,实际上他的兵器占了大便宜。

    他的三股猎叉的叉柄比倭寇手上的倭刀要长一倍多,更为重要的是,三股猎叉的三根叉刺之间宽逾一尺!!

    如果倭寇面对的是拿长枪的大文官兵,就容易对付多了。因为以倭刀的锋利,可以轻而易举的将长枪的枪头斩断,然后再砍杀拿着半截枪把的大文官兵,也可以先斩断握在长枪前面那只手的手腕。

    可是这三股猎叉怎么去斩断叉柄?笨重的猎叉在力大无比的陶马林手上挥舞如风车斗转,那名倭寇想先斩断叉柄,可每次挥刀总是先对上猎叉的叉刺。

    这名倭寇一时性起,用力斩落,打算先斩断一根叉刺再说。结果当然毫不意外,陶马林手上的三股猎叉被倭刀砍掉了一个叉刺,变成不对称的两股猎叉了。但是陶马林没有放过这机会,顺势用力一扎,剩下两根叉刺都扎进这名倭寇的上身,然后扬臂上挑,将这名倭寇又挑飞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