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修真小说 > 且将夜歌行 >太久没写了手生,先混两章
    喋血之后的广陵城,雨幕飘向大地溅起浓浓血雾,连黄昏时分透过层层乌云的残阳都显得格外血腥。

    只可惜这份美景无人欣赏。

    姗姗来迟的徐家人留下满街的血腥狼藉而走,广陵城的主街副街长巷短弄,莫说人影就是鸡犬也不曾见得。

    这份静谧直至第二日的子夜时分,才被隆隆的马蹄响打破。

    这时居住在广陵城的老少爷们才反应过来。

    原来他们走了!

    原来我还活着!

    他们当然是指徐家人!

    徐家人杀的心冷,麻木不堪。

    围观者的“我”,却是闻着血腥味,胆就要开始颤抖,如梦初醒后才敢感慨。

    “人命有时真当是比狗还贱。”

    可有时候只是有时候!

    劫后余生的人们甚至来不及喘口气,便匆匆赶上阁楼将靠着街道的窗户开条小缝,当起了那个瞄缝人,全然忘记呼啸来去锋芒不可挡的剑气威风。

    可此时早已没了妖艳的夕阳红,有的只有上千火把映照下数之不清的广陵守卫大军成了广陵收尸大队,疯狂在一地残尸碎肉中回首,掏。

    有幸见过此等雪上加霜景象的可人儿,定有许多被骇的半夜睡不着觉,好在有一场“雨打芭蕉声声慢”的春雨,从后半夜陪伴着他们直到天明。

    否则习惯了平和的人,脑中全是“血溅檐头步步高”的恐怖回忆,还不得隔三差五就脑头一热双眼一黑,自己吓唬自己。

    玛格鸡有鬼!

    天将放亮时,雨才停。

    沉浸在“倚楼听雨声”意境中而一夜未眠的可人儿,多少缓过来一口气,少了畏惧感便不乏有胆大者趁着黎明的曙光悄悄将门推开,蹑手蹑脚的走到主街边上的某个巷道中,一双眼睛打流星似的到处闪。

    被尸首堵塞的主街已经畅通无阻,裂痕也被修复。不仔细瞧,春雨关照过的街道檐头都瞧不见血迹。要不是那看不见摸不着的血腥味仍有残余,光看街道两侧十余堵轻微损坏来不及修葺的粉黛马头墙。将昨日广陵城内生的事端说成天灾也有人信。

    静谧的街道怎么看也是相安无事。既然这样便有第一位吃螃蟹的勇士冲上主街,一探究竟。

    只见他立于街道中心,用鼻子嗅了嗅,霎时间眼泪鼻涕一涌而下,随即立刻捂住口鼻,盖住了大半张脸,只能见着眼睛都快挤在一块,说不出喜和忧。

    第一人上前,脑壳没开花,小心缩在墙角旮旯里的二三四五...人觉着安全勒,便也想上前一探究竟,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跟上。

    须臾间主街上人头攒动,可后来者跟第一位勇士遭遇的情形相差无几。

    流眼泪抹鼻涕!

    自此广陵城中生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怪事。

    当有风穿过广陵城主街时,无论飘向哪,都会引得久居于此的吃瓜群众一阵鸡飞狗跳,大骂“草鸡了吧。”

    无人清晰事端来由便无药可医,受事端影响的人儿就只能每天活的提心吊胆,一有风响桃之夭夭。

    直至后来有一爱吃包子的高人入得城,才揭开了这阵咸湿伴着胃酸混合在血腥中,来自地狱恶臭的根由。

    那时高人久立风中,少不了也流眼泪抹鼻涕,只是高人自有高人风范才不屑学着吃瓜人一般落荒而逃,硬顶着恶臭嘶声力竭的嘶吼道:“深鱼想不到你行事竟如此。”

    吃瓜人不解,见着高人既佩服其胆魄,又疑惑高人是否知悉些缘故,等风散去便有人上前问。

    “师傅,此事为何可否指点一二?”

    高人也不吝惜指教,询问仔细前因后果才娓娓道来“有种鱼名深鱼,活在运河底淤泥中,鲜有露面倒也相安无事,可这常年不见光的活物如同歹人般无赖又锱铢必较。城中生了如此事端我也疑惑,听了你等言语才敢下定论,定是广陵城中太多血腥灌入运河,才招来这报复。”

    事已至此吃瓜人早就顾不上那么多,尽管深鱼这东西,在场最年长的老人也从未听过,可此时哪怕明知是胡话,只要能讲清因果便值得吃瓜人请教。

    按耐不住憧憬,吃瓜人七嘴八舌问,大抵都是一个问题。

    “如今城中被这深鱼霍霍的臭不可闻,如何能解。”

    高人略作思量,最后也只是苦笑,于一片唾沫星子中,坦然道:“有些事沾上了便是沾上了,无药医无处医,只能是躲,躲不开是天命,被其纠缠一辈子...也就赔她一辈子了。”

    高人凄然一笑低垂着脑袋又说了一句在场人都不懂的话。

    “如果不是真的喜欢,谁又愿意当舔狗了。”

    无人知高人从何处听来深鱼,更无人知高人与深鱼有过何种故事,只能依稀记得,高人离去时一步做三步说不出的彷徨。

    广陵人皆善骑,并以此为荣。听了高人说深鱼,虽大多不置可否,可这滚烫的锅不好甩也不敢乱甩,便全算在深鱼头上,又用广陵最恶毒的言语诅咒。

    “活在泥里的东西,活该你一辈子没马。”

    这些都是后话,也难得心口被人重重敲了一拳而元气大伤的吃瓜人还有心情去斤斤计较。

    当然,如果没找到些心灵的依怎会如此乐观。

    闲话少叙,徐家人喋血之后仍存活在世上的吃瓜人,或是担忧,或是惊惧,或是疑惑,或是气愤。

    种种心绪最后都演变成哀伤。

    广陵南头北尾有险可依,为兵家必争之地自古便战事不断。广陵人为生存或说是抗争,历来尚武,如今广陵内外,青壮三名便有两名为军。

    或是在役或是预备役,总之其中关联斩不断理还乱。

    如今“嗡”的一声响,天黑了!

    河山一片大好,除去边境哪还能见着狼烟?

    守卫军一下壮烈了两千余人,不是天黑了是什么!

    就算历史再往上推一百年,也不曾经历过如此天大的大事。

    早都不打仗的广陵,往常剿个三四百人的大匪窝,用上一营士卒配些弓手,一二个来回冲突基本就拿下了。若是不行,兵力再翻一倍加上四五个冲突,总能建功。得胜后算算战损,死伤者不过寥寥数十人。

    就这数十人,挂彩的还好些,运气不好中了流矢或是吃不住长刀锋利,一不小心撒手人寰的广陵当地兵卒,最后总能引出些事端来。

    睡不醒的人自然没了搅风搅雨的手段,可不够睡的七大姑八大姨..五姑丈六舅公不整出个子丑寅卯怎么肯罢休?

    说到底~还不是嫌十年饷银不够抵一条人命,趁机再要上一头牛两三亩田几间瓦房不是美哉?

    公家的钱,给谁用不是用嘛?难得有机会沾上一手,不沾的满手荤腥怎么肯罢休。

    别问为什么当爹当娘的这时还不如七大姑八大姨...问就是到手好处再多也抵不过崽儿的一条命啊!

    好了,这次“咣当”一下闹出两千余人命,况且还是人皆着黑甲兵卒的性命。

    和平年代中哪怕是行伍里又能有多少制式战甲,所以有资格披甲的兵卒无一不是精锐。

    这精锐的名头能被外人夺去么?

    也许吧,但不过是十中有一罢了。

    说到底,花式惨死在街头的大多还是广陵当地的儿郎啊。

    在军民关系复杂繁琐的广陵一下死了这多人得咋办?

    都给我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