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修真小说 > 我教你修仙如何! >第十五章 真人太素经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大道渺渺,奥妙无疆。天在上曰道,地在下曰理,人在中曰真。宇宙中生命无数,种族众多,有大力神魔,有奇诡妖魅,有先天之精,有天地之灵,而人族相对于其他种族而言,生来便弱小不堪,只有逆天而行,修真求仙,上证天道,下法地理,沟通天地,自证其身。正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极行云继续说道。

    “原来如此!”林朗月终于明白了这句法诀是何含义。天之道在上,人之真在中,地之理在下,一一对应人身上、中、下三丹田,故而这枚人字符文才会坐镇于中丹田之内。

    林朗月颇有一种拨开云雾见月明之感,这是他迈向求真之路的第一步,此中真意不言自明。

    林朗月再次问道:“我还需要注意什么?”

    极行云也不推辞,将心中所知皆一一告诉于他:“你要知道,尔等凡夫俗子,自降世之始,便脱离先天之胎,受十丈红尘所累,为七情六欲所忧,被五劳七伤所扰,身心皆疲,无力向道。虽人有穷时,然天无绝路,纵然是俗世凡界,也是藏龙卧虎,龙翰凤雏层出不穷。上古有高德大才之辈,上观天文,下循地理,创不世之法,开炼气修道之先河。

    “人有喜怒哀乐好恶之情,天有阴阳风雨晦明之气。气之所出,人之所要。修真之人炼气入体,以凡人之躯,历千劫而不退,经万难而不息,锻身修神,以气御人,以劫应天,内外明彻,识自本心,此乃修真之本义。‘真’者,本也,源也,胎也。凡人修真之法,以天地灵气锻身炼体,以道洗神,自净其心,溯本清源,以后天之身养先天之气,而与天地同。

    “所以说,凡人修真之道第一要义在于纳气入体,炼气修身,以进先天之境。星海浩瀚,但纵观我天域诸多修真星辰,修真之境界名称虽有差别,但由低到高盖有六境,你只需记得我之前与你所说的六境名称即可,即筑基、金丹、元婴、出神、入化、应劫。在筑基之前或有炼气、养气、炼体境界之说,也无不可。

    “天域之内,修真之人修炼所需之气名为天地灵气,此乃修真者之根基,修真者引气入体,炼化天地灵气为自身真气,此乃修真之始,而修真者所用之法、术、符、器,大多皆需自身真气才能催动御使。天地灵气之于修真者,这就如同生命之气之于凡人一样重要,你现在如果离开生命之气,肯定必死无疑。”

    林朗月知道极行云所谓的“生命之气”对于他来说,应该就是氧气。

    “修真者虽皆是纳灵气以修真,但纳气炼气之法有别,则修真之术迥异。里不同,则表不同。之前我传你三部修真之法,其引气入体的方法路径截然不同,比如《大日真身诀》走的是阳刚威猛的路子,就是以手足阳经引气炼气;《大罗烟雨剑》则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以阴柔细密见长,所以灵气入体的路线以阴经为主;至于《青木长生法》,讲究阴阳相生,刚柔并济,故阴经阳脉皆有所涉。普通功法皆是主修一条至多两条经脉即可,只有那些绝顶道法才会同修多条经脉。”

    极行云说话之间稍有气喘之声,歇了片刻后又说道:“我不知你手中所得的这部《真人太素经》是何等道法,你且按其法诀修炼一番试试,有不懂之处随时来问。”

    林朗月连忙点头称是,然后神魂归位,静心安神,盘膝而坐,随后心神一动,那部《真人太素经》第一篇经文便一字一句出现在他眼前,正是道法第一境“得窍”境的纳气炼气之法。

    “道本虚无,三才六合之中,无所不灵,无所不圣。天地者,大道之气所生。灵气者,天地之气所生。物者气之质,气者天地之精。性命合化,而性赋于天,命立于地。故人能达命知天,而能穷天地之理。人同天地而得其气,人同万类而得其生。

    天有其道,人有其脉。脉有二十之数,天脉得其十二,地脉得其八。人之躯体穴窍无数,而修真之窍三百又六十,合周天之数。静思期真,则众妙感会,体契阴阳之方,运会天地之常。脉引气入,气走脉中,寻窍而聚之,得窍而养之……”

    这第一境引气入体、炼气修真之法,在《真人太素经》中被称为“得窍”之境。至于为什么不叫“筑基”,林朗月也没有空闲细究,毕竟极行云也说过,天下道法万千,对于每个境界的称呼有可能会不同。

    何谓得窍?人身穴窍有数百之多,各有其用。而《真人太素经》这篇“得窍”之法需炼化全身很多重要穴窍,窍中藏气,以气养穴,然后意贯全身,气通百骸,气机循环不息,真气源源不断,举世无双,除此之外,更有其他无穷妙用。

    林朗月记住这篇《真人太素经》第一境法诀之后,法诀文字便如同泡沫一般消散开来,变成一小团清冷柔和的五彩星光在他体内各个经脉、穴窍之间游走,正是“得窍”境道法的行功路线图,这让林朗月大喜过望,惊喜交加之下轻而易举就掌握了第一境的修行之法。五彩星光在其体内游走一周天之后便又飞入他的膻中绛宫之中,再次被那枚“人”字符完全吸入其内。

    林朗月遵循法诀所授“凝神引气”之法静心凝神,“凝神之要,莫先于澄神;澄神之要,莫先于遣欲。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林朗月收心清欲,身与外合,片刻之间便“看”到了身体四周的天地灵气,在他的感知中如繁星点点,四处游动。林朗月随即运行“得窍”法门,周边灵气缓缓向他聚集过来,然后慢慢贴附在他的身体发肤之上,一点一点如春雨落地一般渗进了他的体内,根本不需引导,随着法诀的行功路线直接汇聚流向他胸口膻中穴之中,然后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体内的一缕灵气。

    (本章未完,请翻页)

    当体内第一缕灵气在他的绛宫之中诞生之时,林朗月只感觉浑身微微一震,神魂轻颤,周边灵气随之舞动,仿佛在欢呼,在雀跃,在欢迎他的到来。其实,这一缕灵气已与他吸纳之前的天地灵气截然不同,极行云曾经告诉过他,此乃真气,修真之气,亦称真元,是修真者修行进阶破境之根本。真气既成,证明他已经正式踏入修真之路,而后之功,就是要不停转化、锤炼,以进阶破境。

    “得窍”之境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明窍”,第二阶“开窍”,第三阶“炼窍”,三阶既成,则“得窍”之境圆满。

    人体数百穴窍,皆隐藏于身而不显,“明窍”之法就是将《真人太素经》道法修炼所需的穴窍一一显明,让人一目了然。而人身穴窍天生处于半封闭状态,需要以自身真气不断温养磨炼,才能让其完全开启,为《真人太素经》修真所用,此之谓“开窍”。

    目前“明窍”之法点明的第一窍即是绛宫,也就是膻中穴。膻中穴作为“八会穴”中“气会”之所在,是全身至关重要的关键穴窍之一。人体内有数个重要穴窍,而“八会穴”乃脏、腑、气、血、筋、脉、骨、髓八者精气会聚之地,显然是重中之重,其中“腑会”太仓、“脏会”季胁、“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会”膈俞、“骨会”大椎、“脉会”太渊,而“气会”正是膻中。

    “气会”膻中穴位于两乳之间,气机汇聚之所,为“藏气之府”。修真道法纳气炼化之所多在下丹田之处,俗称“气海”。但《真人太素经》的“气海”所在却是膻中穴,这是林朗月修炼此法门的真气之源,又称“心湖”,纳气炼真所化之气皆聚于此。

    膻中穴作为“八会穴”中之一,亦是《真人太素经》这部道法的“总窍”,乃百气汇聚之所在,真气流转之枢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受个人资质及所修功法所限,气海容纳之力皆有定数,然而如果林朗月能依此道法炼化膻中穴,可令此穴窍的藏气之能数倍增加,气机运转更加圆融无碍,而“八会穴”其他“七会”穴窍亦各有妙处。

    这缕真气在绛宫之中诞生之后,立刻围绕那枚“人字符文”随之慢慢旋转,同时林朗月引灵纳气的速度明显快了一丝。林朗月凝神修法,轻吞慢吐,云龙山巅的天地灵气被他徐徐引入体内,不断被《真人太素经》的炼气之法炼化,转化为真气之后汇入“人字符”周围。人字符周边的真气原本仅有丝丝缕缕,稀薄无比,一段时间后氤氤氲氲,如云雾一般。

    林朗月继续引气入体,将天地灵气不断炼化为真气,而后皆流往绛宫之中,那真气依附在人字符文周边,随着符文旋转个不停,宛如涡流一般,这种景象像极了他识海之中那枚太玄符文和其周边的星云漩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