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贞观年少 >第五十九章 长孙皇后心细如尘
    夜幕中的皇宫,犹如一头猛兽,静静地匍匐在黑夜之中似乎随时准备择人而噬,猛兽威严赫赫,嗜血凶残,却总有股阴森气息环绕不散,令人不寒而栗。

    雨夜中。

    银蛇惊鸿一现,显露出猛兽一角,凶威赫赫。

    雷鸣如神鼓,上空响彻不息,为猛兽再增几分威势,令人望而生畏。

    同样,那股阴森气息自然亦增添了几分,令人胆寒颤栗。

    雨夜,让人联想到往往是愁、愤慨、怀才不遇、杀机四伏等等,似乎总是难以联想到令人心情畅快的词汇,更不会有令人开心的事。

    一连十几日雨夜,宫里的内侍与宫女一直战战兢兢,惴惴不安,山东大旱,京兆之地连日暴雨,陛下的心情不是阴晴不定,而是根本没有晴天。

    不过今日的雨夜是令人开心的,两仪殿中时常传出陛下的笑声,守卫在殿门外的内侍脸上有了笑容,但是并非所有内侍与宫女都是开心的。

    就像立政殿中伺候的内侍与宫女便心惊胆颤,纹丝不动,就连呼吸声也比平日微弱了许多,犹如一尊尊雕塑。

    皇后娘娘向来是仁厚宽容,脸上总是一副似笑非笑的观世音菩萨的模样,令人倍感亲切,但是今日自从皇后娘娘陪同陛下微服归来已有整整一个时辰,连动都没动一下,如非时常皱下眉头,比内侍和宫女更像雕塑。

    和善之人不会轻易发怒,一旦发怒,往往骇人至极。

    不清楚长孙皇后陪同李世民出宫后发生何事,只知道现在不敢有丝毫打扰,以免扰了长孙皇后沉思,唯恐今日不在状态的长孙皇后拿人出气。

    好在不久后,长孙皇后恢复了往日的摸样,和善亲切,就像行走在皇宫里的一尊活菩萨。

    “陛下可曾用过晚膳?”

    长孙皇后开口了,语气犹如三月暖阳般温暖,春风拂面般轻柔。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回宫晚,在独孤武和杜如晦快要吃晚饭时才回到皇宫,李世民兴匆匆召集大臣商议赈恤山东之事,晚膳绝对不会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长孙皇后太了解李世民,所以才会有此一问。

    由此可见,

    李世民或许不是一个好儿子,对除了长孙皇后之外的妃子也或许不是位好相公,对多数儿女更谈不上一个好父亲。

    但他绝对是位好皇帝,无可非议。

    听到内侍说陛下尚在与诸位大臣商议山东旱情,尚未用过晚膳,长孙皇后一点不意外,当即吩咐内侍去尚食局让尚食女官替李世民与大臣备好宵夜,一旦商议完毕便送往两仪殿。

    这种事其实不用长孙皇后吩咐,掌管殿中省的监正、少监若是连这点都想不到,早被李世民罢官回家耕田了。

    但长孙皇后乃千古贤后,她没想太多······

    或许······她也想到了,但她还是这样做了,要不然千古贤后的名头总不会无缘无故冒出来。

    仅仅因为作为后宫之主的长孙皇后不干政?

    因为李世民对长孙皇后赞誉有嘉?

    因为一篇《女则》?

    史官会仅仅因为这三点便大肆称颂长孙皇后贤德?

    在《旧唐书》中,便很明白地定义了长孙皇后所著《女则》的内容:“撰古妇人善事,勒成十卷,自为之序。”

    显然,长孙皇后的《女则》不是当时女性的行为规范,既然不是女性的行为规范,其实在史官眼里就是一篇无用之书罢了。

    至于前两点,其一是作为皇后的本职,其二李世民的赞誉并不能让史官放开限度。

    史官,可以说是最有原则的一群人,李世民是皇帝不假,但在他们这里大不过原则。

    千古贤后的名头,仅凭这三点撑不住。

    说白了,是因为长孙皇后对李世民处置大臣时多有劝谏,最著名的便是“朝服进谏”保下喷了李世民一脸口水的魏征,只不过这种事只有两三次。

    归根结底,还是长孙皇后平日的暖心之举。

    就像现在,等到李世民与重臣商议完后,内侍送来膳食,说是皇后娘娘特意吩咐的,重臣们会怎样想,门下省起居郎会怎样记载,跟随三品以上官员参与朝政的谏官又会怎样宣传?

    名望都是一点一滴攒下来的,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用在长孙皇后身上也合适。

    李世民与朝臣商议得到子时,久候的小黄门和宫女立即送上吃食,听说是皇后娘娘特意吩咐的,朝臣脸上赞誉之色清晰可见。

    用过饭食的李世民兴致高昂依旧,无心睡眠,在内侍手中灯火照耀下,匆匆去了立政殿。

    长孙皇后被他惊醒,多日烦忧尽去的李世民心情舒畅,心情舒畅又正值大雨之夜,总该要做点什么的。

    ……

    小半个时辰后。

    长孙皇后睡意尽去,依偎在李世民长满胸毛的胸膛,听着李世民那有力的心跳声,享受着事后的安宁。

    若是此时有一支烟,李世民大抵是会点上的,只不过现在没有烟,他只能轻抚妻子长发,享受妻子表达出来的爱意,传递自己对妻子的爱意。

    “朕不得不说独孤武确有本事,经杜如晦之手的计策,得到满朝重臣赞誉,山东旱灾无忧矣。”

    李世民大煞风景,长孙皇后却不在意的笑着恭贺李世民,半点不谈山东旱灾与朝堂上的事。

    之前可以与李世民谈山东旱灾,因为作为后宫之主,一国之母,长孙皇后要起到表率作用,替李世民分忧解难,缩减后宫财政,救济山东灾民。

    现在李世民说无忧,山东旱灾便不是她应该谈论的了。

    李世民欣然接受妻子的恭贺,却是疑惑道:“观音婢,你说奇怪不奇怪?朕仔细想过独孤武提出的计策,细想想其实再简单不过,无非是朝堂原本救灾之策的延伸。观音婢,你说如此简单的想法,为何朕与朝堂众臣未能想到?”

    说起来很简单,但能做到将办法延伸出去却很难。

    “陛下与朝堂众臣所思所虑之事繁多,难免有思虑不周之处,独孤武此子聪慧,一心思索一件事自然考虑周全些。”长孙皇后语气不偏不倚。

    “哦,难得听到观音婢你夸人,竟然还是一位少年人。”

    “陛下当时忧心山东旱情,未曾注意独孤武的言行,依妾身看,独孤武才学不凡,在算学一道尤为出众。”

    “为何?”

    现在闺房之中,谈论的也是关于独孤武的话题,无关规矩,长孙皇后掩嘴笑道:“妾身有道算学题,陛下试试。”

    “你竟考校为夫,有趣有趣,你说。”

    算学题不难,长孙皇后只把独孤武当时提到的数字给改小了一些而已,依旧是最简单不过的乘法题。

    过了一会儿,李世民才给出答案,自信满满地笑问道:“朕可有算错?”

    虽是一句问话,但语气异常肯定,他李世民绝没算错。

    长孙皇后笑道:“没错。”

    “观音婢,你用如此简单的算学题考校为夫,是否太小看为夫了?”李世民打趣道。

    “妾身并无半点小觑陛下之心。”

    长孙皇后撑起身子,在李世民嘴边啄了一下,笑道:“此题乃是妾身根据独孤武当时算救灾之粮途中消耗索变更而来·······”

    话没说完,李世民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道:“难怪为夫解题时总觉着有些熟悉。”

    “陛下可曾想到当时独孤武用了多少时间便给出了答案?”

    长孙皇后自问自答道:“他是脱口而出。”

    “这有何奇怪之处,救灾之粮途中消耗,本就是那小子提出来的。”

    长孙皇后笑道:“陛下,你怎忘了,那小子当时可不知陛下与杜如晦会询问山东旱灾之事,自然不会早有腹稿,妾身亲自试验过,经过更改的题目,也需稍有片刻思虑方有正解。”

    “无非那小子熟背九九歌罢了。”李世民不以为意。

    听李世民这么一说,长孙皇后也觉得有几分道理,在独孤武自己出题的前提下,又熟背九九歌的话或许能做到脱口而出。

    只是长孙总觉得有问题,却又找不出问题出在哪儿。

    避过这个话题,长孙皇后重起了一个话题:“独孤武那小子为人自傲。”

    “你不喜那小子?”

    出乎李世民意料,长孙给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答案:“妾身挺喜欢那小子的,自古有才之人历来自傲,傲气说明那小子有才学,多熬一熬,傲气总会被熬没的。”

    “你又从何处看出那小子有傲气的,朕觉着那小子不错,为人谦和守礼,莫不是因为那小子当时骂朕傻吧?”一想到独孤武骂自己傻,李世民便觉得以后很有必要抽独孤武一顿。

    “陛下觉得他为人谦和守礼,怕是因为那小子言语妥当,初见韩仲良亦规矩守礼,可陛下莫忘那小子只是山野少年,亦不识杜如晦身份,而其后识得杜如晦后,态度依旧未变。”

    长孙皇后点到即止,李世民却是明白了长孙皇后的意思。

    放在同等地位上,独孤武那叫恭谦有礼。

    在地位不对等的情况,而且相差甚远,独孤武的言行举止便显得太过随意和太过刻意,与杜如晦是随意,与韩仲良是刻意拉远关系。

    两者之间看似没有关系,但这都证明了独孤武自认自己不弱于当朝尚书,甚至觉得韩仲良不如他,没必要结交,其本质正是因为独孤武傲气。

    还有谈论山东士族,谈论当今天下,别说寻常乡野少年,便是为官者亦不敢如独孤武那般口无遮拦。

    真是印证了那句俗语,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

    李世民现在便有这种感觉。

    对于妻子看人的眼光,李世民从不怀疑,他当时没细看,但妻子既然说了这么多,肯定细瞧过。

    李世民问道:“观音婢,你可还发现其他?”

    长孙皇后笑道:“当时陛下评判说良策时,那小子眼神中可是闪过一丝讽刺,语气极为不屑,其后那小子到也证明了他确有其他良策。

    陛下与杜如晦、韩仲良亦认为那小子的计策乃不可多得之良策,然,陛下却未注意到那小子脸上笑容,那笑容就像是在说我有更好的,却没想到一般的计策便让你等心满意足了,所以妾身肯定那小子藏私了。”

    在“藏私”两个字上,长孙皇后咬得尤为重。

    古代最大的地主婆就是这样,计策是独孤武的,独孤武愿不愿意说出来,那得看独孤武的心情。

    用她的语气说来的藏私,分明是在虽说计策原本就是李世民和她长孙皇后的,然后被独孤武给偷了去,给藏了起来。

    地主婆用词不当,证明地主婆和地主老爷是一个德行,向来便认为天下的好东西都应该是属于皇家的。

    但不得不说,地主婆心细如尘啊。

    独孤武没有刻意表现自己不说,甚至还隐藏了狠大一部分,就连李世民、杜如晦、韩仲良都没瞧出来的事,她倒是看了个明明白白,想了个通通透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