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贞观年少 >第三章 败家子
    天微微亮,太阳大哥尚未露头,独孤武就已经起床,古代没有夜生活,睡的早自然也就起得早,而且独孤武在前世也养成了早起的好习惯。

    关键也是给饿的,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一天两顿的饭食没有油水,难以下咽,昨晚就吃了小半碗,遭不住啊,半夜起来喝了好几婉凉水,咕咕作响的肚子才好一些。

    大哥揉着惺忪的睡眼,问弟弟起这么早作甚?

    大哥没睡醒,独孤武知道,家里穷,兄弟俩睡在一张床上,尽管昨夜起床填饱肚子的时候已经很小心了,每次还是惊醒了大哥。

    不知是否是因为练武,感知力比寻常人强,独孤武觉得大哥敏感的像头龟。

    “大哥,你睡你的,我起来看看书。”

    独孤武打开房门,正好又遇见了起床上茅厕的老爹,老爹微笑着说读书好,读书好啊,只是为何武儿手中无书呢?

    老爹去了茅厕,独孤武装模作样的回了房间,随意找了一本手抄本,又灌了几口凉水,然后才出门。

    来到泥土松软的小院子,深吸了几口气,伸了个懒腰,将手中的书本别在腰间,走出了院子。

    读书?

    读个锤儿的书哦,身子如此羸弱不堪,儒家学问难道还能提升身体素质?况且前世读了那么多书,自己的学问又不差。

    秋日的薄雾氤氲而起,整个正阳村笼罩在薄雾之中,宛若仙境,十五六岁的少年踩在松软的泥土上,深一脚浅一脚的在村里慢跑,仿佛置身于云中。

    村子里的庄户搬走了,现在留在村子里的,除了独孤武一家也就村东头的王远叔一家和村西头的王三叔一家,所以整个村子只有三户人家,安静地吓人。

    王远叔一家老老少少都是猎户,正阳村被大山包围,是个打猎的好地方,对比起来,王远叔家大概是村里最富庶的人家。

    独孤武跑到村东头时,一家人还没起床,本想在王远叔家混一顿肉食的美好愿望落空了。

    跑到村西头,头发花白的王三叔正扛着锄头出门,带着孙子准备出门下地。

    别看独孤武年纪小,他嘴里的叔叔辈至少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他在村里的辈分高的很。

    据说王三叔快七十了,之所以没搬走,是因为儿子当年出门谋生时说过有一天会回来接他们,怕儿子回来找不到,所以不愿意搬走。

    但是老人的儿子出门快二十年了,儿媳妇过世了,孙子娶上媳妇了,重孙子都出生了,老人的儿子都未回来过。

    这年头儿兵荒马乱,外出谋前途的人之中,毕竟只有极少数人能混成个人样子,大多数都客死他乡。

    村里搬走的庄户们劝过,没搬走的也劝过,老人固执,固执地认为儿子一定能出人头地,认为儿子总有一天会回来,骑着大马带着仆从,敲锣打鼓的回来。

    瞧见独孤武在村里慢跑,王三叔愣了一下,“狗蛋儿,你这是作甚咧?”

    “对啊,蛋叔,你作甚咧?”附和的是三叔的孙子,叫王根。

    王根最早的时候不叫王根,叫王俊庭。

    据说王俊庭这个名字是老爹当年取的,王俊庭五岁时,老爹又给改成了王根,意思是希望三叔的孙子不要像他老子一样忘记了自己的根。也不知道老爹当年为什么会与三叔一样,认为王根老爹出门后一定能出人头地。

    按照村里的辈分,王根叫自己叔没毛病,但是咱能多加一个“狗”字么?

    按理说,读书人,尤其是在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必然受人敬重,哪能一口一个小名的叫着,而且叫小名,小时候叫叫也就算了,独孤武如今十五了,一般这个年纪的男人都成婚了。

    独孤武也多次提醒过村里的人别叫他狗蛋儿,要么叫自己二郎,要么叫自己小武,再不济叫自己独孤武也行。

    但是,真把他的话听进去的,只有小伙伴王智。

    之所以会这样,原因很简单。

    早些年独孤武读了书,村里人觉着叫狗蛋儿不合适,便叫独孤武的大名,只不过叫了没两天,独孤武生病了。

    然后,老爹老娘和乡亲们仿佛被老僧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果然只有贱名才好养活。

    狗蛋儿这个名字也就再也改不过来了,偶尔也会有一两人觉着叫独孤武狗蛋儿不合适,便称呼独孤武的大名,爹娘还会打上门去。

    看看,多为儿子考虑的爹娘,用心良苦啊。

    王根自觉自己读了些书,识得些字,自己便算半个读书人,“狗”字不好,所以一直便称独孤武为蛋叔。

    但是独孤武觉得,蛋叔远不如狗蛋叔啊。

    “根子,提醒你好多次了,记得下次把‘狗’字加上。”独孤武一本正经的教训着比自己年纪大的晚辈。

    对待长辈总要和善一些的,独孤武咧嘴笑道:“三叔,我这是锻炼身体,您老这是准备下地?”

    没吃早饭就下地干活,在农村乃常理,尤其是夏季的时候,更是如此。

    三叔点头说:“对啊,下地。”说完,三叔又摇了摇头,不明白独孤武像狗子散步一般算哪门子锻炼身体,要锻炼身体跟着家里的老大练武不是更好?

    不过三叔也没多问,将此事归结到读书人的事上,反正读书人说的总是对的,读书人的事,他一个庄稼老汉不明白很正常。

    三叔带着孙子去了地里,从独孤武身旁路过时,独孤武又提醒了一遍,让王根以后叫他的时候,把“狗”字给加上,王根笑着说好,独孤武觉着这个可能性不大。

    在村里一深一浅的又慢跑了两圈,路过村东头的时候,王远叔一家还没起床,独孤武有些失望,今天早饭混不上了。

    回到家,家里没人,在村里慢跑的时候瞧见了爹娘与大哥去地里翻土播种,现在十月初,正是忙着种冬小麦的时候。

    路过自家田地时,很客气的问老爹要不要帮忙,老爹说用不着他,独孤武也就没去,跑了两三圈,他现在真饿了。

    关中人喜欢吃面,可以说无面不欢,面条、面饼、面疙瘩都行,无论是什么面食,关中人似乎都喜欢。

    但是独孤武不是地地道道的关中人,他更喜欢吃饭,白白地大米饭蒸好之后亮晶晶的,看着就有食欲,不过这个家吃不起,那就只有吃稀饭了。

    进厨房,打开米缸的盖子,米缸倒是很满,但是白米参杂着糠麸。

    干脆就用米缸里的糠麸米做饭算了。

    独孤武站在米缸前,努力的克制着自己,不知过了多久,独孤武终于放弃了,叹了口气,打了一盆水,将糠麸米放在水盆中泡了泡,然后除去浮在水面上的糠麸,如此三次,他才满意。

    大哥似乎有强迫症,厨房里放着的柴堆很整齐,从大到小,从长到短,一根根的木柴块放到很整齐,堆成了金字塔。

    从金字塔顶端拿下几根木柴,点火,洗锅,煮稀饭,独孤武熟练地做着早饭。

    寂静的厨房里吊着一口锅,锅下的柴块噼里啪啦的燃烧着,很像后世的篝火,独孤武原本有些苍白的脸在通红的火光的映衬下,渐渐红润,偶尔滑落两滴欢快的汗水。

    稀饭在锅里煮着,独孤武在厨房里翻翻找找,除了野菜似乎没有其他菜肴。

    独孤武也理解,这年头儿农业落后,没后世那么多花样,就连勋贵人家的桌子上都是野菜,现在还好一点,至少在桌子上还能看见一点绿色,等到了冬天基本看不见了,不过独孤武不喜欢吃野菜,哪怕只吃饭也不愿意吃一口野菜。

    找了很久,总算在一个黑漆漆的坛子里找到了腌菜,一边哼歌一边切腌菜,想到爹娘回来有口热饭吃,独孤武觉着很幸福。

    独孤家的袅袅炊烟快要消散之际,爹娘和大哥终于回来了,三人浑身泥水,湿答答的,头发也很凌乱,独孤武有些惭愧,自己竟忘了烧锅热水,让父母与大哥洗洗。

    其实穷苦人家没那么多讲究,或者说不敢有那么多讲究,一文钱要掰成三瓣花,劈柴费时费力,木柴也是钱,不敢浪费。

    干活回来就要梳洗,那是有钱人家才干的事。

    老爹和大哥蹲在在院子里清理锄具,收拾种子,母亲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走进了厨房,刚进去又走了出来,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武儿把饭做好了。”

    “君子远庖厨,你这些年读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老爹的语气很冷,嘴角的弧度很浅,浅得连他自己也没察觉到。

    君子远庖厨代表的意思,老爹误解了,独孤武也没想着纠正老爹,他现在正暗自感伤呢,家里四口人,似乎只有他一人一点用都没有。

    饭既然煮好了,老爹和大哥也就放下了手中的活计,进了屋。

    吊锅被母亲提到了饭桌上,独孤武端着早饭的佐菜,大哥拿着碗筷,老爹笑意连连的坐着。

    但是,等到独孤武与大哥一到,母亲打开吊锅的盖子,老爹怒了。

    “老子抽死你个败家子。”

    “爹,咋了嘛?我咋就败家子了嘛?”

    “还敢问咋了?”

    老爹脑门上似乎燃烧着熊熊怒火,气冲冲的走进房间,出来时,手中已拿上了降妖除魔的大法器,这就要将家里的败家子打杀于藤条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