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三国之黄巾崛起 >第八十章 赵云娶妻 张淳受赏
    “哈哈,既然这妹妹都开口了,我也不能不答应,我就乱作一首吧。”张淳想了想,开口吟道:

    “秋来洛阳坐听琴,碧玉堂前奏仙音。”

    “文弦弹出白鹤舞,武弦调出苍龙吟。”

    “琴声渺渺如飞仙,月色泠泠诉深情。”

    “玉指撩拨丝弦动,将军醉酒亦醉心。”

    张淳拼拼凑凑,又加上自己的一点临场发挥,还真作完了一首诗。

    “好!”蔡琰一听完,自己都大声叫好!“王爷果然名不虚传,是个文武双全的大英雄。等我长大了嫁给王爷可好?”

    “......”张淳怎么也想不到这小屁孩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来,真是让他大跌眼镜。“好嘛!等你长大了我就来娶你!哈哈......”张淳只能当是开玩笑。

    比他更尴尬的,要数蔡邕了。

    “唉......快带她下去,叫蔡欣来弹几曲吧......”蔡邕被气得哭笑不得,只能朝张淳干笑:“王爷,这孩子从小被我宠坏了......”

    “哈哈......没事,童言无忌......”张淳拿起酒杯喝了一口,掩饰一下自己的尴尬。

    过了几分钟,蔡欣又上来弹了两曲,她的琴艺不比蔡琰差,当然张淳也听不出来谁高谁低。

    蔡欣身材修长娇美,长发飘飘,脸蛋也生得精致,是个美人。弹琴的时候神色专注,手法灵动,更增添几分仙气,看得赵云眼睛都直了。

    张淳微微一笑,说起媒来:“先生,其实此次拜访,我还有一事相求。”

    “哦?王爷有何事但说无妨,只要老夫力所能及,没有求不求的。”蔡邕也算是豪爽。

    “呵呵,其实此事关键不在先生,而在蔡欣姑娘。”张淳把目光转向了蔡欣。“我看蔡欣姑娘天生丽质,与赵云颇为般配,所以想问先生,愿不愿意把蔡欣姑娘嫁给他?他自从军以来,一直随我左右,还未婚娶......”

    张淳的话一说完,赵云满脸通红,蔡欣在一边,也听得真切,看了看赵云,却一脸的哀怨之色。

    “唉......”蔡邕先叹了一口气,这让张淳有些不安了。

    “王爷此番好意,老夫心领了。只是小女之前已经嫁过人了,恐怕配不上赵将军啊......”蔡邕摇了摇头。

    “嫁过人了?”张淳一脸的疑惑,这嫁过人的意思就是,不但嫁出去了,她还退回来了。因为这个时代一般嫁出去的女人是不可能再出现在家里的,除非丈夫死了,或者被休了。

    像蔡欣这样的美女,知书达理,书香门第,不可能被人休,只有可能是丈夫死了。但是按时间来算,死了丈夫要守孝三年的,这蔡欣并没有守啊。

    “实不相瞒,小女一次上街的时候,刚好被董卓的部下樊稠遇到,那无耻之徒便要当街掳走小女,还好小女及时把身世说了出来。但是从那以后樊稠三番五次到府里来求亲,各种威逼利诱把家里弄得乌烟瘴气。”

    “小女为了我们,就答应了他。成婚当日王爷刚好大破孟津关。樊稠婚宴都没参加,就上阵去了,这一走就是数日。直到董卓兵败,樊稠被杀。我才把小女接了回来。她虽与樊稠没有夫妻之实,但确实已有了夫妻之名......无奈啊......”蔡邕唉声叹气地把事情说完,其中曲折,真是让人唏嘘。一旁的蔡欣,已经悄悄擦起了眼泪。

    “我不介意!”赵云听完蔡邕的讲述,大声说道:“我对蔡欣姑娘一见如故,已有倾慕之心。我不在乎她是否嫁过人,我愿娶她为妻,而且此情终生不渝。还请先生成全,请蔡姑娘成全!”好家伙,这赵云可没让张淳失望。

    “呵呵......蔡姑娘,赵云对你一往情深,你可愿意嫁给他啊?”张淳趁热打铁,问向蔡欣。

    蔡欣擦了擦眼泪,也深情地看向赵云,默默点了点头。

    “好!既然郎有情妾有意,那我就替赵云做主,明日我准备好彩礼,热热闹闹地来向先生提亲!”张淳高兴地说道。

    “能得赵将军为婿,是我蔡邕的福气啊。既然王爷决定了,那就由王爷安排吧!”蔡邕看了看赵云,也高兴地笑了起来。

    皆大欢喜,离开蔡邕的家,赵云一路兴奋地吼叫着......

    “你特么的结个婚而已,至于高兴成这傻样吗?”

    “我第一次结婚,当然高兴,不像你,都四五六次了,自然高兴不起来......”

    “我草,我每一次也都高兴好不好?”

    “王爷言而有信,以后我一定誓死相随。”

    “要是死就死远点,我才不要相随......”

    “喂,当初广宗之战,可是我冒死背你进城的!”

    “你还好意思说,我特么差点被你摔死......”

    “那是你身体太脆弱......”

    “......”

    两人打打骂骂,消失在洛阳街头。

    第二天张淳马上让人准备了丰厚的聘礼,亲自到蔡邕府上提亲,因为急着回冀州,就决定三天之后举办婚礼。张淳让赵云在洛阳买下一座大院,紧锣密鼓地装扮一番,准备用来做婚房。

    这时候曹操已经领兵驻扎在洛阳城外,孙坚和孔融的部队也到了洛阳。何太后按照张淳的建议,封了袁绍为大将军,曹操为司隶校尉,刘表做辅国公。孙坚,袁术,陶谦,孔融等人也都封了朝廷大员。只是洛阳城还是在黄巾军的管控之下。

    这天张淳接到通知,让他进宫受赏。

    这个事情何太后早就和他说过了,反正就是为了体现坤国和汉室的关系友好而故意做的一场戏而已。少帝给张淳一些封赏,作为他们出兵攻打董卓的回报。

    张淳换了一身衣服,坐在马车上朝皇宫驶去。到了半路,听到一阵嘈杂声。

    “荒唐,我一个大汉官员,为何要受你们管制?有胆你们把我抓起来啊!”听到这话,张淳掀开马车的窗帘,看了过去。

    一个三十来岁的汉室官员,正在朝黄巾军的一支巡逻小队吼着。旁边围了许多老百姓,还有一个老头倒在地上。

    “抓你倒还不至于,不过你要向这位老伯赔礼道歉,而且还要陪他的菜钱。”黄巾军的班长拦住了那官员,要求他给倒在地上的老伯道歉。

    围观的老百姓也纷纷起哄,“道歉,道歉!”

    “哼!我乃太常寺少卿,这贱民挡了我的路,我不让他给我道歉就算了,你们还想让我给他道歉?谁敢再大声喧哗,给我小心点,这些黄巾军马上就走了,到时候我要你们好看!”那官员朝着围观的人群威胁道。

    听到那官员的话,围观百姓马上静了下来,都不敢再做声。

    “我不管你是什么官,现在洛阳城一律施行坤国教条,人人平等,辱人必罚,损人必偿,伤人必医。你若不遵教条,那我们就要罚你了!”那黄巾军的班长丝毫不胆怯。

    “你敢!你们这些反贼!胆敢动我试试?”那官员被士兵围在中间,有些气急败坏了。

    “不遵教条,不服管教,仗势欺人,理应受罚!来人!押住他,打三鞭!”听到命令,黄巾军的士兵抓住官员摁在地上,班长拿出一条鞭子,狠狠打了三鞭子。

    打完之后那官员再也不敢嚣张了,摸着屁股一瘸一拐地跑进了巷子里。黄巾军的班长看到倒地的老伯已经没事了,扭头便集合队伍。

    “集合!立定!向右看齐!向右转!齐步走!”一套口令,十个人整整齐齐站成一排,又开始巡逻起来。

    围观的百姓纷纷鼓掌喝彩。

    张淳也满意地放下了窗帘。

    进宫之后,来到德阳殿,大殿里文武百官站得满满当当,看来经过了这么多天的增补,汉室朝廷已经开始运转了。

    少帝端坐龙椅之上,何太后也坐在一边。

    “坤国兵马大元帅张淳,领军破敌有功,封河内王。赐府宅一套,珠宝金玉若干......”一个大臣拿着圣旨大声宣读着。

    “多谢皇上赏赐,如今大汉刚历大难,百废待兴,百姓流离失所,衣食堪忧,正是需要钱粮的时候。我愿把府宅金玉都捐给朝廷,用来救济流民。”反正这些东西对于张淳来说也没什么用处,还不如拿来换个好名声。

    “王爷如此大义让人钦佩,我替大汉子民多谢王爷。”何太后起身,朝张淳微微鞠了一躬。

    “我坤国与大汉是睦邻,大汉蒙难,坤国感同身受,如果大汉还需要什么援助,只要知会一声,我坤国愿意提供。”

    “援助不需要了,只是不知道黄巾军何时才撤走。”朝堂上响起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

    张淳转过头,发现是一个站在文臣一列的人说的话。那人三十来岁,身体微胖,张淳不认识他。

    “哦?看来有人等不及要让黄巾军撤出洛阳了。请问袁大将军,我坤国的撤军计划,是否通报过你?”张淳压低声音。

    “嗯,王爷通报过了!”袁绍回答道。

    “既然通报过,可曾误了日期?”张淳又问。

    “离王爷预定的撤离时间,还有七日,并未耽误。”袁绍又回答。

    “那刚才这人说的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大胆王丰,敢在殿上胡言乱语!”刘表站在文臣的第一位,朝着那个叫王丰的大臣呵斥了一声。

    “哈哈......刘大人,其实与这位王丰大人一样,盼着我们黄巾军撤走的大有人在。他们把我与董卓相比,认为我们坤国别有用心。我不如借这个机会再次申明一下我们坤国的立场:我们绝对无心干涉汉室内政,甚至都不愿出兵攻打董卓。若非收到太后与少帝的求助,也许现在站在这里说话的人还是董卓。”

    “我倒是想问问这位王丰大人,董卓在洛阳的时候,你也问过他什么时候撤兵吗?”张淳说道这里,王丰已经低下了头。

    “我坤国行事向来正大光明,希望各位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有那点小心思,还不如用来想想如何匡扶汉室。好了,皇上,太后,张淳告退了。”张淳说完,转身就出了大殿,留下大殿里的人面面相觑,默不作声。

    本书首发来自

    ,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