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三国之黄巾崛起 >第七十一章 太后求援 进军河内
    张淳在巨鹿等了十天左右,算算张郃应该快到魏郡了,他才从巨鹿出发。先到邯郸与赵云会合,再一起领着两万骑兵南下邺县。

    刚到邺县休息一天,第二天就有人来通报,说是汉室派了使臣来,刚到邺县。

    张淳不知道这时候洛阳派人来干嘛,于是决定到官驿里去会一会这个使臣。

    让张淳想不到的是,居然派来的人,又是何良!

    见到张淳,何良非常高兴。“王爷,别来无恙啊!”

    “呀!何大人,这个时候你来坤国,所为何事啊?”张淳问道。

    “唉......王爷,如今洛阳局势危急,太后特意派我来向贵国求援的!”

    “求援?”张淳算了算,自己离开洛阳不过一个月,董卓乱政的速度,应该还没有这么快吧。“求什么援?”

    “王爷,董卓已经攻入洛阳城十天了,我也是好不容易才偷偷潜出来的。太后让我来请王爷出兵,讨伐乱贼董卓......”

    “攻入洛阳城?”这倒让张淳感到意外了,这和历史上的不太一样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从头说来!”

    “王爷,上次皇城内乱你是知道的,最后袁绍和曹操领军把宫中宦官清剿殆尽,董太后一干人也全都死于非命。内乱之后,皇上封袁绍为大将军接管何进之职。眼看就要风平浪静了,这时凉州董卓领军到达洛阳,说是受了少帝密诏,进京保驾的。”

    “当时内乱已平,少帝下旨让董卓退兵,董卓以少帝被挟持为由,拒不遵旨。袁绍派并州牧丁原领兵对抗董卓,谁知丁原部下吕布被董卓收买,杀死丁原,领兵加入了董卓军。”

    “董卓随后包围洛阳,强迫袁绍交出少帝。袁绍不允,并率领西园校尉防守洛阳,封闭城门。谁知蹇硕一支旧部夜里偷偷打开了城西门,董卓军顺势攻入洛阳。袁绍一干人等纷纷逃散......”

    “董卓攻入洛阳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废少帝,立陈留王为帝,我出发的时候,何太后和少帝已经被禁足在永安宫里了。”

    没想到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洛阳城里发生了这么多事情。

    这何太后真是罪有应得!张淳心里感觉出了一口恶气。

    “这是你们大汉的内政,让我们坤国出兵,恐怕不合适吧?”张淳听完何良的讲述,笑了笑。

    “王爷,我们大汉与坤国可是睦邻啊,而且王爷的王妃还是我大汉的长公主呢......”何良苦着脸说道。

    “哎......何大人,大汉与我坤国的确是交好,但是每年上贡的可是我们坤国,而不是你们汉室。这董卓可不是山匪流寇,少说麾下也有不下二十万大军,又占据洛阳,有雄关护卫。即便倾尽国力,我们也未必有胜算啊。”张淳还是一脸的不愿意。

    “王爷,只要坤国出兵讨伐董卓,我大汉其他州郡一定会响应,到时兵力定会胜于董卓。而且太后和少帝还承诺,只要坤国帮我们击退董卓,便把并州赠给坤国!”何良终于开出了条件。

    “哈哈......你们那并州都被鲜卑人蚕食殆尽了,还剩几个郡给我啊?我拿下并州毫无用处。”张淳不为所动。

    “唉......如果坤国出兵,我们还可以把青州送给你们。这已是我大汉的最后底线,如若王爷还是不肯,那我只好无功而返了......”何良为难地说道。

    张淳本来就要马上出兵进入河内郡了,不管他们挂不挂讨伐董卓的旗号,只要做出这样的动作,董卓肯定都会忌惮。

    而现在何良又上门求援,这不是送上门来的好买卖吗?最重要的是,如果答应了何太后的条件,张淳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派兵进入洛阳了!

    “那好吧,我们接受你们的请求,发兵讨伐董卓!”张淳笑道。

    “好!多谢王爷,那请问什么时候可以出兵呢?”何良接着问。

    “五天之后我们就出兵!”张淳答道

    “好!”何良没想到张淳答应得这么爽快,而且五天就能出兵。他不知道张淳十多天前就已经安排好了......

    两天后,张郃领的三万兵马到达繁阳,张淳让关羽和张飞领五万兵马,赵云领两万骑兵一齐从邺县出发。三天后大军在朝歌会合,浩浩荡荡地开进河内。

    到达怀县,张淳并不着急,让兵马休息了几天。何良催他,他就说正在等前方的情报,等探听清楚了,他再继续走。何良无法,只能由他。

    又等了几天,探子来报:荆州,兖州,徐州,豫州还真的都有军队到达了洛阳附近,其中曹操领的是兖州军,袁绍领的是豫州军,陶谦领徐州军,刘表领荆州军,每支军队各有三五万人不等。

    张淳这下不再拖延时间,马上召集将领,研究战策。

    “素闻洛阳周边有八大关口,我们现在有两条进攻洛阳的路,一条是渡河过汜水关和旋门关,另一条是往西过孟津关和小平津关。只是不知敌人部署,不好做决断。”关羽早就把作业做好了。

    “兖州和徐州的军队,一定是要过汜水关的,不如我们与他们合兵一处,一起突破汜水关,这样损失会小一些。”张郃提议道。

    “不如先等他们攻破了汜水关,我们再渡河,这样不是更好?”赵云说道。

    “不,我们的目标是夺取洛阳城!所以要先一步攻入洛阳,这些汉军只是帮我们吸引敌军的诱饵而已。一旦我们进入洛阳,他们就变成我们的敌人了!”张淳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了大家。

    “这样的话,那就只能在孟津关和小平津关里选一个了,不过这都两个都是河口关隘,易守难攻,不好打啊!”关羽说完,摸了摸自己的胡子。

    “不好打也要打,就选孟津吧,赵云先去河阳探路,给我们做好渡河的准备。等敌人在汜水关和曹操他们打起来了,我们就渡河直取洛阳!”张淳下令道。

    张淳出兵河内,行军速度不快,但是阵仗却很大,董卓早就得到了消息,已经增派部队提前在孟津关和小平津关驻守。

    赵云的骑兵两天就到达了河阳,一经查探,发现驻守孟津关的有一万敌军,领军的将领叫李蒙。

    别看这小小一万的敌军,如果是在普通战场上那不值一提,可是放在小平津和孟津这样的关口,那可比百万雄兵。

    这孟津关是黄河边的一个古渡口,它在渡口南岸,背靠邙山,面朝黄河,居高临下是绝对的易守难攻之地。

    过河都是需要船渡的,士兵们在船上的攻击,顶多就是能射箭而已,对于居高临下的关隘基本没有杀伤力,但是却要承受关口上敌人的箭雨和滚石的威胁。而且登陆的地方狭窄,就算顺利过河,队伍也无法展开,更不要说弄什么大型的攻城器械了。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事是渡船来回一次不但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投送的兵力也有限。

    按赵云现在找到的船和士兵们自己制作的木筏来算,一次只能运送八千人左右。这还算是非常多的了。

    因为水流的关系,渡船一来一回需要从下游重新把船拉到上游渡口,这需要很长的时间,也就是说前面投送的八千人可能已经被敌人打光了,你的第二趟八千人才能到达战场。

    所以这才是这孟津关易守难攻的最大原因。

    张淳来到黄河边,看到孟津关的地势,心里也是一凉。

    勘查完地形,张淳又召集几个将领来商量对策,看能不能想到什么好办法过河。

    关羽几人看着地图,一筹莫展,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看孟津关墙也不过三丈而已,让我领一船先锋,趁夜用云梯翻上城墙。只要支撑一时半刻,大军压上,定可攻破!”张飞是个粗人,想出来的办法也很简单,不过这个时候也的确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

    这个时候的一丈大概两米多一点,三丈不过七米高,普通的梯子是可以爬上这个高度,不过能不能顺利上到城墙,那就不好说了。

    “渡船目标太大,即便是夜里突袭,也会被敌人发现,根本做不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而且岸边陡峭,夜里进攻对我们更为不利,我觉得这孟津关,还是要硬闯的。”赵云不支持张飞的夜袭计划。

    “王爷,我练了一个铁盾阵,可以顶着敌人的矢石前进,为大军开路。但是铁盾阵长于防御,弱于进攻,只能吸引敌人火力,不能突破敌人防御。”张郃这时候说道。

    “怎么样的铁盾阵?只要你能吸引敌人的火力,剩下的事就好办!”张淳怕的不是攻不下孟津关,而是怕士兵们伤亡太大。

    “可以到军营去看一看!”张郃带着张淳和关羽他们一起出了大帐,集合了一个五十人的队伍,准备演示铁盾阵给张淳看。

    五十个士兵,其中三十六个都拿了盾牌,而且盾牌的形状都不一样,站在外围的拿的是长盾,站中间的拿的是六边形的方盾,其余的十多人则拿的是长枪。

    张郃一声令下,队伍马上往中心收缩,拿长盾的士兵围成一个圆圈挡住外围,而拿方盾的士兵则把盾牌架在长盾上,形成一个穹顶,护住上方,像一个龟壳一样。

    每个盾牌的四周都有相互卡扣的口子,阵型摆好之后,士兵们扣上卡扣,即便倒下一两个人,阵型也还保持完整。

    张郃大喊一声:“守!”士兵们把长盾放到地上,盾阵里除了长枪眼,一点缝隙都没有。他又喊一声:“动!”长盾被抬起来二三十公分,整个盾阵里的人一起动,可以慢慢地朝前推进。

    而且不止是圆形阵,还可以组成三角形,弧形,箭行各种阵型。这对敌人的弓箭,投石,滚木这些都有极好的防御能力,简直是坚不可摧。

    “哈哈,张郃将军果然厉害,能连出这样精妙的盾阵!这攻打孟津关的先锋,就由你的盾阵来担当!如果攻下孟津,给你记首功!”张淳看完张郃的盾阵演示,心里大喜。

    本书首发来自

    ,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