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修真小说 > 一剑风雨清 >第十五章 周天要术 灭门惨案

入夜的寒风呼呼地吹过,听着祝东风的话,沈知意不知为何,全身一颤,一股寒意慢慢地涌了上来。

沈知意看着祝东风的表情,不由得摇了摇头,道:“并未听说过。”

祝东风笑了笑,道:“《周天要术》可与姜府的关系密不可分。”

北洛王朝还未建立之前,正是十三国乱战之际,姜北言之父姜楚源,曾在宫中为北洛皇帝慕容麟抄写经书,那时的姜楚源已经五十岁,总计抄写了四年,因为是北洛皇帝所颁布的任务,所以他更加细心谨慎,所以就逐字逐句、极为细心地校读。

短短四年,抄写的经书早已经不计其数,字数更是达到了数以千万。

就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他居然天赋异禀,因抄写经书,从而精通了天下道学,更因此而悟得了道家武学中的高深道理。

姜楚源虽不会任何武功招式,却也阴差阳错地习得了一身浑厚内功。

从那以后,姜楚源从文官转为武官,以五十四岁的年纪提枪上马,冲锋陷阵,以浑厚的内家功夫加持,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晚年为慕容麟立下了无数战功。

圣武十年,北洛王朝建立,姜楚源为开国元勋之一。

圣武二十年,姜楚源七十岁时病故,曾将毕生所学全部都写了下来,取名为《周天要术》。

听着祝东风说的话,沈知意才知道,原来还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的存在,若不是从祝东风口中得知,或许自己这一辈子也不会听见姜楚源的名字。

现如今已经是天佑三年,沈知意算着年份,道:“这位姜前辈,也已经逝去八年之久了……”

祝东风抚摸着身后那棵不知还能活多久的树,点了点头表示肯定。

“这样一本绝世秘籍,能让一个文人提枪上马,万夫不敌,想必就是这伙歹人的主要目的,所以宅子中的贵重物品一样都没少,唯独少了姜府的《周天要术》?。”沈知意猜测着,带着些疑问的语气问着祝东风。

祝东风并没有否认,反而打心里佩服沈知意的思维敏捷,道:“说得不错,倒是让范围又小了些。”

沈知意本不想继续延伸想法,但脑袋却不由自主地开始扩散与分支,他的眉头再次紧锁,道:“只是,这样一伙手拿刀剑的歹人,屠了当朝内阁大学士满门,丽州知府却没有任何的察觉与记录吗?”

祝东风摆了摆手,道:“我自然是想过这一点,但是四年之前,那时牧庆才刚刚上任丽州知府,所以中间出现了些纰漏也是情理之中,更何况牧庆是钰王推举而来,别人也不好不给钰王面子不是?”

“嗯?”听到这里,沈知意才发觉,早上未曾露面的丽州知府也只不过上任了短短四年,沈知意便不由自主地问起了一句题外话,“所以他是新上任的知府,那上一任是被革职还是远调?”

问到这个,祝东风当然是摇了摇头,这件事看上去与姜家灭门案并无关联,他也只好实话实说,道:“上一任知府我记得是叫李川谷,我也并非丽州人士,具体如何我亦不知。”

沈知意点了点头,并未觉得哪里不妥,道:“是,降职、升官乃是常有的事,如何这样清楚?”

“四年未见,沈少侠倒是多了些沉着了。”说着,祝东风便不由自主地拍起了沈知意的肩膀,“有机会定要邀你入皇城司。”

沈知意一听不由得哈哈大笑,道:“我天生懒散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今日夜探姜府也不过是好奇罢了,我若入了皇城司,怕是日日躺着白吃皇粮,我这性子,实在是当不了差。”

祝东风瞧着沈知意婉拒的样子,也不好继续说下去了,只听他道:“若沈少侠并未马上动身离去,再有新消息可随时来丽州府告知于我。”

沈知意并未拒绝,随即点了点头。

“夜已入深,时候不早了,早些回去歇息吧。”说罢,祝东风便朝着沈知意挥了挥手,随即一个箭步掠出了墙头,一身夜行衣与黑夜再次融入在了一起。

祝东风走后,沈知意依旧还呆呆地站在原地,不知是在想着些什么。

他的双眼变得空洞了起来,一边想着,还在一边自言自语道:“四年……上任……灭门……”

想了好一会儿,沈知意捏了捏自己的鼻梁,面露愁容,似乎是一丁点头绪也不曾有,他只好摇摇头,叹了口气,道:“嗐,此事与我并无瓜葛,考虑太多不是给自己徒增烦恼吗?罢了罢了,还回客栈吃酒、睡觉来的爽快。”

沈知意的三分钟热度转瞬即逝,那副懒懒散散的模样怕是这辈子都难以改变了。

说罢,转身便越过墙头,姜府再次变成了一座徒有其表没有一个活人的空宅了。

一夜很快便就过去,旭日东升,朝阳照射在丽州城中,阳光明媚,透过窗棂直射进屋子里,沈知意翻了一个身,睁开了眼,一夜无眠,此时的他,倒是有些困乏了,他伸了个懒腰,从床榻爬了起来,洗漱一番后,他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衣裳,便走出了自己的客房。

刚一下楼,就发觉这客栈的大厅之中早已人满为患,男女老少各不相同,坐在这里,饮着酒,吃着饭。

那掌柜的瞧见慢慢走下来的沈知意,立马笑脸相迎,道:“客官,昨日睡的可好?”

沈知意抖了抖眉毛,似笑非笑地道:“挺……挺好的……”说实话,昨天夜里睡的并不踏实,但总不可能说自己半夜夜探姜府吧?

“那就好,不知客官今日是否续住?您也知,我这小店生意还算凑活,总得提前安排不是?”掌柜的一边搓着手,一边笑嘻嘻地看着沈知意。

沈知意来到丽州的时日怕是还不足一日,昨日便瞧的街道两旁各式各样的新鲜玩意儿,若不尝尝鲜就此离去岂不太可惜了?

说罢,沈知意一只手将自己的酒葫芦放于台前,另一只手将钱财放与掌柜的手掌心中,道:“住,当然住,只是有劳店家来一壶荷花蕊了。”

果然,钱可是好东西,没有几个人会嫌弃钱多的,那掌柜的突然双眼放光,一手拿着钱,一手拿着酒葫芦,连连答应道:“好嘞,客官,稍等片刻,就来就来。”

时过一刻,沈知意便摇晃着手中的酒葫芦,一边饮着酒,一边走出了客栈。

屋外阳光明媚,人声鼎沸,那些个小摊小贩天刚刚亮便就摆起了摊,吆喝声不断,人们都早早地赶起了集。 丽州是江南一省的大州,虽然比不上京城,却也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一派热闹的景象。 

卖早点的卖包子的卖茶水的卖菜的,吆喝声不断,吵嚷声连绵,这是一幅和乐融融的场景,与姜府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沈知意拍了拍自己的肚子,转头一看,正好瞧见了正对面的一家包子铺,桌面上摆着好几个巨大的蒸笼,还在不停地冒着白气,单单闻着味道,就让人不由得垂涎三尺。

(本章未完,请翻页)

“老板,您这包子多少钱一个?”沈知意走上前去,笑眯眯地问道。 

正忙着收拾包子铺的一个老伯,闻言抬起头,瞧着站在自己面前的俊美少年,不禁愣了愣,随后,笑道:“新鲜出炉的肉包子,一文钱一个,绝对是物美价廉。” 

沈知意有些出乎意料地点了点头,道:“那行,给我来五个,就在这吃。” 

说罢,沈知意便从怀中掏出了五枚铜板轻轻地放于台前,那包子铺的老伯笑眯眯地收起了铜板,道:“少侠稍等,就来,就来。” 

沈知意瞧着包子铺老伯笑笑,便也不再搭话,随即在包子铺前找了个无人的位置坐了上去,等待着包子的送上。 

过了片刻,包子还未端来,但沈知意耳朵尖得很,有意无意间听见了邻桌的两个食客正谈论着些什么。 

其中一个说道:“我要是那知府啊,肯定把他抓起来好好打一顿。”

而另外一个接着附和道:“可是不吗?知府大人也真是心大,自家小妾与外人有染,他竟这么简单就放过了他?”

沈知意刚听的起劲,谁知那包子铺的老伯刚好将五个热气腾腾的热包子端了过来,无意之下打断了沈知意。

老伯依旧是笑脸相迎,只听他道:“您慢用,若还有吩咐尽管叫我。”

沈知意拱手一笑,道:“有劳了。”

瞧着老伯将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便转身走进了自家的包子铺里。

沈知意将一个包子塞入了口中,用左手端起了装有四个包子的蒸笼,而右手当然是拿起还未喝完的酒葫芦,这一大早的,喝着酒配着包子,怕是只有沈知意做得出来。

他也并未离开,他瞅了瞅邻座的两个人,正好那张方桌旁还空着两个位置,沈知意便自顾自地走了过去,将一笼包子随意地放在了桌面上,十分自然地坐在了二人的中间。

那二人本正聊在兴头上,沈知意突然坐了过来,惹得他们大眼瞪小眼,一愣一愣的。

沈知意拱手赔礼笑道:“二位大哥,小弟初来丽州,昨日也瞧见了那书生拦知府大人的马车,却也不止何故,方才听见二位大哥谈论甚欢,在下也是好奇的紧啊。”

沈知意满脸笑容,一口一个大哥喊着,那两个汉子自然没有太多的顾虑,其中一个拍了拍沈知意的肩膀,道:“嗐,你刚来丽州不知道,前段时间,知府大人家的小妾跳河自尽了,可闹的沸沸扬扬了,听说啊那书生经常与那知府大人的小妾私会来着……”

“啊?”沈知意听见了这幅说辞,一时间也不知真假,那书生单从外表来看,浑身上下怕是掏不出五个子,怎会与知府大人家的小妾勾搭上了?

有些事情,别人说的,自己也就听听罢了,万不可全信,沈知意接着问道:“二位大哥,可知知府大人家的小妾为何投河?”

那汉子瘪了瘪嘴,摇摇头,道:“这倒是知道的不真切,听说是偷了知府大人家的财物,要与那书生私奔,最后被官差追赶至河边,她无可奈何便投了河。”

听到这,那昨日那书生拦马车的事情可就说得通了,但是仔细想想似乎并不简单?

沈知意搓着下巴,一边想着,眼神也不自觉地朝着四周乱瞟着,突然之间,一抹白色,透入了沈知意的双眼。

他立马回过神,朝着远处的集市看了过去。

“是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