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玄幻小说 > 三千画善 >第二章 黄沙
    第二天,士气重振的华军再次出发,继续向西推进了四十里。

    直到日落晚饭时,王爷还在为昨夜做出的选择而惶恐不安。

    世上最让人“惊魂未定”的便是“后怕”。

    还是那句很简单的话:

    作出选择总是相对容易的。但如果选择错误,没有改正的机会。

    对,这是战争,没有改正的机会!

    继续前进,十五万人极有可能是粮尽水绝、全军覆灭的下场。

    但凡重大军事决策上拿主意的时候,总会有一堆人在主帅身边“叽叽喳喳”。

    这个说前进,那个说后退,这个说东,那个说西。反正说对了就有功劳,说错了也是主帅做决策,责任推不到他们身上。

    这种便宜大家都会去捡,最被动的就是统帅,因为他是最终的决定者,也是责任的承担者。

    秦王思虑再三,把所有将领召集起来,不出所料的是,他们有的说前进,有的说撤退,而其中建议撤退的占绝大多数。

    直到那一刻四皇子终于明白了,召来这些将领是没有用的:主意还得自己拿。

    “前进!敌人一定就在附近!我的判断是对的,我的判断一定是对的!”

    他的内心反复强调着这句话,同时尽可能地想要让自己轻微颤抖的小指平静下来。

    是的,要相信自己,要相信无数个夜晚孤灯下熟读兵书、苦苦思索的努力。要相信无数次战场厮杀累积起来的经验和“直觉”。

    士兵们开始“无忧无虑”地做着饭。

    这时王爷下了一道命令,做饭之前要先挖个洞:在洞里煮东西,以防止烟火冒出被敌军发觉。

    这个不难理解,那冒上青天的炊烟,要是被敌人发现了,比直接派出最快的轻骑去通知对方“老子来打你了”还要管用。

    一位个头挺高、眼神很明亮的小兵麻利地刨着沙土,开始跟身边的老卒闲聊:

    “老刘啊,要我说咱们今日行军速度不缓不快、步步为营,其实远没有你想象地那般不好……”

    十五万人马,如果行军速度过快,队列很容易被拉长,导致首尾不能兼顾,这样就会被敌人抓住破绽各个击破。

    但如果行军速度过慢,又怎么去抓到那些天生就会骑马的北匈人呢?

    被称作“老刘”的人是一位四十多岁的老卒,轻轻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遥想当年大元帅带我们北征之时,那叫一个兵贵神速啊,那家伙啧啧,一天能够急行军两百里,直接把强大的匈奴帝国打成两半,分为现在的北匈奴和南匈奴……”

    原来强悍无比的匈奴王朝一分为二是拜那位大元帅所赐!

    年轻小兵沉默不语,将老刘提起大元帅时眼神里的那份炽热看在心里,再悄悄尝试把溅在脸上的“唾沫星子”拭去,没曾想竟然抹得更加“均匀”了。

    “不过也不怪咱们王爷,毕竟那位大元帅在峣山一役中,能把旗下副将、校尉乃至伍长等共计两千一百零八人所有人的全名记得一字不差!拿大元帅对比,对秦王殿下确实有点苛刻了……”

    依靠这等智绝,别说是十五万,就是五十万大军也会被指挥得有条不紊出神入化。

    “那个大元帅,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少年小心翼翼,轻声问道。

    “帝国第一名帅的称号,妇孺皆知,可不是平白叫出来的。即便在名将如云的大华军中,有哪个不是心服口服?小兄弟啊,看你平时挺机灵的,怎么却连这个都不知道?”

    “书上说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

    小兵缓缓低下了头。

    “书上说书上说,你小子成天就知道书上说,要不是看你这些天来确实够种,老子才懒得鸟你这个书呆子……”

    三月来与这位货真价实的新兵蛋子朝夕相处,也算是摸清了对方的脾性。

    虽说看起来文邹邹酸楚楚的,但在毅力和耐性方面表现出来的品质着实难能可贵:一个小屁孩每天顶着风吹日晒跟着大人们行军,愣是没吐露过一个苦字!

    毫无怨言!

    就算实在累得不行了,最多也就说些什么“心寒扫尽天下暑”之类听不懂的诗文。

    日复一日,这小兄弟不仅没有掉队,后来甚至还破例进入了放哨侦察的斥候小队。

    老刘从军二十余年,什么小兵没见过,能够比得上这位十五岁少年的,真不多。

    “饭做好咯。”

    少年一脸无邪温馨的微笑。

    炎热的空气再次恢复宁静。

    多年的厮杀,足够让一个人的心一冷再冷,最终凝聚成一座万年不化的冰山。

    战争所带来的伤害是毁灭性的。

    在这残忍的沙场上,止语和麻木,仿佛就是军人对这方世界全部的温柔了。

    老刘明显感觉得到,这位看似阳光乐观的少年郎,在自己每每提起大元帅时,他的眼睛里便会闪过一瞬难以察觉的失神。

    时间是短暂的,但那黯然无光的眼神,是真实而永恒的。

    以至于老卒有这样的错觉:在那一刻,少年的心,仿佛比冰山还要冷。

    就着黄沙狼吞虎咽、吃饱喝足后,这位小兵就要按例出去侦察放哨。

    风开始凶狠地刮了起来。

    小兵骑着马,心里仔细地盘算着方位。

    “书上说,沙丘的移动方向一般跟风向相反,一月之前从东南路过沙丘地带的话,那么这股大风整体方向便是往西北吹……”

    “这一路走来,中途没有发现任何可供马吃的水草,以我华军的辎重装备都快到了粮尽水绝的地步,想来那北匈骑兵也应该不能跑得更远了……”

    “风向能够决定沙丘的形成,沙子少的地带出现绿洲的几率自然更高,既然沙丘带已在东南边出现,那么西北方向的黄沙必然更少,北匈人只可能在西北方向获取水源安营扎寨,这样看来大军西行的的方向没有错,王爷的判断应该是对的……”

    “只是峣山一役后,北匈人被迫西征,我担心在西边一定有被攻掠的城池为其补给,我军一旦真的靠近虏廷王账,只能速战速决不宜打消耗战……”

    殊不知就在少年一人一马思考的同时,黄沙之中,有一双血红的大眼盯住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