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崇祯大明 >第九十七章将军白发征夫泪(一)

河北,高阳县。



  孙承宗的府邸,相距京师在地图上似乎并不远。



  不久之前,崇祯的挨着他的士兵,也从附近经过,只是最后去了天津卫。



  三过家门而不入,那是大禹,不是他崇祯。



  只是因为崇祯对孙承宗不知怎么处理,他可不想给自己莫名其妙的弄一个帝师在身边,随时给他唠叨一些之乎者也,礼仪规定。



  所以就当是忘了这个人。



  随着崇祯在冀州的变法深入,让孙承宗的门槛都快要被踏破了。



  所有的儒生和各地的官员们,都想要问一句,他当年到底是怎么教学生的?怎么就出了这么一个狠人,一点都不符合儒家的传统。



  本来孙承宗还颇为高兴,自己的学生的弟弟居然成了皇帝,那么官复原职也就是唾手可得的事情了。



  而且不用再在乎王在晋说他孙承宗,马世龙和茅元仪迷惑中枢,败坏了边关事,又唆使谏官等交口诋毁,从而阻止他出来做官了。



  可左等右等,莫说是一张诏书,就是来一个宦官说一声,也是可以的啊,却偏偏没有任何消息。



  直到崇祯一口气全部换了朝廷大臣,孙承宗就知道坏事了,几次三番他都想要去京师向崇祯问一句“为什么”。



  可到底是想要看看那些把他赶出朝堂的大臣们的嘴脸。



  最后自然是看到了,一群大臣们都在修路。



  而且还被抄家了,银子多的连他都吓了一跳,其中的罪名也都是有凭有据,容不得人抵赖。



  此次之后,他就息了做官掌权的心思。



  这样脾气爆烈,眼中揉不得沙子的皇上,他可不敢伺候,就算是帝师又如何,若真仗着帝师的身份去说话。



  孙承宗已经能够想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推着车子,脚步蹒跚的,一顿一顿的走着。



  “老汉推车”的画面跃然纸上,和他在某些书籍上看到的可是大不相同。



  再到后来,连朱家的福王,都能押着去修路。



  他自然就更加沉默了。



  可总有人不想他沉默下去,做为老师,教导出来了这么一个只会做木匠的朱由校,已经很让人头痛了,可最后朱由校有传位给了自己的兄弟,而这个兄弟似乎对儒生不是很友好,难道不需要给整个大明的所有儒生们一个交代?



  “稚绳兄(孙承宗字稚绳),你教学生的水平,现在在儒林可是有目共睹,不说点什么出来?”



  高宏图从南京悄悄的赶了过来,并不是真的来此兴师问罪,而是想要孙承宗出山,好好的劝劝皇上。



  面对崇祯这种从武力胁迫,到查贪赃枉法,最后一股脑的全部弄去修路,虽然没有打开杀戒,可对整个南方的儒林,影响很大。



  说一句斯文扫地,都是好的。



  现在已经有了更多的人意识到,崇祯是在断儒家的道统。



  若不是最近崇祯颁布的所有法令,都在向着儒家的大同理念靠近,说不得各处已经在有心人的支持下,开始造反了。



  上一次的福王时间不过是在试探,见识到崇祯连自家的亲戚都能六亲不认的弄去劳改,还有什么事情是他做不出来的。



  “老夫能说什么?没看到现在冀州和雍州,已经快要海清河晏了吗?难道说皇上做的这些,让天下清平不是好事?”



  孙承宗身在冀州,离着京师也很近,对于这两年的变化,印象最深刻。



  往年京师脚下还好,远了那些百姓过得有多惨,他不是不知道,而是无能为力。



  那什么改变?



  最多偶尔多施舍一点稀粥,还能做些什么?



  可现在呢?



  最起码看不到四处要吃,后又那些快要过不下去,都要卖儿卖女的人,也都销声匿迹了。



  虽然孙承宗对崇祯的做法颇有微词,可对于冀州乃至天下的变化,可是感同身上。



  记得年前,建奴入关,他都已经做好真被,打算以身报国了。



  那知峰回路转,建奴的铁骑,完全跑不起来就被赶出了蓟通两地。



  “你知道老夫来此,说的不是这个意思。”



  高弘图眉头一挑,面色不悦的说道。



  同是儒家的一员,自然要维护儒家的利益,在这么下去谁还去学八股文章,做多记忆点古人的诗词歌赋。



  应景的时候,摇头晃脑的附庸一下风雅。



  学问要断根了啊。



  “我知道你说的不是这个意思,我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也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意思,可你知不知道老夫是什么意思?”



  孙承宗绕口令一般的,“意思”出口,高弘图的脸色更加难看,他是南京的兵部尚书,从各种渠道都了解到,崇祯变法的开端,就是从军队开始的。



  而脱离了文人的军队,那还是军队吗?



  虽然现在看着打仗是不错,可刀子已经不再文人的手中了。



  这样的场景,让他不由的想到了暴秦。



  以武力平天下,却也同时造成了全天下多少杀戮。



  “那么你想要什么?或者说你们孙家想要什么?”



  高弘图也不是一个不舍得付出的人,只要孙承宗能够说动皇上,改变既定的变法,让中原大地少一些流血争杀,那就是功德无量。



  “不是我想要什么,而是你们想要的这个东西,老夫早就看明白了,不可能。”



  孙承宗一口回绝,崇祯是能够被他说得回心转意的?



  面见到当年朝堂上那些人,稍微有了一点风吹草动,就立刻被全部抓起来,发配出去修路了吗。



  那是一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主,他自己一大把年纪了,只需安心养老,那还关的了天下大事,真当他是那颗仙葱,能够让崇祯另眼相看。



  “也就是说没得谈了?”



  高弘图严肃的问道。



  “没得谈。”



  孙承宗一点机会都不给的道。



  “那就好,我也觉得没得谈。”



  高弘图无奈的一笑,端起面前的茶杯,咣当一口,一饮而尽。



  “那你?”



  孙承宗不解的问道。



  他实在是弄不明白,高弘图神神秘秘的来此,到底有什么目的。



  “没办法,被南京的那些人缠的烦死了,所以才领了来劝你的差事,不过说真的,皇上的做法太激进了些,完全可以徐徐图之。”



  高弘图摇头道,变法不是不可以,可太过猛烈了,对大明的百姓总是不好的,兴百姓苦忙百姓苦,这可是历朝历代,无数人证明过的事实。



  “太激进?徐徐图之?”



  孙承宗瞪着眼睛,不悦的道:“皇上想徐徐图之的,可那些人给他机会了吗?若不是手段激进,是不是也要像我那学生一样的去落水?”



  到底是在朝堂上混过的聪明人。



  只是当时他在辽东,对于京师的许多事情都是鞭长莫及,最后只能吃了一个哑巴亏,还不能四处声张。



  憋屈的不行。



  高弘图一时无语,这种事情,一旦说开了,谁的面子上也不是很好过。



  谁能想到一个埋头做木匠活的皇帝,执政手段,帝王心术,也能运用的让当时的朝臣们,下定决心去落水。



  朝堂上没有办法,一个万历皇帝已经够让人恶心来,再来一个木匠皇帝,还让不让儒生们好好的过日子了?



  每天的提心吊胆,都在想着下一个将要死去的人会是谁?



  没有人敢安逸的睡好觉。



  “其实我觉得现在挺好,你出门去看看,现在那个地方还有地痞流氓?那地角落里还有乞丐?那个破庙里还有难民?那个地方还有弃婴?没了,全都没了,当然冀州和雍州之外的那些地方当我没说。”



  孙承宗絮絮叨叨的说着自己心中的感慨。



  慈幼局,养济院。



  只这两样,不想原本那种糊弄人,坚实的执行下去,大明真的要出一位秦皇汉武那样的明主了。



  “我想要在你这里住个一年半载,不介意吧?”



  高弘图沉默半响,已经不想回去南京了,兵部尚书有什么好当的,没看到变局将要开始了吗?



  还守在那种一看就要被碾碎的地方,真嫌命长了?



  “行,不过食宿你得出银子,我们孙家不养闲人。”



  孙承宗眼帘一抬,没好气的说道,每次见到这人就是一阵腻歪,可都是老朋友,又不能不见。



  “可以,我听说高阳县现在在招收教谕,我去应聘,应该没问题,到时候俸禄发现来再给你付食宿费用。”



  高弘图兵部尚书不做了,却要在崇祯的手下,做一位管教育的小官,聪明人的想法,总是出人意料。



  几天之后,高弘图做高阳县教谕的事情,就被一封秘闻,送往西安府去了。



  这种事情本就瞒不过有心人。



  况且无论是孙承宗,还是高弘图,都没有掩饰的意思。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