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崇祯大明 >第九十五章人不寐(九)

崇祯对辽东的经济封锁,很成功。



  重要的关卡,都在他的手中,即便是袁崇焕再有本事,没了朝堂的前后呼应,也做不到无中生有。



  皇太极对于此时也是一筹莫展。



  忽然有些后悔,前段时间戴承恩来时,没有接见。



  若是两人能够暗中达成某些协议,现在边市或许已经建起来了。



  而只要市场建立其阿里,其中的漏洞就会增多,偶尔夹杂一些他们需要的东西,那些大明的商人,应该会因此而铤而走险的。



  《三国演义》之中,就有一出驱之以利,来达成目的的兵法。



  现在去找袁崇焕的话,估计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不过为了大清的大业,付出再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想明白了这个道理,皇太极立刻就有了计较。



  “代善,你想办法和袁崇焕取得联系,边市还是要开的,不然咱们的银子,就是一块石头根本就没有任何价值。”



  代善一愣,也瞬间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只是心里苦笑,上次给了袁崇焕脸色看,这一次人家还会不会答应都是个问题。



  “把黄立极也带上吧,我记得黄立极最后和戴承恩有点联系。”



  郁闷的代善,瞟了一眼低着头,站在不远处的刘汉。



  “去,再开两炮,把那个村子给我轰烂。”



  心中有气没出撒的代善,只能用这种办法才能让自己舒坦一些。



  一时间,炮声隆隆,哭声震天。



  没有人去关心哭声中有多少绝望和委屈,只有一匹快马,在放炮之后,前去查看火炮威力时,看得仔细了一点。



  失去了国家保护的百姓,才是最苦难的一群人。



  就是做了奴隶,还是要被折磨一次才会允许死去。



  代善的心里舒坦了。



  皇太极的心里也舒坦了。



  周围的那些贝勒们也都跟着哈哈哈大笑。



  似乎死人,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能够被火炮杀死,这些奴隶们应该感到很荣幸才对。



  当然后面的那些叛臣们,现在却是低着脑袋,不知道心里在想些什么。



  一次火炮试射,不但有了自己的火器。



  还因此震慑了最近上蹿下跳,想要多掌控一点权力的那些大明叛臣。



  “火炮的威力不错,你下去抓紧时间再造一门。”



  皇太极对手艺人也很看中,可他看中的也只是单纯的手艺,只给了一点小小的赏赐,表明自己的重视,这就行了。



  观看火炮的场面,很快就散场了。



  等到皇太极走后,一群人才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有人吹牛,有人嚷嚷着要摆一桌酒席庆祝一下。



  也有人忧心忡忡。



  不过吹牛,摆酒席的人大多都是满人。



  忧心忡忡的那些人,大多数都是大明叛臣。



  不过其中忧心的人,所担忧的方向也不一样。



  黄立极还是孤单一人,随着时间的延伸,他的重要性正在大幅度的下跌,手上没有了权利,也没了多余的银钱可以使唤。



  过得日子并不是很好。



  原本心里还憋了一口气,都是那在大清好好的施展拳脚,让大清的国力蒸蒸日上,然后让崇祯小儿好好的看看,被他舍弃的人才,是多么的了不起。



  可现实给了他一巴掌。



  钻营做官的本事不小,可不意味着他治国理政也很厉害。



  在刚刚成立的大清之中,钻营做官,根本就没有他可以发挥的土壤,一身的本事简直是无用武之地。



  宁完我不是个高傲的人,那些大明的叛臣围着他转,不断地改完抹角的奉承,是为了什么他心中一清二楚。



  正因为清楚,所以在交往的时候,也就按照皇太极定下的要求,在慢慢的观察这些人所擅长的部分。



  总不能全部养活起来,还不用做事吧。



  根据他长时间的观察,只有一人不是很喜欢说话,也不是很合群,可人家在安安静静的做事。



  “范复粹,等一会咱们找个地方聚聚。”



  宁完我很熟练的发出了邀请。



  在他的心里,能够踏踏实实做事的人,才能够融入到大清之中,那些耍小心眼的叛臣们,还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



  总觉得自己很有本事,不屑于弯腰去做掉身份的事。



  拜托。



  你都已经离开大明了,还有个屁的身份。



  皇太极没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

把这些人扔出去种地,都算是对读书人的尊重了。



  范复粹看了宁完我一眼,更加沉默,心里则是迅速的思索着,宁完我找他到底是为什么?



  两人之间可没有什么交情,他自己更没有凑上去想要结交的意思。



  同时不着痕迹的用眼睛余光瞟了傅木魁和温体仁他们那个小圈子一眼,估摸着回去之后,肯定要被这些人拦着问东问西。



  盛京也是有酒楼的,只是经营不善,一直在亏本,已经主导转了多少手了,却一直在开下去。



  而亏本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有许多人吃完饭,不付账不说,还脾气挺大。



  满人的习性,还没有改变以拳头的大小,来获得食物的方式。



  最近皇太极在朝会上已经说了好几遍了,要是还有人不遵守规矩,就要真的不念旧情下狠手了。



  酒楼中,一间雅间。



  宁完我和范复粹推杯换盏,你来我往。



  已经很久都没有闻着酒味的范复粹,眯着眼睛好好的享受这片刻的滋味。



  他虽然已经刁然一身,可在大清的俸禄,还是不足以让他喝到好酒。



  “不知内弘文院大学士找在下有何见教?”



  范复粹喝完杯中的酒,良久才看向宁完我问道。



  此时的宁完我,已经是内弘文院大学士了,在汉八旗之中的地位暂时看来无人能够动摇。



  “哪有什么见教,只是范兄做事勤恳,皇上比较欣赏而已。”



  宁完我特意点明,就是要让范复粹知道,只有好好的做事,才能得到皇上的重用。



  “只是做了本分而已,当不得皇上赞赏。”



  范复粹客气的说道。



  “哈哈哈,说得好,可就是这个‘本分’二字,许多人就是做不到。”



  宁完我叹息一声,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沉默的下来。



  范复粹本是一句客气话,此时恍然惊醒,原来做官本分在是最难的。



  自己在大明的时候,都没有在大清这么本分过,却得到的最多,干的最少,而现在在大清的地盘上,自己却是谨守本分。



  也不知自己是该哭,还是该笑。



  心中暗骂自己:果然是犯贱。



  又想着若是在大明就谨守本分的话,是不是自己现在也过得挺滋润的?



  没有对比,就不知道两者之间的差距。



  皇太极说的好听是在重用他们,可真的是如此吗?



  只要一想到,城外的那个村庄,在火炮之下灰飞烟灭,不知为何就特别的痛恨自己,也更加痛恨崇祯。



  完全没道理的痛恨,总是明明奇妙的来,又莫名其妙的去。



  于此同时。



  许多看着范复粹被宁完我拉走,心里都是一动,知道他们的队伍中,已经有人成功了,只是其中的诀窍,会不会告诉他们。



  当然也有人酸溜溜的道:“老范攀上高枝了。”



  傅木魁一阵郁闷,来时的路上,他可没有少嘲讽范复粹。



  当时苏茂相脱身之后,找不到可以出气的对象,在范复粹身上可没少折腾,现在人家眼看着就要飞黄腾达了,自己以后估计会更加难过。



  他已经察觉到,跟他要好的几人,正在悄悄的和他拉开距离。



  “就是不知道他会不会拉扯一下咱们这一群人。”



  施凤来环顾四周,忽然说道。



  此时说出这话,真的有些离谱,来到了辽东,几乎都是个人顾个人,没有在人家范复粹落魄的时候,伸出援手。



  是有多大的脸面,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



  温体仁右手摸着下巴的胡须,点了点头说道:“都是儒家子弟,相互帮助一下,也是应该的。”



  离开了大明,他这个东林党人,说话虽然不怎么好使,但长期养成的习惯,还是让大多数人有了找到主心骨的感觉。



  周延儒虽然已经老了,却还没到老眼昏花的地步,对于温体仁要做什么,他已经有了一点模糊的判断。



  一群人交流了片刻,都各自散开了。



  周延儒走在最后,跟着温体仁走过的方向追了上去。



  一处低矮的平房,就是温体仁一家人居住的地方。



  随着和皇太极出关,家里的人也大多都病死,累死在了路上,能跟他一起走下来的只有他的一个老婆和一个小妾。



  “你来干什么?”



  温体仁回到家里,板凳还没有坐热,就听到了外面的敲门声。



  “进去说话,咱们两人好好的商量一下,到底该

(本章未完,请翻页)

怎么做,才能活的自在些。”



  周延儒一点都不见外的,挤进了屋内。



  “你们进屋不要出来。”



  温体仁对着听到敲门声,走出来的小妾,低声说道。



  随即才有对着周延儒道:“你想怎么做?”



  “在盛京,咱们是在刀尖上活着,只有在偏远的地方,才有活着的希望。”



  周延儒看得很透彻,朝堂上的争斗经验告诉他,留在盛京,不但毫无用处,还随时有被杀头的危险。



  “你想外放?大清现在有哪些地方能够让咱们去做官?”



  辽东的面积很大,可人口没有多少,地广人稀,大一点的县城都没有几个,那需要他们去当老爷。



  “我这几天也没有闲着,观察了好久,他们后方的许多物资转运,真的有问题,咱们可以从这上面出手,只是需要有人引荐才行。”



  周延儒不是不能做事,而是大明的官坐久了,忘了自己的本分。



  “找人引荐你找宁完我啊,找我有什么用?”



  温体仁一口拒绝,说着还拉开门,准备把周延儒推出去,反正这个地方,没有仁义道德,这样的做法才是最正常不过的。



  “我知道你和范复粹关系很好,推荐人的时候,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



  周延儒此时完全没了儒士的风采,就像是街头巷尾,谈买卖的小贩。



  “呵呵,你想多了,若是我两人关系好的话,我能不知道怎么走进宁完我的圈子?”



  温体仁毫不相让,机会就这么多,万一多推荐一人,周延儒若是成了,而要是他失败了的话,可就真的没地方去了。



  “你的想法是对的,可多一个盟友,总比自己孤军奋战的要好,而且老夫已经联系上了锦州成内的人,想来也能多一些助力。”



  周延儒也拿出了自己隐藏起来的一些东西,就是想要换取一些额外的支持。



  这一天。



  每一个人都很忙碌。



  而这种忙碌看在皇太极的眼中,只觉得有些无法理解这些人的想法。



  儒家的经典他也是看过的,可这些人最初来的事情,可是和儒家所说的那种风骨,一点关系都没有。



  皇太极可不是只靠宁完我一人。



  范文程才是他重视的一个人才,在他的父亲手下,范文程就已经证明了他出色的谋略,说一句现在大清的鼎盛,也是有他一份功劳的。



  “宪斗(范文程字宪斗)你觉得那些大明的叛臣们,四下串联,到底是为了什么?”



  皇太极一阵很后悔,这一次贸然入关,没有听从范文程的话。



  要是多等一年的话,就能够多和大明做一年的生意,多积攒一些铁和粮食,到时候自己的火炮也就能多铸造一门。



  还不用牺牲那么多勇士。



  和收获相比,完全是得不偿失,最多就是名声好了一些而已。



  范文程少好读书,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秀才,时年18岁。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成为清朝开国元勋之一。清太宗时期,他深受倚赖, 凡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决策。



  此次皇太极入关,范文程凭着敏锐的直觉判断出,大明将有大变,让皇太极静观其变,只是袁崇焕给出的东西,实在诱惑太大。



  所以皇太极也就没有让范文程随军。



  按理说被挡在了喜峰口,就应该立刻撤兵,谁知道代善却又另开一路,给了他入关的机会。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除了带回来大量的金银珠宝,其它方面都是亏损。



  为此还牺牲了好几个贝勒。



  当然他也趁机抓到了更大的权利。



  “那些人想要做事了,皇上只要答应他们就成。”



  范文程看得明白,也只有大明的人,才更能了解大明的臣子。



  “你是说,朕可以信任他们?”



  皇太极不动声色的问道。



  “皇上不需要信任他们,而是他们没有选择只能认真的做事。”



  范文程实在是一个谋略方面的天才,往往能够一眼就看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宁完我已经给他们找了一个样板,聪明的人立刻就能够知道怎么去做。”



  皇太极略一思索点头道:“你们这些文人,花花肠子就是多,行了,按你们的想法去办吧,有难处了再来找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