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崇祯大明 >第八十二章羌管悠悠霜满地(二)

秦良玉从京师出发,同行的还有她来时带着的所有人。



  一车车的银子和物资,很快就消失在了官道上。



  “都说皇上失德,才引发的各种天灾和人祸,到底是不是这样?”



  走了一路,也听了一路的流言,秦翼明终于忍不住问了出来。



  走在最前面的秦拱明也心不在焉的,侧着脑袋,仿佛在听着后面的谈话。



  “什么叫失德?失德就是有了天灾,给送银子赈灾,而且是分文不少?失德就是把那些快要饿死的人,全部救过来?失德就是把那些侵略大明的蛮子全部赶了出去?”



  秦良玉连续问了四个问题,每一个都和天灾人祸有关,让秦翼明呐呐不语。



  “别听信那些文人放出来的流言,要真信了那些人的鬼话,雍州就要饿死一半人,冀州的建奴们也还在烧杀抢劫,无恶不作,就是现在咱们能够拿到几万两银子赈灾,都以不可得。”



  作为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见过不知多少这种满天飞的流言,通常流言扩大的时候,就是文臣们要杀人的时候。



  这次也不例外。



  不过人家不是为了杀人,而是为了给大明换一个皇帝。



  在京师待了不少时间,对于前段时间福王带兵前来京师,目的是什么她可是一清二楚。



  只有两个侄子,远在蓟州,根本就没有感受到任何的一点风浪。



  “做好咱们该做的事情,对了,皇上送给咱们的手榴弹,你们会用吗?”



  三箱手榴弹,是她能带走的唯一火器。



  火枪崇祯已经说明了暂时还不能扩散出去,得等到冀州所有的士兵,全部拥有之后,才能分发给她一些。



  而给手榴弹,也只是因为这种火器是消耗品,不懂其中的门道,根本就没有人敢于制作。



  “这个会用,我们还亲自演练过,威力巨大,简直就是短距离火炮。”



  说起手榴弹秦翼明就不再纠结流言是什么了。



  “那就好,免得回去蜀中,遭灾的地方,又有人不安分造反,咱们没有趁手的兵器。”



  秦良玉已经开始做了最坏的打算。



  “要打仗?”



  秦翼明一呆,说好的赈灾,忽然有成了打仗,转变的也太快了一些。



  “你不会认为皇上送给咱们的手榴弹,是为了看着好玩吧。”



  秦良玉对这个侄子有些失望了,一门心思算计着划算不划算,全是做生意的想法,那还能成大事。



  要是再培养不出来,自己的儿子马祥麟,肯定要换两个忠诚的手下使唤才行。



  回川的路还很遥远。



  崇祯也只能先管好雍州和冀州的事情,才能有精力处理其它。



  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似乎从来都是最准去的一种说法。



  平武小河营地龙翻身还没有结束。



  三月二十八日,河南巡按吴甡疏奏:开封、归德之间,近河诸州县,与山东、直隶接壤。原有“邪妖”借白莲、金禅之教,煽惑村民,勾结亡命,分布号召,在在有之。近日所获“大盗”,皆挟“妖书”,称王号,纵横闾左,跨州连邑,布满三四百里之内,声称紫微星失道,谋举大事。章下所司核议。



  说是奏疏,其实是吴甡上书给南京大臣们的。



  只因京师已经没了大臣,自然没有办法接收,而这些消息,还是作为锦衣卫指挥使的骆养性,通过探子拿到的消息。



  此时骆养性就坐在御书房的右侧椅子上,静静的等着崇祯的吩咐。



  “洪承畴还没有走吧,把他给我叫过来。”



  崇祯有些无语,刚送走了一百多万两银子和秦良玉。



  现在又要送出去自己的一员大将,河南在荆州,那地方水路纵横,火枪兵是不怕,可到底不如水军有力。



  想着河南是不是已经糜烂的不行了,是顺便拿下荆州,还是等一等,等到自己消化好了冀州和雍州之后,在下手。



  不大一会,洪承畴就来了。



  “你看看这封密信。”

(本章未完,请翻页)



  崇祯示意桌子上的一张纸。



  洪承畴行礼完毕,才拿着纸张看了起来,上面写的事情并不复杂。



  “看完了?”



  “看完了。”



  “有什么想法?”



  “咱们的后背官员不够,如若不然此时正是介入荆州最好的机会。”



  “时不待我啊,给你一千火枪兵,能不能把叛乱给平了?顺便把造反的人,都给我押回来修路。”



  洪承畴并不觉得这件事很困难。



  有了火枪兵,只要弹药充足,在大明似乎还没有谁能够找到有效的办法克制。



  又一桩事情解决。



  时间再次恢复了平常的流动。



  明廷宝行在四处铺设,道路的修建也从未放松,派往天津的造船事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没了四处烽火的造反,似乎大明一下的平静了许多。



  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崇祯新开的科举,来科考的人很少,能够考过的人居然只有三位。



  给了一个小吏的官职,其中一位看都不看一眼转身就走了。



  而剩下的两位现在海鸥在兢兢业业的干活。



  陈新甲崇祯认识,尽管如此,也没有真的给予特殊的优待,而是一下子给发配到了天津,在李定国的手下干事去了。



  “李长庚,到现在为止,咱们收到的土豆种子一共有多少?”



  三月正是种植土豆的最好时机。



  这种产量很高,吃起来味道还不错的食物,正是灾荒时间断里,最好的东西。



  昨年他错过了对土豆的种植,说实话也是一开始没有想到。



  并不是任何一个穿越者,都能事必躬亲,无二错的。



  也不是任何一点细小的事情都能安排的井井有条,实际上只要做过管理的人都知道,许多事情,都不是以自己的意愿为转移。



  “已经不少了,大概,用皇上定的计量标准来说,有三十吨左右。”



  李长庚知道崇祯的计划。



  所有人都饿着肚子,也没见几个人会拿土豆当粮食去吃,毕竟这玩意现在弄不好吃了会死人的。



  “那就立刻安排人手种植,这东西可是高产量,要是丰收一次的话,就不用再怕粮食不够吃了。”



  “真能吃?”



  李长庚还是有些怀疑,他自己私下里做过实验,畜生吃了没啥事,认知了就会口吐白沫,眼花无力。



  真要种出来,那就是面积庞大的毒药。



  估计是没有多少人敢于食用的。



  “快去,我还能骗你不成,到时候,我教你怎么吃,油炸,生煎,煮着还是闷着都行,保证你吃了一次还想吃二次。”



  在崇祯开始种植土豆的时候。



  海盗郑芝龙接受福建巡抚的招安,率部进驻厦门,当然这些和现在的崇祯没有任何关系。



  他既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福建的官员,也没有上报。



  “皇上,你是在躲着我,还是真的一天到晚的很忙碌?”



  周玉凤堵在崇祯的御书房不走了。



  已经过了许久了,自己的肚子还没有大起来,这让她心里很失望。



  总觉得自己的丈夫一点都不够努力。



  “怎么会,走,今晚咱们好好的讨论一下,阴阳大道。”



  崇祯秒懂,也就这几天真的很忙,忽略了自己的皇后,只要回到寝宫,就是倒头就睡那还会有什么多余的动作。



  平静的日子过得而总是很快。



  之所以说平静,就是洪承畴带兵赶到河南之后,才发现所为的造反,简直是在夸大其词,没了陕西的反贼起义。



  河南也就造反不起来。



  不过是河南巡抚想要朝廷拨出一点银子而已。



  空跑了一趟的洪承畴,只能率领着自己的队伍沿路返回。



  而晁刚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也在继续他的工作,那就是练兵,兵工厂的火枪生产提升起来了,大明的士兵也要武装起来。



  在六月份,天气炎热的时候,土豆就已经成熟了。



  而种土豆这件事情,农民们也没有任何的抵触情绪,官府用差不多大米的三分之一价格收取。



  谁会抱怨这些。



  也在同一段时间内,他的皇后终于被诊断出来怀孕了。



  “太医,准不准确?”



  崇祯不放心的在此问了一遍,望闻问切这种东西,他总觉得不是很靠谱。



  不过本着人家是大夫,自然是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回皇上,绝对没错,而且是个男孩。”



  太医吴有性很肯定的说道。



  此人在历史上的名声非常大,可崇祯不知道这些,他的历史本就学的不是很好,只能记得大概的历史事件。



  细节上的问题也就全靠瞎蒙了。



  张景岳是会稽人,因为他善用熟地,有人又称他为“张熟地”,此时也是点头说着相应的话。



  崇祯也只能相信,毕竟当时他第一眼能够醒来,也是这两位太医给他瞧得病。



  一旁看着瘦弱的李中梓也是同样的看法。



  一个人可以说是诊断错误,所有人都认同这个方案,那就绝对不会有错了。



  “行,朕就信你们了,对了,让你们编撰的医学书籍,现在编撰的怎么样了?”



  崇祯心不在焉的问了一句,



  随即就上前贴着周皇后的肚皮,想要听听有什么动静。



  结果被周皇后红着脸蛋,一把推开。



  “回皇上,都已经编撰好了。”



  “那就告诉宣部的人,立刻可以排版印刷,先印出三千册再说。”



  三位老人,一个个面红耳赤,激动不已。



  古人的追求,就是立功,立德,立言。



  这里面的立言,就是著书立传,此时三人在崇祯的推广下,似乎已经做到了立言这个小项目。



  等到这些太医们都走了。



  周皇后才攥着小拳头,在崇祯的胸膛锤了几下。



  “皇上可真讨厌,当时人那么多。”



  崇祯嘿嘿一笑道:“你晚上可不是这么说的,现在就讨厌我了?”



  周皇后一翻白眼,掀开崇祯摸过来的双手,转身就跑了。



  “太医说了,我现在要静养,可不能陪着你随便找折腾了。”



  “可太医也说了,这个怀孕还不确定,需要多来几次才行。”



  崇祯上前一把拉住,让他跑了可不成,现在连肚子的大小都看不出来,可不能真的被这些太医们的几句好话给骗了。



  “那个太医说的?我怎么没有听到过?”



  周皇后奇怪的问道。



  宫里的太医院,就这么多人,难道还有隐藏起来的高人不成?



  “当然是我这个太医说的了,难道这还能有错不成?”



  崇祯理所当然的一指自己。



  “你还会治病?”



  周皇后一脸的不信,自己枕边人会些什么她还能不知道。



  “当然,不会有错的。”



  崇祯一脸的自信道。



  “你会治什么病?说来听听。”



  周皇后不走了,她还真的好奇,崇祯还会些什么。



  “我会治你肚子大了的病,怎么样,神奇吧,过段时间,你的平坦的肚子,就要顶起一个锅盖了,你说这种治病的手艺,到底厉不厉害?”



  崇祯说的洋洋得意。



  而周皇后则是为了皇上的厚脸皮感到一阵羞耻。



  这种事情,本就是作为一个丈夫应尽的义务,突然被皇上这么一说,总觉得哪里不对,有种怪怪的感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