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 >第三百五十章 分歧,马谡,屯田
    北伐!



    这是蜀汉上下共同的想法。



    但在具体战略方向上,内部出现了分歧。



    总体上来,就是以刘封为代表的荆州系认为收复东三郡更加迫切,而以诸葛亮为首的丞相府、蜀汉朝堂、益州系官员、将领,认为先收复陇右,安定蜀汉的西北边境,再以凉州骑兵向东席卷中原腹地。



    历史上的蜀汉,已经失了荆州,只能凭着益州一州与曹魏抗衡,从陇右出兵,也是无奈之举。



    但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蜀汉,荆州在手,最好的战略是先收复东三郡,接下来不管是从武关道入关中也好,还是从襄阳北伐也好,都比诸葛亮的西攻战略要好。



    刘封的这一意见,也得到了赵云等宿将的支持,但丞相府上下却不认同。



    汉中,南郑。



    诸葛亮矢志北伐,向刘禅上书《出师表》。



    在一旁侍立的马谡神情激动,待表文一完成,就高声朗读了起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躬耕南阳。



    三顾茅庐。



    赤壁激战。



    临终托咐。



    刘备、诸葛亮这一段君臣旧事,在出师表情真意切的文字表述下,在马谡声情并茂的朗诵下,让人听之神往,不胜嘘嘘。



    “幼常,兴复汉室,乃先帝之遗志,此番北伐,事关我大汉之根本,因此,大军出征,唯胜一途,你再辛苦一番,把主攻陇右的策略,和你大师兄说清楚!”



    诸葛亮担心刘封不理解,又向马谡特意叮嘱道。



    马谡是马良的弟弟,在马良不久前病逝之后,诸葛亮怜其才干,将其收为弟子。



    相比刘封、姜维这两个常年征战在外的弟子,马谡这一年来就陪在诸葛亮身边,相处的时间比诸葛果、诸葛乔两人都要长,诸葛亮对马谡也是赞赏有加,在他身上寄托了很大的期望。



    北伐陇右、攻取凉州,然后举兵东向关中,这是诸葛亮谋划多年的策略。之所以选择在陇右北伐,原因有三:



    从天时来看,春季牧草还未成长,魏军骑兵的战马掉膘,而汉军主要是步卒,靠两条腿走路,不会受太多的影响。若是到了夏、秋季节,河水因雨势而暴涨,这对汉军来说,就会有因河隔断阻路被分隔包抄的危险。



    从地利来看,陇右地形条件有利于汉军,不利于骑军,有这个先天的优势,汉军只要能迅速的占领重要的关隘,就能将魏军驱逐出这一地区。



    从人和来看,陇右的氐羌胡族,心向大汉,只要大军一到,必能群起响应。



    具体到战役层面,陇右一带曹军力量薄弱,又有打通河西,连接西域,获取战马的好处,诸葛亮这个战略并无大的问题。



    “老师放心,谡这就和元通师兄说明厉害,相信以师兄之能,必能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马谡点头应道,眼眸中闪过一抹妒忌之色。



    诸葛亮对刘封实在太恩厚了。



    这不是老师对弟子该有的态度,这分别是丈人看女婿,越看越觉得自家人好。



    小师妹诸葛果......,马谡也见过,那明媚活泼的女子,怎么就死心眼的看上了刘封,想我马幼常也一样风流倜傥,智谋出众。



    马谡想到这里,就不禁自怜起来。



    马谡等人依言退下,诸葛亮却是怔怔的推开窗棱,一双疲惫又锐厉的眼睛眺望巍峨的秦岭,久久无语。



    为了这一刻,他已经等了太长的时间。



    刘封的谏言虽然颇有道理,先收复东三郡的方略也是不错,但计划要是更改,涉及军队、后勤等一系列的事情,轻易改变不得。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



    荆州。



    刘封收到诸葛亮的书信及马谡草拟的公文,心中郁闷了好一阵。



    演义中把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神化得厉害,什么草船借箭、空城计、死后吓司马等等,这些其实是牵强附会,真正的历史上,诸葛亮的军事能力虽然不错,但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



    用一个字概括诸葛亮的作战风格:稳。



    两个字的话,很稳。



    三个字则是:太稳了。



    在蜀汉国力不及曹魏的情况下,行军打仗不冒险,肯定是无法取得胜利的。



    诸葛亮既然不听劝告,刘封远在荆州,也就只能先放下陇右那边的事情,诸葛亮属于不撞南墙不回头的那种,等到北伐战事不力,其自然会想起刘封的提醒来。



    相比大西北的凉州,刘封眼下主持荆州事务,也忙碌得很。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春耕时季来临,这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时节。



    在有了稳定且适合耕种的地盘后,刘封准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了,曹操当年靠什么起的家,就是靠收编黄巾,屯田发展。



    刘封可不想和关羽一样,只关心要钱要粮,不管粮秣从哪里来?



    荆州素有鱼米之乡的称号,春秋之时就是楚国的都城所在,适合耕种的田地不少,还都是些上好的水田,要不是田地出产丰饶,刘表治荆州不过十余年,也不会成为南方的第一大势力。



    可惜的是,赤壁、江陵、襄阳连番大战,南郡一带成为魏蜀吴三方角力的主战场,连年的战事,造成百姓流离,田地荒芜,在缺少人力、畜力的情况下,要想屯田恢复生产千难万难。



    屯田有二种,一是军屯,也就是各部将领划片区,然后军队分驻各地,在适合耕种的地方开垦耕田。



    军屯屯田兵,在曹魏那边有另外一个名字:青州兵。



    刘封清楚的记得,刘备以前提及,关羽、张飞在与曹军交战时,只要一听到对面是青州兵,立时士气高涨。



    这中间的缘故就是青州兵是屯田兵,平时以耕种为主,闲时才操练打仗,所以战斗力不强。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二是民屯,召募流民耕种,先是由各地郡县乡里发放农具,种子,然后根据收成,抽取一定的比例赋税。



    让刘封开心的是,魏吴这一次石亭大战,给荆州带来了一个意外的影响。



    冬日里,扬州、豫州一带的流民为避战乱,纷纷拖家带口逃奔荆州而来,老弱多死于路途,能够到达南郡的,青壮健妇倒是占了一大半。



    按各地府县署的统计,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皖城、石阳、石亭一带的流民涌入者,就有近三万余口。



    有人,有荒田,还是春耕的播种季节,刘封自然要好好学一学曹操屯田。



    春三月,在刘封的主持下,一场波及荆州全境的屯田春耕运动开启。



    领了任务的各个县、乡、亭纷纷召集本地的大族,安置流民、募民耕作,一时间,荆州大地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