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科幻小说 > 脑洞科技不寻常 >第三十章 推进器试车
    

    “那不一样,外骨骼的战斗力提上太明显了,早到手早训练嘛。还有我们还要负责训练手册的编写。”钱学志这边自从年前开始师内的小规模演习。

    吕钟伟的一个营能打出两个营的火力,无处不在的反坦克和防空火力,现在他们调整后一个摩托化的步兵班是两辆吉普加一辆卡车,三名司机十二名战士依靠着外骨骼的大负重将大量武器带入战场。

    班组里一把95班机一把88狙一挺89重机一个120重筒,剩下人没人一把95其中两人带枪榴弹,现在整合了外挂点后一个人再挂上一个一次性的80MM火箭筒和单兵防空导弹。

    最鬼畜的是用上外骨骼后带弹量简直有病。

    “你知道吗?他是实验团,他要的物资几乎是优先供应的,虽然战斗序列下我这。他们竟然将89机枪配到了班,95班机都不想用了可气死我了。”钱学志抱怨。

    张澍也震惊于这段时间的变化,好家伙一人一个火箭筒,120火正副扫射手一共带8发弹药还有把步枪加180发弹药。

    这简直是无话可说了,演习的时候出现过一个班愣是压制了一个排,最后还跑了徒步跑的追都追不上。

    张澍表示没办法只好岔开话题说去看看现场,随后两天张澍采购的东西陆续的到了,都被运到了这里。

    他就是提出所需的材料和定制的部件大小,直接就运来过来所有的零件都是拆开的,没错他就是再搞8米级的人型机甲。

    动力采用一颗1000万千瓦时蓄电的等离子电池,全新设计的陀螺仪和相应的操作系统保持平衡,使用一种他自己设计的电磁力场马达来作为关节的驱动器,使用磁流体脉系统冲输送动力和电力。

    马达的主要材料是高铁输电用的一种再通电下接近永磁体的磁力材料,触发磁力后再电场的引导下呈现方向提供巨大的扭力,再配合磁流体脉冲提供动力和各处液压机构整合,这是机体的主要的骨骼的布局。

    因为暂时无法再缩小马达和磁流体脉冲系统的整体大小,张澍就设计的是8米级的机体当然后面还有18米的玩具。

    然后是如何的操作这是一个难题,他想了两天最后是半动作捕捉完成操作,他重新的配置了整体的平衡系统,上半身是操作杆加捕捉机构先半身是半自动的踏板。

    将一些人体的动作设定为预设动作,比如跑步跳跃对特定目标的抓握使用操作杆就能完成,当然使用手臂的捕捉器配合四个踏板的操作也能像人体一样的自如。

    张澍他手脚非常的麻利只用了13天就把机体的骨骼和操作席安装好了,实际现在已经可以站立起来奔跑了,他只是先行测试了下手臂的操作。这是他设计并制造的复杂程度仅次于反应堆的工程。

    “操作有延时,这个可不好解决啊!”他自言自语的说着。

    现在机体可以说是基本的骨骼重量大致有15吨左右,单臂有至少8吨的过顶的抬举重量,其他大量的数据还要进行调整和测量。

    不过这边要暂时的放一下,推进器的第一个实验型原型机完成了,工程组的人将推进器固定在了试车台上了,张澍到的时候已经开始最后的调整了。

    “怎么样了,还要多久开始。”张澍问道负责人。

    “很快就好,这台发动机的结构比较简单,对我们来说没啥难度。”负责人的自信的笑道。

    “行,开始吧,我们看看推力如何。”

    团队这次几乎是按照张澍的图纸进行制造的直径0.8米长5米,在试车台上推进器准备进行第一次的咆哮。

    负责人开始倒计时了:“各个观察注意点火即将开始,风扇开始工作。”

    在电力的驱动下前级风扇开始了转动,各种情况也如实的开始汇报。

    “三,二,一,点火。”

    “哄哄。”巨大的气流喷射的射从尾部喷出,在一阵灰尘后除了巨大的蓝色的火焰呈现在眼中,这是氢气燃烧的颜色。

    在一吨的推进剂烧掉后推进器工作了23分钟,这主要是暴力测试直接最大功率来,最后测试出了7吨的推力这可不是啥小数了,快比歼7的涡扇5多一倍的推力了。

    “耶,实验成功。”负责人宣布了结果,控制室里大家都在欢呼。

    “负责人,你们马上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测试,用我的名义直接找李海,让他批准两个月内完成并且改装一架歼7。”张澍其实迫不及待的想直接上机实装。

    可是为了安全还是按照国家的标准走一圈,突然他有想法一现:“对了,能上啥飞机就上啥飞机,全试一遍,我去写申请。”

    负责人充满了干劲的表示绝对完成任务。

    晚上李海就收到了张澍提交的报告和申请:“你们搞定了?”

    “搞定了,设计没有问题理论也没有问题,现在开始测试推进器完成后机体就快了。”张澍说。

    “行,我知道了,全力测试我这能批,要飞机这个要上面批。”李海看着报告。

    “我要最多的支持反正便宜早100台所有测试一起开始争取4月份搞完。”张澍认真的说。

    “为什么?我还第一次见到你这么急。”李海知道发动机的开发多数都是漫长的,可是张澍却要在两个月搞完。

    “你知道现在我们许多的先进飞机都有心脏病,无论是歼20还是运20及时国家有我们不知道的技术但是问题是存在的,而且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你知道是什么吗?”张澍问向李海。

    李海则是在思考:“造价吗?”毕竟从张澍给的报告和李海的角度上来看,这台直逼涡扇9的发动机造价只有其的五分之一。

    “不,是未来。”张澍回答李海表示继续。

    张澍接着解释道:“我不做过多的解释了,这是一台测试用的实验品,这台的简陋你不懂都能看出来,但是它的有一个优点就是它在月球能有在马里亚纳海沟也能用。”

    李海这下不淡定了:“你确定?”

    张澍点了下头表示确定。

    李海向后靠向椅背叹息:“你总是能给我整出点惊吓来。”

    全国现在在搞电池研发的人正在为了国家的突然叫停实际用改理论研究战成一团,因为级别低找不到他他也不用承受怒火。

    但是搞核聚变的就不一样了要不是张澍和贺院士评价他们在搞的是土鳖产品,可能国家就要暂时放缓其他的项目,那帮大佬就已经快要把他吃了。

    现在你在给我来一个能淘汰所有航空发动机的东西,怕不是嫌我李海死的不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