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科幻小说 > 脑洞科技不寻常 >第二十二章 点火
    这段时间来他在恶补核聚变的知识,用能力在高速的改进设计。这个基地里面也在两个多月奋战基本吃透了张澍带来的大多数技术。

    物理的化学的数学的,硬件的软件的,这个基地从开始的几百人现在已经有上万人了,一些不重要的分支被安排到了全国各地研究所。

    姚老爷子的团队因为成品最多第一个研究成果已经出来了,造价最多只有一两千块钱的辅助动力外骨骼,该骨骼的主要作用就一个负重,只要能跟上人的运动就够了,整体的特点就是便宜皮实。

    其实在刚来到基地的时候军方和张澍以及姚老爷子的团队,早就做过了技术论证,像张澍搞出来的两种装甲虽然战力出众,但是性价比太低了。

    轻型的还好,在造价上匹配精锐的战士在特种作战上能一加一大于二,但是重型的就不一样了,太贵了训练操作人员也太贵了,在内部短时间还好时间长了人受不了,以及一系列的技术和战术问题在。

    军方的人表示我非常想要就是太贵了,现在只能抽调一测试小组来完成技术积累。

    最后目标就成了:第一在尽可能满足人体所有活动下负重150公斤不会感到重量。

    第二可以在不同的部位拥有挂载点。

    第三在负重奔跑下处在国家的任意地区都有至少24个小时的续航时间。

    第四要让成本尽可能的低到能大规模使用。

    没错一帮肝帝只用了两个月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着实将基地里的所有人吓了一跳,当然其他人也不是没成果,光不能公开的论文都有三四百篇了。

    “您确定了,这是可以的?”李海看着文件说。

    “至少从理论上来说是可以的。”李院士揉着眉头说。

    李海无语了又转向问:“贺院士,你怎么看?”

    “我试过了,从理论模型上来看比托卡马克还靠谱,不涉及超导材料这个老大难,好多就简单了许多。”贺院士一个聚变研究的大佬,而且非常年轻只有40岁。

    “也就是说这个事可行的。”李海疑惑的问道后两个大佬点头。

    这次李海也揉了揉眉头:“我说那家伙为啥两个月前问我要了一个建筑队和提了一堆申请,不惜用自己的小金库还说就是个实验装置。”

    两个大佬坐不住了:“什么他已经开干了?”

    “大概是的。”

    李院士直接一巴掌拍在李海的办公桌上:“在那里?快带我去。”

    在某处工地上工程兵和张澍在将图纸的最后部分组装中,张澍亲自下去焊接整个工程结束的很快前后就60天。

    除了造型奇怪和部分零件奇怪许多的东西挺平常的,这也是张澍说自己有个想法要实践李海就直接同意主要原因,谁知道他要建一个聚变反应堆啊。

    当众人火急火燎的跑来工地后,发现工程已经接近尾声了,李海一个头大:“停停停,张澍那?让他给我过来。”

    这也太快了吧,虽然是国家调来的一流团队,这家伙明显已经做好准备了。

    “哦,老李啊!你找我。”

    “你不解释下,在建的东西吗?”

    “我有些想法要实践下,放心你不是批准了吗?我也没用基地资金,毕竟是我个人的小想法。”张澍笑着说。

    “小想法?小想法有15米高40米长吗?”李海头大。

    这时贺院士打断说:“小张你要如何控制反应的速度,你给我的模型中没有这项。”

    “嗯,是的,小张理论是没错而且是可行的,就是这反应如何控制我们还要在讨论一下。”李院士虽然是搞电能的核聚变一些他也会。

    “额,其实我不准备控制。”张澍挠挠头说。

    两位院士一愣开始了思考,旁边李海直接就要炸了,核聚变不控制这不就是氢弹吗?

    “停停停,赶紧停了,我可不想见蘑菇。”李海直接向工程队下命令。

    工兵们一听啥玩意我们在造核弹,害怕中还带着兴奋。

    而贺院士确说:“不需要,可以继续动工,李将军这个爆炸不会有太多的问题。”

    “是的,最多就是几吨TNT没事的。”张澍又在补刀。

    “最多就几吨?你还好意思说?”李海一万头大:“必须上报,不要用你的那个大型试验装置,让工程部的人将外围重新设计了,各种防护做好之前绝对不能开机。”

    张澍为了快速的搞一个试试,用的是大型试验机器的名义,验证等离子属性的,所以申请下的很快,然后又跑遍了基地借了各种材料光A型钛合金就要了200吨。

    “唉,有要拖一段时间了。”张澍叹息。

    “啪!”李院士糊了张澍头一下:“你小子自己不讲究啊!把我们扔下自己去搞反应堆。”

    贺院士也发话了:“今天你别想跑了,我们要好好的研究下。”接下来就是和两个院士团队个论证和资料的痛苦过程了。

    当然还有就是李海将张澍锁在屋里:“800字深刻的检讨,一个字也不能少,阐明错误,不交就不让你出来。”

    随后屋里传出了张澍的救命声。

    其实一切灵感来自等离子电池,张澍之前一直是在研究托卡马克的李院士实验室里听到了一个研究员抱怨,这个等离子比聚变堆里的还难伺候,真是这句话开了一个通路,迫不及待的张澍冲回了房间。

    张澍的等离子电池用的是氢做的电容器,通电后激发高压氢气变成等离子体,在外壳形成的电场下规则运动并保持激发时的温度和密度,接入用电器后电场出现空洞自由电子和氢原子核回归正常,因为电子的移动释放了电能。

    但是如果外壳破裂失去稳定后,等离子态的氢就会如脱缰的野马一样表现出高能。

    如果将氢换成氘在四个方向面向一个点喷出,简单的约束下在汇聚点用多方向的激光点火不就行了吗?张澍越想越是那么回事,自己就开始了设计直到两个月前完成发到了基地内网然后再最近让两位院士看到了。

    不过问题也就来了,聚变反应只要开始就不能停,喷等离子的容器也是一样。

    而且多了在聚变时爆炸少了无法聚变,所以张澍准备实验搞定这一切才开始建造反应堆。

    2018年2月全国人民在家里过春节的时候,基地里的一切都准备好。第一次对流聚变堆点火实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