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莫愁鸭传奇 >第13章 夫子之庙(下)
    愁愁三人,沿着美食街边聊边走,不一会儿便来到了秦淮美食汇。其实,该美食汇是一家集合店,里面汇聚了众多知名美食小吃店家之分号食肆窗口。

    进门入店,内部空间甚大。大门对面和左右环墙呈U形有序排列着三、四十家开放式小吃食肆档口,中间大厅则纵横摆列着一大片餐桌座椅,供食客们自由落座。在此店点餐时需要先购买一张店内专用充值卡,然后去各个档口挑选点购自己喜爱的食物,每家服务员会在食客点单后刷卡扣去卡内相应菜食金额。最后如卡内剩下没有用完的余额,食客在离店时再办理退还现金余额或电子转付。

    小亚买了一张充值卡后,每个人拿着一个托盘,各自挑选自己喜爱的食物,由小亚统一刷卡支付。最终,大漠选了一碗辣油小馄饨、什锦菜包两个、葱油饼一块;小亚选了一碗桂花夹心小元宵、牛肉锅贴二两、开洋干丝一份;而愁愁则选的是一碗黄勤记凉粉、一笼蟹黄汤包和一碟五香豆……

    古城南京美食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自六朝始流传至今,多达一百余种。各种名点小吃有荤有素,甜咸俱佳,形态各异。其中,夫子庙地区秦淮风味小吃是我国四大著名小吃集群之一。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夫子庙地区的其中七家名店因他们制作的八套名点小吃工艺精细、造型美观、选料考究以及风味独特而被专家们评定为“秦淮八绝”,这其中奇芳阁一家就独占两绝:

    第一绝:魁光阁的五香茶叶蛋、五香豆;

    第二绝:永和园的蟹壳黄烧饼、开洋干丝;

    第三绝:奇芳阁的鸭油酥烧饼、麻油素干丝;

    第四绝:六凤居的葱油饼、豆腐脑;

    第五绝:奇芳阁的什锦菜包、鸡丝面;

    第六绝:蒋有记的牛肉锅贴、牛肉汤;

    第七绝:瞻园面馆的薄皮包饺、红汤爆鱼面;

    第八绝:莲湖糕团店的五色小糕、桂花夹心小元宵。

    这八绝并非浪得虚名,当年,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在夫子庙品尝过秦淮风味小吃后,欣然题写横幅:“小吃好吃”,亦读作“吃好吃小”。

    “小亚,你点了永和园家的开洋干丝,那你知道‘开洋’二字指的是什么吗?”

    “额,这个还真不清楚!”

    “开洋二字指的是海鲜干货中的虾仁干、虾米、海米或金钩食材。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明就里,我也是最近在做自媒体视频节目时才偶然获知的。”

    “你是在做短视频直播吗?”大漠插话。

    “算是吧。前不久我在D音上开通了名为‘六朝烟云今朝月’的视频账号,目的是为了宣传介绍我们南京当地大大小小的风景名胜、逸闻趣事和餐饮美食。虽然现在做这件事情有点晚了,但我依然有信心能把它做好,而且一直要做下去!”

    “这个可以有!那我们一起做吧,我在学校学的专业可是‘数字媒体技术’。在送外卖之余,我可以给你当兼职摄像师什么的,好不好?”

    “这个当然好啦!人多力量大嘛。”

    “愁愁,你是导游,有先天优势。这件事情如果能把它做好了,是很有意义的!你,甚至有可能一不小心就变成南京的形象代言人了!”

    “哈哈,愁愁,你要加油哦,我哥说的不是没有可能!”

    “多谢大家鼓励,我们一起加油!”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三人继续便吃边聊着。

    “大漠、小亚,你们俩尝尝我点的这碟五香豆。”愁愁一边说着一边给他们每人碗里夹了几颗。这五香豆,香气浓郁、咸甜适宜、细腻软嫩、入口即化,大漠、小亚连连称道真乃人间美味也!

    五香豆,在夫子庙地区又叫“状元豆”。相传清朝乾隆年间,居住在南京城南金沙井旁小巷内的寒生秦大士,因家境贫苦,每天读书到深夜时,其母怕其挨饿,就用一小筒蚕豆加上红曲米及一颗红枣,撒点五香粉混在一起小火慢煮,熟透之后用小碗把豆子盛好,并把那颗红枣挑出来放在最上头,端给秦大士吃,同时勉励他一定要刻苦读书,将来好中状元。后来,秦大士果真中了状元!此事传开,秦母做法的五香豆便有了状元豆的美名。从这之后,一些商贩就利用学子们的这种功名心理,在夫子庙江南贡院附近卖起了状元豆,并在一旁拉起横幅——“吃了状元豆,好中状元郎”。呵呵,有故事的生意想来肯定不错吧,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愁愁他们三人齿颊还留着五香豆的余香,结束了这顿别样的午餐。走出美食汇,左转向北,通过文源桥过秦淮河,不久,便来到孔庙东边的“江南贡院”牌坊前面,江南贡院是他们上午计划中的参观景点。

    江南贡院始建于宋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物,为当时科举考试的重要场所。清同治年间,江南贡院达到鼎盛。当时考试号舍据说有20644间之多,加上数百间考场附属建筑,总共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占地之广居全国各省贡院之首,创下了中国古代科举考场之最。

    然而,盛极而衰,到了清光绪三十一年即公元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从此,江南贡院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从贡院建成到晚清废除科举之千余年的漫长时光里,江南贡院为国家输送了八百余名状元、十万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尤其在明清时期,全国半数以上官员都出自江南贡院。中国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也是在此横空出世的。

    众多如雷贯耳的历史名人与这座江南贡院有着不解的渊源,或是贡院的考生,或为贡院的考官。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郑板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吴敬梓,袁枚,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施耐庵,方苞,邓廷桢,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謇,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的陈独秀等等犹如璀璨的群星,闪耀在东方的历史天空。

    如今的江南贡院陈列馆,是坐落在夫子庙地区原“江南贡院”遗址上的遗存或复建的建筑群。其中前部新建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反了映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为内容的专业博物馆,是中国科举制度展示中心、中国科举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

    江南贡院的“三宝”,参观时必须抵达,它们是飞虹桥、明远楼与贡院碑刻。

    在贡院帘门之外,横卧一方宽约十余米的清水池,池水将江南贡院拦腰分作两段。池上架有一座石桥,即“飞虹桥”。飞虹桥宽6米,长约15米,用巨石筑成。两侧的桥栏护板之上,以高浮雕的手法,铭刻出象征“一路连科”、“青云直上”等吉祥纹饰,其构图之美、刻工之精令人称绝。飞虹桥是江南贡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历史遗存,现为江苏省文物

    (本章未完,请翻页)

    保护单位。

    此桥虽经历了五、六百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基本保存完好。飞虹桥在科举时代有着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和作用,它是江南贡院内、外帘的分界点。为防止外帘官员(监考官员)与内帘官员(阅卷官员)相互勾结舞弊,贡院立有严格规定,考试期间任何人员不得逾越飞虹桥半步。不仅如此,即使是熟人隔桥招呼一声也绝对不被允许。正如院内至公堂楹联所称“帘分内外,一毫关节不通风。”

    复建后的贡院陈列馆,仍保留有“明远楼”、“贡院碑刻”等重要文物古迹。陈列馆大门“明远楼”,原为江南贡院的中心,也是贡院最高的一座建筑。登临四望,秦淮风月,历历在目。“明远”二字取自《大学》中“慎终追远,明德归厚”之意。楼内有清康熙年间著名词人李渔所题对联一副:“矩令若霜严,看多士俯伏低徊,群嚣尽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览无遗。”科考期间,监临、提调、监试、巡查等官员昼夜登楼查望,白天摇旗示警,夜间举灯求援,以防考生作弊、骚乱之意外发生。

    明远楼与至公堂之间的道路两侧悬挂着八面寓意吉祥如意旗帜,旗上分别书写:明经取士、为国求贤、青云直上、天开文运、连中三元、指日高升、鹏程万里和状元及第。现在贡院的主展馆便是至公堂,“至公堂”是指这里是公正、公开、公平选拔人才的地方。主展馆内陈列有我国科举制度的图文介绍和科举相关资料实物等。

    碑廊在明远楼的两侧,陈列着省级文物明清贡院碑刻20余块。其中有康熙御题碑、两江总督铁宝碑、重修扩建贡院碑等,是研究明清贡院建制沿革和科举制度独特的历史见证。

    为了再现昔日考试场景,馆内还复建了当时考试时考生所使用的东、西号舍各20间。东、西号舍之间是花圃,其间鸟语花香,翠竹婆娑……站在这些号舍前面,可以想见,当年那两万多间的考试号舍,就像鸽子笼一般一排排一行行纵横交错遮天蔽日,是何等之壮观!

    当然,正是这一间间普通的“鸽子笼”, 走出了数不胜数的名士大儒、治世能臣!真可谓凤凰涅槃,起于号舍。得意者“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失意者“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一幕幕人间悲喜剧,就这样在此轮番上演,反复千年!

    可以说,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时至今日,废除科举已有百年,但世人却依然没能找到一种比科举制度更为先进的人才选拔机制!

    ……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参观完江南贡院,大漠不由得心生感慨。

    “进取之心,是每个时代的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品格。就像我现在做自媒体‘六朝烟云今朝月’,也算是一种进取心吧。”愁愁作自嘲状。

    “对呀,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凡事你得躬身入局,而不是置身事外品头论足,那样只能徒费口沫,与事何益?!”小亚接着说道:“无论潮起潮落,只要参与其中,不论成败,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他们所言,也许就是千年科举长盛不衰的奥秘之所在!

    刘郎叹曰:

    江南贡院江南春,孔门同仁魂梦萦。

    千年秦淮千年月,悲喜人间又一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