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修真小说 > 伐灭天道 >第二十八章 暗中的窥视

小姑娘没听懂李拾字什么意思,而一旁的吴报君却听出了话外之音。



二哥总喜欢打这哑谜,她叹了口气走到李拾字旁边想要替这小姑娘解解围。



吴报君走过来拿过了李拾字手上那绣着兰花的钱袋子。



对着李拾字说道:“二哥,你用着我的钱还要装个大方,这十两银子你可别只给我五两!”



李拾字没有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显得有些严肃。



说完话又看向刘潇,细声细语说道:“其实很多人得了那五两银子其实很多人都是把握不住的。”



吴报君向来怜悯弱者,先前李拾字把乞人比作资质平平的武者,她觉得是在偷换概念。



因为资质平平尚有本钱,可那些乞人们个个衣不果腹身无余钱,他们根本连本钱都没有。



所以她觉得李拾字的比喻有些不讲道理。



可小姑娘原本还是面色委屈尚不至于哭出来的起步,听了吴报君这么一说反倒哭了起来。



姑娘脸上豆大的泪珠子滚了下来,她看了眼吴报君,又看着李拾字一抽一抽的说:“我知道我做这些事情是不对的,我当时本来是想要和刘大壮一块去换粮食的,可我路过那糕点铺子就突然想起来,爷爷他今天是要回家的,我小的时候他就一直给我讲这家店的糕点味道很不错,所以就没忍住便瞒着刘大壮买了回来。”



李拾字瞧着这个小姑娘的脸上半是认错半是委屈的表情,只是皱了皱眉头随机有舒展开来。



他转过身去看着还有些生气的刘伯,将手里的糕点递到了刘伯的手里。



笑着说:“这糕点就算是你孙女借我的钱买的,以后他有了钱再给我就行。”



可老头子听完却没有一丝舒缓,反而一脸紧张,像是条件反射似的面色略显苍白。



刘伯急忙拉住李拾字的袖子便朝着屋里走,翻开了那张薄薄的床板,将一块裹着的丝绣料子解开,里面放着刘伯存下的银钱。



李拾字约摸着里面大概是二十多两的样子,他急忙从里面拿出十两来便一口气的往李拾字手上塞。



李拾字没有拿着,而是用手推了回去,一边解释道:“刘伯,你孙女借的钱又何须你来还呢。虽说你是她爷爷,可是钱财这种事情是谁的就是谁的这得分的清楚才行。”



李拾字瞧着老头子一脸的愁容,便安慰道:“放心老伯我这借出去的钱既没利息也没时限的,你孙女怎么攒都能攒出来的,再说,你孙女说不定以后要是发了财那还我钱不是轻轻松松的事情吗。”



听了李拾字的话,刘伯这才算是平复了下来。老人家没有说话,也说不出话,只是默默收起那拿出来的十两银子,用那丝绣料子重新裹了起来。



李拾字注意到了那块料子,一眼便能看出并非寻常百姓用得起的东西,李拾字心里有了些疑问,但他并未表现出来。



他如果没有听错的话,刘潇刚刚说刘伯之前一直说糕点铺的糕点很不错。可是刘伯明明是个哑巴,他可不信是刘伯到了人家铺子门口指着“咿呀”叫着说的。



总之,他觉得刘伯应该也有个不为人知的事情。



不过他可没有兴趣窥探别人的私事,这般思考只是他的习惯。



其实到了这梁玉城他便变得沉默了很多,并非是他刻意压制,只是他身处这座名义上的“镇子”中总是有一种喘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不上气的感觉。



他总觉得有什么东西一直在暗处窥视着他,他可以展露他的意气,可是这样做的话无疑会将自己的把柄展露出来。



李拾字心中一直有个大侠梦,但其实比起成为大侠,首先像个江湖侠士才更重要。



但李拾字自从幼时被迫营生开始便不断压制着自己的任性洒脱,除去在信任的人面前,其他人他都是非常谨慎对待。



李拾字挠了挠头回过神来,这才注意到吴报君已经点起了灯笼准备离开了,便要过一杆灯笼来跟在吴报君身后一同回去了。



路边的乞人们多半已经蜷缩在地上睡了起来,李拾字两人过去的声响有时吵醒一两个人,他们也会胆怯的往墙边上缩,生怕绊到李拾字两人的脚。这般模样纵然是李拾字也还是皱起了眉,吴报君脸色变化更是明显,但二人还是一路保持着沉默。



直到到了客栈里那一直压在嘴边的话才说了出来。



“二哥,我觉得你太不讲道理了,那些乞人哪有什么选择的权利,若把大哥比作那普通武者我倒还能接受,可你用那些乞人相较,这就有些过了!”



吴报君心直口快,直接把自己心里憋着的话说了出来。



而李拾字听完她的话没有急着回答,而是看着被挨着的房屋遮住的窗外,轻轻叹息道:“怎么如此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吴报君见李拾字没有回答的意思,便有些生气的问道:“二哥咱们认识虽然不久,但也是结拜兄妹,有些事情你直说就行,又何必和我在这里打哑谜!”



可李拾字却依旧看着窗户外面,摇了摇头,像是平常的吐槽似的,“这客栈被四面包围着,有些闷得慌!”



连续两次这般怪异的回答倒是让吴报君有些疑惑,可她也并非傻子,这种事情随即便想到了。



怕是二哥发现有人在窥探这里。



她这是与李拾字眼神相对,从李拾字的眼神中他得到了肯定。



李拾字能够发现还是因为他体内的灵力滋润下感知大幅度提升,虽说不能像直接看到或者听到那么直接,但还是有一种芒刺在背的感觉。



忽然楼上客房那里传来响动,李拾字与吴报君赶忙将眼神移了过去。



此刻张岁薄正从二楼客房下来,见到两人杵在那里愣愣的看着他,便疑惑说道:“二弟,三妹你们回来了怎么也不叫我一声,在这里杵着做啥?”



张岁薄手上抱着一个铁皮大壶,缓缓走下楼来,自顾自说道:“我估摸着时间,烧了些热水,放在你们房门口的壶里了。”



李拾字这才点了点头,“麻烦大哥了。”



“哪里话,每次刘伯回家的时候这些活都是我来做的。”



李拾字点了点头,顺便小声对吴报君说:“窥探好像消失了。”



吴报君微微点了点头。话虽如此,但毕竟不能肯定,还是要谨慎一些。



两人走到账台,此刻张岁薄正打着算盘。客栈并非想象中那般冷清,虽说住店的很少,但平日里那些走贩,百姓还是会来这里吃饭的。



张岁薄打着算盘面容有些发愁,说道:“又到了进粮食蔬菜的日子了。”



说完又叹了口气。



李拾字疑惑地问:“这粮食蔬菜不够不就是得再进一些吗?”



听了这话,

(本章未完,请翻页)

张岁薄解释道:“二弟,三妹这就是你们不知道了。在这里梁玉城不同于其他镇子,这里放眼望去基本都是铺子,来往也大多是商贾旅人。所以梁玉城基本上是没有耕地的。城里要是想要吃粮食蔬菜的话就必须要买。而粮食的买家唯有城南的孙员外一家,而蔬菜则是只有城北的张员外一家。买这些的路费又是笔花销,这么算来,这一个月也赚不到多少钱!”



张岁薄叹了一声,继续操起算盘精打细算了起来。



李拾字不知在想些什么,但还是随后回了客房。



李拾字回到房间简单清洗了一番便换上衣服躺在了床上,二楼稍稍好些白天还能透些光来。



李拾字望着窗户外面,天已经蒙蒙亮了,他走到窗前却关上了窗户这才睡下。



夜晚很快便过去,这一天里,客栈里来了三个人,他们都是来找一个人的。



李拾字是睡到正午才醒的,醒了后换上衣服就下了楼,见到大哥眼圈有些发黑就知道是一夜没有睡觉。



李拾字走到他跟前,打了声招呼。却被张岁薄给拦了下来。



他撇了下头示意有人见他,李拾字朝着他的目光看去。



客栈如今正午正是饭点,店里来了不少人,不过老板倒也能熟练地应付过来。



而在客栈角落的酒桌上,坐着一个看样子三十多岁衣着朴素的汉子。



汉子面色粗砺是久经风沙到处奔走才会有的模样,见李拾字过来,便立马起身拉出凳子请李拾字落了座。



李拾字倒是对眼前这个汉子有些好感,便开口问道:“请问阁下寻我何事?”



那汉子挠了挠头,端起酒壶替李拾字倒了杯酒,热情的说道:“在下姓徐名天,是这地布衣帮的帮主,今日前来就是想问李少侠一件事情!”



“什么事?”



“就是少侠让李二传话说我做的还是有些不够,在下确实觉得自己有些事情想不通,可奈何也只是比他们多见识了点事的粗人,实在想不出个什么事情。听少侠所言,应该是看出了些事情来,所以特来见少侠,希望少侠指点一番!”



李拾字用手指扣了三下桌子,说:“我这扣得三下你听的可有什么不同?”



“在下愚笨,实在听不出来。”



“不是你愚笨,是我本来就是随便敲得,你能听出什么才是件怪事。”



“那少侠为何还要这样做?”



李拾字笑着回答道:“当然是想让你听不出来,故作高深,所以才这么问的!”



李拾字见他一脸茫然随即笑道:“不逗你了,其实说白了其实问题很简单。但是你却想复杂了。而你想复杂也不是单纯是你的关系,而是有人想让你想复杂!有时候越复杂的东西,反而越脆弱无比!”



徐天听出些什么来,但还是朦朦胧胧的,就不好意思的说道:“少侠能不能讲的再详细一些。”



李拾字点了点头,看着桌上那一叠花生米,问道:“这粮食你可知道城里只有一家卖?”



“这我怎么会不知道!那城南孙员外可是全城里出了名的大善人。他每隔一个月就会让他家里的小吏来我们这里摆上白粥铺子施舍白粥,大家私底下都叫他孙大善人呢!”



李拾字听了这话却是玩味一笑,重重的说:“哦,听你这般说道那孙员外倒还挺有‘良心’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