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大明世祖 >第十九章无限接近亲政
    大明世祖正文卷第十九章无限接近亲政怒骂之后,多尔衮只觉得心累。



    “摄政王?”



    “退下吧!”多尔衮摆摆手,让丫鬟们先退下,然后又忽然想起了甚么,命人去找来范文程。



    最后只余他一人坐在床榻上,火炉烧的正旺,却无法让他感受到一丝的暖意。



    而此时的范宅中,虽然有些暖意,却尤自争吵不断。



    因为炭火不足,几个儿媳妇却吵闹起来,为了几百斤的炭,闹得后宅鸡犬不宁。



    范文程叹了口气,对于如今的的场面感觉有些悲哀。



    他们范家,何曾为了百来斤的炭火争执过?



    但如今物资短缺,吉林虽大,但是人员拥挤,物资供应不足,入冬后的炭火是稀缺货,在冬天真的是要命的玩意,不争不行。



    数十万人蜗居一府,真是要命。



    “够了,老大,老二,把你自己家的拉回去。”



    范文程实在看不过眼,只能咳嗽一声,让两个儿子出马。



    两位儿媳不情愿,只能闷闷不乐而去。



    此时,范文程的脸上堆满了褶皱。



    堂堂的内阁大学生,也要为了些许的炭火争执,那些普通的旗民,岂不是更加困窘?



    想到这里,他抬头望了一眼荒凉的天空,灰蒙蒙的,犹如满清的前途,难以预测。



    但他从一介秀才拼搏到如今,一生算是够了,唯独家族的延续让人烦恼。



    “爹!”范承勋,范承谟二人低着头羞愧而来。



    家中兄弟六人,只有他们二人后宅不宁,着实令人羞愧,难以启齿。



    “我还没死,就准备分家?”



    范文程不满地呵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都治不好,何谈治国?”



    “虽说困居于吉林,但朝廷还在,就不能乱了套,就算朝廷没了,咱们家也不能乱。”



    两个儿媳妇,都是满人,宗室贵胄,也是闹腾的最凶,谁也不让着谁。



    几个汉人儿媳反而贤惠,不争不抢。



    两个儿子自然唯唯诺诺,不敢反驳。



    “好了,回去吧!”



    摆摆手,范文程这才叹了口气,转身离去。



    忽然,就有家仆传话,摄政王要求其去。



    范文程不敢大意,连忙换了一套衣服,火急火燎的奔赴摄政王府。



    早在从关内撤退时,吉林城作为后路,就要开始修建,里面的王府皇宫,一应俱全。



    堂堂的摄政王府,自然依旧富丽堂皇,比之皇宫也强一丝。



    或许是皇宫太过于狭小,以至于摄政王不再居在皇宫办公,回到了自己的府宅。



    吉林城中积雪甚厚,但两宅相距不远,不到片刻就落下马车,范文程匆匆而来。



    “宪斗。”



    多尔衮气色难看,见到范文程到来,才挤出一丝笑容:“最近吉林城如何?”



    “大军镇压,城内倒是太平,唯独物资稀缺,粮食、盐巴、酒,布,铁都嫌不足,尤其是木炭,更是短缺。”



    “若不想个办法,这个冬天怕是要熬走不少人。”



    范文程叹了口气,语气很是无奈。



    一国都城的供给,其中的损耗极大。



    文武百官,达官显贵,一个宅院的消耗就超过数百人,遑论十万计的吉林城,没有百万人的供给,绝难存活。



    “我明白。”多尔衮眉头一挑,他倒是不曾想到困难如此之多,粗声道:“到了如今的境地,也只能共赴艰难。”



    “吉林的境况,我只能交给你了。”



    “老臣以为,趁着还有些时日,不如派遣大军去附近的森林砍树,把木炭留给百官和大将,柴火就留给旗民。”



    范文程思索了一番,才道:“虽然难烧,但总比冻死强。”



    普通的旗民一个月累死,也弄不到过冬的柴火,但军队却不同,效率更高。



    如今最大的困难,就是满、蒙、汉三旗争夺本就不多的物资,必须保证供给。



    “让八旗各牛录组织人手砍树,为了他们自己怎么会不努力?”



    多尔衮沉声道:“另外,蒙八旗不擅长此道,汉八旗就代劳吧!”



    范文程只能应下。



    公平,从来不存在八旗之中,更遑论汉军八旗属于皇帝直属,此时不欺负等何时?



    “科尔沁部如何了?”



    多尔衮脸色突然苍白就几分,咳嗽了几声,才问起。



    “右翼投降了明军,而左翼受重创,逃去了日月湖一带养精蓄锐。”



    “尽量拉拢右翼,不求他倒向咱们,维持中立也成。”



    多尔衮沉声道:“至于左翼,补给一些粮草给他们,这个冬天得熬过去。”



    整个嫩江流域广阔,土地肥沃,只要修养一段时间,让左翼吞并一些部落,很快就能弥补实力,从而再次成为助力。



    “咳咳!”多尔衮又剧烈咳嗽起来,范文程只能告退。



    望着其离去的背影,多尔衮叹了口气:“要是多铎在就好了……”



    坐上马车,范文程思绪飘散。



    看样子摄政王时日不多,虽说大清朝天如同落日,但到底也是个朝廷,需要个掌舵人。



    多尔衮没有子嗣,如今只有由其兄弟阿济格,亦或者济尔哈朗继续把持朝政。



    这几个都是纯粹的武夫,根本就不适合怎么操持朝廷,更是没有多尔衮这种对文臣的信赖。



    前途未卜啊!



    等等,皇帝呢?



    皇帝十五岁了,已经成婚,足以亲政。



    在他们这些文臣的帮扶下,足以平衡那些武夫们,从而延续国祚。



    越想,范文程越觉得合适。



    此时,吉林皇宫。



    如果说盛京的皇宫是低矮狭窄,那吉林就是小巧精致,虽然面积小了些,但却也符合皇宫的规制。



    顺治待在宫中,练习着汉字。



    虽然皇太后念叨着要多习武,骑射才是兴国之道,但顺治懂事开始就与大玉儿对着干,越发喜欢上了书法。



    本来在多尔衮病重之后,他就有些蠢蠢欲动,但最终还是压制住了想法。



    无它,如今的大清朝再也经不起一场动乱。



    这时候,汤若望带来了一则好消息,范文程之子接触了他,透出一则消息——摄政王病重垂危。



    虽然这是一则老消息,但意义非凡。



    内阁首辅心向于他,对于亲政只有一步之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