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我是朱由校我不当木匠 >第二百一十一章:国产望远镜

来到通州,我发现了通州有了不小的变化。今年的通州,在徐光启和孙元化的倡导下,几乎有一半的土地都种上了那三种高产作物,再加上他们精细的管理,所以都获得了丰收。因此,现在的通州基本上实现了自给自足。

沿途,我看到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很多农民都开始了冬小麦的种植。从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来看,今年他们的日子一定比往年好过的多。

在孙元化的带领下,我参观了通州的军事基地。我发觉,这里确实是冰火两重天。在训练场上,将士们挥汗如雨,训练起来绝不含糊。而且,我在这里还发现进入通州城就消失了的朱徽缇。她身着戎装,和她的战友们一起正在进行对打。她的对手是一个和她年纪差不多的年轻小伙,只不比她高半头,身体看起来也比她更强壮一些。可是,徽缇的灵活度远比她的对手要好。十来分钟,她干脆利落的一个偷袭,把对手打倒在地。

看到徽缇那看向我的炫耀目光,我不禁有些惊谔,我没有想到,她那瘦弱的身躯中居然隐藏着如此巨大的能量,也许,将来,我们的这位长公主真的能在战场上大杀四方。

看我惊讶的模样,徽缇的嘴角显现出一道不易让人觉察的孤线。这个小妮子,内心一定骄傲极了。

我朝她轻轻点头,悄悄向她竖起了大拇指。她扭过头,从她微微颤动的双肩我知道她一定在偷笑。

离开了演武场,我发现其他地方远没有演武场的热闹,也没有王恭厂那一片热火朝天的热闹场面。这里,更多的是祥和。许多人都是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的在讨论着什么,有时,甚至今争得面红耳赤,即便这样,他们也能很快的握手言和。

我有些疑惑地看向孙元化。孙元化有些骄傲地说道:“陛下,他们都是我通州的中坚力量。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帮助,我通州的火器技术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别看这段时间,我通州炼制的火器并不算多,但个个都是精品。走,陛下,我让你看看我通州这段时

(本章未完,请翻页)

间的成果。”

孙元化带领我穿过重重院子,最后来到一间并不起眼的小屋面前。这间小屋有些陈旧了,甚至墙壁都有些斑驳。

“陛下,这是老师初来通州时住的房间。后来,事务繁忙,老师虽然很少再来这里,但一旦有了新的发现,都要来这里记录,制作。老师离开这里,去了科学苑之后,我就把这里当作精品展示屋了。”孙元化解释道。

看着这间普通的小屋,我内心不禁有些感慨。确实,“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呀,这间普通的小屋,因为有了徐光启的存在,才让人感到了它的不平凡。

推开小屋的门,我的惊讶之情溢于言表。我居然看到了望远镜,而且还不是一台。在一张普通的小桌上,大大小小摆着十台望远镜。每台望远镜的样子都和邓玉函送我的那台差不多。

我用颤抖的手拿起其中的一台,走出屋外,透过镜目向远处望去。只能清晰地看到远处二百米的距离。

虽然内心略微有些失望,但细一思索,这应该在情理之中。毕竟,伽利略穷一生之经历,才把望远镜研制出来,我们能用几个月的时间仿制出来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在这之前,别说望远镜了,大明连玻璃的制作技艺都没有。

对了,玻璃!这是不是意味着孙元化他们已掌握了玻璃的制作技术。这可是一个聚宝盆呀!如果建厂,制作,把它用在民生方面……想到这里,我的嘴角不由自主地露出了微笑。

孙元化诧异地看着我:“陛下,您怎么了?您拿的这台望远镜在老师去科学苑之前研制成功的,是这些望远镜中倍数最低的一台。”

我仍然沉浸在自己活跃的思维之中,并没有听清孙元化在说些什么。孙元化无奈的笑笑,站在一旁,等待着我从梦幻中走出来。

“初阳呀,你们真给朕一个大大的惊喜呀!”我有些激动的说道,“没想到,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研制出这么好的东西。你们真是大明的栋

(本章未完,请翻页)

梁呀!对了,这东西能量产吗?”

孙元化摇了摇头:“陛下,这望远镜其他部件都好说。只是,这镜孔中的玻璃需要技艺十分熟练的人才能磨制出来。目前,大明有这种个能力的人还不多。”

“哦。你说这叫玻璃吗?朕的意思,这玻璃能量产吗?不带望远功能的那种?”靠!说话真费劲!

孙元化有些愕然,似乎没有想明白不带望远功能有何用处。他这种科研疯子,大概想的只是事方面的用处,而没想过民生吧!

“陛下,普通玻璃的制作方法早在数十年前,老师就从西方传教士利玛窦那里学会了。普通玻璃的制作很简单,即便是普通人,也一学就会。不过,这东西易碎,好像并没有什么用处?”

“初阳呀,你不觉得如果把我们的窗棂纸换成玻璃更恰当吗?这样,房间里的光线将更充足,而且,遮风挡雨比起窗棂纸来不更耐用吗?”我耐心的点拨道。

“哈哈哈。”孙元化突然狂笑起来,把我都吓了一跳。这家伙,发什么疯?

好半天,他才停了下来:“陛下,原谅微臣有些失礼了。微臣太高兴了。微臣一直以为,通州一直都在消耗着陛下的内帑,是陛下的一个沉重的负担。可是,从今之后不一样了。如果建成了玻璃厂,我们将不再花费陛下一文钱,而且,还将反哺于内帑和国库!”

我摇了摇头:“初阳,你错了。在朕的眼中,通州从来都不是一个负担,而是大明腾飞的一个助力。没有你们,我们就不可能取得对建奴的胜利,甚至,周边的蒙古也能对我们予取予求。相对于庞大的军费来说,对通州的这点投入简直微不足道。不过,玻璃厂的建造该提上日程来了,朕这就让王安从内帑中拨银子。玻璃的销路你不用担心,朕这就联系左光斗。”

“陛下放心。我一定把这当成头等要事。”孙元化明显的有些兴奋,“对了,陛下。我们这段时间还有许多新的研制成果,让微臣带您去看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