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布衣天国 >第一百六十二章 香饽饽
    第一百六十二章·香饽饽

    飞凌渡渡过来的这四万多人出现在拔里面前的时候,拔里的大军还没有完全从面向龙门渡的列阵中撤出来,而且他完全不知道这些气势汹汹的夏军没有船、没有浮桥他们是怎么渡过水流湍急的肃水川的。

    当然夏军根本就没有打算给拔里留时间思考这些他想不通的问题,迅速的就跟辽兵厮杀在了一起,

    辽人最大的优势力量就是他们的骑兵,辽兵的凶悍之名也都是建立在契丹人健硕的体格和来去如风的铁骑之上的,真要像这样和夏军阵地步卒厮杀起来,也不见得能有那种让汉兵一触即溃的战力。

    姜尚和何季带着绿营和卫所就像一把强有力的钳子一样,把拔里的两万多人死死的压在肃水川岸边,

    两个人想的是一样的,借助这一鼓作气的冲劲儿,就狠狠的把辽人控制在这北岸狭小的空间之内,让他们的骑兵无法发挥,却将自己这边两倍于敌的人数优势展现的淋漓尽致。

    辽军在龙门渡北岸的营帐距离渡口并不远,所以在夏军这把大钳子的夹击下,只能不断的往肃水川岸边撤退,

    且说江云的中军营却没有跟着他们过河,而是调回头来到这龙门渡的北岸岸边列阵,一字排开,

    当辽人往岸边太过靠近,已经进入到火铳的射程时,

    江云的一声令下,就帮他们再次回忆起了飞凌渡前那种来自火器的恐惧!

    “砰砰砰!”

    前后夹击之下的辽军纵然再是顽强,也已经是有些支撑不住的痕迹,

    拔里心里是清楚的,在这种绝对人数优势的重围之下,只能攥起一股劲儿,寻找着薄弱点一口气突围出去,不然大军一旦溃败,就会兵败如山倒一般,全被夏军撵到这肃水川里喂鱼,

    但是

    并不是但凡这种背水的绝境,每个将领都能像韩信那样高喊一声退无可退,诸君何不以命相搏,就能犹如天神附体一般,瞬间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这种突围战永远考验的都是被围者的士气和意志,饶是拔里再是握紧了战刀,一遍遍的嘶喊着组织辽兵轮番冲击着姜尚和何季合力送给他的这柄钢钳,也并不能抵消前面凶神恶煞的夏军和背后轰鸣的火器给辽军带来的打击和恐惧。

    相对于夏军来说,辽人可能对于江云的火器更为忌惮一些,在丢弃了不少尸体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敢往岸边靠,

    这种心态的驱使之下,反而让辽人一时间堪堪顶住了夏军的攻势,就好像是一个遭受重创的老道,憋着胸中最后的一口仙气,跟姜尚和何季两个人推上了一掌!

    但是,安逸要求渡河的军令很快就送到了成都右卫军中,

    顾晨夕的渡河就比姜尚他们轻松多了,一是这拔里几乎把所有注意里都放在这外面这四万多人的巨大包围圈中,二是加上辽兵对于北岸边林列的这一排排黑洞洞的火铳口的前车之鉴,基本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阻挠就渡过了肃水川。

    成都右卫的战斗力虽然没有多强,但是顾晨夕就像是一套打的生龙活虎的王八拳,彻底的把拔里这个老道刚刚憋着的最后一口仙气给打散了,

    这下这老道算是口吐鲜血数升、晕倒在地了。

    几乎就是成都右卫登上北岸、杀入辽军阵中的瞬间,

    两万多辽人势同山崩一般阵脚大乱,无数的辽兵作鱼溃鸟散一般丢盔弃甲,简直溃不成军,有的辽兵直接就跳到了湍急的肃水川里,有的慌不择路的往夏军军阵里冲去,免不了又被扎了个透心凉。

    自打辽人犯境以来,从来都是夏军在辽军面前四散而逃,被辽军骑兵屠猪宰狗一样的四处追杀,哪里有过这种围杀辽人的场面,

    一个个夏军士卒也都是铮铮铁骨的热血男儿,哪个不是红着双眼、手里紧握着缨枪钢刀,准备冲上去把眼前的异族赶尽杀绝!

    不过

    绿营和成都左卫这两支代表了目前四川最高战斗力的军队,确实表现不俗,不仅一鼓作气击溃了不可一世的辽军,而且还没有在辽军大乱的时候追逐残兵自乱阵脚,

    当然这一切还得归功于姜尚和何季这两个将领。

    姜尚自不必说,边军出身跟女真人血里火里滚了三滚的人,一向是用兵沉稳、治军有方。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何季,居然能协调指挥着成都左卫两万多人从渡河到围堵,一直协调配合着姜尚,展现出了对军队超凡的控制力。

    反观顾晨夕手底下刚刚渡过肃水川的成都右卫,就有些云泥之别了,

    卫指挥使根本就收拢不住手底下的将兵,猫抓老鼠似的一窝蜂全撒了出去,追逐赶杀四散而逃的辽人。

    龙门渡口前的肃水川上飘满了尸体,原本湍急的河流都被阻塞的有些势缓了起来,

    汩汩的血液在岸边汇聚成了一条条细小的涓流淌入川水之中,在天边那片火烧云的映衬之下,整条肃水川都显出摄人心魄的猩红,在加上上面飘满着穿着白色军服的尸体,让人感觉到无比的诡异和恐怖。

    已经被逼到岸边无路可退的拔里,看着眼前的一切,心知大势已去,原本信心满满的率军前来,以为领了个好差事,谁知道最终把这手下的两万精兵都给葬送了!

    败军之将有何颜面再回去面见元帅太后?

    想到这儿,他拔出腰间的弯刀,看着远处的夕阳,缓缓的横道自己的脖颈之前,就欲要自刎而死,

    谁知道刚一绝望的闭上眼

    “锵!”

    手里的弯刀就被人打落了。

    拔里猛的睁开眼,就看到前面四个夏军的军士手里正端着缨枪朝他一步步的走过来,刚才打落他手里弯刀的就是为首的这一个。

    这位草原来的刚猛汉子很是愤怒,他想像一名勇士一样魂归天堂的愿望都不能被人所容忍,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侮辱,

    当然前面这四名军士想的就很简单了,哪怕是四个人分了,也不能让这张一万两的银票自己给自己了断了吧?

    几番津贴交错之下,四名夏军明显占据着了上峰,

    “噗!”

    虽然拔里在契丹人里面都算的上块儿头大的,但是激战了这么久,身上早就累的脱了力,即使再心有不甘,也不能阻止面前这四杆缨枪齐齐的扎进自己的胸膛了,

    看到拔里虽是怒目圆瞪,但是已然没了生气,为首的那个才从腰里掏出匕首,走上前去将这足足八尺有余的壮汉头颅割了下来,装在了早已准备好的布袋里,

    “说好了到安大人面前要互相证明哈,一人两千五百两,谁也不许多拿!”

    .....................

    拔里所带来的辽军除了少量的人马趁着混乱逃了出去之外,两万多人大部分全部被安逸付出极低的代价之后,悉数困死在了肃水川边,

    随着辽人的残兵败将把肃水川惨败的消息传出之后,不仅仅是辽人,就连兰州城里的大都督孙德璋一开始都不信,还以为传错了消息,后来在城下看到安逸的大军来援之后,才真真切切的确认了这一场自打辽人进犯以来最大的胜利,

    当然兰州城下的拓跋部和围困肃城的辽人不会还在等着跟这挟胜利之威的夏军在城下干一场,得到消息之后早早的望北撤回了大营。

    何季和顾晨夕按照安逸的吩咐清理残兵之后便从龙门渡返回了青城,只有姜尚带着人马去兰州给孙德璋打了个照面儿,

    其实战胜的消息一传出,兰州和肃城基本上都是没有什么压力了,辽军的撤退不过是时间问题,所以安逸让姜尚跑一趟兰州主要的目的是给孙德璋送一件东西:

    拔里的人头!

    孙德璋当然知道安逸的用意,喜笑颜开的把这颗脑袋稍加处理,然后像当时辽人对待甘肃镇总兵王承光一样,高高的挂在了兰州的城楼上,

    然后他在上表崇正的奏章上把安逸和这场战役大书特书了一番。

    其实这倒不仅仅是因为他对安逸这员能把防御战打成歼灭战的有多么偏爱,而是经过了这么久,一直从甘肃镇打到兰州城,夏军一直都是在节节败退,虽说人数兵力和战略纵深方面拥有着辽人无可比拟的优势,

    但是

    久而久之的屡战屡败就会让夏军一点点丧失自信和斗志,以至于辽军在每一名士卒心中的恐惧感都会被无限放大,

    而且这种情绪是此消彼长的,所以才会有肃水川河岸边拔里信誓旦旦的打算用一万五千人阻击夏军四万大军,最可怕的是夏军还并不觉得自己占有多大的优势,

    如果任由这种恐惧感的蔓延,恐怕到时候辽人调集一万人的部队,夏军都需要用十万人来应对,如此一来所有的人数优势将会被消磨殆尽,能够战胜辽军的信心也会在每一名夏军将领的心中越来越小。

    同时相应的朝中的群臣也会对战争的走向抱有一种悲观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将会从一封封的奏折里影响到崇正的判断,

    这位老皇帝显然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英主,他带有的这种悲观情绪和恐惧心理将极大程度的影响他所做的任何一个决策,很有可能使得到时候已经如同惊弓之鸟的夏军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因此

    老都督的心里明白,大夏朝,太需要一场胜利了!

    并且孙德璋也知道崇正对于这场胜利的渴望,不仅让他距离在宗庙里“耀武扬威”的那一天更近了一些,而且给了他一个堵住文官们嘴的绝佳理由,

    按照他的估计,崇正对于这场胜仗的主角安逸一定会大家褒奖,所以他在上报奏折的时候也着人抄送了安逸一份。

    这里呢,也有这位老都督的一点儿私心,

    崇正做了整整四十年的皇帝了,已经和大夏朝一样是个垂暮的老人了,立储之事早晚会提上朝堂,他膝下的这几个儿子可能出来老三出身差了点,但也是正经儿的皇室血脉,所以总的来说所有人对于皇位都是够位份的,那这储君的位置落在谁的头上可就要看谁的本事大了!

    身无尺寸之功有没有强硬的势力支持,恐怕就是坐上了龙椅也得被人扒拉下来。

    孙德璋自不必说,二皇子高慈勋的亲舅舅,所以帮着自己外甥壮大实力增加上位的筹码也是他时刻惦念的事,

    安逸,这个年纪轻轻就坐上了朝廷的封疆大吏,并且继上一次成都之战之后的这场胜仗,他的名字很快就会天下共知,前途不可限量,

    最重要的是,他和高影疏的关系决定了他的背后还有蜀王这样的皇族势力,而且由于高影疏不是皇子,所以他们是没有竞争资本的,只能选择站队。

    这样一个身上能量巨大还暂时没有政治立场的人,恰好又在自己的麾下,这不就是天意吗?他不拉拢过来难道等着其他皇子向他抛橄榄枝?天理不容啊!

    所以孙德璋才会选择把奏折抄送过去,让安逸起码知道自己帮了他,也算是一种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