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穿书之偏执反派美娇娘 >楔子
    嘉兴十五年

    威武候年过六旬,仍老当益壮。他早年追随先帝征战,立得大功,从一介无名小卒翻身成当朝权贵。当年他被先帝破格提拔,不知惹了多少人眼,热了多少人心。

    多年来阮家一门却尽出男丁,无一女婴降生。

    于是便又有眼热者传出不堪的流言,言道威武侯爷阮大武当年杀戮太重,孽障缠身,污秽了门庭,触怒了神佛,扰得先人不得安宁,损了阴德,于后代子嗣抵过。

    此等言论实为荒谬之极,然不论真假,世人皆爱传,传言极广。

    不管如何传言,其实世人心里却是羡慕不已的。

    毕竟男子传宗接代,多少人家求神拜佛只为求得一子。

    多子意味着多福,可见得阮家幸运得令人发指。

    ......

    外人传言,阮家亦有耳闻。

    一把年纪的威武侯爷阮老太爷一开始不以为然,不过是小人之心,嫉妒之言,无稽之谈。

    只是流言听多了,心里总会起疙瘩。

    而且阮家一直有个不为外人知的秘密,那便是其实阮家也真的是多年求女,却求而不得。

    阮老太爷一生爱重其妻阮老夫人,他们是贫贱夫妻相互扶持走过来的,夫妻感情和睦。其妻年轻时候模样好,想生个长得像自己的闺女,威武侯爷也欢喜有个长得像妻子的闺女,这样他能把妻子年轻时候跟着他受苦享不到的福分都让闺女来享。

    没成想到最后生的都是调皮捣蛋的臭小子。

    盼了几十年了,他们夫妻俩没本事生个小闺女,就指望着儿子生,没想到儿子们也是没本事的。好在他们身子骨还健朗,于是把希望寄托在孙子们身上。

    在听得如此荒谬流言,阮老太爷心里更是不服输地要争口气,言道阮家在他有生之年一定要生下闺女来,到时候看他不狠狠地打那些奸邪小人的嘴脸。

    什么人都来胡言乱语想要中伤他,嘴皮子那么厉害怎么不见去上阵杀敌。

    .......

    于是成亲三年已经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的大孙子被嫌弃没用。

    阮怀忠:“.....”

    刚成亲半年的二孙子就被寄予厚望。

    阮怀孝:“.....”

    还有刚弱冠未成家的三孙子,以及后面的四个未成年的弟弟们,全都被俩老逮住机会就耳提面命将来要娶个会生闺女的媳妇。

    三四五六七郎:“......”

    底下几个没本事生闺女只生了一堆儿子的二三儿媳面面相觑,唯有大夫人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是夜,全家夜宴团聚,宴席上,丫鬟刚端上一盆鱼,大夫人闻到气味立即呕吐不止,众人震惊,请来大夫被诊断出喜脉,全家震惊然后大喜!

    彼时,大夫人柳氏年三十有九,这是老蚌怀珠,好兆头啊。

    大爷阮城被众人看的面红耳赤,酒都还没喝呢就上头了,感觉脑子晕乎乎的。

    二爷三爷打趣:“大哥不愧是大哥,还是大哥厉害,恭喜啊。”

    大爷满脸尴尬地嘿嘿直笑:“同喜,同喜。”

    二夫人三夫人一脸暧昧地对大夫人揶揄:“大嫂和大哥可真恩爱,恭喜大嫂了,说不准您这一胎还真能生下个大胖闺女让老夫人一尝多年所愿。”

    大夫人柳氏平日里一派端庄沉稳持重的长嫂风范。如今被她俩如此打趣,脸上不由得露出了尴尬的神色,莫名羞窘。

    她强自镇定回道:“借你们吉言,要是真生个闺女,那我也算是儿女双全了,要是儿子也没事,反正前头三个都带过来了,多一个不多,好歹是自己生的孩子,不管怎么样我都不嫌弃。”

    阮老夫人在一旁听了,嘴上直言道:“不嫌弃,我也不嫌弃,家里七个大小子都看过来了。”

    心里却是暗中祈祷老天爷保佑这胎是个女娃子。

    她自己没能生个闺女抱,可想抱小孙女了,香香软软的小孙女多好看啊。

    于是阮老夫人从这一日起吃斋念佛,开始在佛祖面前虔诚地祈祷大儿媳这一胎是闺女。

    大夫人柳氏毕竟年纪大了,怀相不好,几乎是吃什么吐什么,吃足了苦头,比她前头生三个都难伺候。她整个人虚弱得只能在床榻上躺着养胎,哪里都不敢去了。

    人家十月怀胎,瓜熟落地。

    而大夫人这一胎好不容易养到八个月就胎动要生了,这一大阵仗吓死一大家子。

    民间俚语:七活八不活。

    于是一大家子都担惊受怕。

    当夜里,一大家子堆挤在大夫人院子里,都一脸焦急地等着大夫人生产,经过九死一生,大夫人平安生下了孩子。

    稳婆跑出来告知是个女婴,全家都感动得不行,感性的女眷们还当场痛哭了。

    阮家终于生出了一个女婴,打破了阮家生男不生女的传言。

    阮老太爷心情那个激动啊,比喝了最烈喉的高粱酒还刺激。

    他心里大松了口气,阮家有闺女了,阮家终于扬眉吐气了。

    他要放出话去,谁再敢乱传他的不好,他非打上门去不可。

    阮老太爷几十年没动笔给人取名字了,孙子们的名字都是随便他们老子起的。如今为了他可亲的小孙女,他重新翻开了埋藏多年的字典,那字典都落满了灰尘了,他也不嫌弃,挑灯夜读,吃宿都呆在书房里,耗费大半个月取了十个名字拿去同老妻一起挑选。

    阮老夫人看着十个不是高山上的雪莲,就是珍贵美玉,若不然就是秀雅端丽的梅兰竹等等寓意极好的名字。

    每一个都好听,阮老夫人难得地迟疑着,犹豫不决。

    最后还是在去看望小孙女时看到一大家子齐齐整整地挤在小孙女屋里不肯离去后脑子灵光一闪,然后阮家小孙女的大名小字都出来了。

    一家千呼万唤期盼着的小孙女,可不就得好好娇宠着,如珠似宝地呵护着。

    于是,阮家小孙女姓阮名娇,小名宝儿,诞生了。

    阮娇出生后身子不好,三天两头小病一场,还总是时不时就啼哭不止,一家子跟着急得心神焦灼。

    大夫人坐月子都坐不安稳,日夜忧心,生怕好不容易盼来的闺女有个好歹。

    不管是民间大夫还是宫廷御医都看过,却都看不好,看着日益消瘦的小孙女,信佛的阮老夫人最后决定去试试求佛祖保佑。

    于是阮老夫人不顾老身子骨颠簸,亲自抱着孙女去求助最有名气最灵验的佛寺。

    说来也怪,小孙女在进了佛寺后倏然止住了啼哭,安然入睡。

    寺庙里的得道高僧言道小娃儿是三魂七魄不稳,故而易被惊扰,若非来的及时,恐生了离魂之症。

    阮家人惊骇,离魂之症可是不是小事儿。

    至此,阮娇便被隔三差五地送去寺庙里,在一众高僧的祈福下,在佛祖的庇护下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