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东周五百年 >29. 两面三刀的申侯
    郑国有个大夫叫申侯,此时也跟着郑伯随齐伐楚,他这个人的履历很值得说一说。他最早是在楚国当官的,且很得楚文王的信任与爱重。但这个人贪财弄权,口若悬河却口蜜腹剑,得罪了不少人。楚文王临死前,知道后人不能容他,于是送他白璧为资,让他投奔别国以避难。

    于是这个申侯就投奔了当时还在栎城励精图治的郑厉公子突,因他口才好又擅阿谀,郑厉公十分宠信他,就如楚文王一般无二。及至厉公复国成功,便拜他为大夫。

    这时七国君臣接到了齐桓公班师的指令,陈国大夫辕涛涂来找申侯说:“军队如果从咱们陈国和郑国回去,这一路上的粮食衣履都得我们两国承担,那可不是个小数目,咱可承担不起。不如建议向东从海路回齐,这样就由徐国和莒国来供给了,你觉得怎么样?”

    申侯点点头:“这是个好法子,你试着说说看。”

    于是辕涛涂就向齐桓公进言:“您北伐戎,南伐楚,假如以当下的兵马,使东夷诸国得以一见兵威,他们敢不奉朝称臣吗?”

    齐桓公想想也是,便同意大军改由东路回齐。不一会儿,申侯求见,说:“大军出征,必会劳民伤财。如今已师老力疲,如果取道于陈郑,粮食给养都很方便。若走东面的海路,万一东夷阻我归途,则必有一战,到时怎么办呢?辕大夫所说的,全只是为了他陈国着想的啊!”

    桓公闻言大怒,命将辕涛涂拿下,还命郑文公将虎牢之田赐给申侯以做奖赏。那可是郑厉公助王复位,周天子亲赐的土地,郑文公哪里舍得?可畏于齐桓公的威势,这地不得不给,可心里对齐桓与申侯已有怨怼之意。

    陈宣公那里再三为辕涛涂请罪,又是献礼又是遣使的,齐桓公还是给了面子放了他。诸侯们各回本国。

    那边楚成王见诸侯真的退了兵,又不想进贡包茅了。屈完劝他:“不可做那失信之人!再说正因为我楚国不与周王朝来往,才让那齐国有机可趁,坐上那方伯之位。如果咱们能与周王重修于好,则可与齐平起平坐了。”

    “可是,周王是王,孤也是王,怎么称呼?”

    “不论爵位,只自称远臣便是了。”

    这样屈完带着十车包茅与一些金帛之物,前往洛阳朝贡天子。周惠王大喜:“楚国都多久没上过贡了,莫非是先王之灵保佑吗?”于是亲自告祭太庙,并赐予楚国胙肉。

    临走时,周惠王拉着屈完的袖子说:“镇尔南方,毋侵中国!”

    屈完刚走,齐桓公派的使臣隰朋就到了,特来汇报此次南征的战况。办完公事,隰朋请求见一见太子,惠王面有不悦。便命次子带和太子郑一同出见。

    隰朋当时不露声色,回到临淄后对齐桓公说:“周室将乱矣!”

    “为何?”

    “周王长

    (本章未完,请翻页)

    子名郑,先王后姜氏所生,已立为太子。姜后薨后,次妃陈妫被立为继后,生一子名带。周王喜爱王子带,呼他为太叔,有废太子郑而立太叔带之意。主公您身为盟主,不能不管这件事。”

    桓公召管仲商议,管仲出一主意,让齐桓公上表要求举办诸侯大会,共同拜见太子。这样名份一定,周王再想废立就难了。

    于是桓公一面传檄诸侯,明年夏共会首止,一面再派隰朋去洛阳,要求太子参会。周惠王当然不愿太子郑出会,但他又不敢得罪齐国,只好答应了。

    第二年夏五月,齐,宋,鲁,陈,卫,郑,许,曹八国诸侯齐集于首止。太子姬郑也来了,停驾于行宫。入夜,太子请齐桓公到行宫,诚恳告之太叔带欲谋夺他东宫之位的事情。齐桓公安慰他:“小白定会与诸臣立下盟约,共同拥戴太子,太子勿忧!”

    八国诸侯听了齐桓之命,也不敢归国,每日里就在馆舍,轮流置办酒席宴请太子及从属,不觉已过夏六月。太子郑觉得这样太过,心中不安,想辞归洛阳。齐桓公挽留道:“之所以让太子留连于此,主要是想让天子知道吾等爱戴太子,不忍相舍,也让其他人不要有什么妄想。现今大暑,等秋凉再送驾还朝罢。”于是决定秋八月为归期。

    周惠王在洛阳久不见太子回来,知道是齐侯推戴,心中十分不满。惠后与太叔带更是成天在他耳朵边说太子的坏话,于是召太宰周公孔来见说:“齐侯名义上说是伐楚,实际上并未动楚国一兵一戈。现在楚人又进贡又听话,未见得不比齐国强。那个小白又率领诸侯拥留太子,一点不把孤王放在眼里。烦劳太宰通一密信给郑伯,命他弃齐从楚,无负朕意!”

    宰孔大惊,劝阻说:“楚国之所以效顺,也是齐国出力的结果。大王怎好弃齐国累世之旧好,而去迁就一个乍附蛮夷呢?”

    “郑伯不离会,诸侯不散去,难保齐侯没有什么图谋?朕意已决,太宰不要说了。”

    周惠王手书一通玺书,亲手封函,宰孔只好派人星夜送到还在首止的郑伯手中。

    郑文公开函,信上说:“子郑违背父命,植党树私,不堪为嗣。朕意属次子带,叔父若能舍齐从楚,共辅少子,朕愿委国以听!”

    郑文公大喜:“吾先武公与庄公,世代为王朝卿士,领袖中原,先厉公也有助王复位之功,却未得召用。现在周王独有命于我,诸大夫应贺我矣!”

    大夫孔叔谏曰:“齐国是因为要救援我郑国才出兵伐楚的,如今咱们却要反齐而事楚,这事不道德。再说拥立太子也是天下大义,主君不可以违背。”

    “听从霸主不如听从天子,而且天子不中意太子,寡人又何必去拥戴他?”

    “立嫡以长,是周祀绵延之要义。当年,幽王爱伯服,桓王爱子克,庄王爱子颓,都没有好下场。人心不附,身死无成。主公若不从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大义,将来必会后悔!”

    正相持间,那个两面三刀的申侯又跳了出来:“天子的命令谁敢违背?若跟着齐国就是违抗王命!咱们一走,诸侯们必心中生疑,盟约便散了。且太子在外结党,太叔在内营私,两人谁成谁败,还不好说呢。不如回国去静观其变。”

    郑文公听了申侯的,托言国中有事,不辞而走了。

    齐桓公大怒,马上要带着太子一齐去伐郑了,管仲劝说:“郑与周接壤,此必是周王那边有人相诱。不过一人一国而已,不如赶紧歃血立盟为要。”

    于是七国诸侯登坛歃血为盟,却唯独不与太子郑歃,意思是决不与太子为敌。大家共同宣誓:“凡我同盟,共翼王储,匡靖王室。有背盟者,神明殛之!”

    太子郑自是对各位诸侯千恩万谢不止,次日与齐桓公洒泪而别。

    却说楚成王听说郑伯逃会了,大喜:“吾得郑矣!”立刻遣使暗通消息与申侯,想与郑国重修旧好。这里严重怀疑这个申侯莫不是楚国的高级间谍,行迹着实可疑!

    郑文公听说诸侯们会盟后即将征讨郑国,正在犹豫间,申侯来怂恿了:“如今天下只有楚国能与齐国相匹敌了,何况还有天子之命?若主公不早作决断,齐楚两国都将为郑国之仇敌,那怎么办呢?”

    郑文公被吓到了,便派申侯前往楚国暗通款曲。

    周惠王十六年,齐桓公果然率领诸侯联军共同伐郑,先把新密给围了。这时申侯还在楚国,催着楚成王救援郑国,令尹子文说:“召陵之役,许穆公死于军中,齐侯对许国有所愧疚,多方照拂。如果我军去讨许,那诸侯联军必往相救,则郑国之围可解。”

    楚成王亲率大军前往征讨许国,诸侯们果然放下郑国去救援许国,楚国班师。那个申侯回郑国后,自以为自己有大功于国,扬扬得意,指望郑文公大大一个封赏。谁料郑伯说虎牢之地,封给申侯已经过了分,这次没有任何爵赏。申侯心中失望,难免口出怨望之词。

    次年春天,齐桓公又来征讨郑国了。那个陈国大夫辕涛涂还没有忘记被申侯出卖的仇恨,给孔叔写了一封信:“申侯前以国媚齐,独擅虎牢之赏。今又以国媚楚,使子之君负德背义,自召干戈,祸及民社。必杀申侯,齐兵可不战而罢。”

    读了孔叔呈上来的信,郑文公也深悔自己不听孔叔的话,逃会不盟,给本国召来两次兵祸,也深深恨上了申侯。于是把他召他指着鼻子骂道:“你说楚能抗齐,如今齐国两次征伐,楚国的救兵在哪呢?”

    也不听申侯申辩,教左右武士把他拖出去斩了,首级装在木盒里,派孔叔送到齐营中以向桓公示好。小白素知孔叔是个贤臣,便准了郑国的和书。又要在宁母大合诸侯开会了,郑文公还是怕周惠王会怪他不听王命,便想派世子华代替自己参会。这又引出一段故事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