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三国开局打劫了曹操 >第十七章曹操屠城

曹操手下人费了好大劲才把曹操相劝住,曹操咬牙切齿的说道:“徐州刺史陶谦纵兵杀害我父,此仇不共戴天,我现在就要起大军向徐州杀去,我一定要让徐州血流成河。见城屠城,遇村屠村,鸡犬不留,这才能雪我心中的满腔仇恨。”

    夏侯渊听了逃出来士兵的报告后也是泪流满面,痛心疾首,听了曹操的话后马上道:“大哥,此仇不报,天理难容,你就下令吧,我一定要让徐州尸横遍野,生灵涂炭,让陶谦老儿付出代价。”

曹洪也是暴跳如雷,厉声叫道:“主公,你就下令吧,我们要血洗徐州,用陶谦老狗全家的头颅来祭奠我老叔。”

曹操大声道:“夏侯渊、于禁二人听令,你二人率五万大军为先锋,向徐州杀将过去,所遇城池,将城中百姓全部斩杀,一人不留,这才能解我心头之恨。”

夏侯渊、于禁二道:“是主公。”

    二人转身点兵去啦。

曹操又说道:“荀彧、程昱、刘馥等人率三万大军驻守鄄城、范县、东阿三县,其余将领都跟我向徐州杀将过去。”

    荀彧、程昱、刘馥等人也知道屠城是不行的,但在这种情况下,谁敢向曹操争辩啊,那不是找死吗?所以曹操手下的有识之士是一个都不敢出声,也不敢在这种时候惹曹操,毕竟自己的小命更要紧,他们只能遵守曹操的指令行事,这也是没有办法之事。

当时有九江太守边让,是徐州刺史陶谦的好朋友,二人关系非常的好,听到曹操率大军要来血洗徐州时,知道徐州有大难,马上亲率五千士兵前往救援。

    曹操听说九江太守边让率五千士兵来支援徐州,马上让夏侯渊率大军赶到边让大军的路上对其伏击,并把边让斩杀,五千大军也被杀得丢盔卸甲,能逃出去的也只能继续逃命了。

此时正在东郡担任从事的陈宫,原本有恩于曹操,陈宫和徐州陶谦的关系也是非常的好;听说曹操起兵二十万向徐州杀将而去,为的就是报仇雪恨。

    并听说曹操要屠城,所过城池中的百姓都要受其牵连,陈宫就连夜前来见曹操。

曹操知道陈宫来当陶谦的说客,相劝自己不要出兵打徐州和屠城中百姓。

    曹操本不想见陈宫,但陈宫过去对自己也有大恩,要不是当初陈宫帮忙的话,曹操也不可能得到张邈的帮助啦!这不见吗肯定是不好的,曹操只好把陈宫请进自己的帐中相见。

    

陈宫见到曹操后道:“明公,我听说你要亲率二十多万大军进攻徐州,目的就是报尊父被张恺加害之仇?

    听说你下令大军所到之处要杀尽无辜的百姓。我这次是来向你说,陶谦是个仁者见仁的好人,不是见利忘义之辈。他怎么可能加害令尊呢?令尊遇害是张恺的个人行为,并不是陶谦授意,陶谦让张恺率士兵护送令尊也是一翻好意,此事不是陶谦之罪啊。

    况且徐州的各地郡县中的百姓,更是无辜,百姓得你又有何深仇大恨呢?你现在下令见城屠城,见村屠村,这也太残酷无情啦,这也会影响你的名声,希望你三思而后行。”

曹操听了陈宫的话愤怒的道:“你之前弃我而去,如今你还有什么脸来和我相见?我要不是看在以往的情面上,我都懒得见你。现陶谦杀害了我父全家老小一百多人,让我家破人亡。

    我发过誓,必定要生擒陶谦,扒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将他千刀万剐,五马分尸,方能解我心头之恨,你既然是为陶谦当说客,我为什么要听你的话呢,你也不用再说了,否则我连你一起斩杀,你走吧。”

    

陈宫听了曹操的话,无言以对,知道再说无用,只好告辞。陈宫出了曹操的帅帐,心中叹息道:“我现在相劝不了曹操出兵攻打徐州,也没有脸面去见陶谦了。”

    于是陈宫骑马转投陈留的太守张邈而去。

却说夏侯渊、于禁率领的前锋大军,一路向徐州杀去,所到之处烧杀掠抢,遇城焚城,见人杀人,挖掘坟墓,遍地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曹操大军所过之处,惨绝人寰,鸡犬不留,这是对徐州百姓犯下滔天罪行,当然这也为曹操后来统治徐州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后患。

徐州城中的陶谦,听说曹操起兵二十多万向徐州杀来,目的就是为报父仇,大军所过之地到处斩杀无辜百姓,陶谦是悲痛欲绝,仰天恸哭道:“我罪孽深重,得罪了老天,这才让徐州百姓受此大难。”

陶谦召集众文武官员商议,陈登则是说道:“主公,曹操此举名为替父报仇雪恨,实际上他是看中了徐州,想以此为借口抢占徐州,这并非是主公之错,就算没有曹嵩之事,曹操迟早也会找其他理由向我徐州入侵的,这是曹操的狼子野心。”

陶谦手下牙门将军曹豹道:“明公,我徐州的丹阳兵勇猛无比,有什么可害怕的,现在曹操大军既然已经来到,我们岂能束手待毙,我愿助明公打败曹操大军,还我徐州百姓有个安

(本章未完,请翻页)

静之地。”

陈珪思考了一下道:“明公,曹操大军一路烧杀掠抢,对徐州百姓犯下滔天大罪,现在已激起了百姓同仇敌忾的决心,我们必须要动员城中百姓参与守城,他曹操的二十多万大军也未必能轻易的攻下城池。

    因此请明公赶紧下令动员百姓,跟百姓证明清楚,一旦城破,百姓也会受到残害,只要城中百姓和我军同心协力,坚守城池,时间一长,曹操大军的粮草肯定会出问题,那他只有退兵,所以我们最终必能打败曹操大军。”

曹操率大军杀到徐州城后,陶谦也只好引兵出城迎战,远远看到曹操大军铺天盖地,士兵们头扎白布,气势汹汹,完全是一付拼命的样子,曹操大军中竖起白色大旗二面,大旗上面有报仇雪恨四个大字。

双方大军列好队形后,只见曹操身穿孝服,提马出阵,指着陶谦破口大骂道:“陶谦匹夫,你加害我父全家一百多人,现我大军到此,你还不下马受缚?”

陶谦出马于自己的大旗一面,对曹操欠身行礼并道:“曹公我本想与你交好,怕你父路途中恐有危险,所以才令张恺率五百兵马相送,那里会想到张恺这狗贼,贼心不改,在途中加害令尊,这也是我没有想到的事啊,这件事确实不是我授意的,希望曹公明察秋毫。”

    曹操听后怒吼道:“陶谦老匹夫,你杀我全家这已成事实,还敢在这里胡言乱语,我不生剥你的皮,誓不罢休,你休得多言。谁可为我擒拿陶谦老贼?”

夏侯渊听了曹操的话,马上应声而出,向陶谦杀将过去,陶谦一见,心中非常惊慌,只好返回自己军阵中。

    夏侯渊追杀而来,曹豹挺枪跃马,前来迎敌。两马相交,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双方大军都乱成一团,没有办法,只好各自收兵。

    陶谦率大军入城后,马上召集众文武官员来商量,陶谦对众人道:“曹操大军有二十多万,而我守城士兵不足敌军半数,那里抵挡得了曹操大军的进攻,为了徐州百姓的安危,我现在只能自缚前往曹操大营,任其宰割,这样或许还能救世主徐州六郡百姓之性命,否则我徐州城破时,那全城百姓将无天日,都会受到我的牵累。”

赵昱听后道:“明公,经过我们的动员,现在城中百姓士众志成城,同心同德,他们都将誓死保卫城池,与城共存亡。另外主公不用担心,曹操大军虽然众多,但只要我徐州百姓、军民一心,完全有能力打败曹操大军。”

陈珪也道:“明公,曹操大军虽然强悍,但我徐州城池坚固,并非是想攻打就能轻易攻打下来的。只要我们坚守城池,曹操大军攻打城池也必定会损兵折将,就算他攻进城中,城中百姓也会坚决抵抗,那曹操大军肯定也没啥办法,况且他也未必能攻下城池。”

陈登思考了一下道:“明公,你不用担心,你治理徐州已经多年,对徐州百姓做了不少利民之事,能让徐州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百姓生活远远强于其他州郡,这都是您的功劳,徐州百姓都会感激你的大恩的。现在曹操一路屠杀我徐州百姓,已经引起了徐州全体百姓的民愤,城中百姓都视死如归与您共存亡。

    现在曹操大军虽然强于我军,但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打下城池的,明公从今天起就不要再出城开战,只要坚守城池不出;我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我现有一计策,一定能让曹操大军死无葬身之地。”

陶谦一听,马上问道:“元龙,你有何妙计,赶快说来我听。”

    陈登道:“明公,听说你和北海的孔融、青州的田楷关系都不错,徐州和青州是唇齿相依,只要徐州被曹操抢占,那青州必定也会受到曹操大军下一步的攻击。

    现曹操借父亲之事来攻打徐州,那是他早就预谋好的,既然如此,那青州曹操也肯定不会放过。

    所以只要明公给北海孔融、青州的田楷二位大人写封求援信,让他们出兵来支援我徐州,想别他们也一定会出兵的。

    只要北海、青州二地出兵的话,那曹操的大军只能撤退。”

    陶谦听后马上就写了二封书信,写好道:“那谁人愿意去请援兵呢?”

陈登道:“大人,青州的田楷大人那里我可以去,只是如果再去北海的话,恐怕时间会来不及,请明公安排他人前去北海请援。”

赵昱听后道:“明公放心,北海由我去好了,我一定把孔融大人的援兵请来。”

陶谦非常感动的道:“那就有劳二位啦,我在徐州一定坚守到你们搬来救兵,我会亲自去向城中百姓动员,让百姓都来共同守卫城池。”

曹操大军虽然众多,但由于曹操大军一路对徐州百姓烧杀掠抢,对无辜百姓进行残酷无情的杀戮,这让徐州城中的百姓奋起了坚决抵抗曹操进攻的决心。

    百姓们自愿主动上城墙上去和曹军拼杀,自愿送上吃的给守城官兵,有力气的青壮年都纷纷投入到抵抗曹操大军的战斗中,妇女、老人则运送大量守城物资给守城官兵。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这让曹操大军想尽快攻下城池化为泡影,他们也只能不停的发动进攻,但还是没有什么显著效果。

曹操攻打了十多天,多次有士兵杀到了城墙上,但徐州士兵和城中百姓同仇敌忾,誓死守卫城池,每次都被徐州军民给打了下去,这让曹操心里很是气愤。

    曹操对手下攻城将军道:“徐州城中的士兵的抵抗会如此顽强,这和一路我大军所向披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啊,这到底上什么原因呢?”

夏侯惇听后无奈的道:“主公徐州城中的百姓都纷纷投身到守卫城池的战斗中,他们是全城总动员,我军上去就会受到巨大的反击,照此强攻的办法,那我军的伤亡也会日益增加,损失也会一天比一天大。”

戏志才道:“主公,我军不能这样强攻啦,这样就算打下城池,那我军的伤亡也会非常的巨大,正所谓是杀一千,自损八百,况且我军是攻城方,损失比守城方更大。”

却说北海太守孔融,字文举,鲁国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之子,孔融自小聪明伶俐,受家族的影响,也是个满腹经纶,学贯五车,才华横溢的儒林大儒士。

    孔融本人爱好文学,喜欢和朋友谈诗论词,加上又极其好客,所以家中常有朋友、文士集结。孔融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之愿也。

    孔融在北海六年,甚得民心,把北海那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北海百姓安居乐业。

    孔融正在和朋友在家中吟诵诗词,突然卫兵来报说是徐州刺史陶谦大人有信使到。

    孔融让人进来后,赵昱取出陶谦的书信交给孔融,向孔融说清楚了为什么曹操率大军进攻徐州的来龙去脉。

    并对孔融说道:“孔大人,现在曹操二十多万大军正在猛烈攻打徐州城,曹操大军所到之处是寸草不留,生灵涂炭。

    一旦城池被攻破,那徐州城中的数十万百姓就要惨遭毒害了,还请大人能够及时出兵救援。”

    孔融听后道:“你放心好了,我和陶恭祖关系一直很好,我们是多年的好朋友们了,我一定会出兵去救援徐州的。

    只是我和曹孟德素来无仇,现在我要出兵去支援徐州,着实不太合适。

    不如先让我写封信去给曹孟德,能调解那是最好,如果调解不成,那我再出兵也不晚啊。

    这也是先礼后兵吧。况且孟德屠城焚村确实也做得太过分啦,反正我一定会管此事的。”

    赵昱听后道:“孔大人,曹操现在占着兵强马壮,拥兵二十多万,他是不会和解的。再说了,曹操出兵徐州,其父曹嵩之事不过是个借口,他的目的其实是看中了徐州的富裕,一旦徐州沦陷,那徐州大量的钱粮就会归他所有,曹操那狼子野心早就暴露无遗了。”

孔融听后想了想道:“那这样好了,我们一边准备兵马,一边派人把书信给交曹孟德,这样就二不眈误啦。”

孔融和赵昱等人正在研究出兵救援徐州一事,忽然。

    孔融的北海守军来报告说是黄巾贼党管亥率领黄巾军群寇数万杀奔北海前来。孔融听后大惊失色,立即亲率兵马出城迎战管亥的黄巾军。

管亥见北海孔融出城来后就道:“孔太守,我听说北海粮草充溢,我军现在缺乏粮草,今天特来向大人借粮草一万石,只要大人借给我粮草,我马上率大军撤军。但如果大人不借我粮草的话,那等我攻打下北海城池后,城中男女老幼一个不留,全部都要斩首,请孔大人为了城中的百姓三思而行。”

孔融听后厉声道:“我是大汉之臣,坚守大汉城池是我的职责,岂能借粮草给你黄巾军反贼,你还是下马投降,省得我大军动手。”

管亥听后心中极其愤怒,拍马舞刀,直取孔融,孔融部下将军宗宝挺枪出马;和管亥大战,宗宝抵挡不了管亥数个回合,就被管亥一刀斩于马下。

    孔融手下兵士瞬间大乱,纷纷逃入北海城中。

    管亥分兵四面围城,孔融心中郁闷。赵昱心中更是忧心忡忡,苦不可言。

通过一晚上的思考,孔融想到平原县的刘备三亲兄弟,三兄弟英勇无比,如能请得到刘备三兄弟来的话,那北海之围就解了。孔融马上写书信,边夜派出信使偷偷出城,前往平原县而去。

    刘备三兄弟正在喝酒聊天时,卫兵宛然来报告说是北海孔融的信使来了,这下让刘备大耳贼是莫明其妙,北海孔融是当世大儒,是孔子的后人,他也知道天下有我刘备这号人物。

    刘备马上把孔融的信使请进来,孔融的信使送上孔融的书信并道:“现令北海被管亥的数万黄巾军围困,孔大人闻大人你素有仁义之名,能救人的危急,特令在下来请大人出兵相救北海。”

刘备道:“孔北海也知道世间有我刘备这个人了。”

    随即和关羽、张飞点起三千兵马向北海进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