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帝国之星 >第二百九十章 大发展
    帝国的改革全面铺开。

    武昌城,这里是帝国交通枢纽,现在正在修建从这里直接去长安的铁路。之前要绕道洛阳,现在直接就能修到那里。

    不光是铁路,武昌的飞机场也在建设。

    这是帝国中西部目前最大的机场。

    交通部的规划中这里将座位南北方和东西部的转机机场,因为现在的飞机航程不够,很多时候要进行降落补充燃料。

    而且天空航空公司的第二个分厂就要建在这里,就连京城钢铁厂也要在武昌设立分厂。

    武昌几乎成了一个大工地,在帝国内阁的设想中,要武昌带动整个帝国中部的发展。

    “市长,京城交通部的人已经来了,咱们是不是去接一下。”武昌市市长谢昆忙得脚不离地,事情太多了。

    各个大项目都要自己亲自的协调,别人根本不够资格。

    “让刘市长去,兵部张侍郎来了,我得陪着去看军工厂。”帝国在京城重要的军工厂要搬来武昌,选址已经定好。

    如果能搬来,光是每年采购的材料就能让武昌很多工厂吃饱。

    这可怠慢不得啊!

    谢昆知道这是自己的机会,如果能顺利将这些产业都落实好,自己下一届的市长之位就等于定下了。

    武昌的地位在帝国内的直线升高,自己在忠民党的地位也是往上窜,说不定干两届市长就能竞选整个湖北的省长了。

    弄好了还能进内阁干个部长,对于委员自己则是不敢想。

    想到这点,谢昆也就不觉得自己现在有多累了。

    军工厂的选址在汉阳,武昌城给其腾出了一大块地。

    兵部右侍郎谭谓颇为满意地点点头,笑道:“这块地可别军工厂在京城的大多了。”

    “我们武昌对前来建厂是十分慷慨的。”谢昆颇为自傲道。

    省里对武昌的发展也是十分支持,已经准备将武昌边上的两个县拨过来,到时候又能腾出不少土地。

    “谢市长,不瞒你说,兵部还准备建一个兵工厂,正在全国各地选址。”谭谓不经意道。

    “新的兵工厂?”

    谢昆一听来了精神。他现在也算是帝国地方上的高层,对于帝国的很多动向都十分了解。

    太子殿下登基后肯定是有一番作为的,兵工厂以后肯定是要忙碌,而兵工厂需要大量的工人,这可是解决就业的好项目。

    如果自己能多引进几个这样的项目,有饭吃的工人还不把票都投给自己?

    过年以来,报纸上就在鼓吹以地区发展论英雄,将松江、京城、香江、江宁的几个市长进行连番报道。这在之前是不可能的,看这阵仗有可能是内阁授意,甚至取消了党派之见。

    如果自己能在这几大报纸上露脸,那整个帝国就知道有自己这号人物了。

    想到这里,谢昆就热血澎湃。

    送走了谭侍郎后,他立刻登上来去京城和火车,他要抢在别人前边,将新兵工厂的项目拉过来。还要去京城那边看看,还有什么好项目争取过来,整个湖北的经济都太落后,即便是想要找工作也只能去武昌这样的城市,自己虽是一城之官,

    (本章未完,请翻页)

    背后却有整个省的劳力。

    只要建工厂,就不怕没有劳工。

    谢昆的火车停在郑县做短暂的停留,旁边的包厢里的换了一批新的乘客。

    谢昆正要继续休息,外面却传来了熟悉的嗓音。

    “文东?”谢昆推开门道。

    外面一中年男子,一愣,看向这边,随即惊喜道:“原来是谢兄啊!”

    “果然是你啊,快来,快来!”谢昆热情道,“没想到在这里能碰见兄弟啊!”

    庄文东,帝国长安市市长。

    他和谢昆年龄相仿,在京城开会的时候便经常一起讨论,因而十分熟悉。

    “你这是去京城?”谢昆询问道。

    庄文东点点头道:“如此大的动静,自然要亲自跑一趟,我们那不如您的武昌,位置优异,不去争取,很难有好的发展。”

    长安城虽然在西北地区算是大城市,但是如果放在中东部就没法看了。差距太大了,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就连武昌这几年的发展都十分迅速,也是长安不能比的。

    “您这是京城?”庄文东反问道。

    谢昆有些矜持道:“我就是去看看。”

    “听说兵部还要新建一个大型的兵工厂,不知道谢兄听说没有?”庄文东试探道。

    要说谢昆没有听说,他是不信的,武昌这样一个交通发达的地区,很多消息都要比自己灵通的多。

    “听说了,不知道会落在哪呢!”谢昆的话也表明了自己对这个兵工厂有兴趣,不然谁会去关心落在哪里。

    “听说这个工厂要是建造哪里,哪里也是有福气了。”庄文东感慨道。

    其实他这一次进京,就是为了争取这个兵工厂。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不占优势,相比中东部地区的城市,长安缺少现成的配套工厂,也少有熟练的工人。总之,各个方面都缺少优势。

    不过,庄文东仍然想要争取一下。

    兵部大楼。

    之前兵部在帝国内阁里并不是很有地位,虽然兵者,国之大事。但帝国并没有了之前的进取心,所以兵部也就没有了地位。

    而现在,兵部的地位直线升高,兵部尚书是大本营会议上的常客。

    谢昆的级别想要见到尚书自然是很难,就是省长想要见各部的部长也没有那么简单。

    而且谢昆已经在这里见了好几个地方长官,看来这个兵工厂的好处大家都看到了。

    自己的优势就是有了基础,地方的计划就是让武昌成为军工基地,形成产业。

    这事还得想办法啊!

    谢昆在忠民党里算是曾光先一派,所以他想要去拜访一下曾光先。

    不过,作为次辅,曾光先的时间很紧张。

    谢昆花了大的代价才让秘书帮自己调出了二十分钟的时间。

    二十分钟足够了。

    第二天下午,曾光先来到内阁府中曾光先的办公室外,等待接见。

    曾光先刚刚召集完改革小组的会议

    (本章未完,请翻页)

    ,现在改革摊开,内阁的一众官员变得异常忙碌。

    毕竟这是前所未有的改革,没有经验,事情也变得多起来。几乎每天都要开会讨论遇到的问题,不过曾光先倒也很享受这样的状态。

    “次辅,武昌市长谢昆在外边等待召见。”秘书走过来低声道。

    曾光先手一抬示意秘书让其进来。

    “次辅阁下!”谢昆一进来赶紧鞠躬行礼。

    曾光先微笑道:“坐!”

    “好的。”谢昆规规矩矩的坐下。

    “这些日子也忙吧!我看武昌上了很多项目,你可要好好抓住机会啊!”曾光先主抓改革,自然对各个地区的情况很了解。

    武昌是中部地区的龙头,在会上也多有涉及。而且谢昆也算是自己这一派中少壮派,能力还是不错的,如果加以培养,是有可能进入内阁的。

    “谢谢次辅如此关心武昌,我们一定不辜负内阁和您的期望。”谢昆赶紧表态,“今天我来就是向您汇报一下武昌下一步的工作。”

    谢昆简明扼要的将武昌的下一步工作重点进行了汇报,时间紧迫。

    最后,他试探性地询问道:“听说兵部要建一个大的兵工厂,不知道在选址上能否考虑武昌呢!”

    “这个事情还没有定论,兵部这些日子也在考虑,不过最后定夺应该还需要时间。”曾光先笑道,“武昌能承接?”

    “只要给我们,我们一定办的漂漂亮亮。”谢昆打着包票。

    看着谢昆的态度,曾光先很满意。现在这个时候,就怕自己人不敢担当。

    虽然自己不具体分管兵部,但是现在已经成立了改革委员会,自己是主 席,对于大项目自己有最终的决定权,所以在这个兵工厂上自己还是能说了算的。

    “这个事情,你回去弄好材料,交到兵部,其余的就看有没有机会了。”曾光先叮嘱道。

    谢昆出了内阁府,心情十分愉悦,曾光先这样说表明会想办法。虽然不是说已经定了,但是总比自己在外边想办法要强的多。

    “走!找个地方喝一顿。”

    京城的变化也很大,各种高楼拔地而起,公路也是到处在修补、重建。

    整个京城好像一个大工地,汽车只能是四处绕行。

    在内阁的计划中,城内的工厂要全部搬出去,尤其是一些钢铁厂和化工厂,都要搬离居民区附近。

    毕竟这种工厂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谢昆知道这都是年前帝大的一位年轻教授发的文章导致上层的重视。

    “保护环境?”谢昆嘟囔着这个新名词。

    难道为了这个所为的“环境”就不让人吃饭了?

    谢昆对于这个说法是不屑一顾的,但是现实又不得不让他有所担心。

    武昌那边是不是也要受到影响,那样的话自己可要提前布局。提前将这些工厂设计到偏远的地方,京城有钱能搬得起,自己可没有这样的能力。

    “小王,咱们明天就回去。”谢昆还是决定提早回去,做些准备,如果兵工厂确定建在武昌,自己一定要做足前期工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