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北史英雄 >第十章
    话说贺六浑失去高澄,正在寺门外指点去路寻找,忽然有数十骑人马上山。前面乃段荣,后面有人抱着小家伙,坐在马背上,却像高澄模样,众人下马。连忙入寺,高澄也随后,进来,贺六浑看到,非常高兴。

    贺六浑忙着问段荣:“不知君下如何救得我儿?”

    段荣道:“拔陵在武川、怀朔等处屯驻兵马。武威相距不远,因此在家防御,不敢远行。昨天我早知道贼将韩楼率领十万军队,去和广阳战斗,打从五原而往。我知这里会遭受战火,慌忙带家人三十名骑兵前来看望。今天早上到村里,果见尸横遍地,房屋全毁。不能预料两家吉凶,细细打听,才知道你们在这里,故寻得而来。走到途中,忽然看见老鸦向我乱鸣。拿箭射它,老鸦带箭飞入洞穴中。我派人下洞穴探取,见到一个小孩睡在里面,抱出来一看,是你的儿子呀。

    高欢高兴并问高澄,为什么躺在洞穴内。

    高澄说:“起初奶妈抱着我逃走,追众人不上,落在后面,被敌人冲过来,我与乳母同落在水里。忽然看见一个夜叉模样将我提起,放在洞里。眼前只看到一只乌鸦在上飞鸣。今天早上有人抱着我走出洞穴,乃是段姨夫,故此同他到这里来。”

    贺六浑忙向段荣道谢。

    娄昭君见了孩子,如获到宝,感激不尽。

    段荣又向娄内干夫妇安慰一番。这天晚上,同宿寺院内。第二天,尉士真也来探望,对高欢说:“庆幸家人平安,但资产荡然无存,将来如何谋生?”

    贺六浑道:“夫人,你不必担心,总会想到办法。”

    “娄昭道:“不妨。此时家业虽然废,还有别墅在平城等处。收拾各山牛羊驴马,搬往平城,督率庄丁再行耕种,也可度日。”

    贺六浑夫妻觉得可以。”

    段荣说:“不是一个好办法。段荣自幼学习天文,夜观天象,北方的叛乱不会停止,这里还有战火之灾,十年后才可平定。树家立产还不是时候。况且平城之间遇到混乱尤其严重,不应居住。”

    “娄昭道:“那么你觉得怎样解决?”

    “尉士真道:“大丈夫上不能为朝廷剪除杂碎,也应当为自己谋划,保全父母妻子。不如各家庭聚集庄军队,招徕乡勇,就在这菩提寺筑垒安营扎寨,依山守险。我也同来居住。聚粮食储备,以防不测。等待北方逐渐平息,成家也不晚。

    段荣道:“这个计划真妙。我看武威军的士气也很重要,不可安居。家中尚有积蓄,连家小一起运来,同住就是了。”

    “贺六浑、娄昭都非常高兴。相约已定,两家人都搬来。一面安顿家小,一方面将菩提寺改建强大的营寨,修整军器,造立旗。四方避难的人背粮带眷而来,不可胜数。自此敌兵听到六浑的名字,都不敢来侵犯。娄昭仍督庄兵耕种庄稼,以保山寨。现在按下不表。

    再说广阳王起兵来征拔陵,听到敌人从五原来敌,聚集众将商议说:“我兵不弱于敌兵,只是没有一个勇猛的将领与他们争锋,所以不能取胜。可现在军队中谁能充当先锋,何人推荐一个人。”

    众将道:“军队中实在没有勇将。最近听说贺拔允的弟弟贺拔胜在云州刺史费穆部下,这人有万夫不挡之勇,天下无敌。若是招他为将,定能吓跑六韩拔陵,打仗定赢。”

    “广阳王同意了,于是写信给费穆,要请求破胡到军。穆不敢违背,于是送破胡来见广阳。

    广阳看到他的仪表不凡,英雄无比,就封他为先锋,授以三千精锐士兵,对贺拔胜说:“将军此去杀贼建功,千金赏赐、万户侯。”

    贺拔胜很感激,誓以消灭敌人效力,于是领兵前去。行不到二十里,正遇上拔陵前队,大约有五千人马。

    贺拔胜勒马高叫道:破胡在这,谁敢出战?”

    贼将看这破胡,吓得魂胆俱碎,害怕退缩不敢上前。破胡连喝几声,不见答应。直接冲过来,贼兵往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后撤退。乘势赶杀,直到拔陵军前,勒马讨战。拔陵听说大吃一惊,对将道:今日破胡乘胜而来,谁去迎战敌人?”

    “帐前走过孔雀的弟弟孔鸾、拔凌的弟弟拔兵,启口道:我二人愿同出阵,斩了破胡的脑袋。”

    拔陵道:“不要轻视敌人,各要小心。”

    “二人答应,出马交战,跑到阵前,与破胡交锋。没打几个回合,被破胡一枪一个,都死在他的枪下。

    拔陵恐惧。诸将都恐惧破胡之勇,都不敢出战。于是退兵三十里安营扎寨,与韩楼大军互为犄角之势。广阳王知道前锋已经胜利,也率领大军到达五原山扎住。尉破胡几次挑战,拔陵只是坚守不出。于是两军相持不下。

    哪知拔陵兵威稍微挫败,而莫折念生在秦州反叛,兵势大盛。一天,命令他的弟弟天生道:“现在,我兵多将广,分十万军队给你,去攻打岐州。岐州一破,就率兵进逼雍州,攻破萧宝寅的军队。我自己在后面接应。“天生得令,领兵而去。

    却说萧宝寅是南齐明帝的儿子。梁武帝篡位,杀死他的兄弟九人。萧宝寅脱身投降北魏,孝文帝当时封为齐王,娶南阳公主,多加恩宠。现在因为南道行台元修义染中风,不能征讨,所以让萧宝寅代替他统领军队,以讨伐莫折念生。不几日,天生军队进逼岐州,岐州刺史裴芬和都督元志闭城拒守。被包围一个月,城破,裴芬、元志都被杀了。于是乘势进军雍州之界。萧宝寅得知,慌忙起兵相迎,见贼势浩大,颇为害怕。

    忽然有探子来报,西路上一支军队大约有五万,打着官军旗号飞奔而来。问人,这是东岔州刺史崔延伯,奉天子之命,封他为征西将军、西道都督,发动本州人马前去讨伐天生。

    崔延伯向来骁勇,力敌万人。萧宝寅非常高兴,请过相会。一路进发,走到马崽。莫折天生扎营黑水之西,军队士气十分旺盛。萧宝寅问崔延伯击败敌人的策略,延伯说:“明天早晨先为你试探敌人的实力,然后考虑。“于是挑选精兵数千,西渡黑水,整顿军阵向天生营中进攻。

    萧宝寅驻扎在水东,遥为接应。崔延伯直抵天生营下,口喷灭,故引兵。天生见崔延伯众少,打开营寨率人出来。他的人是延伯的数倍。萧宝寅望见,断然失色。崔延伯亲自殿后,不与之战,使他的部众先渡,队伍整齐,天生的兵不敢攻击,一会儿全部渡过。天生的军队也就撤退了。”

    萧宝寅高兴地说:崔君的勇气,关羽、张飞也不如。”

    “延伯说:敌人不是老夫的对手。您只需安坐,看老夫如何击败他们。”

    “第二天,崔延伯统率军队离开,萧宝寅的军队随后,天生倾巢出动迎战。延伯身先士卒,陷入他们的前锋,杀敌将几员,将士们乘着锐气竞相前进,大破其军,俘获斩首十余万人。天生率领残兵逃跑。官军追击到小陇,收集武器粮食储备无法计算。岐、雍以及陇东之地皆复。只因萧宝寅无法控制,将士拖延抢掠。天生逃脱,重新整理余部,塞陇道之口,以抵抗官军。萧宝寅、延伯打败了莫折念生,认为雍、岐以西不值得忧虑,于是停军不进。

    一日,接到泾州将军卢祖迁文书。因反寇胡琛占据了高平,自称高平王,聚集人马敷十万,手下勇将百名,扰乱幽、夏二州,极为猖獗。现在又派遣大将万俟丑奴、宿勒明达领十万军队,来侵犯泾州。祖迁抵挡不住,因此求救于萧宝寅、崔延伯。

    二人于是率兵到达安定,士兵十二万,铁骑八千,军势大振。丑奴驻扎在安定西北七里,当时以轻骑挑战。大军队还没有交战,敌军就走了。延伯自恃勇力,而且新立大功,认为敌人害怕自己,想要立刻追击。先是军队中另造大盾,内为锁柱,让战士负着走。辎放中,兵在外。在安定西北整部向前,认为稳操胜券。哪知道敌人的计谋百出,当两军相遇正准备交锋,忽然有敌兵几百骑兵手里拿着文书,诈称献上降簿,以请求缓兵。

    萧宝寅、崔延伯一起开看,宿勒明达率领军队从东北到,万俟丑奴率领军队从西南到,官军腹背受敌。延伯拍马奋击,奔驰追逐,直接到他营。无奈贼人皆乃轻骑兵,来去如飞,官军杂以步兵,战久疲乏,被贼寇乘机冲入排城,阵势大乱。延伯左冲右突,虽杀死敌人无数,而士兵却死伤近两万,于是大败。

    (本章未完,请翻页)

    萧宝寅见崔延伯败退,军心恐惧,忙就收兵,退守安定。崔延伯因失败而感到耻辱,想与二战。萧宝寅劝他养锋息锐,途观形势,以图进取。延伯觉他胆小,连夜修缮兵器训练军队,招募骁勇,再从安定向西进兵,离敌营七里扎营。第二天早晨不报告萧宝寅,独自去攻打敌军,大破敌军营垒,叛军披靡,平了几个栅栏。不久,军队乘胜抢掠,离他部署。贼人见官兵散乱,再回打他。

    北魏军队大败,延伯身中流箭而死。萧宝寅得知后前去救援,可惜来不及了。当时大寇没有平定,又失去了一员骁将,远近的人皆忧。而萧宝寅从延伯战死后,丧事卒数万,贼寇的势力却更加强大,深怕朝廷受到责备,心怀忧虑。

    当时麾下有一人,姓郑名俨,河南开封府的人。生得丰神明朗,仪容秀美,向在京中为太后的父亲司徒胡国珍参军。因跟随国珍得以进入后宫,太后觉他有没,曾经与他私通。宫禁严密,人人都不知道。等到胡太后被幽禁,不能进见。

    萧宝寅西征,郑俨就从军而去,也授参军之职。在雍州已经一年。一天赦书到,知道太后再次临朝,心里非常高兴,要进京城,苦于没有办法。现在发现萧宝寅面带恐惧的表情,就说:太后还政,您还没有进表恭贺,恐怕太后会不高兴的。”

    宝寅大惊失色道:“你说的都是对的。军队匆忙忙,没有时间考虑这些。现在应当上表祝贺,但是何人可去?”

    郑俨说:“如果一定没有人,我愿奉命而去。而且还有一种说法,明公出兵以来,虽有前功,却后失败。我在太后面前宣扬您的功劳,掩饰错罪,到时,朝廷定会更加宠任你,那时,你就不必担心被指责了。”

    萧宝寅大喜,说:“有你这样,我还担心什么。”

    “于是整好贺表,命令郑俨为祝贺使。郑俨告别了萧宝寅,连夜赶去。因想到太后旧情未断,日后定获重用,不胜欣喜。后来到京城,将源表呈交。太后见有郑俨的名称,忙就召见。

    郑俨来到金殿,朝拜太后。胡太后说:“早就想召汝,但不知你在什么地方。现在能见到你,足以安慰我的心。郑俨趴在地上哭着说:“我想这一生都不能再见到陛下,今天能够看到圣容,如拨开云朵看见太阳,臣很庆幸能有今日。“胡太后说:“我身边正缺乏良好的助手,卿家得留下来,不必走了。“郑俨感谢。

    胡太后,淫,情,久旷,现在见到旧爱,满怀春意,按納不下,那顾得上朝廷的体面,于是借口想知道叛军中的形势,留入后宫。这天晚上,郑俨住在宫中,与太后重叙旧情。宫里的人都祝贺。

    第二天升殿,就拜郑俨为谏议大夫、中书舍人,兼领尝食典御。白天晚上留在禁中,不放出外。就休假才能回家,尝尝派遣宦官跟随他。

    郑俨见妻子说家里事,不敢私下交谈一句话。从此宠冠群臣,一个当时奸佞之徒争先依附。当时有位中书舍人徐纥,为人乖巧谄媚,专门侍奉权贵。起初侍奉清河王,清河王死后又阿谀奉承元叉。

    元叉失败,太后因为清河所以又召他任中书。和郑俨专权,他知道郑俨在宫内受宠,更热诚接待,迎接谨慎。郑俨也因为徐纥有术智慧,任为主谋。共相表里,势倾朝廷内外,当时的人称他为“徐郑俨”。不到几个月,官至中书令、车骑将军。徐纥也升到给事黄门侍郎、中书舍人,总领中书门下事。

    军国诏令,都出自他的手。他一向有文学,又能整天办事,时刻没有休息也不感到疲劳。有急命,就让几个吏执笔,不会的,稍微传授。所以能讨好权贵,获得权势,然而没有治国的大法。见到人就装作恭敬谨慎,而实际上难以预测。又有尚书李崇的儿子李神轨,神采清美,官任黄门侍郎。也私下被太后宠幸,宠幸不亚于郑俨。又有黄色门给事袁翻,也为太后信任。

    徐纥、郑俨、袁、李四个人互相支援,蒙蔽朝廷。六镇残破,边将有告急表彰,郑俨担心伤太后的心,隐藏不报奏。外臣有从北方来的人,都嘱咐隐藏战告,不允许说真话。于是群臣争着说敌人衰弱,不久从平。太后日日淫乐,不在乎六镇。正是:朝廷中已经把山河放弃,外地徒劳均不管。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