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修真小说 > 乱世缝尸人 >050、豪侠
    第二天晚上,李休照例来到缝尸房。

    房间里,放着一具尸体。

    死者叫徐四海,为人刚正不阿,喜好打抱不平。

    因为武艺高强,有豪侠之名。

    四里八乡的人都非常佩服他,无论家里出了什么事情,比如老婆跟着别的男人跑了,儿子跟着村里的寡妇跑了,女儿跟着邻居家的儿子跑了,家里的猫跟着流浪的野狗跑了……

    诸如此类事情,事无大小,所有解决不了的纠纷,乡亲们都喜欢去找徐四海,让他来帮忙裁断。

    至于官府,平民老百姓一般没有什么大事,是不敢去找的。

    一方面,是因为衙门的官差,不喜欢处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多数时候,都是连逼带吓,敷衍了事。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官差办案,需要茶水饭费。

    这倒不是说他们贪得无厌,而是因为一个县只有这么几十名官差,但他们要面对的,却是几万人的纠纷。

    而这几万人,还不是聚集在一起的,而是分散在各个乡镇。

    古代不比现代,交通非常不方便。

    为了处理县城以外的案子,官差们往往跋山涉水,一去就是两三天,吃的住的,朝廷都不给报销。

    要让他们自己掏银子,这显然不可能。

    所以,也只能让报案的老百姓自己来出这笔费用。

    当然,虽然这是不成文的规定。

    但也有个别衙役,比较贪心。

    要是报案的苦主银子给的不够,或是不给钱,他就不办事,甚至还有可能捏造子虚乌有的罪名,将苦主当成凶手抓起来。

    诸如这类事情,经常发生。

    所以,老百姓但凡出点事情,能够自己解决,或是找乡里德高望重的乡绅解决的,基本上都不会是招惹官府的人。

    徐四海有豪侠之名,自然成为了平民老百姓首选的对象。

    而他办事也公道,讲究以理服人,能够动手解决的事情,绝不多说一句话。

    遇上个别嘴硬的、不要脸的、自以为有几分能耐的恶人,他就石头砸,棍子敲,直到把他们揍得腿断胳膊折,跪在地上哭爹喊娘,向他开口求饶,他才肯罢手。

    每当他盛怒的时候,没有人敢劝他。

    不过,他虽然脾气比较火爆,但他孝顺自己的母亲,不管生多大的气,在母亲面前,永远都是和颜悦色。

    就连脏话和粗口,也一直忍着不敢说出来。

    他的母亲,对他的管教,非常严厉。

    每次当他做错事,都对他痛加斥责。

    大多数时候,徐四海都不认为自己有错。

    但他担心母亲气坏了身体,无论她说什么,从不开口反驳。

    不过,他虽然表面上恭顺听从,但一出门,就将母亲的劝告和教训,全都忘得干干净净。

    一有人来找他,就又跑去帮别人主持公道。

    徐四海的邻居,叫孙军。

    他有一个外号,叫孙惧内。

    他的老婆王氏,异常凶悍,不仅天天打他骂他,还虐待他的母亲,不给她饭吃。

    有一次,孙军的母亲,因为看见儿子被打,心中不忍,便说了王氏几句。

    王氏很生气,恶狠狠地扇了她一个耳光,并且将她关在房间里面,连水都不给她

    (本章未完,请翻页)

    喝一口。

    孙军不敢违抗王氏,便趁着她出门的时候,偷偷给母亲送了一点吃的。

    王氏回来之后,发现了这件事情,便对着他大打出手,言语间百般辱骂,吵得连邻居都围了过来。

    但谁劝也没有用,王氏依旧肆无忌惮,非但没有出手,下手还越来越重。

    徐四海刚好从外面喝酒回来,得知事情的原委之后,当即勃然大怒,冲进去将王氏狠狠打了一顿。

    并且强迫孙军,写下休书,将王氏丢出门去。

    王氏伤痕累累,在熟人的搀扶下,回到家里,向父母兄弟哭诉,要求他们替自己出气。

    徐四海“凶”名在外,王父不敢与他硬碰硬,便跑去衙门报官,状告徐四海醉酒伤人,还逼迫孙军和王氏离婚。

    主审官员立即传唤徐四海和孙军,孙军害怕王家人,担心他们事后报复自己,便说他不想离婚,那封休书是徐四海强迫他写的,他也是受害者。

    徐四海万万没有想到,孙军不感谢他也就算了,竟然倒打一耙,都被王氏欺负成这样了,还替她说话。

    他感到非常心寒,立即在堂上对着孙军破口大骂,还想动手打他,但被衙役拦住了。

    因为扰乱公堂,徐四海被打了二十大板。

    挨打的时候,徐四海始终一声不吭,主审官员对他非常敬佩,便让人给他搬了一张凳子,还在上面铺了一张垫子。

    随后,主审官员问他,为何要这么做。

    徐四海说出了孙母受虐的事情,还说邻居可以作证。

    于是,主审官员便将孙母和孙军的邻居全都叫了过来。

    因为有众人作证,王氏百口莫辩。

    主审官员承认休书有效,但徐四海故意伤人,不予提倡,将他关入大牢之中,坐了三个月的大牢,以示惩戒。

    因为这件事,徐母气得痛哭流涕,茶饭不思,日渐消瘦。

    徐四海回家之后,听到妻子说起此事,心中悲痛自责不已,急忙来到母亲房中,跪在地上请她处罚自己,还说自己非常后悔,以后再也不会多管闲事了。

    但他的母亲只是别过头去,以手抹泪,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打他骂他。

    徐四海的妻子周氏见状,知道婆婆这一次是真的被丈夫气到了,连忙跪在地上,替丈夫求情。

    看到周氏也跪了下来,徐母这才心软,哭着用拐杖痛打了儿子一顿,又拿针在他的胳膊上刺了个十字花纹,让他牢记这次训戒,再也不要在外面惹是生非。

    徐四海向她发誓,以后一定会安分守己,再也不动手打人,去管别人家的事情。

    见他语气真挚诚恳,徐母这才原谅了他。

    徐母为人善良,平时里喜欢布施化缘的和尚、道士,常常将他们请进家里,做斋饭招待他们。

    有一次,有个老道士来到他家门口。

    徐四海正准备出门,见他衣衫破烂,将他当成乞丐轰走。

    徐母看到了,立马走出来,言辞严厉地指责了他。

    随后向那老道士道歉,想请他进家里吃午饭。

    但老道士说,他不是乞丐,不食嗟来之食,只向徐母要了一瓢水。

    徐母知道老道士这是在生徐四海的气,便叫住徐四海,让他向老道士当面道歉,请求他到家里吃饭赔罪。

    徐

    (本章未完,请翻页)

    四海心里很不情愿,但他不敢违背母亲的意愿,只好低声下气地去求老道士。

    老道士被徐母的诚意打动,这才开口对徐四海说道:

    “你们是积德行善之家,本该有所福报才对,可贫道观施主,满脸黑气,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有祸患来临,施主最近,可有在外面得罪了什么仇家?”

    徐四海这些年,没少得罪人,最不缺的,就是仇家。

    但这件事情,只有本地人知道,老道士是从外地来的,不可能知道。

    因此,听到他这么说,徐四海不由半信半疑,道:

    “我确实有不少仇家,但与别人结仇,并非我的本意,我只是想要竭尽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已。”

    “每一次,遇到不平之事,我都控制不住自己,想要上前帮忙。有时候,还会因此给自己带来麻烦。”

    “但我现在,已经尽力去改正,道长既然看出来了,不知有何法子,能够免去灾祸?”

    道士轻抚胡须,沉思片刻之后,淡淡开口说道:

    “你先别问能不能免去灾祸,先问问你自己,能不能改掉冲动莽撞的坏习惯。”

    “只要你能收住性子,就算没有贫道的帮助,也能避免灾祸的发生。”

    “不过,看在你母亲如此诚心诚意的份上,贫道就破例一次,帮你一把。”

    “在隔壁巷子里,有一户人家,姓赵。”

    “我见过他家的孩子,是个大富大贵之命,但他家现在遇了一点麻烦,你若能帮他,他一定会记住你的恩情,将来即使你犯下死罪,他也能救你一命!”

    老道士说完这句话,便告辞离去。

    对于他的话,徐四海并不是很相信。

    因为他一向不信命,而老道士给他的感觉,也不像是那种特别厉害的高人。

    但是,徐母对于老道士说的话,非常在意。

    得知有办法可以免去灾祸之后,立马催着徐四海出门,让他想办法帮助赵家人。

    有了母亲的授意,徐四海便不再多想,跑到隔壁的巷子,向邻居打听赵家的情况。

    经过一番打听,徐四海这才知道,老道士说的人,是个落魄秀才,叫赵良志。

    他的儿子,今年十二岁,叫赵志勇。

    父子二人相依为命,全靠赵父在街上写字卖画,维持生计。

    日子虽然过得比较拮据,但也还勉强过得去。

    赵良志有个表妹,叫沈怡,嫁给当地一个姓王的富商。

    沈怡和赵良志是青梅竹马,从小一起长大,两人感情很好。

    她时常过来探望父子二人,送一些吃食和银子。

    大家都知道他们的关系,没有多想。

    赵良志有一个邻居,叫张玉,是个寡妇。

    刚过门没多久,丈夫就病死了。

    她守寡多年,甚是寂寞。

    赵良志搬来之后,她沉寂已久的心,突然重新焕发了活力。

    她喜欢年轻,长得好看,又有才华的赵良志。

    但她几次勾引,赵良志全都不为所动。

    不仅如此,他还骂她,不守妇道,不允许她再进赵家。

    张玉因此怀恨在心,便编造谎言,说她亲眼看到,沈怡和赵良志在家里偷情。

    而且还不止一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