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帝国争霸 >第270章 选无可选
    按照丁镇南制订的作战计划,12月15日凌晨0点是发起进攻的最后时限。

    为此,在12月14日的深夜,付卫民下达命令,强攻焦特布尔的战斗打响。

    这确实是一场苦战。

    虽然在此之前,火力准备已经持续了小半个月,只是大规模炮击就进行了4天,用掉数万枚大口径火箭弹,各种口径的炮弹更是不计其数,加上之前持续数日的空中打击,总共摧毁了差不多5万个目标,等于用炸弹、火箭弹与炮弹把市区犁了一遍,但是等第十七装甲师发动地面进攻,开始向城区推进之后,依然遭到梵军的顽强抵抗,在攻入城区之前就遇到了麻烦。

    从一开始,这场战斗就打得非常艰难。

    为了攻入城区,准确说是在焦特布尔的西郊获得立足点,第174机步旅在炮兵的直接掩护下都用了小半天。接下来,又用了数个小时清理残敌。直到15日下午,第174机步旅才站稳脚跟。

    等到第174机步旅进入城区,已经是15日的傍晚。

    其他两个方向的情况也一样,在向城区推进的时候都遇到了阻力,耗费的时间远远超过预期。

    因为需要吸引梵军主力前来决战,所以在城区东边,采用的是围而不攻的战术。

    付卫民定下的基本战术就是围点打援。

    就算没有把援军引过来,也可以把城区内的敌人放出来。对付突围的敌人,肯定比强攻城区容易得多。

    必须得说,付卫民深刻的理解了丁镇南的用意,知道丁镇南让他“稳打稳扎”的真实目的是歼灭斋普尔这边的梵军,而不是说一定要按计划拿下斋普尔,毕竟用来支援德城的是部署在斋普尔的作战部队。

    只要能够歼灭梵军,在哪里打又有什么关系呢?

    相对而言,焦特布尔更加的理想。

    因为在焦特布尔与斋普尔之间是一片荒漠,根本就无险可守,所以对梵军来说,必须得死守焦特布尔。

    丢掉焦特布尔,就肯定守不住斋普尔。

    关键还有,在焦特布尔沦陷之后,部署在斋普尔的梵军肯定不敢北上支援德城,也就失去了存在价值。

    从这个角度看,只要梵罗高层依然把斋普尔的中央军当成战略预备队,并且对其抱有很大的希望,就必然会让梵军死守焦特布尔,并且不惜一切代价的增援焦特布尔,包括调动与派遣斋普尔的部队。

    显然,这也是付卫民采用围点打援战术的依据。

    只是,要想让这套战术产生效果,就得痛击焦特布尔的守军,逼迫斋普尔的中央军赶来救援。

    正是如此,才花了小半个月进行前期火力准备。

    现在看来,仍然算不上充分。

    就算摧毁了大部分防御工事,也没打垮梵军的斗志。

    第一天的战斗结束之后,付卫民给丁镇南发了一封电报,提到了交战情况,对接下来的战斗做了预测。

    显然,以付卫民那种小心谨慎的处事风格,肯定会夸大其词。

    与此同时,在乌代布尔那边,第二十四机步师的作战部队已经攻入了城区,攻城作战进入到收尾阶段。

    按照前线指挥官的判断,肯定能在17日之前拿下乌代布尔。

    第五陆战师的作战部队也已南下,而且第一支主力部队在15日凌晨就已登船,按计划开赴孟湾。

    不出意外,第五陆战师的主力部队能在20日之前全部登船。

    在15日深夜,收到付卫民的战报时,丁镇南正在通过卫星电话,给还在巴罗达组织陆战队的侯晨晟安排任务。

    之前几天,丁镇南的精力全都放在登陆作战行动上。

    只是选择登陆地点,就让丁镇南头痛了好几天。

    按照最初计划,或者说丁镇南自己的设想,第五陆战师将在梵罗国东海岸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冈伽罗河口三角洲的加尔上岸,然后攻占这座地位不亚于孟卖的大城市,并且夺取至关重要的港口。

    关键,不止是加尔拥有东海岸地区最大的港口,还跟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拿下加尔,帝国军队就能沿冈伽罗河逆流而上,并且靠内河航运,解决后勤保障方面的难题。

    因为水量极为充沛,水位落差也不大,所以5万吨级货轮能够达到巴特那,2万吨级货轮能够到达勒克瑙。

    可见,就算没有铁路与公路,联军也能够沿冈伽罗河向内陆推进。

    更加重要的是,冈伽罗平原本身就是梵罗国的核心地区,而且几乎所有大城市都在冈伽罗河附近。控制了冈伽罗河,等于是控制了整个冈伽罗平原,控制了梵罗国最为肥沃的核心地区。

    当然,加尔港的吞吐能力也不容忽视。

    有了这座港口,能够根除航运方面的所有问题。陆战队也能以加尔为跳板,扫荡整个东海岸地区。

    只是,攻打加尔的问题也很突出。

    登陆作战难度太大!

    加尔其实就是东海岸地区的孟卖,不但是东海岸地区第一大城市,还是梵罗国人口第二多的城市。

    按照梵罗官方统计,加尔的居民多达2000万,仅次于孟卖,超过了德城。

    其实,加尔一直是梵罗国的历史名城。

    一百多年之前,布兰王国的殖民者就是在此登上南方次大陆,并且沿着冈伽罗河向内陆进军,通过蚕食鲸吞等手段,一步一步的控制了整个南方次大陆。在那几十年,加尔还是布梵帝国的行政首都。也就是有了这段历史,加尔才发展成东海岸的头号大城市,以及冈伽罗河流域的航运中心。

    占领与控制一座拥有2000万居民的城市,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哪怕没有遭到顽强抵抗,都得投入20万部队。

    此外,加尔的城区面积高达上万平方千米,城区内的环境也极为复杂,城市交通非常的落后。

    这么大的一座城市,竟然只有3条主干道,城区公路总共还不到500千米。

    也就是说,城区内,几乎全是狭窄的巷道。

    对机械化部队来说,这简直就是活脱脱的人间地狱。

    别说坦克战车,即便是普通军车,都未必能开进那些宽度不到3米的巷道,更别说在遭到袭击后转向撤退。

    显然,任何一位指挥官都会竭力避免进入这类城市。

    可以选择的话,肯定是围而不攻。

    城市规模越大,消耗就越大,因此全面封锁与长期围困,一直是攻打大城市的最有效的战术。

    如果必须强攻,也会进行充分的火力准备,然后用坦克与推土机开道。

    可惜的是,在登陆作战行动当中,特别是开始阶段,主力部队还没有上岸,还要集中兵力拓展登陆场纵深,根本就没有强攻大城市的可能,而耗费大量兵力去围困大城市,就更加不现实了。

    正是如此,在大规模登陆作战行动中,陆战队宁愿在上岸后修建港口,也不愿意直接攻打拥有港口的城市。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的后期,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分道扬镳,放弃攻打纽兰本土的设想,也就是因为在城市密集的纽兰东海岸地区发动登陆作战的难度太大,会遭受惨重伤亡,导致双方在具体战术,尤其是选择登陆地点的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并且在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即便到了现在,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依然是“地狱级”难度的进攻作战行动。

    当然,丁镇南最初选择加尔,其实是认定梵军的战斗力很差,会一触即溃,因此登陆作战的难度在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而且陆战队在上岸之后有很大把握拿下港口,为围攻加尔打下基础。

    只是,西边的战斗证明,梵军还没有到一触即溃的地步。

    就算梵军的战斗力确实很差,在代奥格尔,在艾哈迈达巴德,在焦特布尔,都表现出极为顽强的战斗意志。

    南方集群那种二流部队,都能够在野战当中坚持那么久,背靠大城市作战的梵军肯定坚持得更久。

    那些,在加尔难免不会陷入苦战。

    正是如此,在着手拟定具体的作战方案的时候,丁镇南放弃了攻打加尔的念头,重新选择合适的登陆地点。

    其实,这也是他让刘尊山留在斯兰的原因。

    毕竟,术业有专攻。

    虽然丁镇南的指挥才能远远超过了刘尊山,但是做为来自西北战区的陆军将领,丁镇南最不擅长的也就是两栖登陆作战。事实上,在几大战区里面,唯独西北战区没有像样的两栖作战部队。

    因为面向阔海,而且阔海南接波伊国,所以在西北战区有一支陆军的两栖部队。

    兵力少得可怜,平时只有一个在编率不到60%的步兵旅,而且大部分两栖作战装备都是从陆战队借来的二手货。即便在大战爆发之后,该旅也仅有不到5000名官兵,全都编入了阿斯特拉罕的卫戍部队。

    总而言之,在西北战区那边,就没有跟两栖作战有关的行动。

    当然,刘尊山是两栖作战的专家。

    可问题是,再好的专家,也无法绕过实际问题。

    如果不对战略计划做出调整,那么在梵罗国东海岸地区,就没有比加尔更加合适的登陆地点。

    关键,其实就是由丁镇南拟定的战略计划。

    按照这套计划,在东海岸登陆的主要目的,其实是为了扫荡梵罗国的北部地区,配合西部的进攻行动,完成对梵罗国的战略切割。在扫荡了冈伽罗平原之后,就有希望通过封锁围困来瓦解梵罗国的南部地区。

    可见,该战略的核心其实就是沿冈伽罗河逆流而上。

    那么,就必须把重点放在河口三角洲。

    除了加尔,还真没有别的选择了。

    此外,在南边,适合登陆的地点,特别是有港口的地方全都有大城市,比如在莫哈讷迪河口的克塔克有上千万居民,再往南的维纱卡帕也有数百万居民,即便是金奈的人口都超过了五百万。

    当然,这些港口城市都远离冈伽罗河。

    在打下来之后,还是得北上攻打加尔,作战难度丝毫都没有降低。

    折腾一番之后,最后还是确定在加尔附近登陆。

    不过,需要在战术上下功夫。

    简单的说,就是对梵军实施战略欺骗,让梵军高层相信帝国军队会在其他地方登陆。

    正是如此,在进入12月份之后,联军加强了在戈达瓦里河口地区的侦查力度,不但频繁派遣侦察机去探查那边的梵军阵地,还安排陆战队的侦查部队,在河口地区发起几次小规模的袭击行动。

    按照刘尊山的意思,做出要在维纱卡帕登陆的样子。

    这也很好理解。

    如果东方联军不去加尔,可以选择的,也就是维纱卡帕。

    简单的说,也就是跟攻打巴罗达,在讷尔默达河那边的行动遥相呼应。如果东方联军在戈达瓦里河口上岸,并且沿着戈达瓦里河攻入内陆,就能够跟北面的进攻配合,对南部地区实施战略切割。

    到时,南部地区的大部分邦,尤其是最南端的那些邦肯定会谋求独立。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东方联军还能够依托斯兰,稳打稳扎的控制梵罗国的南部地区,确保吞下到手的胜利果实。

    在战术层面上,攻打维纱卡帕也相对比较容易。

    不说别的,只是从斯兰到前线的海运航线就能缩短上千千米,意味着运输船只往返航行的时间能缩短一半。

    显然,在高强度的登陆作战行动当中,把航运时间缩短一半,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

    关键就是,不管多么强大的海军,都不可能一次性的把登陆部队、武器装备与作战物资全都送上海滩。就算有足够多的运输舰船,在战术层面都行不通,因此登陆作战行动都分成波次,分批次的把部队、装备与物资送上海滩。这就要求运输船只在登陆场与后方港口之间往返,而往返航行时间也就决定了投送兵力的频率。如果投送速度不够快,登陆之后的地面战斗必然受到影响。

    要说的话,这也是在加尔登陆的头号难题。

    距离太远!

    从斯兰到加尔,最短的航线都有差不多1800千米。如果要避开梵罗空军,以及在近海活动,防不胜防的小型舰艇,航线会增加到2400千米。即便是登陆舰艇,往返航行一躺都需要5天。换成速度更慢的民用船只,至少都需要7天。如果在维纱卡帕,能够把往返航行时间缩短到3天与4天。

    至于其他港口,距离加尔都不近。

    比如缅国的那几座港口,尤其是深水良港,到加尔的航程都在1000千米以上。

    只是,在当时,投送距离过远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

    摆在丁镇南与刘尊山面前的头号难题,仍然是选择登陆地点,因为在加尔附近根本就没有合适的登陆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