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科幻小说 > 文明科学系统 >第17章 实验难度
    “陆陆,这里就是张教授的办公室,我跟他说了大概情况了。”

    一位身穿短裙年轻貌美博生学姐带着陆毅来到一位教授的办公室面前,在明白自己需要一位等离子体专家帮忙解惑一些问题后,陆毅第一时间借助自己的帅系网找到一位博二的学姐,请教到中大一位对等离子体有比较深造诣的张教授。

    “教授挺好说话的,但比较讨厌那些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待会儿陆陆记得态度礼貌端正点。”

    站在办公室外面,学姐声音温柔的对陆毅交代了一些教授的性格喜好,避免陆毅不注意惹恼了教授。

    “多谢学姐,那我进去了。”陆毅耐心听完,微笑的示意自己进去了。

    在背后温柔的加油目光下,陆毅敲了敲门,听到里面传来请进的声音后,推门走了进去。

    “张教授,您好。”

    “坐。”

    50多岁看起来还很气色红润的张教授从桌子上的文献上抬起头,问道:“你就是琳琳那丫头说的张同学?”

    听得出来,带陆毅过来的学姐和教授关系还是挺好的。

    “是的,学生有一些关于等离子体的问题一直弄不明白,想要像教授您请教。”陆毅点点头,把自己的目的简单说了出来。

    “那你怎么找上我了?”

    张教授上下打量了陆毅,有了些兴致,只不过这一份兴致在陆毅眼中却是闪烁着浓浓八卦色彩。

    “我向学姐她们打听了中大在等离子体方面的情况,得知教授您是在这方面研究最深经验最足的专家,所以就想找您请教下。”

    陆毅隐晦拍了个马屁,上天给了他一张马屁效果+100的脸,很早他就学会怎么利用自己这个先天优点。

    果然,面对陆毅的话,张教授脸上神情更加舒缓下来,露出一丝笑容笑道:“是什么问题,看看我能不能解答。”

    “我想请教下对等离子体湍流的混沌不可测现象,现阶段国际上对高温等离子体湍流的数据都是推论预测,获得数据并不是很精准,我想问一下有没有方法提高对等离子体湍流的观测?”

    “等离子体湍流?你打算往热核聚变实验堆发展?”

    张教授愣了下,一开始他以为陆毅是有一些等离子体在磁场方面的问题不懂,因为这个问题是学生的重灾区,没想一开口就是这个终极混沌问题。

    陆毅的专业和年级他已经知道,现在听到等离子体湍流这个问题,张教授很快就联想到可控核聚变上面。

    这样的学生他见过很多,很多学物理的学生听到可控核聚变,都会不由自主被这个代表了人类未来,代表了文明未来的浩瀚工程所吸引,但这个项目不是一般人能够参与的。

    “你上个学年绩点多少?”张教授没有回答,反而问题陆毅的学分绩点。

    “83.5.”

    “我不建议你往核聚变核心方向发展,特别是等离子体湍流的方向。”

    张教授摇摇头,物理和数学一样都很考验天赋,陆毅83.5的绩点证明了他的天赋虽然还行,但也只是一般,耗在可控核聚变上很难有所成就。

    “教授您误会了。”

    陆毅苦笑道:“我没打算自己研究这个,只不过赚了点小钱想要在这上面投资,利用数学模型归纳等离子体湍流的流体数据,为托克马克和仿星器的制造优化提供数据参考。”

    “赚了点小钱想要投资?赚了多少?”

    张教授感觉脑袋有些跟不上陆毅的思维,一名物理专业的大三学生不可能不知道研究这个需要耗费多大资源,这孩子是失心疯嫌钱多了吧?

    “初期稳定下来能建个超算和等离子实验室应该有余吧。”

    陆毅也不知道那个压缩芯片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利润,但发展起来每部手机都需要使用,每个通信基站也都需要使用,这无疑是一个让人疯狂的市场,玩超算和等离子体实验室绝对绰绰有余。

    建造超算和等离子实验室没问题?

    张教授嘴角有些抽搐,他看出陆毅不像说假,但这越发让他感到资本的邪恶。

    要是每一位资本家都能这样投入到科研中,何愁人类不能成为星际文明。

    “超算方面我已经联系好了,近期准备建设,现在差的就是怎样获取等离子体内部的流体数据,只有收集到等离子体内部的流体数据才有可能用数学归纳起来。”

    陆毅把自己的笔记本放到张教授桌子上,接着道:“我初步的设想,是向等离子体内部发射氦3粒子,在等离子体对面设立一块靶材料板用来收集氦3粒子撞击信息,最后归纳这些数据用数学方式去分析。”

    “这个实验思路......”

    张教授拿起陆毅的笔记本认真看了起来,因为本身是学物理的,上面的实验设计和相关的数据还算严格符合逻辑。

    看了一会儿,张教授摇了摇头:“实验设计很不错,但这几乎不可能实现,首先氦3粒子的发射强度无法达到这么大。

    等离子体内部湍流作为一个混沌系统,要是氦3发射强度不够,那么就算氦粒子足够稳定不会发生性质改变,但也不足以穿透等离子体撞击到靶向材料完成数据的收集,而是随波逐流成为混沌系统的一部分。

    并且等离子体温度越高,这个运动强度也越大,需要的发射强度就越大。

    但这不是意味越高越就好,太大的发射强度会让粒子的碰撞直接发生粉碎,从而失去意义,发射强度小了又不足矣穿透等离子体完成数据的收集。

    这是一个循环的死结。

    另外就算被你制造出来相关的探测数据,收集到的数据你也无法计算。

    虽然等离子体的运动可以用麦克斯韦方程组进行概括,但整个系统内部涉及到粒子数是一个恐怖数量级。

    另外你发射的探测粒子不是一颗两颗足够,单次至少需要发射数万粒子以上,收集到的数据才具有统计价值。

    发射N个粒子,涉及到的运算量就是N的N个次方,再加上等离子体混沌系统自身的粒子数量,包括磁场干扰现象,这所有的运送量加起来能让任何超算绝望。”

    “教授,您说的这些问题我都明白,超算运算量不行,那可以用数学方法让运算更加简洁,或者多个超算联合运算也行。”

    陆毅点点头,接着问道:“其实我想问的是,这个实验思路有没有问题,或者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实验思路没问题,当前对等离子体只能通过外部预测,而不是探测,要是这个实验能完成,那对等离子体的观测精度将会提高数个档次,这将会是不亚于生物领域的冷冻电镜的发明,足矣拿下一个诺贝尔奖。”

    张教授把笔记本还给陆毅,摇摇头:“但这个实验在现实中注定是很难实现甚至是不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