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up从走近科学开始 >第179章 消愁
    

    【像我外公,老喜欢打开电视看那些忽悠人的保健品节目,我妈跟他说不要去信这些玩意,统统是骗人的,我外公却认为我妈不想花钱给他买保健品,并且表示电视上播的就要去信!我傻眼了!后来也是秦州台转播了《走近科学》,前面真的深信不疑,最后一看大跌眼镜!】

    【对的《走近科学》就可以起到这么一个辟谣的作用,毕竟老一辈人对于电视上播的任何信息都是深以为信的,不管现在的网络还是电视媒介,可以说帮助很多固执而迷信的老人破除了迷信,从这个层面其实是干得非常棒的,因拍的虎头蛇尾而喷《走近科学》,是不够理智的!】

    【虽然迷信和其他谣言现象只是在少数人、少数地方发生,在这个信息发达的年代,迷信和邪教组织越来越没有市场。但是决不能无视它的存在,因为它正变换着各种外衣,无时不刻不在侵蚀着我们的现代文明,毕竟我国封建迷信了几千年,素质教育才几十年。】

    【想要看高大上的科研节目,看到牛逼的科研,那真是找错了频道,可以出门左拐《探索·发现》《Discovery频道》……事实如此,那些频道播放量太低了,收视率太惨了,很多人根本没有听说过。】

    【老实说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知道蓝冰这种东西,第一次知道飞棍……还是起到了科普作用的吧,寓教于乐。】

    【我看过的一些伪科普读物,都是爱搞出来一大堆什么未解之谜什么三大十大……花里胡哨的!在节目组这里可都不管用,走近科学直接一个反向操作,把这类东西全部还原出来最开始的样子!一个捕风捉影就把很普通的东西伪装的很神秘来卖来骗钱,一个是把很神秘的东西揭秘的很普通和睿智让他们不能骗钱,我支持谁没点13数吗!这世道很多神秘学up掌握了这种流量密码,当然还有像小亮他们这样的科普工作者……】

    【几百期了难道你们还不明白?不然都白看了。前期越是渲染的越诡异恐怖,后面的揭晓就越显得可笑,然后大家就真的相信科学了。这也提高了一些群体的防诈骗心理,别人给你家老人神秘兮兮的忽悠什么东西的时候不要轻信。】

    【走近科学(x),远离迷信(√)】

    【硬核的没人看,搞怪的被人黑,人家也太难了。我一直觉得搞怪如果能够让人看下去并且受到了科普的话就挺有用的。】

    【说了那么多,它还是黯然的离开了,停播了。】

    【……】

    再怎么舍不得,节目停播了。

    沈戊也退幕了。

    这最后的一期也是被分享被转载了出去。

    很多平台在讨论着,话题度很高了。

    在沈戊离开这个时期。

    争论达到了最大化了。

    有人说《走近科学》才是最大的未解之谜。

    【《走近科学》最大的谜团,一个是沈戊退圈了,难以得知到底真的是创作枯竭还是真有抑郁症,又或者是真的去创业去国家队了,因为有这种说法。当年有过一位出过爆款书的作家其实他是体制内的人,后来不再创作了,可以参考一下……

    第二是一直以来节目中出现过的村子和操着各种口音讲普通话的演员村民们,为什么那么多人找不到那个村子,那个拍摄地,具体是哪一个地方呢;然后包括这个团队包括这么多工作人员演员,我们在网上没有太多关于他们的信息,或许他们真的比沈戊还低调还不爱露面。你如果说他们不和吧,网上又没听说这种传闻,而且还合作拍了这么久了;

    最后一期其实是沈戊用了一个开放式的故事让你们去接受去相信他的离开,你们愿意相信他灵感枯竭的;愿意相信他抑郁症的;或者愿意相信他被外星人逮去切片的……看每个读者了。

    还有一个最大的疑点,在一些期数上面沈戊强调过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取材。但是你们可以翻一下这几期,你们在网上搜一下相关新闻……根本没有?沈戊的素材到底取哪里?真实事件在哪里?难道说是以前网络不发达的年代一些消息闭塞的地区,一些当年的小报纸什么的?在资料馆是不是能够找到相关报道呢?如果up能够出示证据的话就最好了。否则的话无非是几种可能,第一是沈戊说谎了,编造的;如果相信沈戊的话,他说的也是真的,那就存在我们不得而知的发生过的一些事件。又或者,会不会有人相信平行时空呢?平行空间。

    最后,我永远怀念走近科学。】

    ……

    此后沈戊真的没有再更新过视频了。

    小破站上面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据说当年有小up向沈戊请教内容创作方面的问题。沈戊认真整理了一些笔记和经验,分享在评论区了,有人借此成为大up晋升百大了!

    被誉为了造神秘籍,越传越玄乎越传越玄幻!据那个传说,得到了这本秘籍的人,非但能够修炼成为顶级up,而且还能收获一段完美的爱情。

    那是后来的传说了。

    今晚还有一首歌,沈戊就准时发布了。

    终于还是在这里发歌了。

    据说小破站一掷千金,总算请到了沈戊在这边发歌了。

    据说当年别人买沈戊一首歌,提着现金去的,一千万。

    听说这一次小破站出价更高。

    很高很高。

    几乎是平时购剧的钱,就为了买一首歌。

    这是沈戊退圈之前最后一个作品了。

    粉丝还没从《走近科学》的悲伤中回过神来,过来听歌了。

    看到了刚刚发布的视频,有人想起这个封面。

    穿着白衬衣,抱着吉他,一如最初的模样。

    那个地方那个背景跟当初《你走》的时候一模一样,当年开始的地方。

    这一次露的是正面,淡然缓缓在看着镜头,仿佛告别。

    也是在蒙蒙细雨下,在长椅上面。

    身影显得有些孤单落寞了。

    归来仍是少年,何处觅知音。

    沈戊缓缓的开口了。

    一如当年的清秀少年。

    神情专注,轻轻唱了起来:

    “当你走进这欢乐场,背上所有的梦与想。”

    “各色的脸上各色的妆,没人记得你的模样。”

    “三巡酒过你在角落,固执的唱着苦涩的歌。”

    “听它在喧嚣里被淹没,你拿起酒杯对自己说:”

    “……”

    这歌有些低沉和沙哑了吧。

    用了这样的唱法和技巧。

    但是大家一瞬间瞪大了眼睛。

    这歌也是冲击力很大。

    绝了啊!

    【我有种想说什么的冲动,但是不知道该说什么?】

    【奈何劳资没文化啊,挖草!】

    【好听啊。】

    【仿佛看到了那个独孤唱歌的身影,没有人注意到,被喧嚣埋没了啊。】

    【这……唱的是他自己吗?】

    【……】

    无法得知这唱的又是谁,唱的谁的故事。

    似乎又是对自身处境的倾诉。

    似乎只是淡淡的唱着一首简单的歌表达着什么。

    “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

    “唤醒我的向往,温柔了寒窗。”

    “于是可以不回头地逆风飞翔。”

    “不怕心头有雨,眼底有霜。”

    “……”

    弹幕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了。

    粉丝群体当中歌粉的数量也几乎都是最多的。

    这歌不比以前的差啊。

    听了这一段已经感受到了。

    就算这个时候沈戊还依然是处在巅峰状态,很难相信这个人会灵感枯竭。

    哪怕说创作太多了负荷太大了,那么可以稳一点慢一点,做少一点作品嘛,更新慢一点。

    不至于直接跑路了。

    这首歌,

    消愁啊。

    像歌词写得那样,喝酒才消愁。

    可是李太白早就说了举杯消愁愁更愁,世人如何不会明白这个道理呢。

    非但不能消愁,

    但大家只是以这么一种方式宣泄而已。

    喝醉了就好了,如果忘记了所有的事情就更好了。

    “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

    “守着我的善良,催着我成长。”

    “所以南北的路,从此不再漫长。”

    “灵魂不再无处安放。”

    “……”

    跟随着伴奏,这时候沈戊口哨声响了起来。

    仿佛在游戏人间一般的随意和轻松。

    神情又是那么专注认真。

    双目有着奇怪的神采。

    “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

    “支撑我的身体,厚重了肩膀。”

    “虽然从不相信,所谓山高水长。”

    “人生苦短,何必念念不忘。”

    “……”

    哀愁缓缓的嗓音。

    曲调也是刀人这种风格。

    有人渐渐是get到了,继而泪目。

    这次没有什么死去活来的爱来爱去的思念来思念去的。

    讲的人生吧,说的是社会人。

    可这也是沈戊擅长的题材和风格。

    最能体现出来我们的心境了。

    “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

    “宽恕我的平凡,驱散了迷惘。”

    “好吧天亮之后,总是潦草离场。”

    “清醒的人最荒唐。”

    “好吧天亮之后,总是潦草离场。”

    “清醒的人最荒唐。”

    歌唱完了。

    八杯酒也敬完了。

    为什么觉得有些震撼呢。

    归来仍是少年啊,一曲《消愁》,天涯何处觅知音?

    作者消的是什么愁。

    而我们又有着什么样的愁?

    这首歌在缓缓地告诉观众他经历过的什么故事呢?

    万千言语汇聚起来,只剩下一句破音的流弊,或者痛哭了。

    【清醒的人最荒唐啊!】

    【我是一个在大都市苟且的过客,这首歌一听就让我泪奔了。】

    【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少年无忧。

    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青年有志。

    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中年踌躇。

    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晚年回首。

    写尽了人的一生。】

    这歌很美的。

    一首歌曲的美,在于作词、作曲编曲、演唱技巧、演唱者以及歌者的情境。

    能够这样诠释这样体现出来。

    而且淋漓尽致。

    消愁也完成了。

    【有故事还感同身受就很容易理解这首歌了,我很喜欢啊。】

    【这歌其实旋律简单,我认真听过一遍又一遍了,个人觉得有些稚嫩,相比他其他作品没有那么成熟,更像是早期创作的作品,那个时候,为赋新词强说愁才是少年吧。】

    【难过的时候,听什么歌都像是在唱自己。】

    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这是我的一天。

    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这是我的一年。

    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这是我的半生。

    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这是我的一生。

    听懂了已经落泪了。

    于是点开再播放一次。

    我还要单曲循环。

    又开始重新播放了。

    开头的弹幕变得更多了,好多人在刷沈戊的名字了。

    【膜拜啊。】

    【再来一次。】

    【不行,听上瘾了啊。】

    【听的哭了。】

    【是你眼睛太热了。】

    【我要先点支烟。】

    ……

    很多音乐人也是开始安利起来了。

    越听越是带感。

    这首歌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是,它写出了一群人的心声。

    没有谈过长达五六年的恋爱,我没有过铭心刻骨的爱情,我不知道失去一段感情为何会令人痛不欲生。

    没有长期漂泊的经历,我遭遇过的挫折也不足以令我伤筋动骨,我不太知道什么叫被生活被磨平了棱角。

    但是有着一样的青春。

    我们的青春是朝阳、月光和寒窗。

    有着一样的迷茫,来自故乡、远方和成长。

    想有厚重的肩膀宽慰自己。

    初闻不识曲中意。

    再听已经令人泪流满面了。

    【这歌真的听的让人从心底开始感伤。】

    【一杯敬我爹,一杯敬我娘,曾经是他们的希望,如今活成这副模样。】

    【歌名就很有意思了,消愁,谐音小丑。游乐场,各色各样的妆已经表现出来了。】

    【说实话我没听懂这首歌,回想起来可能我二十多年太安逸了。但是今晚有个朋友跟我一起,他两年前家庭变故,家道中落,各种事情导致他整天喝酒无所事事,在听了这首歌之后突然哭了,手机里就存了这一首歌了。】

    ……

    在这最后的一首歌,沈戊也真的退圈了。

    以后再也见不到他的新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