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外科艺术家 >第585章 给他们上一课
    多国交流会上,各个国家先抽签,决定上场展示的顺序。



    流程是:抽签,轮流上场,展示后评论打分。



    ……



    “我们是排在后面吗?”



    柯院士看着领导抽回来的签,问道。



    领导点点头:“先是其他几个国家展示技术,我们是比较靠后了。”



    柯院士点点头,对身后的众多工作人员道:“那我们可以先放松一下了。”



    众人心情,本来都绷得紧紧的,随时准备好要上场,此刻都是心里稍稍一松。



    王院士低声道:“大家现在,可以先看看其他国家代表团的表现,吸收评价一下他们的技术。”



    众人默默点头,但这次,心态有些许的不同。



    以往的他们,在听到这话后,是真的抱着学习的态度,好好看,好好观摩,好好学的。



    可这次,他们可是已经见识过了赵培儒那可以打百分之八十二高分的技术了。



    眼界已经高了。



    再看他们这些只能达到百分之六十、七十的技术,已经不像之前那么激动了。



    不过到底是医疗科研人员,即便是如此,他们也都瞪大了眼睛,仔细吸收,揣摩别人家的技术。或许,就能从中学习,吸收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而负责报道的央台记者,则早早的就架设好了机器,和其他国家的媒体记者们,一起开始报道。



    翻译们也都全程跟着,将一条条最新的信息,传回到国内……



    ……



    国内新闻总部,所有传回来的直播画面内容,都要在这里进行二次审查,挑选一些可以公开的部分,变成新闻内容,向公众公开出去。



    但也有一群人,是可以获得这些直播的全部画面内容的。



    他们就是国内的工程院院士、科学院院士当中,涉及到该领域的医学专家、老院士们。



    此刻,身在京都的陈永铭院士、谢东树院士……



    身在西京的邹斌院士……



    身在南都的廖庆仪院士、秦明辉院士……



    全都收到了一份加密专门播放器,才能播放的画面。



    正是从意国传输回来的现场直播。



    这些老院士,要么是消化科的,要么是肝胆胰外科的,多少都涉及到胃癌领域。



    老院士们一看直播画面,便明白过来。



    “看来,咱抽签抽到后面了啊。”



    “可以先看看其他国家的表演了。”



    众老院士,都兴致勃勃看着直播画面。



    一边看,一边也在点评着其他国家的技术。



    “这几个国家中,在胃癌全胃切除技术上最出色的,还得是鹰国代表团,漂亮国代表团,和东洋岛国代表团,意国代表团。”



    “咱这边的技术,对比起来,还是有些差了。”



    众多老院士,还不知道,赵培儒已经加入了交流代表团,并且还提出了新技术的事儿。



    毕竟赵培儒加入的比较匆忙,是临走之前三天才加入进去的,而且进去后就一直封闭试验,然后直接出国,这个消息,还未公开出去,别说外界了,连他们这些老院士都还没得知这消息。



    廖庆仪老院士道:”看来,这次又是这几个国家竞争了。”



    秦明辉院士也道:“咱的代表团虽然争不了先,但能多去参加这种活动,多去见识国际最先进一流的消化道重建技术,也是好事,能学到不少东西。”



    几名老院士都纷纷点头。



    他们几个,其实都是从这条路走过来的。



    往前再倒二三十年,华夏医学界,尤其是外科医学,比现在更是不如。那个年代,他们这些人,都是非常珍惜这种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如饥似渴的吸收着别国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如此几十年,用了两代医学人的努力和追赶,才有了现在的局面。



    谢东树院士也道:“咱在胃癌领域,胃癌切除部分,已经走在了全球先列,但在切除之后的消化道重建技术上,确实还有很大的差距要追赶。”



    众老院士,都把这次交流会当做是去学习的机会。



    ……



    意国,交流会现场。



    华夏代表团的人,都默默的看着别国代表团的表演。



    一边看,众人也在低声交流,讨论。



    “论起来,每年都是这几个国家厉害,尤其是东洋岛国,吸收了西方几国的几波技术支援后,愈发优秀了。”



    柯院士也微微点头:“东阳岛国现如今,在胃癌领域确实是后来居上,独树一帜。”



    他看了眼旁边的赵培儒,笑道:“要不是赵培儒院士,东洋岛国在早期胃癌领域,也是一枝独秀来着,现在却是让赵培儒院士给摘了桃子。”



    



    众人都不由得发笑。



    尤其是,想到这次之后,胃癌领域的消化道重建技术,也要被赵培儒院士拿走桂冠,众人就笑的更开心了。



    ……



    另外一边,正在报道的央台媒体记者,也刚刚放下了话筒。



    几个记者,悄声在那里闲聊。



    “咱国家这次,估计又只能拿个中等偏下的名次了。”



    “是呀,唉,没办法,咱国家在这方面,发展的比较迟,发展时间短,又没有像高野久秀那样,能得到很多技术支援的现成经验包捡,咱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



    其他几名记者,表面上很是职业化笑容,但内心里,也都是轻轻一叹。



    他们虽然不是专业从业人员,看不懂那些复杂而高深的医学技术,但却是最能读懂每个国家、每个人,脸上的表情,能从那上面,读懂很多东西。



    而且,他们是长期跑国外医学相关活动的媒体从业人员,这种事情,也见得多了。



    ……



    终于,在度过了前面三天时间。



    诸多国家展示之后,终于轮到了华夏交流团。



    柯院士、王院士等人,此刻已经没有了先前的紧张,反而多了几分从容,镇定。



    一众团队成员,脸上也不由得露出自信、胸有成竹之色来。



    这和他们前几年来类似交流会时,散发出来的气场,完全不同。



    他们观察了这三天,也做到了知己知彼中的知彼。



    其他国家的技术,最优秀的,也就是达到百分之七十多点而已。和他们这百分之八十二比起来,依然差得远。



    他们这次,可以用赵培儒院士的技术,反过来给这些代表团们,上一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