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三国之异度 >第七章 益州势大,被迫出兵
    刘璋询问黄权,势要怎么修练,黄权苦笑道:“势无常态。”

    “父亲,”刘璋回来向刘焉复命。

    刘焉皱眉看着刘璋,按理说以刘璋表现出来的才智,不应该半个月就灰溜溜的回来了才对。

    严颜再强势,刘璋毕竟是自己的儿子,这点面子都不给?

    对刘璋为感失望的同时,刘焉无奈叹气,益州本土的氏族实力太强大,想制衡他们实在是太难了。

    “巴郡严颜能文能武,善治军,威望极高,不可轻动······”刘璋将巴郡之行的见闻向刘焉汇报,同时也提出自己的看法,让刘焉有个心理准备。

    刘焉听完刘璋的话后,有点无奈道:“不止巴郡,益州各郡皆是如此,牵一发而动全身。”

    “刚得到消息,各路讨逆大军共举袁本初为盟主,准备进兵洛阳,吾无法脱身,但此等大事,益州当有所表态。”刘焉算是勉强认可刘璋巴郡之行的结果,开始转移话题。

    刘焉看着自己的小儿子道:“贾校尉和益州各郡太守的意思,益州还是要派点兵马前往,你如何看?”

    刘璋听明白刘焉话中的意思,刘焉不想出兵,但益州氏族要逼他出兵,他没有办法,只能妥协。

    刘璋知道这是刘焉在考教他,同时也有培养的意思,想到这里,刘璋便顺着刘焉的毛回答道:“父亲,孩儿以为益州可以出兵,只不过出多少兵,由谁领兵,从何处调兵,需要谨慎斟酌,毕竟此事关乎天子。”

    “你认为当从何处调兵?”听了刘璋的回答,刘焉露出微笑,自己这个小儿子的确有点小聪明,知道老刘家如今在益州的处境。

    “孩儿以为,可从广汉、犍为、巴郡三地抽调精兵。”如今益州,这三郡的实力最强,而且兵马全部掌握在益州本土氏族手中,而且三郡相连,这是刘焉最大的威胁。

    刘焉微微点头,“抽调多少兵马合适?”

    “不可过多,”知道刘焉的想法后,刘璋毫不迟疑的道:“各抽调三千精兵足以。”

    对于兵力充足的三郡来说,三千兵马根本不算什么,特别是广汉郡内,贾龙手中就握着十万兵马,三千只不过是人家的零头。

    “不错,”听了刘璋的回答,刘焉非常满意,比起自己的三子刘瑁来说,刘璋要聪慧很多。

    至于为什么只抽调三千,没办法,太多了人家也不给你,刘焉倒是想一口气将三郡兵马全部调出去,这样的话他就可以趁机拿下三郡。

    可益州本土的氏族也不是吃干饭的,三千兵马只是一种态度,表示刘焉需要益州氏族的支持,可以缓和和益州本土氏族的矛盾。

    “由何人领兵?”刘焉满脸微笑,希望刘璋给出和自己心中同样的答案。

    刘璋早有计较,当即回答道:“孩儿听闻别驾张肃颇有才能,又是益州大族,若此人领兵,当会尽心尽力解救天子。”

    “张肃,蜀郡张家?”刘焉听了刘璋的回答,微微愣神,这和他心中所选的人相差很大。

    按照刘焉的想法,这次领兵之人最好是选非本土将领,也就是刘焉带来的心腹,比如张鲁、吴懿这二人就是最好的人选。

    二人都不是本土氏族,都是自己的心腹,若是让其中一人领兵,这九千兵马便会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且解救天子乃大功,回来之后便可以此为借口,提升二人的地位,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权利。

    “为何?”刘焉微微皱眉,回想起如今跟在刘璋身边的几人,心中微微不舒服。

    张任、黄权、甘宁如今都算是刘璋的家臣,这不算什么,毕竟是堂堂益州牧的儿子,有几个家臣很正常。

    可三人都是益州本土人士,而且都出身氏族,虽然都是那种不起眼的小人物,可依旧摆脱不了益州氏族的影子,这是一种信号。

    而如今对刘焉最大的威胁就是益州本土氏族,刘焉想要真正主宰益州,那么就必须征服这些益州大族,将这些大族手中的权利夺过来。

    可自己的儿子竟然有向益州氏族靠拢的姿态,这让刘焉非常不满,认为刘璋要么就是看不懂目前的形势,鼠目寸光。

    要么就是聪明过人,想要拉拢益州氏族作为自己的政治资本,为将来做打算。

    可无论哪一种可能,都不是刘焉愿意看见的。

    不过很快,刘焉知道自己想多了。

    “父亲,”刘璋开口道:“若从三郡抽调兵马,则这些兵马必然由贾校尉等人的心腹将领统领,若不用贾校尉等人认可之人领兵,他人恐无法调动这九千兵马,此乃其一。”

    “其二,”刘璋微微底声道:“若能救出天子,乃功在社稷,名记史册,可若是聚天下兵,终无功而返,天子受惊,此乃大过,天下之人弃之。”

    “其三,”刘璋冷声道:“若此次出征,三郡兵马有损······”

    听完刘璋的解释,刘焉认真思索起来,事情的确和刘璋说的一样,自己的心腹还真不一定能调动那些兵马。

    而且贾龙等人也不可能答应,但若是张肃这样的益州大族之人领兵,他们肯定没意见。

    但是刘焉并不认为这次讨伐董卓会失败,据他接到的消息,讨伐大军实力太强大了,一旦成功救出天子,作为领兵将领,必然是天大之功,垂手可得的功劳,让给益州氏族之人,刘焉非常舍不得。

    “讨逆大军真会无功而返?”刘焉再次询问,他不知道自己的儿子为何如此断定董卓会逃跑,讨伐大军会放任董卓离开?

    刘璋也微微迟疑,毕竟这个世界只不过是和地球一样的平行世界罢了,虽然历史走向一样,但其中还是有不少差异的地方。

    按照原来那个世界的历史,董卓带着天子迁都,才符合历史走向,可这种事情谁敢打包票。

    刘璋认真思索后道:“若董卓不傻,定会挟持天子离开洛阳,避开讨逆大军锋芒,若能利用好天子,比如以天子名义,下诏册封各路讨伐军将领,讨逆大军很可能就此罢兵。”

    听了刘璋的话,刘焉眼睛一亮,细细想来,这还真是一个破局的妙计,若他是董卓,也会采用这样的计谋来化解这次危机。

    刘焉再次认真打量其自己的儿子,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料敌于千里之外?

    “兵马有损······”

    刘焉非常心动,若是能把握好,这绝对是分化益州本土氏族的绝佳机会。

    广汉、犍为、巴郡肯定会派心腹之人领兵,而张肃又是蜀郡大族之人,若是让着九千兵马损耗在张肃手中,结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