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我真不是股神 >第692章 张芳财就是个卖鱼的
    重生之我真不是股神正文卷第692章张芳财就是个卖鱼的从前年开始,随着张晨阳北上、李吉茂南下,盛海就开启了大规模拿地的节奏。

    北方以京城为中心,中间以云城为中心,南方以宁海为中心,辐射全国。

    短短两年时间,盛海就在全国数十个主要城市,拿下了几百块地。

    土地储备上亿平方,动用资金数千亿。

    加上又从鸿润手里接手了几十块。

    盛海现如今的土地储备,远超国内其他地产企业。

    而且,拿地之后的盛海,并没有像其他企业那样,捂在手里不开发。

    盛海几乎是同时开发这些地块。

    这一举动,着实是震惊了整个地产圈子。

    别的地产公司,哪怕是那几个排名前几的巨头,同时开发几十个项目,就已经是顶了天了。

    不是他们不想多开发。

    就现在的这个火爆行情,开发的越多,赚的越多。

    可问题是,开发项目是需要资金的。

    哪怕这些资金大部分都是从银行贷款,同时开发几百个项目,也没那么大的贷款额度啊。

    所以,别的地产企业,就只能加快开发速度,尽快拿地,尽快开发,尽快回款。

    回款之后,再继续下一个开发周期。

    几乎所有的地产公司,现在都是这个模式。

    只有盛海不一样。

    盛海一直坚持只卖现房。

    开始的时候,好多地产大佬,都在背后嘲笑盛海。

    说就盛海这个蜗牛速度,吃屎都赶不上个热乎的。

    别人卖期房,基本上几个月就能完成一个开发周期,然后进入下一个开发周期。

    快的时候,一年完成两三个开发周期。

    而盛海呢?

    非要等到房子盖好了再往外卖。

    这样最快也得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完成一个开发周期。

    这个时间,别的地产公司早就完成好几个周期了。

    假如每个项目的利润是相等的,那别的地产公司的整体利润,就是盛海的好几倍。

    很多地产大佬,都不无讥讽的说,张芳财就是个卖鱼的,他懂什么地产。

    但是很快,这些人就笑不出来了。

    盛海在全国各地,不停的拿地,拿地就开发。

    虽然盛海的开发周期很长,但是,盛海同时开发几百个项目啊!

    这么算的话,在同样的时间周期内,盛海完成的项目,比他们这些快速开发的,还要多得多。

    他们虽然开发的快,但是开发的少啊。

    盛海虽然开发的慢,但是开发的多啊。

    他们虽然也想多开发几个,但是他们没那么多钱啊。

    同时开发几百个项目,这起码得上万亿的资金了吧?

    他们去哪弄这么多钱去?

    话说,盛海又是从哪弄得这么多钱啊?

    这也太没天理了。

    明明张芳财就是个卖鱼的,根本不懂得地产。

    可人家虽然不懂,但人家有钱啊。

    有钱,就可以任性。

    很多地产大佬都仰天长叹、悲愤莫名。

    世道不公啊。

    一个卖鱼的,都能干地产了。

    而且还是用这种最笨的办法,干着比他们规模还大的项目。

    众人也只能在背后咬牙切齿的嫉妒盛海的雄厚资金实力。

    从去年开始,盛海开发的项目,陆续开售了。

    先是云城的盛海国际城一期项目。

    开盘当天销售一百亿,创下了地产行业的单日销售记录。

    之后一个星期,所有一万多套房源销售一空,销售额六百亿。

    再次震惊了整个地产圈。

    三个月之后,国际城二期开售,再次刷新记录,一周销售额突破一千亿。

    随后的一年里,盛海在京城、宁海等地开发的几个楼盘,也都开始销售了。

    成绩一个比一个惊人。

    开一个就是千亿级别的销售额。

    盛海的口碑,也正式树立起来了。

    一律现房销售。

    高标准、精装修。

    别家买房是看样板房,盛海买房直接看现房。

    看好哪套买哪套。

    买完直接交房。

    并且,盛海还史无前例的搞了一个三个月无理由退房。

    以至于,很多人动了心思,想白嫖。

    白住三个月的房子。

    可买了之后,三个月不到,房价就涨了。

    这时再退房,明显是亏了。

    所以,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人退房。

    不仅如此,让盛海这么一搞,很多人都发现,还是现房好啊。

    买个期房,起码得等一两年才能交房。

    而交房之前的这一两年时间,还得一直还着房贷。

    还着房贷,却没房住。

    再看隔壁买现房的,人家买了直接就住进去了。

    哪怕买的是毛坯,那至少房子也到自己手里了,总比在这儿望眼欲穿的盼着房子何时交付好啊。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盛海的现房,质量好啊。

    那些买期房的,交了房之后,各种问题都出来了。

    装修问题、漏水问题、小区公共设施问题,甚至还有安全质量问题。

    到处都是维权啊。

    再看人家盛海呢?

    房子就摆在那里,先看,随便看,确定没问题了,满意了,然后再付款。

    甚至交了房之后,不满意还可以随时退房。

    这两下一对比,差距一下子就出来了。

    于是,好多人就都抢着来买盛海的房子了。

    以至于,盛海好几个楼盘,都是开盘当日就清盘了。

    日清盘也几乎成了盛海的标志。

    别的地产公司,也只能在背后咬牙切齿的咒骂。

    不是他们不想学盛海卖现房。

    是实力不允许啊。

    卖现房,首先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摆在眼前,那就是资金。

    他们自己没有钱去开发楼盘,只能从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是有利息的,而且利息还很高。

    一个楼盘,从拿地到建好出售,怎么也得一两年的时间。

    这么长的时间,光是银行利息就有多少?

    而且这么长时间,公司只出不进,哪能扛得住啊?

    所以他们只能卖期房,快速回款,这也公司才能生存下去。

    一旦禁止卖期房,那毫不夸张的说,国内的地产公司,得倒闭九成以上。

    所以,他们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盛海卖现房。

    短短一年时间,盛海的销售额遥遥领先其他地产公司,年销售额达到了恐怖的过万亿。

    别的企业还在那努力追求千亿销售额,盛海早就超过他们整整一个数量级了。

    有了如此多的回款资金,就在大家以为,盛海肯定会加大力度,继续大规模拿地开发的时候,盛海这边,却是突然暂停了拿地。

    不是减缓了拿地,是完全暂停了。

    最近这大半年里,盛海一块地都没拿。

    现在房地产正是最火爆的时候,各地的房企,抢地都抢疯了,地王频出。

    曾经拿地最为激进的盛海,却是不拿了。

    这让大家很是诧异。

    很明显,肯定不是资金的问题。

    以前盛海还没开始销售呢,就敢拿上万亿的资金来拿地。

    现在,盛海一年的销售额就有上万亿,利润至少也有几千亿。

    这些钱足够盛海去拿地了。

    可盛海却没拿。

    有人猜测,是不是盛海的钱都拿去干别的了。

    东来那边不是一直在大规模的投入芯片产业吗?

    或者是,盛海的这些钱,被股东给抽走了。

    之前就有传言说,盛海的资金来源,都是股东的拆借。

    全都是以大股东李东的名义,出借给盛海的。

    现在盛海挣了钱,这部分资金,自然是需要偿还的。

    但大家很快就发现,不是这个原因。

    因为从内部透露出来的一些消息来看,盛海的资金,都在账上趴着呢,一动未动。

    没有投入到芯片产业中去,也没有偿还债务。

    难道是,盛海开发的项目太多了,开发不过来了,想要暂停一下?

    也不对啊?

    就算是想暂停开发,那也不耽误拿地啊?

    完全可以先拿地,等以后腾出手来再开发。

    不是这个原因,那就只能是,盛海内部,觉得现在的地价有些虚高了。

    再拿地有些不值。

    所以他们便暂停拿地,想等着地价跌下来,再拿地。

    要真是这样的话,那只能说,张芳财果然是个卖鱼的。

    根本就不懂地产行业啊。

    现在的地价,的确是高了点,但这也是由市场因素决定的。

    房价现在节节上涨,地价怎么可能不涨。

    因为地价贵,所以就不拿地了?

    只能说幼稚。

    地价越贵,就越应该拿。

    大举拿地,趁着地产行情火爆,先大赚一笔。

    这年头儿,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张芳财那个卖鱼的,胆子还是太小了。

    他以为,地价涨上去之后,还能再跌下来啊?

    地产行业有其独有的内在规律,简单点说就是,只会上涨,不可能跌的。

    至于其中原因,张芳财那个卖鱼的,根本不懂。

    他也就是仗着背后有人支持,才能做到今天这个规模。

    说实话,就凭盛海背后的那个雄厚实力,哪怕是放一头猪坐在张芳财的位子上,也比他现在做的好啊。

    很多人,又开始瞧不起二舅了。

    其实二舅这边,也很无奈啊。

    他也想拿地啊。

    不光是他,张晨阳、李吉茂、李彦超他们这几个,都觉得应该大举拿地。

    很明显,现在地产这么火爆,拿地就是稳赚不亏,拿的越多,赚的越多。

    但是,李东发话了,最近两年,不要再拿地了。

    先等等再说。

    等过两年,地产寒冬期一来,到时候一大堆地产公司倒闭。

    他们就等着收购那些倒闭的地产公司行了。

    有的是地。

    根本用不着现在高位拿地。

    现在那些争着抢地的,到时候有他们哭的。

    李东都这么说了,二舅他们也只能照李东说的做。

    反正现在他们手里的地还有很多,这两年是足够他们忙活的了。

    至于两年以后,那就到时候再说吧。

    …………

    对于李东的这个决定,胡玥也是支持的。

    胡玥一直都觉得,国内的这个房地产行业,很不健康,迟早都会有一个大的调整的。

    只是具体什么时候调整,她还看不太清楚。

    也许真像李东所说的,两年之后就会大调整。

    这都不重要。

    在胡玥看来,他们就不应该把精力过多的放在地产行业上。

    制造业,尤其是高科技制造业,才是强国之根本。

    他们现在就应该重点发展制造业。

    在胡玥的大力推进下,这两年,国内的芯片产业,的确是有了长足的发展。

    从最上游的原材料,到最后的终端制造,中间涉及了几百上千个产业链环节。

    这些产业链环节,在胡玥的产业基金的大力扶持下,从无到有,从有到强。

    短短几年间,就培育出了上万家的相关企业。

    其中有几家企业,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准,真正迈入了国际芯片产业的主流领域,成为了芯片领域的国际主流供应商之一,在国际芯片产业领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重生而来的李东,很清楚这一点。

    前世就是因为国内在国际芯片领域的话语权太低了,几乎是游离在了整个产业链之外。

    也正因如此,人家一掐脖子,国内是一点招没有。

    而现在,国内的这些企业,已经跻身进了主流领域,占据了重要位置,这个时候,别人再想卡国内的脖子,可就得好好考虑考虑了。

    如此一来,就能为国内芯片产业日后的发展,建立基础,打开局面。

    但这仅仅只是个基础。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至少要在几个关键环节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只有如此,别人才会乖乖的来跟你搞国际产业合作,而不是动不动就掐你脖子。

    要做到这一点,东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在人才培养、科研方面的投入。

    这两年,东来在这方面,堪称是不计成本的投入。

    光是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东来就在高新区建了三个。

    每一个的投入,都是千亿规模。

    三个实验室,几乎是聚集了国内外相关领域最尖端的科研专家。

    另外,东来每年拿出上千亿来资助云城大学城的建设。

    在东来这种壕到没有底线的资助下,短短两年时间,云城大学城,现在已经合并成了新的云城大学,在最新一期的国内大学排名中,排名全国第三。

    吸引了一大批的优秀学子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