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六朝汉臣 >第二百六十八章:河西走廊的重要性
    底线?

    呵。

    底线就是用来打破的。

    “一个匈奴人交换两个汉人,这是我大汉的底线!”司匡冷冷的回应。

    伊稚斜气的脸色通红,愤怒道:“尔等没有诚意,那就别谈了!”

    “也罢,那就过几日,让车骑将军领兵至上谷,用兵家的方式与尔等蛮夷商量吧!”司匡摊摊手,遗憾地叹了口气。

    “你!”伊稚斜一时语塞,急得腿都麻了。

    这次谈判的目的本就是拖延汉人,干扰视线。

    如果卫青真的领兵到了上谷,那么单于庭针对渔阳的报复性侵略,很可能会功亏一篑。

    稳住汉人!

    这是左谷蠡王脑海中最后的念头。

    伊稚斜微微叹息,妥协道:

    “一换二就一换二!吾匈奴地广人稀,子民必须返回草原。”

    “痛快!敢问我汉人之民,何时可回?”

    “进入草原的汉人分布分散,加之又涉及到数万人,组织起来,估计需要半年时间。”

    “本侯给你半年!半年后,我会安排人在雁门设置登记点,凡归来之民,皆挨个登记,进入编户齐民的大网,尔等蛮夷别想着耍花样。”

    “萨满后裔说到做到!”伊稚斜挪动屁股,把大腿释放出来,嚷嚷,“我匈奴子民何时可以返回草原?”

    “同样半年!”司匡咧嘴一笑。

    六辅渠的工程量并不是很大。

    一万名匈奴人,耗费半年时间,应当够了。

    如果不够,大不了分批放人嘛,这就叫“货款周期”。

    半年高强度劳动,绝对会有老弱病残支撑不住。到时候,把这群人淘汰,还能节约不少伙食费。

    司匡这种做法是收到资本家行为的启发。

    按照惯例,打工者无论男女,三十五岁之后,都会出现中年危机。

    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绝大多数打工者会被淘汰,同时,会有大量听话的实习生接管工作,替补上来。

    修建沟渠的替补人员,就是下次出征带回来的匈奴俘虏。

    伊稚斜沉思一会儿道:“我方没有异议,拟契约吧。”

    “张安世!”

    “诺!”

    张安世提着毛笔,按照刚才的方法,把这第二条契约拟定完毕。

    至此,开胃菜全部上完。

    汉匈最关键的争论:河套地区归属,将要开始。

    河套地区,贯穿东西,属于军事要地。

    炎黄时期,居于此地的犬戎族凭借独特的地理条件,成为了炎黄族的劲敌。

    汉书云:“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

    高辛氏为黄帝的曾孙,尧帝之父。

    此后,犬戎越发壮大,最终在申侯协助下,竟攻破周之国都。

    三代之后,东周乱世。

    在此的义渠与秦国、魏国抗衡,还参与中原纵横争夺之战。

    河西之地重要性,可见一斑。

    汉人一方,若想在与匈奴争斗的过程中占据上风,断匈奴右臂,此地必不可少。

    且,欲通西域,走出亚细亚,至欧罗巴境,需先收复河西走廊。

    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

    大汉未来河西四郡,皆设置于此。

    四郡定,南北切断匈奴和羌人的联系,东西加强了大汉与乌孙和天山以南诸农业国的联盟。

    且此举还将河西地区由游牧区变为农业区,这就使我国原来连成一大片的游牧区,分割成了两大片游牧区,即:

    匈奴、东胡、乌桓、丁零、乌孙主导北方游牧区和西羌主导的西北至西方的游牧区。

    此隔绝羌芮之目的,只有河套地区办得到!

    而此地对匈奴一方的重要性,不亚于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的重要性,相当于匈奴帝国的第二心脏。

    失去了这块土地,匈奴不仅失去了肥沃的羊盆,还会失去进攻大汉的主导性地位。

    正是有了这个地方,才可以威胁西域诸国,震慑西南羌地,三方夹击,御汉人于汉土。

    为何伊稚斜听闻乌孙给大汉提供良种马的时候很震惊?

    只因他在担心占领百年的河套地区出问题了!

    哪怕左贤王部都丢了,河套地区也不能丢。

    趁机偷了秦屁股得来的交通要道,坚决不能缺失!

    伊稚斜拿起盛满了酒的樽,对司匡举杯,

    “稷下侯……关键地谈判来了。”

    司匡举樽回礼,

    “本侯不会让步的!”

    “本王亦如此!”

    ……

    ……

    在二者谈判之际,甘泉宫一处凉亭中,刘彻单独设宴,宴请了一个特殊的客人。

    亭子中央,觥筹交错,酒樽碰撞声此起彼伏。

    刘彻开心的笑声,回荡在四周的林木中。

    “九兄回长安有半个月了吧?待的可还习惯?”

    “托陛下的福,这里绝大多数的场景都还是我记忆中的样子。只是……父皇等熟悉的面孔不在了。”中山王刘胜放下酒樽,摇摇头,感慨万千,重重叹息。

    刘彻笑呵呵地饮下一杯酒,指着不远处,道:

    “朕还记得,就在那里,九兄与七兄一同捉弄三兄,最后被二兄逮到,狠狠地揍了一顿。”

    “嗐,别提了。老二看着文质彬彬的,像性格温和的毛诗学派,谁曾想,一动起手来,比公羊学派那群好战分子还能打。”

    刘胜被刘彻的声音,勾引起往日的回忆,忿忿不平的抱怨,

    “如果不是陛下聪明,喊父皇过来,吾和老七非得残废不可。听闻老二最近身体不太好,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朕已经派人去给二兄诊疗了,兄长不必担心。”

    “切,我才没有担心那个家伙呢。”刘胜闷闷地喝了一口酒,“与其想老二,还不如在家多生几个孩子呢。”

    生孩子……

    刘彻突然想到了什么,手僵住,嘴角抽了几下。

    “若是朕没记错,九兄已经有六十多个子女了吧?”

    “嗯。父皇给为兄留下这么大一片封地,每年的税收虽然没有陛下多,但也算是堪称一个天文数字了。有条件干嘛不生呢?”

    刘胜顿了顿,打量刘彻一眼,吧唧一下嘴,劝道:

    “陛下,有空多去后宫转转。正所谓广撒网,总有成功的时候。大汉的江山,还需要有人继承呢。”

    刘彻低下头苦笑,“朕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