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修真小说 > 华山诸天 >第九章 国破民何安,妇人尤其惨
    张三丰道:“今日武当山上嘉宾云集,老道只不过虚活了一百岁,敢劳三位神僧玉趾”他四人隔着数道门户,各运内力互相对答,便如对面晤谈一般。峨嵋派静玄师太、静虚师太,崆峒派的关能、宗维侠、唐文亮、常敬之等功力不逮,便插不下口去。其余各帮各派的人物更是心下骇然,自愧不如。

    听着四人对答,鲜于路心中凌然,知道自己相差还很远,唉,还是年龄受限了。

    随后大殿里发生的事情就如剧情发展一般,随着少林的到来,殿中武林人士有了底气,与武当的对峙也越发强硬。最终张翠山殷素素相继自刎于殿中。

    主角张无忌也被张三丰顺利救下。

    眼看着这一幕发生,鲜于路确实无能为力,因为张翠山自杀根本不是受了众人的压迫,而是因为殷素素而愧疚于俞岱岩,所以自刎以谢罪。

    况且张翠山武功之高,便是有心想救也救不来。

    眼瞅着一场寿宴变成这般模样,少林等名门大派自觉也无脸再待下去,便纷纷告辞离去。

    鲜于路跟在贺老三身后,就像是他的子侄,默默的看着场中悄悄往外溜去的蒙古鞑子。

    这个蒙古高手肯定就是玄冥二老中得一位,就不知道是哪一个罢了。

    不过即使知道这货要跑,他也不敢声张,此时张三丰正在消耗内力救治张无忌,哪有功夫管这些。

    张三丰不管,谁还治得了玄冥二老?反正鲜于路不会多管闲事,管了也打不过。

    等下了华山,他对贺老三道:“这些日子蒙你照顾,今日咱们就在这分开吧。”

    贺老三闻言心头一喜,嘴上却脸露不舍道:“少侠,俺老三是个粗人,您这是看的中俺,才让俺随行。俺这都有些舍不得。”

    “江湖故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鲜于路脚下运起金雁功,身形舒展,宛若一只大鸟,几个跳跃便消失在山间。

    “好轻功,哎,少侠,你还没告诉俺你叫什么名字哪!”贺老三在山路上扯着嗓子喊道,直振的群鸟飞舞。

    倚天的江湖是个纷纷扰扰,恩怨情仇的江湖,但武林各方最终还是因为民族大义而摈弃前嫌。

    鲜于路重生在这个世界,从没觉得自己可以超然物外,但当他亲眼看到鞑子之残暴,还是忍不住热血上涌,浑身颤抖。

    所以离开武当山后,鲜于路专挑落单的鞑子兵下手,狠狠的出了口恶气。

    虽然第一次杀人,吐的昏天黑地的,但当他见到一个村落里的男女老幼尽皆被鞑子兵杀死之后,这种呕吐反而成了耻辱。

    这些畜牲,根本就不配称之为人,他们就是群畜牲。

    一路向西,路上所遇饥民也越来越多。

    作为被蒙元当权者贬为低等民族的汉人,生存之艰辛是后世所无法现象的。

    后世有一个关于初夜权的争论,这在鲜于路看来,愚蠢的可笑。

    你连命都不是自己的,更何况初夜?

    大凡有点姿色的,掩藏的好,还可幸免,若是偶有风姿显露的,迎接她的只有无尽的耻辱和伤害。

    可怜可叹,一旦国家败亡,百姓沦为猪狗,谈何人权?

    鲜于路知道这是个武侠世界,也知道最终的结果,但心中那股怒火依旧难以平复。

    如此行走了大半年,吃了不少苦,鲜于路终于来到了昆仑山山脉。

    此行只有一个目的,九阳神功。

    这部武功秘籍绝对配的上神功之名,能让张无忌用五年时间将功力跻身当世顶尖,堪称奇迹。

    难怪是能与易筋经、九阴真经等绝世功法齐名的神功秘籍。

    虽然鲜于路已经有了易经锻骨篇,但孤阴不长,阴盛而衰这个道理他还是懂的。

    如果他有全本的九阴真经,那自然可以阴极阳生,返璞归真。

    但他只有残篇,前期可以,后期登峰造极之时,就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去调解阴阳,逆转先天了。

    没看到张三丰一身功力震铄古今,但也还是到了百岁高龄后才创出太极拳这种阴阳合一的绝世功法。

    如果张三丰当初能够一览全本九阳神功,或许这个时间要大大缩短几十年。

    本着得之我幸的想法,鲜子路才临时决定去闯一闯。

    昆仑已经地处西域,幸好这个时期是蒙古纵横四海的时代,西域也没逃过蒙古铁骑。当地政权被打了个稀碎。

    鲜于路在山脚下的城镇找了个铁匠铺,让铁匠给打了两个铁钩,有弄了几样后世登山用的辅助工具,虽然粗糙,但也勉强能用。

    这样一来,身上的银子就真的彻底花光了。

    虽然在路上杀了不少鞑子,但所得银两也都消耗在了漫漫旅途上。

    其中艰辛风霜,却也不是现代人所能想象。

    什么鞑子,山贼这些还好些,一剑扫过去就行,遇到大队人马提前就躲起来,落单的就杀伤一批。

    最难得是古代的交通环境,基本是每走百里就要寻人问路,实在找不到人的就只能一路向西,翻山越岭,夜宿荒林都是家常便饭。

    这一路,他不仅仅是在赶路,更是在挑战自己。

    君不见多少武林豪杰都是在自然环境中创出的绝世武功。

    虽然鲜于路没这么想过,但他也希望能通过磨练肉身,体悟自然。

    这一路不仅让他把金雁功给琢磨了个通透,还利用崎岖的山路和后世的一些武学观点,将金雁功的腾转挪移能力更上了一层楼。

    于此同时他还开发出了移动中运转小周天的运转法门,这还要得益于他在华山孜孜不绝的学习经脉穴道,以及自己后世根深蒂固的逻辑思维能力。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古人诚不欺我。

    话归昆仑,鲜于路见囊肿羞涩,便起了劫富济贫的想法。

    昆仑这种西域之地,相对中原来说是想当荒凉的,但耐不住每个地方都有权贵人家。

    鲜于路就盯住了这些大户。

    每当夜深之时,他就会翻墙而去,在屋顶观察半天,找准时机,潜入库房,取些银两用用。

    不来不知道,这些狗大户,很多生活用具都是银子做的,更不论那些珍珠首饰了。

    不过他也不多拿,一户拿个百十两就行。

    武林中人拿着银子能叫偷么?这叫劫富济贫,这叫行侠仗义。

    有了银子,他也不在镇上多做停留,而是雇了几个人在山脚下建了个茅草屋。

    每日里只拿着勾子搜索山上的岩壁,看能找到那个狭窄的平台和洞口吧。

    这一搜索就是一年半的光阴,日升日落,春去秋来,终于让他找到了那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