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修真小说 > 黄庭大千 >第二七五章慎独(一)
    (稍后刷新)

    “下一场吴越之战,会稽氏族的处境,怕是会更加艰难呐!”

    姒伯阳站在汾湖前,看着被血染成殷红色的汾湖水,低声自语。

    他心里很清楚,这一次吴越之战,之所以能大胜,当中侥幸颇多。

    吴国朝野没想到,会稽氏族中竟会有一尊天神级数的存在,因此错误的低估了会稽氏族的力量。

    若不然,姒伯阳根本没有机会,诛杀钱唐君于白沙河,斩杀屠奉于汾湖之畔,由此一举击溃吴军。

    吴国若是知道姒伯阳的实力,就算依旧想要染指会稽之地,必定会慎之又慎,在有了万全准备之后,再向会稽下手。

    正是基于吴国不知道会稽氏族,有天神级数的强人坐镇,姒伯阳才能在战时,接连占据上风先手,打吴国一个措手不及。

    但凡事可一不可再,吴国这次确实措手不及,可在知道会稽氏族深浅后,吴国下一次出手,誓必会比现在棘手数倍不止。

    “吴越……”

    看着血红色的汾湖,姒伯阳已经想到了不久的将来,吴越之间第二次大战的爆发。

    虽然在战前,姒伯阳曾喊出打出‘十年太平’的口号。可是吴越之间,能否真的有十年太平,就连姒伯阳心里都没有底。

    毕竟,吴国绝不会眼看着一个强邻的崛起,而无动于衷。而越国要想壮大,吴国亦是他需要面对的,最大的那只拦路虎。

    吴越之争,并非只是因为世仇,更多的还是由于吴越地域局限。使得他们要想更进一步发展壮大,就只能谋求吞并对方。

    “不过,十年太平没有,三五年缓和期,还是有的。”

    姒伯阳手掌摩挲着剑柄,暗自思量着。

    说到底,吴国底子再厚实,可第二次吴越之战,也不是想打就能打的起来的。

    不说其他,就是三苗、曲国等强大诸侯,便钳制住了吴国大部分的精力。

    吴国不可能全然不顾三苗、曲国的威胁,将全部精力放在会稽氏族的身上,这不现实。

    以吴国的底子,在兼顾三苗、曲国的压力后,再筹备一支强军,打第二次吴越之战,同样是需要时间的。

    而这时间,就是会稽氏族的喘息之机!

    “所以,会稽,会稽啊!”

    姒伯阳眸光悠远:“乱世将至,秩序不存,”

    “大乱之下,稍有不慎,就有倾覆之祸。如今的会稽,需要统一,如今的会稽氏族……需要一位,能带领他们强盛的国君。”

    说实话,以当前形势来看,这国君之位,舍姒伯阳之外,几无人可担其重。

    需知道,这一场大胜,乃是会稽氏族近些年,对外取得的最大胜利,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经此一战,彻底确立了姒伯阳的威望。

    若是连姒伯阳都没有一统会稽,开国建基的资格。会稽氏族还有谁,有资格称孤道寡,进身诸侯之位。

    自姒伯阳上虞会战开始,再到攻伐诸暨氏,最后吴越之战,其间大战小战无数,这些都是姒伯阳的资历。

    或许姒伯阳年纪太轻,在旁人眼中是劣势。但姒伯阳这些年征战在外,杀伐果断,却又让人不得不服。

    大争之世,强者为尊,这话不是说说而已的,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

    因此,在此时的会稽氏族中,姒伯阳说是众望所归,也不为过。

    就是心机极深的甘籍,面对大势已成的姒伯阳,都不得不低头。

    甘籍站在姒伯阳身旁,轻声道:“上君,我等氏族大胜吴人,大涨我等越人志气。”

    “以某来看,上君何不趁着各部志气正高的时候,召各方首领集会,筹谋开国事宜?”

    姒伯阳似踌躇了一下,道:“开国么?”

    “是啊,”

    甘籍拱手道:“上君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白沙河一战,汾湖之畔一战,无不打出了咱越人的悍勇。”

    “如今吴人大败,上君居功甚伟。”

    甘籍慢悠悠道:“以此功绩,若要开国,谁敢阻拦,谁能阻拦?”

    姒伯阳神色平静,道:“话不能这么说,居功而不骄,方能进退有度,有始有终。”

    “何况,身为会稽氏族的一员,为吴越之战出一份力,本就是我应该做的。就是不为国君之位,难道我就不能出一份力了?”

    “某家,当然不是这个意思。”

    甘籍沉声道:“只是,上君为我会稽氏族,不世出的豪杰人物,是我会稽三万年以降,成就最大的一位氏族首领。”

    “似上君这等出众的人物,当然应该站在更高的位置,如此才能施展自身才华,惠及更多的越人。”

    “哦?”

    姒伯阳哑然失笑,道:“甘首,如此赞誉,伯阳受之有愧啊!”

    甘籍低头,道:“上君太过谦虚了,您在这一战中的表现,各部首领都看在眼里,您绝对当得起这般赞誉。”

    就在这时,各部首领联袂而来,直接单膝跪地,拱手道:“我等,请上君建国开基,再立越国社稷。”

    “我等请上君建国开基,再立越国社稷!!”

    与各部首领一般,甘籍伏身跪地。周遭将士见状,也纷纷跪下。

    数以万计的氏族大军,齐声呼喝,声潮震天:“我等,请上君建国开基,再立越国社稷!!”

    轰隆隆!!

    数十万人声势何其浩大,恐怖之极的气机,猛然怒放,一时间天地生变,激起风雷。

    这一刻的姒伯阳,就是绝对的中心,万众瞩目,无不归心。

    “……”

    姒伯阳站在汾湖之畔,放眼望去,数十万甲跪伏。环顾四周,有些一览众山小的意味。

    何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这就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早在攻破诸暨城的时候,这些氏族首领就曾向姒伯阳劝进。

    只是姒伯阳那时,虽接受共主之位,却没有直接立国。而是一心备战,应对吴军。

    如今大敌已去,开国之事自然而然,就被众人提上日程,姒伯阳对此毫不意外。

    只是,开国建基,何等之严肃,何等之神圣,又是何等之庄重,谁敢草率为之。

    须知,一国之重,超乎想象。

    若想承载一国之重,必要有非凡之器量。不然自身器量不足,只会被一国之重,生生的压死。

    故曰:礼不可废!

    就算不似天子禅让,三请三辞。也要准备诸般礼器,祭祀上天,引动天命,在帝丘天子那里名录诸侯之册。

    由此,得到天子敕封,人道气运垂青,凝聚国运,立下天柱,才是算是真正的开国。

    没有走以上步骤,就自立为君,称孤道寡者。非但无法凝聚国运,立不得天柱,更不入天下主流之列,自绝于九州人道。

    姒伯阳面向众人,道:“伯阳,何德何能,竟得诸位拥护,称孤道寡啊!”

    “既然诸位不嫌伯阳粗鄙,愿奉伯阳为君,伯阳虽诚惶诚恐,却也愿担一国之重,为我百万越人谋福祉。”

    轰——

    姒伯阳这话一出,整个汾湖之畔,数十万人几乎沸腾。

    甘籍率先开口,高声喊道:“大越万年!”

    有着甘籍作为榜样,各部首领心领神会。

    随后,在各部首领的带领下,高呼:“大越万年,万年,万万年!!”

    “大越万年,万年,万万年!!”

    ——————

    就在会稽氏族,一起高呼‘万年’的时候。

    距离汾湖之畔,不远的一处断崖上,几名黑衣人站在崖上,默然的看着这一幕。

    这些黑衣人面上带着冰魄面具,丝丝寒气缠绕周身,只要人已接近,就会感到一股清凉之气。

    “哼……废物……”一名黑衣人,哼道:“八万精锐,四万舟师,就这么完了,都完了!”

    “是啊,全都完了,”

    另一名黑衣人,叹气道:“足足十二万兵马,在会稽连点浪花都没掀起来,丢人呐!”

    “……”

    听到这黑衣人如此说,几名黑衣面面相觑,也是无话可说。

    事实就是如此,以吴国的实力,按理说应该一面倒的,压着会稽氏族打才对。

    谁能想到,会稽氏族出了个姒伯阳,竟然让吴国吃了大亏。

    尤其是刚才,这些人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国家,号称无敌的战师,被姒伯阳一战而没,心头滋味可想而知。

    而且,不只是那十二万吴国儿郎,就连吴国左将军屠奉、吴国公子钱唐君,这两位大人物都葬身于此。

    亲眼目睹会稽氏族的实力,这让这些黑衣人心头犹如压了一块大石,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

    “天神,竟会是天神!”一位黑衣人愣了许久,这才低声念叨了一句。

    一众黑衣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他们出身吴国宫廷,是吴国国君身旁的近侍,接触的都是吴国最高端的存在。

    而且,长久服侍国君,往来无白丁。这些黑衣的眼光,早就被养的刁钻无比,一般的地祇中人,实在难入他们的眼。

    可就算如此,一位天神的分量,对黑衣们而言,还是大的惊人。

    ——————

    ——————

    就是心机极深的甘籍,面对大势已成的姒伯阳,都不得不低头。

    甘籍站在姒伯阳身旁,轻声道:“上君,我等氏族大胜吴人,大涨我等越人志气。”

    “以某来看,上君何不趁着各部志气正高的时候,召各方首领集会,筹谋开国事宜?”

    姒伯阳似踌躇了一下,道:“开国么?”

    “是啊,”

    甘籍拱手道:“上君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白沙河一战,汾湖之畔一战,无不打出了咱越人的悍勇。”

    “如今吴人大败,上君居功甚伟。”

    甘籍慢悠悠道:“以此功绩,若要开国,谁敢阻拦,谁能阻拦?”

    姒伯阳神色平静,道:“话不能这么说,居功而不骄,方能进退有度,有始有终。”

    “何况,身为会稽氏族的一员,为吴越之战出一份力,本就是我应该做的。就是不为国君之位,难道我就不能出一份力了?”

    “某家,当然不是这个意思。”

    甘籍沉声道:“只是,上君为我会稽氏族,不世出的豪杰人物,是我会稽三万年以降,成就最大的一位氏族首领。”

    “似上君这等出众的人物,当然应该站在更高的位置,如此才能施展自身才华,惠及更多的越人。”

    “哦?”

    姒伯阳哑然失笑,道:“甘首,如此赞誉,伯阳受之有愧啊!”

    甘籍低头,道:“上君太过谦虚了,您在这一战中的表现,各部首领都看在眼里,您绝对当得起这般赞誉。”

    就在这时,各部首领联袂而来,直接单膝跪地,拱手道:“我等,请上君建国开基,再立越国社稷。”

    “我等请上君建国开基,再立越国社稷!!”

    与各部首领一般,甘籍伏身跪地。周遭将士见状,也纷纷跪下。

    数以万计的氏族大军,齐声呼喝,声潮震天:“我等,请上君建国开基,再立越国社稷!!”

    轰隆隆!!

    数十万人声势何其浩大,恐怖之极的气机,猛然怒放,一时间天地生变,激起风雷。

    这一刻的姒伯阳,就是绝对的中心,万众瞩目,无不归心。

    “……”

    姒伯阳站在汾湖之畔,放眼望去,数十万甲跪伏。环顾四周,有些一览众山小的意味。

    何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这就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早在攻破诸暨城的时候,这些氏族首领就曾向姒伯阳劝进。

    只是姒伯阳那时,虽接受共主之位,却没有直接立国。而是一心备战,应对吴军。

    如今大敌已去,开国之事自然而然,就被众人提上日程,姒伯阳对此毫不意外。

    只是,开国建基,何等之严肃,何等之神圣,又是何等之庄重,谁敢草率为之。

    须知,一国之重,超乎想象。

    若想承载一国之重,必要有非凡之器量。不然自身器量不足,只会被一国之重,生生的压死。

    故曰:礼不可废!

    就算不似天子禅让,三请三辞。也要准备诸般礼器,祭祀上天,引动天命,在帝丘天子那里名录诸侯之册。

    由此,得到天子敕封,人道气运垂青,凝聚国运,立下天柱,才是算是真正的开国。

    没有走以上步骤,就自立为君,称孤道寡者。非但无法凝聚国运,立不得天柱,更不入天下主流之列,自绝于九州人道。

    姒伯阳面向众人,道:“伯阳,何德何能,竟得诸位拥护,称孤道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