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九歌微澜 >第十七章 七公子
    穆九澜听见他口里话越来越脏,不禁皱眉,看来,这杨耿今日是铁了心要将闹事进行到底,那么,她也就不必估计什么同行街坊的颜面,必须重拳出击了。

    “可是,作弊的人,难道不正是杨大厨您吗?”

    穆九澜伸手拉过身边的黑丫,突然说了这么一句。

    不单是看热闹的街坊与路人,连端坐在临水小筑里品茶的白衣客都是动作一滞。

    “你,你胡说什么!”

    杨耿的脸又开始红了。

    “我就觉得奇怪,”

    穆九澜却轻飘飘地走过去,抱着双臂,看着杨耿继续说:“杨大厨你明明除了做鱼以外,其他菜式皆平平,今日到底受了谁鼓动,敢来我面前挑战?”

    杨耿下意识地回头看一眼,但还是嘴硬:“我就是有把握赢你,实力摆在那儿。”

    “实力?”

    九澜捂嘴轻笑:“恐怕你自信的不是实力,而是提前确定的主题吧?”

    “那主题明明是随机定下的,你也看见了!”

    杨耿大声说。

    “真的是随机吗?”

    九澜给黑丫递了一个眼神,后者意会,便站到庭前,朗朗道:“穆姐姐早就觉得奇怪了,便让我去打听那架鱼车,你们猜怎么着,那车竟然正好是送货去杨记的,这不是巧了吗?”

    众人议论纷纷,而杨耿却依旧梗着脖子道:“那又如何,我们杨记本就经常需要买鱼,正好今日送了又如何?”

    “可是,”

    黑丫笑得有些邪气:“可是你们杨记昨日刚进了不少鱼,卖出得却也不多,白鱼这东西是活物,只要养在水槽中可以抵好几日,为何又要着急忙慌地买呢?”

    穆九澜在答应杨耿比试时便觉得有些不对劲,因而差遣黑丫去打听一番,果然杨记有问题。

    此刻当众说出来,虽然一切未明说,可大家自然懂得。

    “我们,我……”

    在众声哗然中,杨耿一时间不知道如何解释,再说了,人家黑丫本来也没有指名道姓地说些什么,他反驳什么呢?

    “行了,今日比试也结束,请杨大厨回自家厨房吧。”

    杨耿黑着脸走了,穆九澜却也松了一口气,她笑着迎上白衣客,问道:“贵客还想吃些什么?”

    “不必了,”

    白衣人却打开乌木的折扇,道:“今日看了这么好的一场戏,倒也足够了,你们这间九家,果然不错,大厨也极有心思。”

    “今日便不吃了?”

    穆九澜心里涌起一阵子失望来,她原想若是贵客再来,自己必得端上几道从现代厨房弄出来的菜肴,一定能够让这位眼前一亮。

    她在学校时,便爱刷那些社交媒体里美食的地点,若是哪个知名博主发了某家新店,她必定是要约上安琪一起去探探店的。

    如今眼看着这个白衣客必非凡品,说不定他若是再吃几天,回去如那个什么安紫云小郡主一般再宣传两下,自己的生意岂不是得芝麻开花节节高?

    退一万步说,就算他回去了,什么也不说,人家毕竟是在这儿吃了好几天,好事者岂不是都得猜测,这公子哥竟是如此喜爱这家店,难不成这里确实有什么妙不可言的菜肴?

    开玩笑,现代厨房和更为丰富的食材,她就不信弄不出几道人家没有独它一份儿的特色菜来?

    可惜,人家不吃。

    “可……”

    穆九澜搓着衣角,考虑着要不要觍着脸问一下侍从这位主人的住处,或可晚间再送一套菜过去,说不定人家愿意试试呢?

    做什么她都想好了,既然要送货上门,不如干脆配一些烘焙的小食,这样,即使时间稍长,没有了热度,口感倒也不至于差太多。

    正当穆九澜想走去小声打听时,却听见那白衣客又说:“今日尚且有事,我明日午时再来。”

    “耶。”

    等人走了,穆大厨在心里欢呼。

    “明日准备什么食材招待呢?”

    黑丫的问题一出口,三人皆陷入了沉思。

    穆九澜的高兴很快被一把压下去,对啊,人家既然愿意再来,必然是对他们九家有些兴趣,可是……

    可是已然吃了几次,又见了如此精彩的一场厨艺比试,胃口早该被调得高高的,哪里是一般菜谱能打发的?

    再说了,店里的特色他不是吃过就是看过了,真正感兴趣的或许一个也不剩,既说了明日,自然是得为他特意研发新菜的意思,否则,直接在店内吃了不行?

    穆九澜觉得自己或许想多了,可又不敢不想多。

    男人和自家侍从离开时的步伐沉着,并不算快,却很果决,一看平日里便是掌着权,做着主,杀伐决断的模样,必然是不简单的。

    穆九澜早向郭百疾打听过了,听闻这随都中有七公子,均不是泛泛之辈。

    左骁骑卫王随,鼎鼎大名琅琊王氏的子孙,身高八尺,体格精壮,尤擅骑马。

    右武侯大将军武立平,也是如今宫里武贵妃之族弟,军功赫赫,勇猛无双。

    冀国公之子郑东青,来自荥阳郑氏,不爱学武,却很是擅长经商。

    刑部侍郎崔玄,有一双慧眼能明察秋毫,因曾参与了前几年连城公主联合驸马谋反一案,找着了罪证使得那人伏诛,进而名声大噪。

    还有大理寺少卿刘子季,据说一目十行且过目不忘,一日能读完三百案卷,大理寺有了他,便相当于多了十个好手审案,往夸张了说,简直是大理寺之魂。

    当然,这个之魂是穆九澜在心中默默加上的,她一向记忆力不太行,每期考前背书,那都是死去又活来,活来又死去,因而特别敬佩刘子季。

    “还有两个呢?”

    穆九澜彼时问。

    “一个是翰林院最年轻的博士,”

    穆姑娘点头,她知道,这会儿的博士同他们那时候不同,算是一种官职,但同样都是学问很高的人物了。

    “最后一位,你该知道的。”

    郭百疾道。

    “我怎么会知道?”

    穆九澜觉得他莫名其妙,自己不过是个初初来到大随的新人,普通人都没认全几个,谁知道这些达官贵人呢?

    “就是上次那位安紫云安郡主的哥哥,安顺郡王呀!”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