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征魔演义 >第二十二章:太监传圣旨;铭制欲剖析
    大皇子随即招集所部文武出大厅,焚香跪拜迎皇帝圣旨。

    “朕弱冠承嗣,至今已二十有三年矣,自继位以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不敢一时懈怠矣。赖祖宗及天地神灵护佑,初无大错,其间虽有南方人族作乱,亦旋即平复,疥藓之疾,不足为忧。西方妖族,虽是桀骜难驯,性极狡诈,朕亦软硬兼施,至今仍保持臣服,不敢作乱。

    怎奈朕自恃勇力,亲戮北海孽龙,孽龙虽已受戮,朕亦身受重伤,料是命不久矣。

    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包罗特.台吉;禁卫军指挥使:赤术金.哈依;水军统领,孛儿吉根.布策;镇北将军:满楚古德.伯特;事前皆曾劝朕,万金之躯,不可亲冒矢石之险,怎奈朕自恃武功法术,不纳忠言,乃有此厄。此四人,皆忠良之属,后继之君不可以“护驾不周”之名罪之。

    随驾其余文武百官,及三军将士,皆忠勇之属,有功无罪,亦万不可以“护驾不周”之名罪之。

    大皇子:悖尔刺金.岳猛,厚重少文,性极尊贵,深肖朕恭,可承大位。接朕旨意后可即日启程,急赴京师继位,京中文武百官,及皇子,王公出城十里接驾。

    西域诸般军务,着副将临机断理。

    二皇子:悖尔刺金.哈颜,聪明仁智,封睿王,世袭罔替。

    三皇子:悖尔刺金.福盖,俊敏睿达,封智王,世袭罔替。

    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包罗特.台吉,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隆客谟.厘斯;内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孛聂.照皋;皆老成谋国之良臣,皆加封一级,荫其子孙。

    朕崩在外,为避免天下震动,三军将士军心不稳,丧事暂秘而不发,梓宫归京师而葬。”

    钦此

    建武二十三年三月朔

    大皇子听完圣旨之后,哭绝于地,左右近侍急忙扶起,只见宣旨太监曰:

    “启禀殿下,此旨非皇上亲手所书,宝匣内还另有一纸书札。”

    大皇子左右近侍忙示意宣旨太监当众读那纸书札:

    “臣弟悖尔刺金.福盖,叩首拜见大皇子殿下。

    臣弟随父皇巡游,到黄州时,父皇闻北海有孽龙作祟,食我渔民,扰我百姓,陛下为天下苍生计,乃驾御舟船队,亲赴北海。

    父皇神文圣武,智勇皆全,乃亲布局谋划,使天蚕丝神网,布下口袋阵,将孽龙缚定。

    而后父皇着飞天宝衣,戮龙宝剑,亲屠孽龙,怎奈那戮龙宝剑太过锋利,劈碎龙首后亦劈断天蚕丝神网,那孽龙死而不僵,神网断裂后,孽龙脱缚,甩龙尾重击父皇。

    父皇伤重而归,已自知五脏六腑皆受损,命不久矣,乃亲述遗旨,字字句句,如黄钟大吕,臣弟,端贵妃,及签名之四大臣皆在场,臣弟不敢有半字妄言。

    怎奈依朝廷祖制,遗诏若无三大臣同时在场,不得生效,近侍太监听旨后不敢书写。父皇乃强忍病体,运笔亲书。

    不料父皇只书到“命不久矣”时,即伤重而崩,臣弟与大司马台吉,指挥使哈依等商议后,为完成父皇遗命,只得将遗诏照父皇原句补全。

    臣弟只述实情,明证此诏非诈也,至于国家大事,立谁为君,非臣弟敢妄言也,唯大皇兄自裁之。

    臣弟:悖尔刺金.福盖

    建武二十三年三月朔”

    大皇子听完福盖书札后,又重新大哭,悲痛欲绝,肝肠寸断。

    不过其部属下文武,虽然表面皆哭,然其泣不悲,哭声虽大,干嚎而已。

    孰人不欲高官厚禄?孰人不欲封侯拜将?孰人不欲封妻荫子?

    若大皇子殿下为镇西大将军,所部文官不过是将军府中一幕僚,一参赞,一文书。所部武将官职最高不过一偏将,一游击,一都尉。

    须知总兵以上官职皆由兵部提名,经皇帝核准,吏部下文书方可任命,在镇西大将军属下办差,虽然亦可以通过军功,大皇子保举后可加官进爵,但终是太慢。

    但如果大皇子殿下直接登基为新君,那可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这帮文官武将可都是从龙之臣,也许从个参赞幕僚,直接入朝做个侍郎,来日入阁理政,成为朝中重臣。或者做个巡府,成为一方大员。

    武将亦有可能直接从一偏将,一游击,一都尉,直接成为一总兵,一将军。

    所以这帮属下们表面悲伤,内心狂喜是非常正常的。

    宣旨太监读完小皇子那纸书札后,大皇子殿下仍在大哭。他内心可没有他手下那帮文武那么多的弯弯绕绕,他只是感觉父皇就这么驾崩了,未来怎么办?他可是从小习惯了按照他父皇的圣意办事?他更加没有想到,这个别的皇子天天惦记,他却视之如“炉火”,非常不想坐上去的皇位,怎么偏偏就砸到了自己头上。

    他从没想过自己能当皇帝,更加没有想过,该怎样才能当一个好皇帝,所以这突然的变故实在太快,让他不知所措,只能大哭。

    “殿下,且勿哭也,此时非该哭之时,今陛下在外急崩,传位于殿下,还望殿下且止悲伤,商议后事。”

    只见大皇子属下首席参赞,莫勒特突.铭制,出言向大皇子劝道。

    原来这莫勒特突.铭制原是朝廷刑部侍郎,亦是一名智谋之士,非但洞达物情,善谋善断。且处事公正,不偏不倚。

    其时那大一朝中,党争已成,大体可分为那禁卫军指挥使哈依,与那兵部尚书台吉为首的“武将”党。及宰相厘斯,户部尚书为首的“文官”党,两党皆争权夺利,互不相让。而魔皇为了能对朝中大臣分而制之,乐于观其斗。

    而这铭制因为处事不偏不倚,不群不党,却为两党都不容,台吉等视其为异类,照皋等亦视其为异类,处处皆受排挤。

    所以大皇子被封为镇西大将军之时,这铭制主动请缨,愿为镇西大将军参赞,虽在朝中仍挂着吏部侍郎之官职,持吏部侍郎之奉禄,但却早已不在吏部任职,专心为镇西大将军赞画西域诸般军务!

    不过这铭制在这西域为大皇子赞画军务,却亦如鱼得水,此地远离京师朝廷,无太多挂碍是非,铭制对于妖族各部,该打则打,该拉拉则拉,且打且拉,都是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对于西域妖族诸部之兵力实力如何,酋长性格如何,诸部矛盾如何,那部是我之友,那部是我之敌,那部是墙头草随风倒,亦是,一清二楚,如同掌上观文。

    而大皇子殿下亦知自己武力有余,谋划不足,对其言听计从,二人一文一武在西域配合得天衣无缝,那大皇子因为镇慑西域妖族有功,屡屡得魔皇嘉奖。当然,大皇子亦知,有很多功劳皆是铭制策划之功,所以这铭制在西域,是极得大皇子宠信。

    大皇子亦屡次欲保举铭制为吏部尚书,曰做一将军赞画,实在大材小用,且亦误铭制前程,怎奈铭制曰京中是非多,某不欲在京中为官,为大将军赞画亦颇不负胸中之才,如此终老亦是足矣。

    这一主一臣二人,一个不欲为帝,一个不欲升官,倒也是最佳一对搭档。

    大皇子听了铭制之言后,曰:

    “父皇急崩,孤方寸已乱,不知如何处之,汝等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