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征魔演义 >第十八章:太后传旨;福王临机
    太后言毕,泪流不止。即将圣旨传与福王及各大臣观,二皇子忙着内侍,另持一黄绢与之对比,榆鲁则高声指言此旨某处某处有接口,某处某处与原绢不一样,众观之,原来此绢从“命不久矣”处剪断,半为魔皇书,半为内侍书。

    如果说,前面无论蛊植,或是福王,说此遗旨是魔皇本意,或是台吉哈依他们篡改,都是猜测,没有实实在在的证据,文武大臣们说此旨或真或伪,大多是根据怎样才更利于自己的利益,但这个榆鲁所提出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物证,证明此遗旨是台吉哈依他们篡改,小皇子其言有诈。

    逻辑很简单,如果小皇子说的是真的。只需要在圣旨魔皇没写完之处,将圣旨按魔皇的口述补上去就行,这书写圣旨的黄绢肯定是完完整整的一张,现在这个圣旨由两张黄绢拼接而成,则肯定是台吉哈依他们把魔皇遗旨中不利于自己,或者降罪于自己的部分裁掉,再叫巧匠补上,写上后面的内容,企图瞒天过海,蒙混过关。

    至于小皇子写的信,那就如蛊植所言:“年齿尚幼,未执权柄,被台吉哈依等,或蛊惑,或威逼,或利诱,违心而书了。”

    再往坏点想,则是小皇子和他们合谋作奸……

    言此诏为真者之大臣皆口若寒蝉,鸦雀无声。

    二皇子大哭,曰:

    “我家不幸亦甚矣,先皇不幸,英年即半道而崩。怎奈吾弟竟助台吉、哈依等恶贼篡改先帝遗诏,吾弟生性仁孝,定是那台吉哈依二贼胁迫威逼,如之奈何,还请各王公大臣公议之,吾方寸已乱矣!”

    那厘斯此时方上前启奏曰:

    “即已明证此诏为伪,依祖制,皇帝急崩于外,未留遗诏,则由各王公大臣公议,太后下旨,另立新君,今二皇子殿下,慈孝仁笃,性极纯善,当承天位,以续大统。”

    各大臣皆三跪九叩曰:

    “请殿下登基为帝,以续大统。”

    二皇子曰:

    “今先帝新崩,孤性愚鲁,不敢担此大任,怕有负祖宗社稷江山。吾兄武略超群,吾弟聪明哲睿,皆可为帝,众卿奈何舍璞玉而求顽石乎?众卿再议之。”

    只见班中蛊植厉声曰:

    “殿下若不登基,吾立死于此殿中矣!今先皇新崩,天下震动,大皇子殿下远在西域,镇慑妖族,且不说大皇子殿下若不居西域,则妖族必乱。大皇子殿下欲为将,不欲为帝亦天下共知矣。而小皇子殿下此时应已被台吉,哈依等二贼所制,殿下不登基,则何人可登基?国不可一日无君,若殿下不登基为帝,则天下必乱矣,吾等与其大乱受刃而死,不若立死于前,尸骨乃可得全。”

    言毕,寻柱欲撞,力士急扯住。

    照皋急跪于前,曰:

    “还请太后降下懿旨,着二皇子殿下登基继位。”

    太后乃环顾群臣,见皆无他议,乃开言曰:

    “既然众王公,大臣,皆以为立二皇子为新君最佳,哀家乃允众议,传旨:

    ‘今皇上急崩于外,新君未立,国不可一日无君,依祖宗成法,皇帝在外急崩,未留遗诏,则由太后与众王公大臣商议后另立新帝。

    二皇子悖尔刺金.哈颜,慈仁纯孝,智敏睿达,可承大位,着钦天监择黄道吉日,新君登基改元,以续大统。

    台吉、哈依,篡旨迫君,十恶不赦,着先族其家。

    其余随驾之臣如何处置,等新君登基后再议。

    钦此”

    只见那福王听到太后懿旨后,急出班跪伏于地曰:

    “母后且慢,那台吉,哈依等虽有大罪,但亦不可此时罪之,彼等手握朝廷一半兵马,若族其家,则是逼其公然反矣,若此则天下乱生也。”

    太后曰:

    “若此,则台吉,哈依等如何处置汝等议之,哀家乃妇道人家,军国大事非哀家所长。”

    福王曰:

    “如此,则请太后再下两道懿旨,着雕奴送与大皇子殿下及小皇子殿下。

    传大皇子殿下之懿旨,则明言实情,曰先皇遗诏乃诈也,且与此诈遗旨一并装入宝匣任其鉴之,着其安心镇守西域,以免妖族叛乱,无须来京奔丧。

    传小皇子殿下者,则着其带先帝梓宫速归京师安葬,明诏台吉、哈依及三军将士无罪,诈其至京师再处之,但为以防万一,着辽远大营总兵带一万兵马星夜赶赴扼北关接手关防,待哈依等入关后,则留下哈依所带兵马留守扼北关,由辽远大营兵马护卫先帝梓宫入京师。”

    原来这大一朝自一统天下之后,为防地方武将割据造反,在军制上亦采取强干弱枝之势,除由大皇子所率之西域兵之外,其余军中精锐皆在京师,哈依所指挥之禁卫军约三万,其余则由护卫京师之三位总兵统领,曰丰台大营,曰沧州大营,曰辽远大营,每营统兵十万余,三大营共约三十万兵马。呈三角形拱卫京师,各大营总兵平起平坐,互不隶属。

    各大营总兵隶属于兵部,由兵部委派兵员,负责给养,调拨武器,物资。但却不受兵部调遣,若有战事,须皇帝之虎符方可调动。若是皇帝不在朝中,则由太后所下懿旨加监国皇子批文调动。

    这福王不愧是大一朝中顶尖的智谋之士,思虑深远。他虽然也判断,凭着台吉的智慧,即使要篡改遗诏,也不会用如此低级的手段。他也更相信,他的皇兄,此时的先帝,为了大一朝的江山社稷,为避免内乱,口述的这道遗诏才是最佳的选择,所以这道遗诏十有八九是真的。

    但是若是真的,为何此遗诏上会有剪过重接的痕迹,装圣旨之宝匣乃是用无比坚硬的精钢一体铸成,毫无缝隙。即使用如戮龙宝剑等神兵切开,亦有痕迹。

    难道是切开宝匣取出圣旨后重新拿一宝匣装?但亦不可能,宝匣乃大内总管太监所管,若皇帝不在朝中,即使太后欲发懿旨,亦须当众向大内总管取用,且须签收,宝匣乃国家重器,少了一个总管脑袋不保。

    而铜锁乃大内御用巧匠所造,亦非常精巧,若武功高强之辈,持利刃自是可切断,但其锁便损,不能复用,而铜锁封条皆与宝匣配套,一宝匣配一封条一铜锁,绝不多配。

    那福王亦不明所以,只得做出如此布置,为防哈依,台吉真反,以护送先帝梓宫入京师为名,带领随驾三军将士,入京师即造反,要知道,那哈依乃是禁卫军指挥,京师中禁卫军将士皆是其下属,到时他突然发难,京师中的禁卫军到底听他的,还是听新皇帝的,还真不好说。

    虽有三大营拱卫京师,但此亦是防得了外敌,防不了内寇,那哈依,台吉一旦控制住了京师,则可挟天子以令诸侯,无皇帝虎符,三大营总兵怎敢动,况且那台吉还是兵部尚书,理论上是三大营总兵上级。

    所以为防万一,福王才做出如此布置,着那哈依之兵在扼北关驻守,换成辽远大营之兵护送梓宫入京,如此他哈依、台吉就是龙入网罟,虎入牢笼了。

    董卓入京师之祸,皇族几为之屠尽,其鉴不远,怎可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