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征魔演义 >第十章:魔皇遗诏未完而崩;哈依欲诛两贼献计
    谁知道那魔皇口述完圣旨之后,那近侍太监去只是把黄绢摊开,把笔准备,把墨磨好,一个字都没有写上去。

    那魔皇此时才想起,朝廷制度。遗旨需要六大臣同时在场,秉笔太监执笔,符宝郎用印,方可生效。而此时不是在京师,怎可能聚齐。

    他平时传旨传习惯了,传遗旨却是第一次,(这不是废话吗?一个人只能死一次),一下子没想起这个制度,看见太监没动笔,才想起来,乃轻叹一声,叫道:

    “左右,扶朕过去御案前,朕亲自书写。”

    其实朝廷制定此制度,肯定是极好的。要知道,皇帝还活着的时候,什么都好说,谁敢假传圣旨?哪个圣旨是皇帝亲自下的,哪个圣旨是奸臣假传的,皇帝还在,臣下一对照自然皆可以知道,所以皇帝还活着的时候,是极少极少臣下敢假传圣旨的,因为这个风险太大了,和收益不成正比。

    但是,皇帝快死了的时候,大臣们就容易做手脚了,一帮人合作一下,写好把大印一盖,这就是圣旨,是遗诏了。

    反正死无对证,至于这个圣旨是皇帝下的,还是奸臣下的,难道还能去问个死人吗?

    而且最重要的,老皇帝刚死,新皇帝还没继任,亦是全天下最大最大,最重要最重要的权利还没有顺利交接好。奸臣作乱,篡权夺位在这个时候是最容易得逞的。

    所以大一朝立此制度,就是为了防备最高权利交接时出现这种事。

    那魔皇在御案前坐下,持起太监们早准备好的御笔,在圣旨专用黄绢上写下:

    “朕弱冠承嗣,至今已二十有三年矣,自继位以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不敢一时懈怠矣。赖祖宗及天地神灵护佑,初无大错,其间虽有南方人族作乱,亦旋即平复,疥藓之疾,不足为忧。西方妖族,虽是桀骜难驯,性极狡诈,朕亦软硬兼施,至今仍保持臣服,不敢作乱。

    怎奈朕自恃勇力,亲戮北海孽龙,孽龙虽已受戮,朕亦身受重伤,料是命不久矣……”

    孰料刚写到此处,那魔皇口中又吐了一口鲜血,手一松,毛笔掉到地上,头直接趴在了御案上。

    左右急忙扶起,但那魔皇头颅已是下垂无力,御医急向前去探脉,已是无脉矣!

    原来那魔皇虽然武艺高强,若是一般老弱疾病,自可凭借自身武功内力,强提精神,书写圣旨。

    但这魔皇乃是受那赤龙临死时的全力一击,五脏六腑皆已受损,如果不强运内力,倒是仍可拖延片刻,但那魔皇为了书写遗旨,须在手上倾注少许内力方可。

    那魔皇强提内力,导致五脏六腑受创更甚,所以那遗诏都没书写完毕,就立时毙命了。

    当然,此亦天意也,合魔族当灭,人族当兴,若是那魔皇能写完遗诏方崩,魔族大皇子顺利继位,则大一朝无从生乱,人族其势,其力与魔族皆相差太远,哪怕是盖世英雄,亦无能为也。

    “皇上龙御归天了。”

    那太医向众宣布道。

    “皇上!皇上啊!您倒是醒醒啊,您这样就去了,大一朝该如之何啊?我等该如之何啊?”

    那端贵妃见魔皇已崩,乃大哭流涕,且悲且惧。

    四大臣亦皆大哭流涕,且悲且惧。

    所悲者,乃是魔皇对其臣下,皆恩赏有加,而今猝然而崩,众感其恩。

    所惧者,乃是大一朝之行军阵斩之法,国法昭昭,而今魔皇未留下众人无罪之明诏,就猝然而崩,惧后继之君斩之以昭国法矣。

    魔皇御船寝宫中哭声一片,那台吉千算万算,件件事算无遗策,怎奈没算到这魔皇写遗诏居然会写到一半就猝死,虽然魔皇已亲口述完了遗旨,但若不是其亲笔书写,那大皇子,二皇子及京师文武百官,皆可说是台吉,哈依等大臣,假传遗诏欲行谋反。

    众人正在大哭,不知所措之时,只见那哈依对小皇子,端贵妃说道:

    “娘娘,殿下,且勿泣也,而今陛下猝然而崩,遗诏未写完整,如之奈何?大家且做商议。”

    “我乃妇道人家,只知服侍陛下,家国大事哪里知晓,各位大人皆是陛下心腹,国家重臣,唯各位大人之命是从也。”

    那端贵妃向众大臣说道。

    “各位大人且从长计议,但不可违了陛下本心,更不可矫诏篡位,汝等若欲行秦时赵高、李斯事。孤不为胡亥也,孤宁受国法之诛,亦不做谋逆不忠之事。若汝等欲行不轨,请先弑孤。”

    那小皇子福盖面色严峻地向众大臣言道。

    小皇子亦自幼读书,颇知忠义,对人族典故亦烂熟于胸,他知道此时情景,极类始皇帝之崩于沙丘,而哈依,台吉等大臣,亦极有可能惧国法之诛,隐匿魔皇死讯,秘不发丧,矫诏赐死厘斯,照皋,二皇子,立小皇子为帝。

    小皇子固然亦知道,赵高,李斯等行沙丘之谋后短短三年,胡亥为赵高所弑,随即大秦国灭,赢氏九族皆引颈受戮,社稷为丘墟,宗庙无血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那台吉听到小皇子如此重言后,急领各大臣向其叩首出血曰:

    “殿下何出此等重言,吾等宁受国法之诛,肝脑涂地,亦绝不敢有不臣之心,不敢有谋逆之行。”

    小皇子听了众大臣表态后,乃向台吉言道。

    “卿等皆先帝心腹,国家重臣,且去从长计议,只要不违陛下本心,不损国家利益,孤皆允。”

    那四大臣到议事厅后,哈依先出言道:

    “台吉大人,而今陛下写诏书恰到一半,我等有罪无罪,后继之君为谁?皆未言及,就已驾崩,如之奈何啊?”

    那台吉见哈依如此迫切发言,知道他想说什么,就反问道:

    “哈依大人有何高见啊?”

    “台吉大人,汝欲我真言乎?假言乎?如欲听真言,则先恕无罪。”

    “吾等议事,无不可言。”

    “台吉大人,非是吾等不臣,时势迫也,皇上猝崩,未留遗诏,依大一朝体制,则由各王公大臣商议,太后下旨,确定后继之君,如今小皇子跟我等在此北冥之地,离京师数千里之遥,大皇子远在西域,后继之君为二皇子,明矣。

    二皇子登基继位后,那厘斯,照皋,恃拥立之功,则权势更盛,而吾等回京师后,乃戴罪之臣,则彼等为刀俎,而我等为鱼肉,亦明矣。

    纵三军将士,御林军,其他随行大臣可免,吾等四个亦难逃斧钺之诛。

    吾曾闻,先发则制人,后发则制于人,依吾愚见,不若先下手为强,皇上驾崩只有我等四人,及小皇子,端贵妃及几个近侍知晓,吾已派禁卫军守住宫门,任何人等无我将令皆不能进,料皇上驾崩之事绝无其他人等知晓。

    我再从御林军中选一武功法术皆强之士,穿上皇上龙袍,易容打扮,变成陛下模样,再用内力压迫嗓音,变成与陛下一般,晚上屠龙宴时,与众大臣,三军将士宴饮,再当众传旨,就说收到西域大皇子秘报,照皋,厘斯等辈勾结妖族,欲行不轨,赐死。

    只要除了此二巨奸,则我等无忧也,待到京师再宣布陛下死讯,当时无论继位者为谁,无此二巨奸,吾等皆无忧也。

    吾料小皇子与此二奸素有龃龉,曾言此二奸乃李斯,赵高,大伪似真,大奸若忠,小皇子殿下亦会同意此计,若小皇子殿下应允,端贵妃更不会反对,那几个内侍难道敢不从命?

    吾愚见若此,唯台吉大人裁之。

    原来那禁卫军指挥使哈依,与那厘斯,照皋,龃龉极深。而且魔皇受重创而崩,护驾不周,他是第一责任人,极其惧怕被那厘斯,照皋以此罪诛之,所以向台吉献上此计,假传圣旨先诛杀厘斯,照皋。

    那台吉听了哈依的言语后,反问曰:

    “汝以为皇上深受重伤,京师厘斯,照皋等辈不知乎?

    我等虽远在北冥,距京师有三千余里,但是,最迟不到三日,京师照皋,厘斯等辈即可知晓,汝若不信,既可去将手下雕奴集合,看除了被孽龙所杀那三位,还少了谁?”

    那哈依听了台吉的话后,却不忙去清点雕奴,他知道,台吉说的是正确的,京中两派大臣,势同水火,两派都在对方埋有眼线,而哪派都有几个子侄亲信做雕奴,像今天魔皇深受重伤此等事情,三军将士都亲眼看见,在北冥这边绝对不是秘密。那厘斯,照皋或者二皇子的心腹雕奴们,早就自做主张飞回京师向他们的主子汇报了。

    这些个银翅大雕们,飞行速度极快,全速飞行一个时辰可飞二百多里,耐力亦极好,可连续飞行六七个时辰才进食,一天全速飞行可达一千五百里,三千多里地确实不要三天即可到达。

    而且更可怕的是,这些雕奴虽受禁卫军指挥节制,却不受禁卫军指挥管束派谴,原来银雕战队队长为大皇子,那大皇子不但武艺高强,亦是一名极出名的银雕战队战士。

    大皇子赴西域后,魔皇却一直没任命新队长。但据小道消息,银雕战队有一秘密队长,为魔皇亲自任命,队员们受其差遣委派,承平时节,银雕战队乃是魔皇监视各王公大臣及传送重要情报的密探。

    所以朝中各派有任何风吹草东,皆瞒不了另一派,更瞒不了魔皇。